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全五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全五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0-02-13 18:20:13

相关推荐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全五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全五册)》是一本由天地出版社著作,340.00元出版的-5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全五册)》读后感(一):跟着马老师细品红楼……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人性描写,勇攀艺术的高峰,当之无愧的成为艺术化的中国古代文化百科全书。

说起《红楼梦》,可以说在中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众多的出场人物、极高的艺术造诣,给阅读者制造了不少的门槛,小时候读只记得了宝黛,到了高中,通过详细人物关系梳理,渐渐开始明白故事的脉络,但不敢说读懂,后来是听学者大家讲解,越听越有意思,比如说山东大学的马瑞芳教授。近期,一部全新版的《马瑞芳品读红楼梦》问市,抱着再读一读的态度,我拿起第一册看了起来……

都知道现存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高鹗等所续,去年有幸看了马老师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解读,个性鲜明,有褒有疑,值得一品,同时更增加了马老师对前八十回品评的兴趣。先看第一本,除了是时间顺序,更是因为《红楼梦》仅仅在前六回的描写,就搭建好了全书情节的走向,凤头当之无愧。换句话来说,读好了这一册,再读全篇就倍觉轻松了。

“接地气”的解读方式是该书最大的特点之一。通过马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读客能轻松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情感,挖掘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探寻家族盛衰荣辱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部作品的与众不同。

本书中,马瑞芳教授不仅仅是一个红学专家,更是一个文学评论者:借助对《红楼梦》文学价值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她同时向我们展示《红楼梦》中的诗意享乐、悲欢离合等元素,抒发品读这部文学经典的个人感情;除此之外,马教授在书中还对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红楼梦》的语言:高度艺术性和洗练性的背后,蕴含了通篇作品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词、一句、一段落,纯静、优美、洗练,汉语的无穷魅力贯穿通篇。第一册是美的,前十六回的爱情线的建立、四大家族的宏大场面、富贵人家的吃喝玩乐等,毫无疑问的构建出一幅封建社会的“清明上河图”。经马老师的解读,细看之时,《红楼梦》已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集诗词文赋、建筑园林、饮食医药于一身的文学奇迹。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全五册)》读后感(二):所有的梦从这里开始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杰作,其意义和影响远超出了文学领域。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极富生命力和深刻感受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魅力。同时,它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艺术借鉴。《红楼梦》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通过对人物的描写,探讨了人性中的欲望、情感、思想等方面,对于人们认识自我和他人,进一步认识人性的深层次意义发挥了积极作用。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文学意义,更在于它是一支包罗人间百态的万花筒,折射出的是当时的社会,也是亘古不变的人生哲理,马瑞芳品读红楼,更是以她的人生智慧去与古人进行对话,让我们于经典的阅读之中获得人生的指引。

《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但包含的内容却远在文学之上,诗词、绘画、建筑、饮食,种种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均在其中,看马瑞芳品读红楼,我们获得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于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中国古典之美的浸润。

马瑞芳说她读了一辈子的《红楼梦》,还是意犹未尽。从她18岁进了大学,《红楼梦》就是她的案头书,她那时候上大学要上五年,她从图书馆借来一本《红楼梦》,到期再续,一放放了五年,每天晚上都是她的床头必读书。

不同的人对《红楼梦》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红楼梦》也会有不一样的感悟。马瑞芳说她在青春岁月最想了解的是宝黛爱情。等她年事稍长,她逐渐能够理解,薛姨妈为什么要对她的女儿做出那样周到的安排。当她老了,当她做了祖母又做了外祖母,她就特别能够理解贾母的人生了。现在的马瑞芳更加坚定当年她母亲说的一个观点,她母亲说,贾母绝对不可能反对宝黛成婚,因为她最爱她的外孙女黛玉。

马瑞芳遍读明清小说,古代典籍,只因为红楼大观非博学无以通识。从青丝到白发,她仍愿在七十高龄,回到曹雪芹的下笔伊始,逐章逐句,和我们一起,再历一次红楼大梦。一起琢磨细腻笔法,感叹缠绵爱恨,品味诗酒茗茶,流连奇景园林,勘破家族兴衰,体味人生百态。无论我们是在忙碌中寻静心,在休闲中寻意趣,在得意处寻警醒,还是在失意处寻体悟。我们都能在马瑞芳的《红楼梦》中,找到当下的共鸣。 《红楼梦》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所有的梦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破灭。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全五册)》读后感(三):我真是羡慕还没读过《红楼梦》的朋友

人生前都在读书考试,高中时在教室里看一下巴金的《家》都被班主任勒令禁止说是闲书。

到了大学时,都没看过纸质版的四大名著,于是从图书馆借来了《红楼梦》。第一遍读红楼梦,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太想知道后面的剧情了,根本不会太仔细看其中的判词啊、诗啊,完全没有心思品味其中的玄妙深意。

《红楼梦》就像一碗珍贵美味的汤,就被我囫囵吞枣的一饮而尽。但即便这样粗粗的读依然勾人情肠,却还是在咖啡厅哭的像个傻孩子。

读完《红楼梦》,我真是羡慕没有读过《红楼梦》的朋友。

这种跟着书进入另一个世界却在之后的都走不出来,世上又有几本书能带给我们这样的体验呢?

我妈近几年的爱好,就是翻来覆去听《蒋勋说红楼梦》,做饭听、洗碗听、拖地听。她好像也和我一样,困在红楼梦里了,不过她在大观园里待的比我更久些。

说回《马瑞芳品读红楼梦》这套书,如果没有读过红楼梦,想要了解红楼梦可以读。昨天中午同事翻开我桌上放的这本书,然后感慨说道,这就是他想看的白话红楼梦的书,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说红楼梦的点滴。初读红楼梦,大部分人可能都被那半古言的内容吓退了,那么如果可以看看电视剧、蒋勋的、马瑞芳的、B站UP主的对红楼梦的阐述,也许会吸引到你的兴趣。让你看到红楼梦的美好与残酷,也给你想要去看原文的动力。

马瑞芳的解读也很细致,关于黛玉和宝钗谁才是要和宝玉结婚那位,贾母选外孙女黛玉,王夫人选侄女宝钗。书里的贾母和王夫人从没有正面讨论过此事,可是又通过很多事情暗示了自己的选择。王夫人让元春给宝钗和宝玉一样的赏赐,贾母又说黛玉和宝玉不是冤家不聚头。初读红楼梦,我根本想不到这一层,只是隐隐感觉到王夫人对黛玉的疏远,但也没有发现贾母对黛玉的偏宠。看了马瑞芳老师的解读恍然大悟,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书中配图

我想为什么《红楼梦》这么经久不衰,其实就是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白描的手法写的都是“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做了什么”,但是心理描写很少,所以每个角色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留有太多太多想象空间给读者解读了。

这也是为什么读同一本书,为什么人们大争大吵起来。因为这样的作品,原著是一半,读者的想象是另一半,两者结合最终成为了我们对这个作品的最终印象。虽然读的是同一本书,但是红楼梦给人的想象空间太大,光是“不喜欢薛宝钗”这个话题,人们争论的几百年依然各执一词。

我想了想,国外的诸如《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小说应该不会有什么话题能引发这么上百年的争论。

有点疑问:

《马瑞芳品读红楼梦》我细读了后发现…好像我近来关注的B站UP主(张志浩在剥柚)的视频解说和这本书的解读几乎一样,有豆友愿意分析下吗?

以第30回为例,原书写的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