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事迹材料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事迹材料

时间:2021-06-25 16:38:58

相关推荐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 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事迹材料

你们知道吗?在辽阔的蒙古草原上,有这样一群勇敢而坚韧的女孩,她们用自己的力量和勇气,为家族和草原的和平而战。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这些草原英雄小姐妹们的故事,来了解下她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赏析有关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的内容,希望这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1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亲姐妹,出生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她们在党的阳光雨露下成长。爸爸是公社的放牧员,管理三百多只羊,姐妹俩有空就跟着爸爸放羊、打扫羊圈。

1964年春节前的一天,爸爸有事外出了。早晨,龙梅和玉荣代替爸爸,带着三百多只羊出去放牧。龙梅十一岁,玉荣九岁,妈妈不放心,告诉她们别走远迷了路,可附近的草已经被羊吃光了,姐妹俩赶着羊群向远处的牧场走去。

草原上的天气变化快,不一会儿,刮起了西北风,中午时下起了鹅毛大雪,羊群被暴风雪惊散了。姐妹俩好不容易把羊群拦到一起,但风大雪大,羊儿不肯逆风回家,只顾顺风走去。

龙梅对妹妹说:“不能丢下公社的羊,我留下,你快回去找爸爸来!”玉荣跑了不远,回头一看,羊群又要散了,她又回去帮姐姐。天黑了下来,草原上的气温降到零下30多度,羊群照旧在风雪中狂奔,姐妹俩就这样在暴风雪中奋斗了一夜,她们又冷又累又饿。

天快亮时,羊走不动了,她们也走不动了。龙梅突然发现妹妹的右脚上结了个大冰疙瘩,原来玉荣的毡鞋在追赶羊群时跑丢了,龙梅含着眼泪将妹妹的脚揽在怀里。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火车的鸣叫,龙梅心里升起一线希望,挣扎着爬起来,朝火车的方向奔去。铁路工人和当地牧民发现了龙梅和昏迷的玉荣,立即把姐妹俩送到医院,她们终于脱险了。草原上的人们都来看望这一对热爱集体的小英雄。

羊群保住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她们顽强勇敢、舍己为公的精神也鼓舞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2

【关键词】草原英雄小姐妹;审美分析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个发生在特殊时代的感人故事。一场发生在1964年的暴风雪侵袭了内蒙古的古达尔罕茂明安草原,两个小女孩子——姐姐龙梅11岁、妹妹玉容9岁——在放牧公社的羊群时遭遇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雪中。为了保护集体的财产,两个小女孩以超越常人的毅力紧紧跟随受暴风雪袭击羊群,她们在零下37度的极端条件下行走了一天一夜。直到2月10日的早晨,小姐妹二人才被搜救人员找到。虽然对她们进行了紧急的救治,但由于未能采取有效地防冻措施,小姐妹二人都受了很严重的冻伤。

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电影的情感诉求

美术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就是以发生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创作、改编而成。电影拍摄于1965年,由著名导演钱运达、唐澄执导完成。作为发生在特殊时代的感人故事,电影《草原英雄》的拍摄在当时是作为政治任务下达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

1.无伴奏合唱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观众并不局限于儿童,而是面向社会上广大的人群。同时,由于这个故事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就弱化观众对于故事内容的好奇心理。如何才能有效改善观众对于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审美期待,这就需要电影制作者采用多元化的艺术表象手法,营造恰当的情感氛围,帮助他们进入到制作者设定的情境中。

在这部动画电影的创作中,同名主题曲由蒙古族著名作曲家巴·布林贝赫执笔完成。这首乐曲没有采用背景元素,也淡化了其他艺术表现手段,而是直接采用了无伴奏合唱的方式来完成。这种近乎原始的艺术展现方式实现了情感表达的纯洁化。观众在欣赏电影时不是在音乐的引导下寻觅情感的碰撞,而是在情感共鸣的指引中获得心灵的净化。这正是这部电影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政治话语与情感诉求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最重要的特征是: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不是对于现实生活的虚构和改编,而是将真实的故事以艺术的方式再现出来。因此,呈现在观众眼前的这部电影其情感诉求具有高度的纯洁性。观众们欣赏的不是一个经由艺术家从生活实践中总结、提炼、升华的情感故事,而是对真人真事的情景“再现”。

