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鸡”娃不等于“逼”娃 如何让孩子在快乐教育下成材?

“鸡”娃不等于“逼”娃 如何让孩子在快乐教育下成材?

时间:2021-08-23 22:39:36

相关推荐

“鸡”娃不等于“逼”娃 如何让孩子在快乐教育下成材?

以前我们老家邻居有个孩子,每天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还要写很多他妈妈给他加的作业。节假日也很少休息,被妈妈带着上各种补习加强班……根本就没见他出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过。这孩子小学时就戴上了眼镜,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很多大人们都以为他会很有出息,应该能考上名牌大学。谁知道,他最后竟然连高中都没有考上,而且非常厌学,勉强上了职高就结束了学业。

这个孩子的妈妈望子成才的心情和做法,近几年在北上广深的家长中越来越常见,甚至还有个专有名词“鸡娃”(鸡是动词)。

什么叫“鸡娃”?

这种教育方式,真的对孩子好吗?

也就是说被动的学习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如果家长的教育引导方式不当,不管抓孩子学习有多紧,都很难培养出爱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三种情况很典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父母积极向上,不断学习进步时,孩子也会充满上进心。当父母对生活表现出失望和厌倦时,那么孩子也一定是一个消极的人,得过且过。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孩子,他爸爸得空就在外面和别人打牌、喝闲酒,有人让他考个职称什么的,他就一句口头禅“过了30岁,啥也不学(学也学不会)”。而孩子妈妈经常说的是“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要好好学习,咱家就指望你了。”

爸妈都不思进取,就知道逼孩子努力,孩子连个好榜样都没有,能心甘情愿好好学习吗?

当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目标时,例如考试没考好,钢琴考级没通过……这类父母会将满肚子的抱怨转化为一腔怒火发泄到孩子身上,指责孩子说“我为你付出这么多,就只要求你好好用功你都做不到!”

其实孩子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会更容易吸收知识,不断地感受到成就感,才会越来越爱学习。而指责和呵斥只会让孩子情绪低落,挫败感和羞耻感只能使他们的潜能和智力大打折扣。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必须“考前几名”、“试卷满分”。有的家长为孩子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和作息表,每天的时间被上课、作业、补习班填得满满的,孩子的生活里除了作业和各种“兴趣班”,根本没有休息玩耍的时间。

西方有句谚语“All work and no play,makes Jack a dull boy”.意思是“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

父母安排太多太满的学习计划,会让孩子的学习疲劳、低效,而且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消磨掉孩子的学习兴趣。

现在 社会 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未知世界,父母对孩子未来能否安身立命充满焦虑。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虎妈”“狼爸”打鸡血一样地让娃学习。但是“鸡娃”不等于“逼娃”,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爱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据他的老师称:“他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运动,爱好羽毛球和足球,并不是所谓的书呆子。”这说明状元的学习很讲究“劳逸结合”,不是一味地只是学习。

谈到儿子的教育问题,状元杨晨煜的妈妈说:“并没有特别培养,就是家长要自律,而不是自己拿着个手机在那玩;自律的过程很苦,但是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同时她还表示“在孩子自主意识没有萌发的时候,就要培养他的好习惯,之后该做什么做什么,不用管”。

杨妈妈说的好习惯,其实就是让孩子爱上学习,并主动思考,有一种由内而外、自觉自愿、乐观积极的内驱力。

孩子的内驱力需要家长来唤醒,具体如何做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英国哲学家、 社会 学家、教育家,曾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赫伯特.斯宾塞的教育方法。

斯宾塞写过一本《斯宾塞快乐教育全书》,是作者对侄子小斯宾赛的成功教育的经验总结,书中有很多方法,教父母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并养成终身受益的习惯。

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教育的过程就应该是快乐的

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任何知识都会比较容易;相反,孩子在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的状态下,他的自信心就会减弱。当孩子情绪低落时,他的潜能和智力会大打折扣,而呵斥和指责是不会带来好的教育效果的。

这就要求家长:

