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动态图_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动态图_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时间:2023-03-09 15:37:47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动态图_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

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所研究的现象与规律非常贴近生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的热情是教学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镜成像很熟悉,但是对成像的规律及特点并不一定很清楚,学习了光的反射规律后,学生对平面镜成像规律及特点的探究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在教师的合理引导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热情,制定合理方案,完成科学探究过程。

四、教学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与合作学习。

五、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小猫咪等动物第一次照镜子时颇有趣味性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解释“像”是什么的困难,又对什么是“像”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现象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展开新课内容。

进行新课: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观察: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自己在靠近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

(二)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物体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三)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点?(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以下猜想:

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是“近大远小”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出示课件)并告诉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将会逐步验证、学习同学们提出的其他猜想。然后介绍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

(四)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

1、设计实验:(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针对交流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修正,并梳理学生的设计,筛选出最合理的探究方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方法,并从中初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在学生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把一支选的物体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未选的物体放在成像的位置,直到看上去与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2)怎样判断后面的物体与像已经完全重合?在玻璃板的前面左右移动头部,直到从不同位置看起来后面的物体和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这些问题学生能自己找到答案,并能设计出验证猜想1的实验方案)

(3)实验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这个问题提出后,多数学生茫然,他们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解决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分别去确定平面镜和玻璃板中像的位置。实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看不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无法知道它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不用平面镜。而使用玻璃板成像时,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是否与像完全重合,所以使用玻璃板。通过此实验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替代法”。

(4)引导学生知道:一次实验有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至少要将物体的位置改变一次,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必要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出示课件:展示疏理后的设计方案)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实验前教师强调实验要领:玻璃板一定要竖直;后面的物体与像完全重合;别忘记录物、像和玻璃板的位置及实验数据;实验时要注意玻璃板轻拿轻放。

(2)学生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提供帮助,找到学生实验小组中有代表性的操作,收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为交流和评估环节做准备。

(3)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各学生小组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各小组派代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像连线与玻璃板所在直线,这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又一特点:物、像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五)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猜想2:像是“近大远小”的;还是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1、设计实验:学生利用高度不同的物体分组讨论、设计验证猜想2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小组间的方案交流。

学生方案1:把选的物体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观察像的大小(此方案教师要给予否定,利用人眼对同一架飞机在高空和跟前的不同视觉感受,说明仅凭眼睛观察来判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并不可靠)。

学生方案2:把一根中等高度的物体放在离玻璃板较近的位置,拿另一根较高的物体移到成像的位置处,观察它们能否完全重合,从而验证“近大”是否正确;同理去验证“远小”是否正确。

学生方案3:取两支完全相同的物体,选其中一支放在离玻璃板远近不同的位置,拿另一支移到成像的位置,比较像与后面物体的大小关系。……(出示课件:展示疏理后的设计方案)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各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派学生代表表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像和物的大小相同,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的结论。

【平面镜成像原理】

学生知道:看到燃烧的烛焰是烛焰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也会有学生误认为:看到烛焰在镜中的像,也一定是像发出的光进入人眼引起的视觉。为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建立“虚像”的概念,设计以下学生活动:

1、学生把一支选的物体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相同的物体与像完全重合,确定像的位置。

2、用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像罩在“里面”,学生会发现在玻璃板前面还能看到烛焰的像,说明人眼看到像时,进入人眼的光不是由像发出的。

3、再用另一个空心塑料纸筒,把选的物体罩在里面,此时看不到烛焰的像,说明人眼看到像时,引起视觉的光与烛焰发出的光有关。

教师:烛焰发出的光,经过怎样的路径进入人眼,让我们看到像的呢?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解释平面镜成像原理:

烛焰上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这些反射光线好像是从镜后的S’点发出的,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过去就看到了点S’,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实际上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人眼的光也不是由像点S’发出。像点S’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我们把这样的像称为虚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学习方法上都有哪些收获?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哪些经验教训需要总结?

布置作业:1、预习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

2、搜集平面镜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实际应用,为下节课的交流做准备。

板书设计: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光的反射

2、像、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复习课​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特征​第3节声的利用​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复习课​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3节汽化和液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本章复习课​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第2节光的反射​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本章复习课​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本章复习课​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第2节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本章复习课​统编版教材资源网_优质课视频+配套PPT课件教案教学设计_统编版电子课本教材​统编版小学语文_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教案_统编版教材资源网​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_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教案_统编版教材资源网​统编版初中语文_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教案_统编版教材资源网​统编版初中历史_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教案_统编版教材资源网​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_优质课视频+配套课件教案_统编版教材资源网​

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动态图_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 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