但是,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情景“再现”没有完成能够做到与现实生活的高度统一。“在那个强调‘千万不要忘记’的背景上,内蒙古草原上发生的在天灾中出现的小英雄,有点不符合宣传的需要,因而要进行处理,英雄小姐妹的对立面不能只是恶劣的自然天气,英雄故事必须体现阶级斗争主题。”这就使得电影的“再现”中注入了大量的政治话语,不仅小姐妹父亲为邻居刷墙被修改成为公社的母羊接生,就连拯救小姐妹生命的哈斯朝鲁也被导演改写成了偷公社羊群的阶级敌人。

政治话语的表达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艺作品的共同特征,在简单化、单一化的政治人物面具之下,我们能够感受到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劝善惩恶思想的影响,更多的则是新的话语背景下情感表达的现实选择。站在今天的我们很难去理解当时的文艺作品为何要采取“扭曲”本来面貌的手段,以求的电影文本中情感诉求的表达。

二、全民的英雄情结与电影讲述

笔者认为这种理解的或许需要将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放置在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这就是贯穿20世纪60年代的英雄情结,导演和编剧正是在以他们所理解和认识的方式完成了这部作品的电影讲述。同时,在那些或被塑造、或被改写的英雄人物的身上,我们还能体会到是这些角色身上崇高的道德诉求,以及他们内心深处无暇的心灵世界。

1.崇高的英雄追求与灵魂的电影讲述

在20世纪60年代,对英雄的崇拜是与阶级紧密相连的。“阶级属性是人的一个重要属性,不同的阶级地位常常决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念。”正如中国人谈婚论嫁时,常常讲“门当户对”,就是讲在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上的般配,这一点同样也体现在了中国电影对于英雄人物的塑造中。以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例,小姐妹二人只是茫茫大草原中极为普通的一对小姐妹而已。为了凸显她们作为英雄的伟大形象,电影在讲述她们追赶羊群的过程中,以迅疾的暴风雪与坚毅的表情配对。虽然一路上有如此艰辛的过程,但她们始终未曾有过放弃的念头。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电影中,对英雄伟大形象的描绘都是被作为极为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而受到重视的。电影文本中英雄们或穿越丛林、或出生入死,他们在一次又一次常人所无法完成艰难任务面前展现出自己超越常人的一面。作为电影中情感表达和语言修辞手段的英雄人物一次次被歌颂、一次次被重写。导演和观众所关注的不是哪一个人去完成这个壮举,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这种已经成为思维惯性的英雄形象在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中遭遇了新的情况,这部电影的英雄具有一个前所未有的特征——她们都是未成年的孩子。

这就使得小姐妹二人的英雄形象注入了新的审美元素,她们不是美国好莱坞电影中力量超绝的英雄,也不是英国电影中智慧超越的英雄,而是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具有中国特色的英雄。她们最伟大之处正在坚韧的毅力,以及超越她们年龄的成熟。

2.道德高尚的典型人物与心灵的完美绽放

对于电影文本的欣赏者来说,其艺术感受力的一个基本内容,也就是戒毒者对于电影中人物形象与心灵世界的感受力和理解力,特别是对于特殊电影文本中人物语言中特殊意蕴、情味、旨趣、色彩、意象等的领悟能力。当然,这里也包括对于人物语言的音韵、节奏,以及由此形成的电影语言的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等形式美的感受力。欣赏一部电影作品,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一个人物形象、人物语言的组合体。借助对这些审美元素的把握和感知,我们寻找到了感知人物形象的“桥梁”,只有首先走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感知电影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并与电影的讲述者发生交流。