一、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恐吓、吓唬孩子。什么“考不好就不要回家”、“练不会这首曲子就不要吃饭”之类的话千万不要说。教育应该是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爱孩子,请让孩子感受得到。让孩子知道:纵然考不好,弹不好琴,父母会帮助他查找原因,解决困难。父母会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困难,而不是和困难一起打败孩子。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给予孩子充足的爱。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的对孩子言传身教。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爱学习,父母首先要教育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孩子学习时,父母最好不要去玩手机刷抖音或者看电视追剧,而是也拿本书在孩子旁边看。这样孩子不会觉得学习这件事是他一个人“孤军奋战”的苦差事,家里会有一种孩子和父母一起“组队打怪”,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的快乐氛围。

三、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用小鞭子赶羊,羊会走一会儿停一下。但是如果在羊面前吊一束草,羊就会追着草一直走。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就能够带给孩子快乐。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出自《论语》的《雍也》篇,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由此呢,我们可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让孩子在寓教于乐中学习,能够让孩子更快的获取知识。

斯宾赛的侄子小时候对蚂蚁特别感兴趣,为了诱导侄子从中获得知识和方法,斯宾塞制定了一份蚂蚁研究计划,要求侄子查找关于蚂蚁的资料,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特点等等。这份研究计划让侄子的兴趣更加浓厚,觉得研究蚂蚁这件事已经从“好玩”变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侄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求知的方法。

在孩子眼里玩的重要性永远大于在教室里枯燥的学习,所以说父母如果一味的强迫孩子去学习,而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父母可以自制一些充满乐趣的家庭教育 游戏 ,让孩子可以边玩边学。

比如,当其他小朋友还在小升初衔接班学认字时,我们邻居家一个小朋友已经能认识几千个汉字了。而他也没有刻意报培训班学习,只是姥爷带他出门时,生活中遇到什么字就告诉他,教他读看店面招牌、商品标牌和路牌等等。教过的字,姥爷有时就会故意装作忘记了或者找不到,让孩子找出来指给大人看。孩子把正确的字认出来时,就觉得能帮大人的忙,很有成就感。日积月累下来,小朋友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会很多汉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四、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时,应该要注意2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捕捉孩子兴趣,诱导激发习惯。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习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习惯遵从于内心的喜好、兴趣和需求,因此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通过诱导来逐渐激发出习惯的养成。

其次是重复孕育习惯。父母在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上,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引导孩子不断重复地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做,一步步养成好习惯。

比如,每天晚饭后固定一个时间段读书,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积累成习惯。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父母需要培养孩子快乐学习、自主选择、善于积累、养成专注的好习惯,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在快乐教育下成长的孩子,就算不能考上清北、哈佛,也一定会成长为 健康 快乐有主见的人。

“鸡娃”一词引发热议,双减之下,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三毛在《塑料儿童》中说,她在台湾邀请几个孩子去看海,以使他们领略自然之美,谁想到他们一路专注于手中的 游戏 机,到了海边仍不为所动,说这就是海呀,我们回去吧,6点半动画片就要开始了。

还有的孩子说:我不愿意到室外去,因为室外没有空调和插座。

这都是典型的“自然缺失症”儿童。

8月份,我开始接触自然教育。至今为止,我一直对自然教育有两个“心”:

1、喜爱之心

接触了自然观察、自然笔记和写作后,我才意识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忽略了那么多美好。自此,我睁开了眼睛看周围的世界,发现世界变广了,变深了,也变美了。

2、敬畏之心

从重庆仙女山回来后,很多姐妹已经开启了自然教育的课堂,尽管有的只是公益行为,还没有变现,但从这些活动中,她们收获了自信,也收获了对自己孩子的快乐时光。

而我,只是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陪伴孩子,还没有影响到身边的人,因为我对自然有这种“敬畏之心”,总觉得自己不够权威,不够博学,不够热烈。

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教育孩子,,我再一次开启了自然教育的学习。老师的课堂内容丰富,方法落地,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进一步看到了自然教育的魅力。

