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探讨教育如何应对ChatGPT的冲击

探讨教育如何应对ChatGPT的冲击

时间:2019-07-27 05:32:10

相关推荐

探讨教育如何应对ChatGPT的冲击

许多年之后,史书写到 AI 时代时,将会提及 年那个狂飙突进的春天。

2月初,瑞银(UBS)分析师指,ChatGPT 发布仅仅两个月就突破了 1 亿月活用户,成为史上普及最快的消费级应用。

▲史上各项技术用户破亿所用时长:电话 75 年,万维网 7 年,Twitter 5 年,Facebook 4.5 年,Instgram 2.5 年。来源:Twitter 博主

2 月 7 日,微软发布深度整合了 ChatGPT 的新版浏览器 Edge 与搜索引擎 Bing,消息引爆了中文互联网域的热议。

▲ 微软发布新版搜索引擎后,简中互联网中对 ChatGPT 的搜索激增。来源:百度指数

3 月 14 日,OpenAI 发布了 ChatGPT 的迭代产品 GPT-4,支持多模态,可以同时理解图片和文字。

3 月 16 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

3 月 17 日,微软推出 Microsoft 365 Copilot,将大语言模型集成到了 Word、Powerpoint、Excel 等生产力应用之中。只需要喂给 AI 一份 word,它就可以吐出一份制作精良的 PPT。

▲ Microsoft 365 Copilot。来源:微软官网

风口既开,没有一个团队承担得了落后的代价,各方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这个 3 月,俨然成为了“AI 的狂欢”。

01. 全知 AI:人手一位“王语嫣”

警惕于 AI 在黑箱中惊人的发展速度和所展现的能力,马斯克等一众科技界、学界等巨头在 3 月 22 日联名发布公开信,呼吁暂停巨型 AI 实验六个月,并制定一套共享的安全协议。

这恰恰凸显了:以 ChatGPT 为代表的 AI 技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已是近在咫尺的当下。

或许,对 AI 与人性边界的探讨仍会是科幻作品的主题(如《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黑镜》等),但 AI 显然会给现实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

根据 OpenAI()于 3 月 15 日所发表的论文,如果 GPT-4 (第四代 ChatGPT)参加人类的专业和学术测试,已经可以在绝大部分考试中力压 80% 的人类考生,甚至在全美的统一律师考试中挺进前 10%,并在部分考试中站上了顶峰。

但,AI 不仅是一个领域的尖子,而是不偏科的全才。

▲ 如果 GPT-4 参加 年美国生物奥利匹克竞赛(USABO)的半决赛,将会是最顶尖的选手。来源:论文截图

ChatGPT 将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的冲击也不容小觑。在 OpenAI 和宾大()于上月底发表的工作论文中,考察了上千种职业,其中 80% 的职业会受到影响,更有 19% 的劳动者将会失去至少 50% 的工作量。

谁都明白,这并不意味着大家会从 996 携手飞奔进入共产社会,而是大量冗员将被无情裁退。

从本质上而言,GPT 就像是《天龙八部》中博闻强记的王语嫣,她自身不会一招半式,却对天下武功烂熟于心。有王语嫣在身边,可以瞬间看破对手的路数,并施展最合适的招数克敌制胜。

GPT 真正的厉害之处也在于此。当它掌握了自然语言,就约等于掌握了人类在语言中存储的世界知识,超越时空、文化、语种的壁垒,还能不带情绪、不知疲倦地持续吸收。

AI 几乎可以等同于人类文明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人类既有文明。

▲ 《攻壳机动队》中,外部记录装置储存了人类所有既有的知识,可以直接连上大脑。截图来自TV版本动画第一季第26集,图书馆场景同样是人类知识总集的隐喻

因此,GPT 能够给出的帮助,更像是一个全能的秘书、全知的学者,但它究竟有多少能耐,仍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换句话说,未来可能淘汰你的并不是工具本身,而是其他比你更善用工具的人。

02. “被逼进死角”的传统教育

除了对商业风口极度敏锐的商业界,对 ChatGPT 的关注更多集中在分布于新闻界、学术界、教育界和内容生产行业。无疑,这正是因为这些领域与“语言中的知识”密切相关——学术界专注于创造知识,教育界专注于传承知识,而新闻界专注于传播信息,因此受到的影响最大。

事实上,ChatGPT 已经进入了校园。有新闻报道,在3月初,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发现学生使用 ChatGPT 交作业,“那份作业看起来具权威和可信,但所提供的信息经不起验证”、“善于总结和评价,但缺乏故事和细节“,以及“几乎没有拼写或语文错误”。无独有偶,美国一位哲学系教授也因为“论文语法过于完美”而发现同学把 ChatGPT 当枪手。