在动画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导演试图为观众呈现出一个道德高尚的典型人物。所谓“典型”并非仅仅局限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已,导演所努力塑造的是一个可以被复制、可以被推广的“典型”人物。在20世纪60年代特殊的政治话语中,小姐妹不仅是可以出现内蒙古的草原上,也是可以出现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里。电影艺术提供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我们需要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电影艺术作品创造的世界里,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美的情感的世界。它总是能够有效地让我们沉浸于其中,使我们忘却尘世的一切,而进入一种自由和谐的心灵之境。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3

今天我看完了《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11岁的姐姐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在大草原上的真实故事。

故事里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在草原上放羊的小姐妹,她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她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可是在一天放羊中,下起了暴风雪,她们俩为了保护羊群不让国家失去这些重要的财产。龙梅失去了大脚指,而玉荣失去了双脚。她们俩完全可以只顾自己的命名而放弃羊群自己跑回家去,可是为了不丢掉一只羊,她们没有这样做。这部影片感动了我,在刚建国时国家还比较贫穷,这样一群羊是很大的一笔财产。她们是在保护祖国妈妈的财产安全,不让国家失去这些重要的财产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就是草原精神,更是英雄的力量体现,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草原上的雪莲,更是不屈的雪莲。是集体利益的保护神。更是一对好姐妹。她们保护了集体的利益,保护了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

身为国企员工的我要好好学习龙梅、玉荣这一对好姐妹那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了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让我们的企业更美丽,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4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草原两姐妹为护羊群与暴风雪搏斗而落下终身残疾的故事。英雄的两姐妹的感人故事,被写成《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广为传诵,成为一代人的深刻记忆。这并非杜撰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她们的事迹传开后,他们的故事并未结束,她们也并没有向身体残疾的命运妥协,而是继续发扬与暴风雪抗争的精神,成为了成功人士。

公社的羊,一只都不能少两姐妹中,大的名叫吴龙衣,小的名叫吴玉荣,她们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龙梅和玉荣。两姐妹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草原的孩子以草原为家,伺养的羊群就是她们最珍贵的财产。当时,实行的还是集体公社,她们的父亲,就是为公社放着羊群的饲养员。从小就听话懂事的两姐妹,经常帮助父亲看管羊群,是公社的得力小助手。耳濡目染,两姐妹都知道,羊群是集体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她们一家最重要的责任,就是保证一只羊也不会少。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普通的观念。

1964年2月,内蒙大草原的气候正是最寒冷的时候,随着草料的锐减,她们一家迎来了最艰难的时节,为了让羊群吃饱不掉膘,必须到处找寻草料。这一年,姐姐龙梅11岁,玉荣才9岁。

2月9日这天,父亲由于临时有事,将放羊的任务交到了两姐妹手上。这天,除了天空阴云密布外,其它一切正常。为了找到更大的草场,两姐妹将羊群赶到了很远的地方,计划让羊群吃个饱。

暴风雪中瘦弱的两姐妹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中午时候,北风呼啸着,吹得人站立不稳。北风带来了暴风雪,雪花飞舞着,很快在大地覆盖,受惊的羊群在风暴中四散逃命。

倘若是其它人,看见如此骇人的暴风雪,必然会被吓得夺路而逃,哪还顾得上属于集体的羊群,但龙梅与玉荣不一样,她们将集体财产看作比自己的性命还重要。

见一时半会不能将羊群聚到一起,姐姐龙梅一边挥舞着驱赶羊群,一边命令妹妹赶紧回村里搬救兵。妹妹玉荣听说了,急忙转身向村子的方向跑去,跑了没几步,转身看见姐姐瘦弱的身躯在暴风雪中若隐若现,光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把羊群聚集到一处的,玉荣放弃了回去叫大人的想法,回到原地陪同姐姐驱赶羊群。

