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CCF ChinaSoft 论坛巡礼|软件工程女性学者论坛

CCF ChinaSoft 论坛巡礼|软件工程女性学者论坛

时间:2020-08-22 14:14:28

相关推荐

CCF ChinaSoft  论坛巡礼|软件工程女性学者论坛

CCF中国软件大会(CCF ChinaSoft )由CCF主办,CCF系统软件专委会、形式化方法专委会、软件工程专委会以及复旦大学联合承办,将于12月1-3日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次大会主题是“智能化软件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术、工业、教育、竞赛等分论坛活动40余场,期待您的参与!

目前大会火热报名中!早鸟注册(early-bird registration)10月22日截止,提前注册付费锁定注册费优惠权益。

CCF ChinaSoft 官方首页:

.cn/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官方注册通道:

.cn/chinasoft

✦+

+

论坛巡礼

论坛名称

软件工程女性学者论坛

时间

12月2日(星期六),14:00–18:00

地点

上海国际会议中心,3G会议室

论坛简介

为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活力,科技部等十三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为响应文件的号召,我们首次在中国软件大会上组织”软件工程女性论坛“。论坛聚焦在软件工程领域内,通过海内外、不同年龄层(女性科学家、女性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的软件工程领域优秀女性学术报告和经验交流的方式展示女性研究者在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风采。以此鼓励软件工程领域的女性研究生、青年教师,勇敢追逐自己的科研梦想。我们相信,女性丰富在学科领域的计算生态环境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日程安排

Schedule

论坛主席

Forum Chairmen

王莹

东北大学

王莹博士,现为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副教授, CCF 女工委委员。荣获微软研究院铸星计划访问学者()、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ACM SIGSOFT 杰出论文奖(ICSE )。王莹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开源软件生态治理技术、软件供应链分析等。在多种程序语言软件生态(包括Java/C#/Python/Go/JavaScript/Android/Rust等)治理方面发表系列学术成果,形成系列工具平台“英雄联盟”LOL自动化监控开源软件生态的依赖缺陷。多项技术落地于华为、微软、龙芯中科等企业平台。担任SANER Tool Track联合主席,“计算之美”博士生论坛主席等,热衷参与学术活动以鼓励计算机领域女性“研究媛”和“程序媛”坚持科研梦想。https://wangying-neu.github.io/

沈嘉思

香港科技大学

沈嘉思博士,现为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和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程序设计语言和软件工程,侧重于软件分析与变换的技术。博士期间首创了自动推断与翻新程序的技术,在PLDI、TOPLAS、CCS、VL/HCC、Onward!等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文章,担任过OOPSLA、ECOOP、APLAS、TOSEM、Onward!等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审稿人和程序委员会委员。被选为“EECS Rising Stars”,在IJCAI AutoMates研讨会上进行主旨演讲。

论坛嘉宾

Forum Guests

金芝

北京大学

IEEE/CCF/AAIA Fellow,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的项目负责人。获CCF杰出成就(夏培肃)奖、IEEE TCSVC 杰出领导力奖、中创软件人才奖等。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软件工程),CCF常务理事,CCF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主任,CAAI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任《软件学报》执行主编,《计算机学报》副主编,JCST领域编委,以及IEEE TSE、ACM TAAS等的编委。

报告题目

女性在计算领域和工程学科中的成长之路

摘要

女性在计算领域从来都不缺席,从点燃计算机程序光芒的Ada Lovelace,到提出现代计算机原型的Charles Babbage,再到命名软件Bug的Grace Murry Hopper以及软件工程的发明人Margaret H. Hamilton。女性在计算领域,特别是软件工程的历史上留下了闪耀的光芒。但目前计算领域从业者性别严重失衡,女性一直面临着自我、社会和职场的偏见。作为女性,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偏见,创造平等的社会竞争坏境,发挥女性特长,用闪光的智慧和铿锵的力量在计算和软件工程领域续写女性的辉煌。