这一节课,老师的作业是让我们设计一堂听觉的课程,打开孩子的五感。

在这里,我简单做个分享,说说我在“听觉训练”上,对孩子的引导方法。

1 孔雀的声音

孔雀的尾巴非常漂亮,可是它的叫声,却让人忍不住敬而远之。

自从听到了孔雀的叫声后,我无比确信一点,那就是:上帝在赐予一个物种某方面的特长时,一定会拿走另外一种。

清明节那天,我们一家人在西樵山脚下的一个农耕村游玩。远远的,我就听到了孔雀的声音,为了营造一种神秘感,我对孩子说:

听,这个声音多么难听!难道它是一种恐怖的怪兽发出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追着声音,我们一路来到了“孔雀岛”。一直紧绷着神经系统的孩子,看到是孔雀的时候,一下子放松了。

他默默地观察了好一会儿孔雀,不知道脑袋里面在想什么。

2 长臂猿的声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我问孩子:

你知道长臂猿是怎么叫的吗?你知道长臂猿为什么叫吗?

他当然不知道。

我在网上搜索了普洱白颊长臂猿的视频给他看。有了具体的感受,再学习起来,就很好理解了。

3 大象的声音

大象是继恐龙之后,世界上体型最庞大的动物。

可是,除了在动物园远远的看到大象以外,我们谁也没有想过,这个庞然大物的“语言”到底是怎么样的。

据说,大象的智商,相当于几岁的孩子呢,可聪明了!

我拿出了云南野象谷大象的视频给他看,相信有一天,当我们真的遇到大象的时候,能勾起他的回忆。

4 青蛙的叫声

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对青蛙和癞蛤蟆的叫声绝对熟悉。

即使是城里的孩子,也能在小区的池塘边看到青蛙,听到蛙叫。

但除了单调的呱呱声,鼓鼓的腮帮子,青蛙捕食时灵活的舌头,我还真的没能给孩子更多的指引。

5 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有关孩子听觉的训练,我想带他到乡下去,在寂静黑暗的夜空里,听蛐蛐、知了、鸭子、公鸡、羊咩咩,牛哞哞、猪哼哼的声音,甚至听雨声和雷声,而不是城市里装修的噪音, 汽车 的轰鸣,还有商场里聒噪的音乐……

听觉,真的有点难,因为声音看不见摸不准。 也就是偶尔,带他听听双脚踩在树叶上的咔嚓声,听大海浪花一朵朵的声音,听鸡蛋打在油锅里的滋滋声。

我没有特意设计课程,只是留心生活中的细节。

尽管如此,我家孩子目前还没有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对故事、书本、户外有着强烈的喜爱。

但对于培养一个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自主学习的孩子来说,我觉得依然做得不够,你有什么地好的方法分享给我吗?

现在的孩子较以前的孩子来说竞争力大,压力也很大,现在家长们不仅要求孩子们学好课内知识,而且还要求孩子们有特长,成为精英,于是上学的时候孩子们有写不完的作业,放星期的时候有上不完的补习班。所谓的?鸡娃?,就是指?被父母打了鸡血的孩子?,父母不停的带孩子上补习班,不断的让孩子们努力拼搏。其实这样对于孩子们来说压力是很大的,让孩子没有享受到童年该有的快乐。在这种情形下,出了?双减政策?,即减少作业总量,减少课外补习。在双减政策下,家长们该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呢?

注重孩子的效率而不是学习量

孩子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和学习的多少没有关系的,要看孩子的学习效率怎么样,有些孩子就是知识吸收的慢,上太多的课反而吸收不了,反而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不要一味的给孩子增加学习的内容,能真正的把教材上的知识学好就足够了。还有就是,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学习成绩是一部分,性格也是很重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让他拥有童年的快乐,该玩的时候就玩。家长们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让孩子学会学习。

要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

孩子学会独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仅对日后的学习有帮助,对父母来说也是比较省心的。这一点上,父母要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可以带着孩子学习,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还要多给孩子们讲一些榜样的故事,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很复杂,很难的事情,需要父母们不断的花心思。当然,父母们也不要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要多方面的看待自己的孩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