龙梅见妹妹返回来帮助自己,没有再说话,自小生活在草原的经历告诉她,一旦羊群在如此巨大的暴风雪中走散,必然是凶多吉少,导致集体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些羊,可是全村人唯一的收入来源。

北风呼啸着,带走了两姐妹身上的体温,鹅毛般的大雪片片飘落,盖住了散开的羊群。两姐妹已经记不清自己摔了多少跤,相互搀扶着,总算勉强护住了羊群。

很快,夜晚来临,暴风雪变得更加猛烈,气温变得更低,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羊群极易出现集体死亡,两姐妹的任务更加艰难,她们要阻止这个后果的发生。她们艰难地驱赶着羊群,艰难地向村子的方向走去,很快迷失了方向,陷入了漫天雪花中。

两姐妹在暴雪中坚持了一个晚上,又累又饿,摇摇欲坠,两姐妹都无数次生出了原地躺下沉睡不起的念头,但当她们借着雪光看到她们视若珍宝的羊群人,浑身迸发出最后的力气,赶上羊群,艰难地向村子的方向前进。

到了早上,妹妹玉荣再也坚持不住了,她一头摔进齐腰深的雪中,再也爬不起来。姐姐龙梅见状,心急如焚,但也没有办法,因为距离村子已经没有多远,她必须完成护送羊群回村的任务。

奋斗了一夜,最终得救庆幸的是,找寻了她们一夜的村民发现了顶着雪花的羊群,进而又发现了早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两姐妹。村民们很快赶来,从雪地中救起了两姐妹,将她们直接送进了医院,总算是保住了她们的性命。

两姐妹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她们都落下了终身残疾。姐姐龙梅的左脚趾已经严重冻伤,只能全部切除脚趾;妹妹玉荣的伤势更加严重,她的右腿膝关节和左腿踝关节冻伤严重,双腿进行了截肢手术,她再也不能奔跑在夏天草长莺飞的草原上了。

她们拼尽全力保护的羊群共有384只,只有3只被冻死,其余的都安然无恙。牧民们看着这一切,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壮举之后的故事两姐妹的英雄故事传开后,她们成为了全村乃至全国的英雄人物,人们把她们的故事写成《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影响了无数人。在那个集体至上的年代,两姐妹保护集体财产不受损失的事迹,更加意义重大。

身上的伤痊愈后,两姐妹回归了正常生活,也没有放下养羊的工作。16岁那年,龙梅参了军,前往包头市医学专科学校学习。1976年,龙梅从部队转业,前往达茂旗工作,她的身份是中共达茂旗委副书记。由于工作踏实,认真负责,很快升任包头市东河区人大副主任,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到退休。

妹妹玉荣从中学毕业后,考进了内蒙古师范学院学习,学成后前往乌兰察布盟工作。1988年,玉荣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的副主席,后来又担任自治区_办公厅的副主任。如今的玉荣是内蒙古自治区_的副秘书长。

两位英雄小姐妹虽然身上都有残疾,但都选择了一条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当后来的人们问起两姐妹,是否后悔当年的行为时,两姐妹毫不犹豫地回答:“从未后悔过!”

,北京举行奥运会,两姐妹受邀成为火炬手,两姐妹共同举着火炬,似乎又回到了那夜与暴风雪抗争的场面,她们手中,是神圣的集体财产,值得用生命去保护!后来,她们还成了人大代表。

在这个人命大于天的年代,也许很多人对两姐妹的行为充满疑惑,但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的精神,正是有这份荣誉感和使命感,才无惧于暴风雪,才会有后来国家的兴旺发达。今天,我们重温两姐妹的英雄事迹,就是要传承他们舍已奉公的精神。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5