谢涛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计算机学院软件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高可信软件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副主任,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111”计划)基地负责人,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曾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系正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计算机学会(ACM)会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曾获科学探索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杰青及其延续资助,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职业发展奖(NSF CAREER Award),ACM软件工程领域(SIGSOFT)三大奖项中的两项(有影响力教育工作者奖、杰出服务奖),IEEE软件工程领域(TCSE)杰出服务奖,软件仓库挖掘奠基性贡献奖,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ASE 最有影响力论文奖等。担任CCF软件工程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大会程序委员会主席,软件工程顶级国际会议ICSE 程序委员会共同主席,《软件测试、验证与可靠性(STVR)》Wiley期刊联合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工程,系统软件,软件安全,可信人工智能。

报告题目

青年人才发展目标与途径的思考

摘要

青年学者在人才发展进程中需要思考和回答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中长期职场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指导和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如何在展示独立PI的实力和成就的同时去开展与外部的合作?如何规划和开展好和产业界的合作?如何为研究社区做好服务贡献?如何树立好在研究同行中的声望?如何让自己的研究工作有高的影响力?本报告将分享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娄一翎

复旦大学

娄一翎,现为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年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至在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任博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与分析、智能化软件开发等。目前已在ICSE、FSE、ASE、ISSTA、TSE等软件工程国际高水平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IEEE TCSE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并担任ICSE、FSE、ASE、ISSTA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

报告题目

学术之路与女性榜样

摘要

真实软件开发场景所面临的并不仅仅是片段级别的代码生成问题,往往还涉及较为复杂的软件上下文信息(约束更多、规模更大)。本报告的前半部分将介绍报告人在面向复杂软件上下文的智能化软件开发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后半部分将围绕报告人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分享报告人从进入计算机专业、到攻读博士学位、再到成为青年教师等不同阶段的成长感悟,以及在这一路上所受到的来自很多女性学者榜样的影响与鼓舞。

高翠芸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高翠芸,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哈工大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化软件工程和软件可靠性。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其后分别在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做博士后。近年来在TSE、TOSEM、ICSE、FSE、ASE等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是多个顶级会议如FSE、ISSTA、ASE等的评审委员会成员,也是多个顶级期刊如TSE、TOSEM等的审稿人,荣获ASE杰出论文奖以及提名ICSE杰出论文奖,指导学生获得ACAIT最佳学生论文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

报告题目

科研求学中的点滴感悟

摘要

科研就像一盒巧克力,过程中伴随着未知和惊喜。这个讲座将以我个人的求学与工作经历为出发点,分享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和所得到的一些经验,包括在科研方向的选择、学生的培养等,其中将探讨我在求学和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惑,并分享我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

展鹇

华为

展鹇博士目前在华为实验室/软件工程应用技术实验室从事二进制成分分析技术,以及软件供应链安全的相关工作。展鹇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系,她也曾经是香港最具权威性的奖学金香港政府奖学金的获得者,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恶意软件检测,克隆检测,软件成分分析,软件供应链安全等相关工作吗,她的研究成果也发表在了多个例如:USENIX Security,ACM CCS,ICSE,ASE,ISSTA,TSE的软件工程和系统安全领域的顶会和顶刊上,并且她也是ICSE ACM SIGSOFT优秀论文奖的获得者,未来信息安全精英储备人才的获得者。

报告题目

高校任职和工业界任职之间的区别交流

摘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可能面临毕业,正处在人生选择的岔路口,到底是选择去高校任职还是选择去工业界?可能这是很多同学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有一些担忧和些许迷茫,不知道未来何去何从。在这里我会从我自身的经历出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日常工作经历,让大家了解到一个科研工作者在企业工作的日常的一些流程和任务。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企业界的工作模式,等等。希望能够从我的视觉帮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选择少一些迷茫和困惑。

曹嘉伦

香港科技大学

曹嘉伦,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师从张成志(Shing-Chi Cheung)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软件工程测试,包括深度学习系统测试,可信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始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师从shing-chi CHEUNG教授。相关工作发表于领域重要期刊与会议如TOSEM,ASE,ICSE,USENIX Security。入选Chinasoft全国优秀博士,荣获华为博士奖学金等。

