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读后感锦集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3-08-08 16:45:01

相关推荐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读后感锦集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是一本由岱峻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6.00元,页数:5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读后感(一):想起李庄精神

现在人处处都讲究效率,唯独写作是一种最无法讲效率的事情,但即使这样,我也没想到这是一本写了的书,可见作者为了这部书付出了多少心血。

回顾李庄的历史,在于让人们晓得一个被遗忘的常识,大学的存在在于大师而不是大楼。在中国大学历史上,李庄时期非常特殊,这一时期虽然物质艰难,但思想自由,而自由才有了大师。如果说自由和独立是一种李庄精神,那么这种精神在现在才有了被打捞的可能。如今大学完全变成了一种体制,或者说是体制的一部分,人们或许很难想象李庄的故事,但那些故事确实都是真实的。

《发现李庄》不仅是一部中国学术史和大学史,也是一部中国现代史、社会史和思想史。李庄之后的大学彻底转向工业化,这一转变直到现在仍未结束。

事实上,民国时期的大学非常重视文科教育,陈独秀胡适他们推动的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的启蒙运动,抗战时期的大学转向政治和军事,改变中国的不是北大清华或西南联大,而是抗日军政大学。正如傅斯年在延安时所说:我们是陈胜吴广,你们是刘邦项羽。有诗云:刘项原来不读书。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读后感(二):李庄·衣冠南渡之所,文化汇聚之地

李庄,坐落于长江边上,位于四川省南溪县的一个小镇。要不是因为拜读了岱峻先生的论著《发现李庄》,真真是对这古镇闻所未闻。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便如傅斯年先生所说,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却因时局动荡,七七事变后,宁京沪等地一批学术教育机构为了文脉留存而集体搬迁至这偏僻山村,李庄由此成了衣冠南渡之所,文化汇聚之地。

在这远离硝烟之地,落籍了包括历史语言研究、社科研究、人类学研究等诸多研究领域单位。陶孟和(中国社会学奠基人)、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梁思成(中国建筑科学之父)、傅斯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董作宾(中国甲骨学家、古史学家)、梁思永(中国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次子)等学者大拿也因此汇聚于此。李庄的历史,恰是致力于国家危难、战火纷飞特殊时势下对学术、文化薪火保存的一代人努力的缩影,也是一段中华民族蛰伏隐忍、顽强不息的时代映射。

“过去的李庄,是由知道那段历史的一个一个鲜活的人构成的”。因此,岱峻先生在“发现李庄三部曲”之卷一《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中,极尽考究,藉由大量信件、电报、日记、著录、史料以及多次的采访、历史关系者的回忆口述,还原李庄的故事。

在读到中研院、同济大学、营造学社等在狼烟四起中艰难搬迁,以及诸多学者的流离时,透过岱峻先生“场景还原”式的描述,更是深切体会到何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也因此更能理解千千万万国人先驱为何能作出“在民族危难存亡,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舍身取义”之举。

而我们要是以为民族的“衣冠”来到这李庄,便是犹如入了世外桃源,在山水屏障间安稳静谧,那便是大错特错了。“李庄民智不开”,“愚、贫、病、匪等魔影,会随风潜入,伺机作祟”。在动荡时局影响下,物价日涨,粮食供应便是不足,口粮拖欠更是屡见不鲜,李庄中的学者和师生生活甚是清苦。偏远乡镇盛行巫医,常是几味中药,几番仪式加持。随着史语所的来迁,一间讲究西医的医务室也跟随建了起来,但由于缺医少药,设备有限,运行也是不易。同样,在此境况之下,一旦染病恐是难愈。就像岱峻先生书下的来李庄研究中国文化的印度研究生狄克锡就险因伤寒而命丧他乡。

我们为什么要读李庄?正如作者所言,“发现李庄,是一场场肃然悲壮的告别仪式”。当历史的亲历者们都逝去,应当要有后来者仍记得李庄,书写“李庄”。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读后感(三):李庄山水护国魂

读完《发现李庄 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不禁思绪万千,竟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心情澎湃,感想万千,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国破家亡的危险,一群士子的生存和生活,就这样被记录了下来,也永远的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发现李庄》是四川作家岱峻的一套著作,书写的是李庄-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发生的历史故事。全套丛书一共有三卷,分别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一张中国大书桌》和《一本战时风雅笺》。每一本书的份量都很厚重,第一卷就有56万字左右,拿在手里厚厚的一本,分量极重,彷佛在诉说着那个特殊年代的血和泪。说起李庄,可能大部分人脑海里首先浮起的是一道地方特色小吃,李庄白肉。煮好的猪肉,切成菲薄的肉片,蘸上独家的小料,吃在嘴里香而不腻。所以作者给第一卷命名的时候,就很贴切的写道,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并非地图上真的找不到,而是说,没有人会去主动的了解这段历史,当所有人不在记得的时候,这段历史,包括发生的人和事,就消失了。记住这段历史,并传下去,记住那一群人和发生的事,也是作者多年来书写此书的目的与志向。

那么李庄到底在哪里?她其实在四川南溪县李庄落籍。靠着长江,同时拥有着山是谁的柔情与静默,接纳并呵护民族的“衣冠”。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地方,竟同时容纳了那么多重要的人物:中国社会学奠基人陶孟和,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李济博士,中国非汉语语言学之父李方桂博士,中国民族学开创者凌春声博士,中国体质人类学奠基人吴定良博士,中国建筑科学之父梁思成,以及享誉国内外的大学者傅斯年、董作宾、梁思永、巫宝三、梁方仲等。就这样,一个江边的小镇,从此就和南溪县、宜宾、陪都重庆,甚至世界意外而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书中的故事太多,也太过精彩。我想写一下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同济医学,和医学院的那些教授们。作为本属于德国掌管的同济医学院,在西迁途中,成了中国人的医学院。在那种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同济医学的教师和学生们依然坚持了严格的教学标准,让人叹服。无论是高山仰止的德国教授Stubel,还是后来杰出的学生吴孟超院士,都令我叹服。

书籍的装帧高雅精致,线封的书可以平摊,厚厚的书,读起来十分的惬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