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公开课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一等奖

公开课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一等奖

时间:2024-03-11 21:32:45

相关推荐

公开课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一等奖

开展怀疑与学问课文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通过阅读和讨论有关怀疑和学问的文本,帮助学生了解怀疑和学问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到怀疑和学问对于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开课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欢迎大家阅读!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1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资料助读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颉(jié)虚妄(wàng)停滞(zhì)大儒(rú)塾师(shú)

3.学生积累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旧中国时代的墨子善于守城。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受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和发展。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回答交流。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也可。)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六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者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此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全文结构自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个分句是第一部分的分论点,后一个分句是第二部分的分论点。

3.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

明确:事前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五、合作探究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然后班级交流。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哪些名言?又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论据?

讨论并归纳:

明确:(1)道理论据: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d.“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儿)

(2)事实论据: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b.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c.听说“腐草为萤”……(b、c两个例子论证“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d.戴震善问的例子。(论证“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这种论证结构和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第2课时

一、#教案# 导语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论点、论据和文章结构,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二、合作探究

学生细读课文后思考,然后交流回答。

1.第一、二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2.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是用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以及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试举出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例子。

(学生分组讨论五分钟)师生交流:

(1)课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

第4自然段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个分论点,列举了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并连续多次追问清楚地告诉人们做学问时怀疑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第6自然段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做论据,也很有说服力。

(2)课文中所用的道理论证:

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自然段用关于“怀疑”“思索”“辨别”的阐述和引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第6自然段的说理是:“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论证了“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教师设疑:第三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相机提出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多了解一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4.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

明确:(1)第4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2)第5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3)第6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第6段“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研读赏析

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教师指出本文作为议论文,语言准确、精练。请同学们画出相应的语句,朗读体会。

全班交流。

明确: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几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

四、拓展迁移

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向同学说两三分钟话。

要求所举例子能说明观点。

明确: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就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和口头论述观点的能力。多鼓励学生对事物提出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评论,课上学生演讲,让他们有了更多进行逻辑思维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认识与思维水平能得到充实和提高。

五、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

1.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为研讨本文的教学重点论证方法做准备。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除了引用,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

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俩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作阐释:“这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引话十分精当,与该段的分论点十分切合。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3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2.运用递进式结构进行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学习文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有一只鹅,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主人放到一个大肚长颈的瓶子中养着。鹅的身子窝在瓶子的肚子里,脖子刚好能伸到瓶口之外。每天主人都忘不了来喂这只鹅,鹅呢,在瓶子里养尊处优很快就长大了。当鹅的身子膨胀到了不能经由瓶口从瓶子里被拿出来的时候,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既不损坏瓶子又不弄伤鹅的前提下把鹅与瓶子分离?

请大家帮帮这只鹅,看如何把它与瓶子分离。除了思考这个分离的方法之外,有没有同学想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助读资讯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19毕业北京大学哲学系,是我国现代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在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活动一:探究课文,明确结构

1.通读课文,提取本文的中心论点。

明确: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这篇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大家找找看,课文哪一段的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用?

明确: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小组合作完成,找出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说说这些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明确: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d.戴震善问的例子。

②以上四个事实论据分别论证了: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这一论据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分论点。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听说腐草为萤”。这两个论据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分论点。

c.戴震善问的例子,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分论点。

③道理论据:

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c.“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d.“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儿)

④以上四个道理论据分别论证了:

a.“学者先要会疑”。“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两句名言是为了论证“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的。

b.“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一名言论证了“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一分论点。

d.“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这一名言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分论点。

通过以上的小组合作,我们明确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为什么说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怎样做才能体现怀疑精神这三个问题。那么,就本篇课文而言,我们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理清全文结构。

4.理清全文论证结构。

明确:

①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1—2)(中心论点)——是什么

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的分论点(3—5)(分论点)——为什么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听说“腐草为萤”。(论据)——怎么样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怀疑还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6)

a.戴震善问的例子。(论据)——怎么样

b.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5.通过梳理,我们对课文结构一目了然,这样的结构方式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递进式结构。

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模式: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还是……”“……况且……”等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

简而言之:

“是什么”就是下定义,“为什么”就是探原因,“怎么样”就是谈做法。

四、活动二:再析例文,学以致用

1.出示并引导分析例文一:《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思想自由飞翔。沉湎幻想难以取得成绩,让梦想建立在踏实的现实基础上方有成就。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

阅读例文,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梳理结构。

明确:

第一句:“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让思想自由飞翔”解释了什么是“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第二句:“沉湎幻想难以取得成绩,让梦想建立在踏实的现实基础上方有成就”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第三句:“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明确如何做,才能“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2.出示并自主分析例文二:《节俭是一种美德》。

节俭是一种美德。

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

想必每个人小时候都念过这样一首诗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盘中餐”凝结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我们大家的“身上衣”“手中物”,又有哪一样没有饱含着千万人的辛勤和汗水呢?所以,对这些东西的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果实的不尊重,也就是对他人人格的不尊重。