报告题目

步履不停,折腾不止--从艺术生“上岸”成工科博士的“折腾”史

摘要

“女博士”在理工科群体中是一个少数存在,从艺术生转型而来的女性更是少之又少。本着“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原则,本报告将简要讲述报告人是如何从一个艺术生挣扎着走上科研道路的过程。报告内容将先简要介绍报告人的教育背景,接着简述报告人在人工智能软件测试方面研究经历,最后分享在科研过程中的血泪史。

姜艳杰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全职博士后,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师从张路教授、刘辉教授。研究方向包括软件代码的自然语言处理:关注代码的文本语义,重点解决代码中缩写词的扩展与解读问题;软件缺陷:研究大规模高质量软件缺陷库的自动化构建方法,构建了目前规模最大的高质量软件缺陷库GrowingBugs。在ESEC/FSE、ICSE、TSE等CCF A类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报告题目

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开始--科研小白的成长

摘要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就能做到。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积少成多、最终成功。科研是充满挑战的,时而让我们感到兴奋无比,时而又让我们深感沮丧。在这个精彩而变化莫测的探究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追求者,更是探险家。科研看似宏大高深,实际上往往源于微小而坚实的基础。从小事做起,是我在科研之旅中最珍贵的指南。本次报告我将围绕“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开始”分享我在科研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王敬博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普渡大学

王敬博是普渡大学即将上任的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集中在软件工程和形式方法的交叉点,重点在于开发严格的程序分析和综合技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健性和公平性。她的研究成果已经在如 ICSE, ESEC/FSE, PLDI 和 CAV 发布,并在如 MIT EECS Rising Stars 工作坊()这样的场合上进行了介绍。她还获得了 ACM SIGPLAN PLDI 杰出论文奖()、USC WiSE 优秀研究奖()和海德堡学者论坛的青年研究员奖()。https://viterbi-web.usc.edu/~jingbow/

报告题目

PhD的成长之路

摘要

当大家刚开始进入PhD阶段总会感到迷茫,或许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或者是找不到合适课题的焦虑。当我们临近毕业时,又会开始面临工业界还是学术界的选择。整个PhD的成长之路充满了选择和挑战,我会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海外求学经历,如何选择职业道路,准备job talk, 以及如何讲好自己的故事。我的课题主要集中在确保侧通道信息不会泄露用户隐私。我会结合我自己的课题讲述我如何做选择以及这么选择的原因。同时,我也会讲一些工业界做程序分析的经历和大家分享。

李天石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东北大学

李天石博士现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最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将在2024年秋季加入美国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领域涵盖人机交互、隐私和软件工程,致力于解决软件系统中的隐私问题,通过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识别、缓解和沟通软件系统中的隐私风险。她采用以人为本的研究方法,研究开发者在隐私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并设计、构建和评估IDE插件,将隐私责任分解为轻量级的注释任务,使得隐私增强的考量和行为成为常规开发流程的一部分。她的研究成果已获得多项荣誉,包括ACM CHI最佳论文荣誉提名奖。https://tianshili.me/

报告题目

在隐私、人机交互、软件工程间建一道桥梁:一个喜欢理解人的理工科生的跨学科之路

摘要

对我来说,科研这扇门真正向我敞开,是从我认识到“计算机科学与人有关”开始的。开始读博时,我几乎是奋不顾身地从原来的方向一百八十度转弯,投入到人机交互的怀抱。那时的我初次接触隐私和人机交互相关的研究,凭着一腔热情开始做自己想象中“真正有社会意义的科研”,结果最初几年在发表上处处碰壁。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什么是跨学科研究,怎么做跨学科研究,如何应对不同学科间不同的科研范式,如何在理解问题(problem understanding)和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和外界的评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向我最初的、大概也是终极的愿望“做真正有社会意义的科研”走近一步。在博士刚刚毕业,开始向PI身份转换的节点,我很高兴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在人生上一阶段的经历、思考、困惑、成长,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