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高速电路设计与仿真之PCB篇(二)

高速电路设计与仿真之PCB篇(二)

时间:2018-09-11 14:09:46

相关推荐

高速电路设计与仿真之PCB篇(二)

一、PCB层叠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1、覆铜层最好是成对设置,如6层板的2、5层或者3、4层一起覆铜,这是考虑到工艺上平衡结构的要求,因为不平衡的覆铜层可能会导致PCB膨胀时翘曲变形;

2、最好每个信号层都能和至少一个覆铜层紧邻,有利于阻抗控制和提高信号质量;

3、缩短电源和地之间的距离,降低电源阻抗;

4、高速情况下,可以加入多余的地层来隔离信号,但建议不要多加电源层来隔离,因为电源层会带来较多的高频噪声干扰。

实际案例:

A、单面板、双面板情况下(频率200KHz以下):

(1)重要的布线(时钟信号)紧靠地线;

(2)布局时根据元器件特性划分,将一些对噪声敏感的器件放在一起;

(3)将包含关键信号(时钟信号)的元件放在一起,高速信号之间以及和其他信号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4)若果有不同的地,分开处理,一般采用单点连接;

(5)电源和地线尽可能靠近,减少各种电流回路面积。

注意:单双面板不符合EMC的要求,因为PCB板厚,RF信号的回流很少通过低电感的参考平面,从而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

B、4层板:

4层及以上板卡一般均可保证良好的EMC和其他电气性能,所以高速电路一定要采用多层板。

4层板设计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均匀间距,另一种是非均匀的,如下图所示:

均匀间距设计:

主要是电源、地之间间距小,可大幅降低电源阻抗,提高电源稳定性;但相应的两个信号层的阻抗较高,通常为105-130Ω;且由于信号层与参考平面间距较大,增加了信号回流面积,EMI较强;

非均匀间距设计:

可以较好的进行阻抗控制,信号靠近参考平面有利于提高信号质量,减少EMI;缺点就是电源、地间距较大,电源、地耦合减弱,阻抗增加,但这可通过增加旁路电容来改善。

实际高速电路设计中一般都要进行阻抗控制和提高信号质量,所以多采用非均匀间距设计方案。

C、6层板、8层板这里不在赘述,感兴趣的朋友自行百度。

注意:在低频时,电流将沿电阻最小的路径传输;在高频时,电流将沿电感最小的路径传输。

二、过孔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过孔在高速PCB中会引入电容,并改变传输线阻抗。过孔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

通孔(镀孔):用于连接层;生成钻孔文件,在PCB上打孔并在孔内电镀;通常远远大于信号线;

盲孔&埋孔:提供更大的配线密度;增加PCB制造成本,通常只用在高容量电路中;埋孔难以调试。

三、去耦电容(旁路电容)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当一个元器件内部的门电路进行转换时,会在元件内部产生瞬时阻抗变化,导致电流瞬时变化。为减少地和电源信号的波动,确保电源和电压信号工作在元件的额定范围内,就需要用到去耦电容为这些电流的瞬时变化提供一个低阻抗的路径。

高速设备需要“旁路”的五大频带范围:

1、0-10Khz:使用调整器;

2、10-100Khz:使用旁路电解电容;

3、100Khz-10Mhz:使用多个100nF电容;

4、10-100Mhz:使用多个10nF电容;

5、100Mhz以上:使用多个1nF电容以及PCB电源和地平面。

需要多少去耦电容一般由系统决定,需要考虑系统运行频率、IO引脚数量、每个引脚上的电容特性、布线阻抗、交叉点温度、内部芯片运行状态等。

对于处理器而言,需要考虑各种内部操作,包括缓存、内部存储器存储、DMA等。

另外,还需要考虑从直流到远高于时钟频率的所有频率上,电源引脚的噪声应在Udd噪声的±5%以内,最大直流电压漂移容限加上峰值噪声幅度必须小于供电电压的5%。

为取得最佳性能,需要使元件供电引脚与去耦电容间的电感和电阻最小,所以布局时需考考虑布局和连接方式:

当PCB中存在电源和地平面时,PCB顶层的电容能达到最佳效果,如下图:

随着时钟频率和边沿切换速度的增加,有效的对高频设备的电源引脚去耦或者提供旁路就变得困难了,因为电容的ESL(等效串联电感)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强了电抗;电容的ESR(等效串联电阻)增加,降低了电容的功效;电容寄生装配(焊盘、过孔)电抗随频率增加而增加。

对于高于100Mhz的频率来说,100nF的电容不起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