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自学笔记(一)——信息的定义与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自学笔记(一)——信息的定义与信息系统

时间:2021-09-15 02:49:14

相关推荐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自学笔记(一)——信息的定义与信息系统

第一章 信息系统基础

知识点:

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系统的类型和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其主要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和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该定义给出了信息的定量描述,并确定了信息量的单位为比特(bit)。在热力学中,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度量,而信息与熵正好相反,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度量,因而表现为负熵。计算公式:H(x)=-∑P(xi)log2P(xi) 其中:xi代表n个状态中的第i个状态,pxi代表出现第i个状态的概率,H(x)代表用以消除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即为比特为单位的负熵。

乌家培把信息的定义分解为三个层次:

语法或结构形式层次,反应信息的确定度。语义或逻辑内容层次,反应信息的真实度。语用或实用价值层次,反应信息的效用度。

对信息的量的研究,与第一个层次有关,构成经典信息论的内容;对信息的质的研究,与第二、第三两个层次有关,构成现代信息论的内容。

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信息的特征如下:

客观性: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反应。而反应的对象则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因而,信息可分为主观信息(如决策、指令、计划等)和客观信息(如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等信息)。普遍性: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因而信息无所不在。无限性: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应客观世界的信息自然也是无限的。动态性:信息是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动态的。依附性: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应,因而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者。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变换性: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或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以适应特性的需要。传递性: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层次性:客观世界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系统性: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因而,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

10.转化性: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使用信息可以把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

1.2 信息系统

系统一词源于古希腊,是指由多个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执行特定的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

1.2.1 系统的特性

系统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整体性。系统是个整体,元素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按照一定的原则,有序的排列起来组成系统,从而产生出系统的特性功能。层次性。系统是由多个元素组成的,系统和元素是相对的概念。元素是相对于它所处的系统而言的,系统是从它包含元素的角度变一变,系统就成为更高一级系统的元素,也称作子系统。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稳定性。在外界所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突变性。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自组织性。开发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有序。相似性。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系统具有相似性,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相关性。元素是可分的和相互联系的,组成系统的元素必须有明确地边界,可以与别的元素区分开来。另外,元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是哲学上所说的普遍联系那种联系,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联系。环境适应性。系统总处在一定环境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系统和环境之间总是在发生着一定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1.2.3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科学的工程技术。

霍尔三维结构:

1.逻辑维

逻辑维是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其中7个步骤为:

明确问题。通过系统调查,尽量全面地搜集有关的资料和数据,把问题讲清楚。系统指标设计。选择具体的评价系统功能的指标,以利于衡量所供选择的系统方案。系统方案综合。主要是按照问题的性质和总的功能要求,形成一组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方案是按照问题的性质和总的功能要求,形成一组可供选择的系统方案,方案中要明确待选系统的结构和相应参数。系统分析。分析系统方案的性能、特点、对预定任务能实现的程度,以及在评价目标体系上的优劣次序。系统选择。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从各入选方案中则出最佳方案。决策。在分析、评价和优化的基础上做出裁决并选定行动方案。实施计划。这是根据最后选定的方案,将系统付诸实施。

2.时间维

时间维是系统的工作进程,分为7个步骤:

规划阶段。即调研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拟定方案。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研制方案。做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生产方案。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安装阶段。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运行阶段。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更新阶段。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使之更加有效地工作。

3.知识维

知识维是完成各阶段、各步骤所需要的专业科学知识。

1.2.4信息系统工程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可以定义为:

结合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信息技术解决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系统

管理模型是指系统服务对象领域的专门知识,以及分析和处理该领域问题的模型,也称为对象的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指系统处理信息的结构和方法。管理模型中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在信息处理模型中转化为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加工、使用的规则

1.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信息系统据欧数据的输入、传输、存储、处理、输出等基本功能

(一)数据的采集和输入
有决策者识别系统分析师亲自观察识别先由系统分析师观察得到基本信息,再向决策人员调查,加以纠正、补充。

(二)数据的传输
信源即是信息的来源。编码是指把信息编程信号,所谓码,是指按照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符号序列。信道就是信息传递的通道,是传输信息的媒介,信道的关键问题是信道的容量。噪声就是杂音或干扰。译码是编码的反变换,过程与编码相反。信宿即是信息的接受者,可以是人、机器或者另一个信息系统。
(三)信息的存储
存储设备: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一般要求为容量大且价格便宜信息存储的概念比数据存储的概念要广,主要问题是确定存储哪些信息、存储多长时间、以什么方式存储、经济上是否合算等。
(四)信息的加工

信息加工的范围很大,从简单的查询、排序、归并到复杂的模型调试及预测。

(五)信息的维护

包括经常更新存储器中的数据,使数据保持合用的状态。

(六)信息的使用

高速高质量的为用户提供信息。

2.信息系统分类
从应用角度,可以分成人工信息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从独立性角度,可以分成独立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系统从处理方式角度,可分为批处理信息系统和联机处理信息系统。

主要分类方式:

(一)以数据环境分类

按照数据环境,可以把信息系统分为数据文件、应用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信息检索系统。

数据文件时没有使用数据库管系统;应用数据库虽然使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未实现共享;主题数据库建立了一些数据库,与具体的应用有很大的独立性,数据经过设计,其存储结构与使用它的处理过程都是独立的,各种数据通过一些共享数据库被联系和体现;在信息检索系统中,一些数据库被组织为能保证信息检索和快速查询的需要,而不是大量的事务管理。

(二)以应用层次分类

一个组织的管理活动可以分为4级:战略级、战术级、操作级和事务级。

信息系统也分为战略级信息系统(企业最高管理层)战术级信息系统(企业中层经理及其管理部门)操作级信息系统(服务型企业的业务部门)事务级信息系统(企业的管理业务人员)

1.3信息系统建设
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及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个阶段又称为逻辑设计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也是信息系统建设与一般工程项目的重要区别所在。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说明书中,这是系统建设的必备文件。它既是给用户看的,也是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依据。因此,系统说明书既要通俗,又要准确。用户通过系统说明书可以了解未来系统的功能,判断是不是所要求的系统。系统说明书一旦讨论通过,就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系统调试与转换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展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除技术人员外,开发的各个阶段需要有业务人员的参加配合。开发的前期需要用户配合系统分析人员做好系统分析工作,后期需要用户承担测试、切换工作。为了使用户配合好开发工作,需要对用户进行培训。图1-5是各开发阶段人力需求曲线。

1.4 信息系统的发展
初装。从单位购买第1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就开始了初装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们初步意识到计算机对管理的作用,有少数人具备了初步应用能力。蔓延。计算机初见成效吸引人们,使信息系统扩散到多数部门,便进入了蔓延阶段。在这一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很快,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数据具有不一致性、共享性差等问题。这个阶段的投资迅速增长,但只有一部分系统取得实际效益。蔓延。计算机初见成效吸引人们,使信息系统扩散到多数部门,便进入了蔓延阶段。在这一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很快,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数据具有不一致性、共享性差等问题。这个阶段的投资迅速增长,但只有一部分系统取得实际效益。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硬件重新链接,在软件方面建立集中式数据库和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的系统,这就是集成。诺兰认为前3个阶段属于“计算机时代”,从第4个阶段开始进入“信息时代”。这个阶段由于各种硬件、软件设备大量扩充,投资迅速增长。数据管理。集成之后进入数据管理阶段。成熟。成熟的信息系统应能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要求,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