赏析提示:

①什么是节俭。

②为什么说“节俭是一种美德”。

③怎样做才称得上是节俭。

根据赏析提示,请同学们自主梳理例文结构。

明确:

什么是节俭——节俭是一种美德。

为什么说“节俭是一种美德”——因为节俭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成果和人格的尊重。

怎样做才称得上是节俭——珍惜他人的劳动果实。

3.课堂练笔:请围绕“论网络游戏利弊”这个主题,写一个递进式结构的小片段。

提示:

①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②为什么这样说。

③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课堂寄语

通过对本篇课文结构的剖析,了解到这是一篇有深意的议论文,运用递进式结构,层层论证了“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一中心,文中引经据典,论述有理有据,具有很强的论证力。

通过本篇课文内容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手握一把“怀疑”之钥匙去打开学问的大门,在生活中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相信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喜悦和无穷的收获。

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4

《怀疑与学问》是新入选部编教材的一篇经典课文。历史学家顾颉刚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写下这篇文章,告诉读者如何读书、学习。这篇文章不论在思想上,还是结构、语言上都是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典范之作。

常规《怀疑与学问》的:

一、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怀疑与学问”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从文中画出句子。完成课后练习一结构示意图,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三、读第六段,思考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最后一段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揣摩文章语言。

这节课的教学紧扣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思路、语言都教到了。有什么问题吗?看似没问题啊!再来看看肖培东老师如何教学这一课的。

肖老师执教的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议论文,该怎样教他们呢?真替肖老师捏一把冷汗,按照我们上课的那个思路肯定是不行的了。

肖老师自有高妙的办法。

他先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议论文,就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了。

第一个环节:换标题明论点。如果这篇文章的题目不叫《怀疑与学问》,而改用文中的某个短语或某个短句,你会用文中哪个短语或哪个短句?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找到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但肖老师却不露声色。学生读课文后有了答案,共七个标题。肖老师不做点评,只让学生把标题在书上标好序号,接着又把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哪几个标题,你觉得其实是不可以的?哪几个标题仔细思考还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一抛出,学生又要再次进入文本,思考这几个标题恰当与否,肖老师在引导学生辨析的同时,又一次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最后明确:课文标题是论题,前两段的那两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这样自然引出了论点这个陌生的词语,课堂的进程顺着学生的思路缓缓流淌。肖老师还没有满足,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不用这两个句子做标题?为什么用“怀疑与学问”做标题呢?从而启示学生理解不同的标题有不同的作用。

对比我们的教学:读课文,找出中心论点。就会发现肖老师教学设计的精巧。通过找短句换标题这个语文活动,学生两次进出文本,完成了对文章观点的把握。

第二个环节:改换句子理结构。肖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六个段落中,哪个句子很具体地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大意义?学生找到第六段的第一句话:“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肖老师先让学生把这个长句换成两个短句,并让学生思考这两句话放在哪一段开头最好。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两句话就是文章的分论点,然后再填写课后练习一文章的结构示意图。这样,学生就理清楚了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一二段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第三四五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第六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肖老师继续发问:能否把第六段放在第三段的前面?把握两个分论点之间的层进关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行于当行,止于当止。

第三个环节:重点探究,学以致用。肖老师问学生:文章第六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议论文是陌生的文体,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论证方法。一个学生说“举例子”肖老师趁势引出这在议论文中叫做举例论证,引用名言就是讲道理,议论文往往摆事实,讲道理。

接着结合课后练习进行语言训练,明确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

好,一般老师讲到这里就停止了,但是,有时候往前走一步就是”天光云影共徘徊”了。肖老师又带领学生继续往前走,达到了这节课的高潮。

“你能就最后一段提出你的怀疑吗?写法上有无百密一疏的地方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打开,他们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再去读课文,真真读出了文章不严密的地方。“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正是运用这节课的所获得的知识去思考,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这个课例,我读了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肖老师紧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老文新教,教学设计新颖,独特,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看似简单浅显,实则走到语言的深处。可谓四两拨千斤。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达到了极致,给我们的实用类文本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再回过头来看我们的议论文教学,缺少的是语文活动的设计意识,学生在文字表面徘徊,难以进入文章的内里,教的太浅。教学设计千篇一律,呆板缺乏创造性,使课堂教学走向枯燥和乏味。

这堂课也给了我这样一些思考:

1.到达目的的路有多条,不要老想着省力气,走平坦的大道,那样可能不错,但索然无味。美丽的风景往往藏在丛林茂密的幽径上。

2.语文课就是学习语言和思维,而语言和思维的学习是在阅读中学习的,不要剥夺学生感悟和发现的权利。

3.静下心来研读文本,对文章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没有自己的思想是上不好语文课的。

各位小伙伴,关于“怀疑与学问优秀教案一等奖”的相关内容都收集整理在上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果想看其他优质模板范文,大家也可以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能更快捷地在站内找到自己需要的相关范文模板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