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计算机音乐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与音乐教育

计算机音乐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与音乐教育

时间:2024-01-27 04:16:23

相关推荐

计算机音乐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与音乐教育

一、“雅俗共赏”的涵义

所谓“雅俗共赏”,是指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既有深刻、优美的韵律,又有直观、易学易悟的形态,也有“高雅”与“通俗”的结合。从音乐来说,是要把高雅的旋律与通俗的表现形态结合在一起,同时,在音乐欣赏中要使音乐的表现形式达到既要有一定的层次,又要使多数人能够感悟,能够欣赏到“美”的境界。

从中国古代,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就有“雅俗共赏”之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就是所谓高雅与通俗的比喻。“雅俗共赏”则强调了高雅与通俗的完美结合,才会有“阳春白雪和者概寡”之说,其意在于“阳春白雪”虽然“高雅”,但由于旋律过于严密和难于掌握,则会“和者寡”,即难以欣赏,难以溶入大众,也就难以流传了。因此,“雅俗共赏”的基本涵义就是高雅优美的旋律的大众化和大众音乐鉴赏力的提高的有机统一。

二、“雅俗共赏”内涵的分析与拓展

1.从音乐起源来看。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音乐,已无法查考。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心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2.从音乐内涵角度来看。雅与俗是形成音乐底蕴的两个必要方面和基本要素,两者在表现各自内涵上具有一定的区别,但不是矛盾的,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对立和孤立存在的。两者是相互依赖而存在,具有相互包容、相互派生、相互促动、相互演变的互动特征,是在密切、和谐的高度一致中力求“共赏”效果。只有很好地将两者融为一体,从俗中升雅,在雅中求俗,才能达到高超的音乐意境和艺术效果。任何将两者孤立和对立起来的观点,都会扭曲了音乐内涵的本来面目。对美的追求是音乐的基本内涵,在表现方式上采取了不同的手法,由此产生了音乐的雅与俗:所谓音乐之雅,体现着音乐的深奥、奇妙,高于生活,超越时空,追求渴望感和完美性,多反映出理想主义色彩。所谓音乐之俗,则反映深入生活,回归自然,倾吐心声,直白表述,讲求认同感和共识性,体现与时代吻合,与时俱进的意境。

3.从音乐的表现形式看。“雅俗共赏”之雅、俗,绝不是区分音乐门类、流派、唱法的标志,更不是某种流派与唱法的代名词,她是音乐内涵的集中体现,是音乐底蕴的重要标志。音乐技巧、演唱技巧和表演技能等,是音乐外在的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形成不同的音乐门类、艺术流派和唱法技巧等。单从唱法技巧讲,没有俗雅之分,任何唱法都不能自恃为音乐正宗而排斥其他唱法和表演技巧,在追求音乐的“雅俗共赏”艺术效果上,任何唱法与表演技巧都可以相互融通。衡量融通效果的惟一标准,是观众或大众的认可度以及与时代生活联系的紧密度。

三、“雅俗共赏”对音乐教育的启示

1.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科学转变为技术化为基本功,它从理论上严格论证了音乐技巧的基本规律和合理存在性,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不可忽略的基本特征。任何形式的音乐表达都只是一种手段,而目的是揭示音乐的思想内涵,同时以得到大众的认可和首肯为基本尺度。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遵循严谨治学,科学规范的治学理念,要从扎实的基本功教起,培养学生认真领会音乐的内涵和音乐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力量。只有具备了基本功底,才能够驾驭音乐来表达思想感情和使听众产生共鸣。

2.挖掘自然、纯朴的原生态文化。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教师除不断探索合理的、科学的各种技法外,还应对自然的、土生土长的原生态音乐素材进行挖掘、整理,同时注入新鲜的文化信息,将这些来自民间的、纯朴自然的原生态文化昭示给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自然、地道的原生态文化的和谐之美,不断充实我们的学院派教学更加多元化。

3.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音乐作为艺术有其不可忽略的基本特征,既要体现共性又要突出个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把握“雅俗共赏”的真谛和音乐发展的规律,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有所开拓,有所创新。既要对传统音乐进行传承,又要注重灵活性和富于开拓创新的精神,要在坚持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去坚持。以上这三个方面在音乐教学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刻意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力争实现完美结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深的感悟音乐艺术的深刻内涵,全面培养综合素质和个人表现力,为其艺术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苏丽敏、吕莉:保定师范专科学校。

吕欣:河北大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