一、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音乐特征

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常常吸收了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再加以技巧进行发展,这一特征在很多动画音乐中都有展现。吴应炬先生是广东人,他对广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动画音乐创作中经常会用到广东的音乐元素,就像他所说的一样:“我生在广东,小时候常看、听粤曲,对广东音乐耳熟能详,在搞音乐创作时,只要是片子内容合适,我都会用广东音乐的音调来表现……”①由于吴应炬先生与自己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文化上的传承关系,在他运用广东音乐素材创作时总给人以自然感。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几部动画音乐中,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有一些广东地区的音乐元素运用在动画影片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中也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在其创作的多部优秀的动画音乐中则运用了多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如《孔雀公主》中运用了云南彝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草原英雄小姐妹》运用了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过猴山》运用了广西瑶族的长鼓舞的节奏素材等等。特别是在《阿凡提种金记》这部动画影片中,由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新疆维吾尔族的特点设计的,因此在动画配乐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作品中,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弦乐跳奏,多个乐句使用了附点、切分为主的新疆特殊节奏型,突出了维吾尔族音乐节奏欢快的特点,这样的音乐创作与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是相符合的。作品后半部分的高潮乐段,则运用了维吾尔族抒情歌曲的特点,将作品旋律以抒情和叙述双重切入,音域宽广优美。同时在配器中,吴应矩先生还以新疆的民族乐器为主,使用了新疆本土特色的乐器“冬不拉”“热瓦普”弹拨乐器,并利用其明亮特殊的音色,表现出了欢快的故事情节,烘托了动画故事中人物诙谐、幽默的形象。其他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也有呈现。例如,在第一部以剪纸为背景的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中就运用了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尤其是在猪八戒说唱的插曲中运用了陕北调,极具戏剧性。在吴应炬先生把民族民间音乐引用到创作的过程中,他往往会深入到民间去进行采风并加以改编运用。同时,他将民族民间素材吸收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此使之创作的动画音乐极富时代感和民族性。

二、吴应炬动画音乐的戏曲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中国戏曲音乐的元素。戏曲是戏剧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而戏曲音乐则有唱腔和器乐伴奏两个部分:唱腔是戏曲的特有元素,在动画音乐中可通过念白进行借鉴;而器乐伴奏,更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供动画音乐大量借鉴运用。戏曲元素在动画影片中有两个作用:首先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其次是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比如,用锣、鼓、板、钹等打击乐器,就能表现动画影片中节奏欢快、气氛较为紧张的场景,以渲染和烘托气氛;同时,又能加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好地诠释作品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内心情感,更好地推进剧情和塑造人物。例如,在《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影片中,吴应炬先生就多次借用了京剧中的锣鼓节奏,从而使作品独具特色并很有感染力。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唢呐和锣鼓这两种独具特色的乐器,由此烘托出花果山一片祥和、热闹非凡的喜庆场面,而美猴王的出场却用了严肃的锣鼓节奏,使得美猴王的形象极具威严。此外,作品中美猴王表演大环刀以及到东海龙王宫发现了金箍棒后摆弄金箍棒这些场景,都使用了戏曲中的武打音乐元素,并用锣鼓进行配乐,锣与鼓的交相呼应与动画影片中人物的形象表演恰好配合,从而更好地渲染了作品的气氛。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作品中,除了使用戏曲中的乐器演奏元素外,还时常使用戏曲中的“念白”元素。戏曲中的“念白”讲究声调和谐统一、节奏独特鲜明,因此引用到动画音乐中时就应注意人物角色是否匹配。比如,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吴应炬先生就将其背景音乐与京剧中的“念白”进行了合理的结合。对此,万籁鸣先生在谈到《大闹天宫》中的“对白”时就曾说:“人物对白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话剧的对白,在对白上带有韵味,有时尾音延长,就表现了动画的特点。”②孙悟空在花果山率众猴操练,对小猴说“孩儿们,打将起来!”就拖着长长的尾音,其京剧味儿十足,一下就让孙悟空的人物性格显得非常鲜明突出。吴应炬先生将戏曲元素灵活地运用在动画音乐中,从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戏曲韵味,也让作品的节奏独具特点、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三、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他善于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动画影片中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灵活地运用音乐创作技巧,将影片的内容与音乐进行完美的诠释,从而赋予了动画音乐中艺术形象的鲜明性和灵动性。在吴应炬先生大量的以儿童为题材的动画音乐创作过程中,他常从生活入手,用音乐去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例如,《十二生肖》《猴子捞月》《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萝卜回来了》等经典的动画电影音乐,就通过他创作的音乐展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化的艺术形象,让孩子们喜爱有加。特别是吴应炬先生为《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的动画音乐,更是深入人心,他用非常有个性的音乐语言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1965年,为了更好地创作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动画影片的音乐,吴应炬先生随剧组来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生活了半个月,在那里他体验了在裹着沙尘的狂风中行走、在黑夜中迷路于茫茫的草原,以及牧民们如何在风雪中寻找失落的羊群等等真实的生活场景。正因为这些真实生活的所见所闻,从而让他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创作中做到了音乐与影片的有效结合,由此塑造出了鲜明、生动、感人的草原“小姐妹”的英雄形象。同时,吴应炬先生还创作了不少以成人为题材的动画影音乐,并展现了具有成人化特点的人物艺术形象。着名动画电影导演特伟曾说:“美术电影不仅是教育儿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老少咸宜’,对成年人来说,美术电影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武器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一种良好的形式。”③吴应炬先生禀承这样的理念,但他创作的成人动画电影音乐的形式则相对复杂,内容也更为丰富且极具戏剧性。例如《孔雀公主》和《牧笛》,这两部动画影片就是成人化的动画电影音乐。其中《孔雀公主》的动画音乐,便是吴应矩先生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进行采风后创作的作品。在这个作品的音乐中,吴应炬先生借鉴并吸收了傣族的民间音乐元素,并将语言成人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吴应炬先生更是用