▲ 哲学教授 Antony Aumann 因作业中的语法过于完美而发现学生使用 ChatGPT代写作业,引发对 ChatGPT 到底是教育工具还是抄袭的争议。截图来自 Youtube 视频

AI 对教育界的影响,主要还不在于学生可以用它来写作业,而是因为它对当下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教育起源可追溯到18世纪末的普鲁士,规定全体国民到了一定年龄就要进入学校接受统一教育。虽然,这种教育模式作为一种国族建构(nation-building)工程,其初衷在于批量培养易于管理和服从权威的国民,但它极好契合了工业革命中对人力的需求,因此得以迅速传播、兴盛不衰,仍是当今世界各地最主流的教育模式。

▲ 法国画家 Albert Bettannier 1887 年的作品《黑色污点》。来源:Wikipedia

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工人并不需要创造新知识,只需要掌握各行各业都需要的语言、书写、算数的基本能力,就能在后半生靠着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寻找工作、维持生计。但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传授的既有知识有多前沿,离开象牙塔、进入社会前基本都会过时。因此,这种传授既有知识的培养模式,越来越难适应时代。

加上 ChatGPT 的横空出世,既有知识变得越来越没必要“烂熟于心”——既然一个不知疲倦、不闹情绪、又无所不知的 AI 随叫随到,又何须把脑力用于死记硬背?就好像计算器发明并被廉价普及后,心算能力只剩下突破人脑潜力极限的象征意义。

ChatGPT 把教育逼到了墙角!

不难理解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缘何在全国两会上如此断言。在他看来,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不可能靠屏蔽 ChatGPT维持下去,只有多样化才能探索出教育新的生长点。

倪闽景认为,面对挑战,教育改革需在以下三方面作重大调整。第一,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第二,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调整,主要的方向是要用 ChatGPT 等学习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而不是回避与恐惧。第三,教育要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03. 世界正在加速,不进则退

事实上,我们早就意识到,所有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因此,终身学习的理念一直被反复推崇。我们也早就意识到,教育应当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这样学生毕业后,都可以快速掌握新技能,从实践中创造新知识。

但是,教育体系改革牵动甚广,需要各方角色共同配合才有成功的可能,一直知易行难。把“教育逼到墙角”的 ChatGPT,能否果真撬动尾大不掉的教育体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尚有待观察。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正摆在我们前面:5年后,如果学校传授的既有知识,任何人靠大语言模型就能实现,那该怎么办?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按照现有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 5 - 10 年后,还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能否适应未来即将重新洗牌的就业市场?

教育界的反应可谓千差万别。有些学校严令禁止,例如,香港大学副校长何立仁在内部邮件中指出,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 ChatGPT 或其他 AI 工具,除非学生事先获得有关课程讲师的书面同意豁免,否则将被校方视为剽窃个案。

纽约教育局甚至在市内所有公立学校的设备和网络中使用 ChatGPT,该局发言人 Jenna Lyle 称,“虽然该工具可能能够提供快速和简单的问题答案,但它并不能建立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对于学术和终身成功而言至关重要。”

▲ 纽约教育局禁止市内公立学校使用ChatGPT。来源:NBC News

前文所提及的工作论文也写到,除了体力劳动几乎不受影响外,ChatGPT 对编程和写作(programming and writing skills)的取代最为明显,但是,科学和批判思维(science and critical thinking)则与之相反,几乎不受 AI 影响。

ChatGPT 或许帮不了学生培养科学和批判思维,但很显然,这个问题根本不可能靠禁止学生使用 ChatGPT 来解决。传统教育本身也教不出批判思维,禁用 ChatGPT 只是在延续传统教育的寿命。

但是,不断迭代的 AI 只会更出色、更迅捷、更便宜,市场绝不会因为学校的禁用而集体不用。就好像禁止使用计算器的地方只剩高考考场,而对于职场而言,熟练高效地使用工具才是用人标准。

因此,也有学校选择拥抱 ChatGPT。例如,新加坡是全球第一个公开表示支持在其教育系统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的国家,其教育部长也提示,要确保学生不会过度依赖它们,并了解这些技术的限制。

堵不如疏,与其禁用,不如教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高效、且负责任、有道德地使用这些新兴工具,为即将广泛应用 AI 的未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箇中关键在于:教育,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和就业市场割裂?在学校里的学的在职场都无用,职场要的学校都不教,那么学生最关键的学习生涯,究竟所为何事?

这关乎教育的本质。如果我们相信,教育的意义不是批量生产精致利己且千篇一律的顺民,而是在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认识自己、自我实现,那么,ChatGPT 反而是最佳的“教具”,它可以成为每一个学生全年无休、深度定制的“私人学伴”,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导。

在探讨教育如何应对 ChatGPT 的冲击前,我们不妨首先借此机会,反省教育的何为与为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