音乐的语言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为此成为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辉煌巨作,以至让世界各地的不少少年儿童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吴应炬先生在自己的动画音乐创作中总是立足于艺术本身,从而塑造了一个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他用简洁的作曲技术理论,创作出了90多部不同题材的动画音乐,为中国的动画画廊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明艺术形象。 四、吴应炬动画音乐的多元文化特征

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对不同内容的影片以及不同的故事情节,所采用的音乐素材以及风格也不尽相同。对一部动画影片的理解,不同的作曲家由于自身的音乐素养、生活积累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则体现了多元音乐文化的共融。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作品的故事、题材往往会有一定的虚构性,因而在动画音乐创作上也必然会使用适度夸张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或者刻画人物形象。最典型的表现,就在于作品中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比如,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多元化相结合,独唱、对唱、轮唱、合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音乐、舞蹈、动画等多元艺术形式相结合,等等。这些丰富多元的音乐元素的结合,常会给人在视觉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力。例如,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影片音乐根据电影内容以及其中人物角色的设计,就采用了戏曲音乐风格与音乐元素的结合,从而彰显出了戏曲元素的多元文化特征。再如,动画影片《九色鹿》,在创作此片的动画音乐时,吴应炬先生就充分考虑到这部作品的背景,因此汲取了佛教音乐的主要特征,为此使得这部作品的内容主旨和音乐背景完全融合,从而渲染出作品中应有的那种庄严清净、慈悲为怀的意境。此外,在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吴应炬先生根据影片的故事背景而采用了内蒙古草原的音乐特征,于是生动刻画出了大草原的美丽夜景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艺术形象。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对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值得当今动画音乐创作借鉴并学习的一大手法。同时,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作曲技术理论,并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动画音乐,为中国动画音乐的创作跨越了一大步。

五、吴应炬动画音乐的个性审美特征

一部作品要有生命力,个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曲家们为此而往往付出毕生的努力。吴应炬先生作为我国着名的动画音乐作曲家,其动画电影音乐则体现着他鲜明的个性审美特征。首先,简洁朴实是吴应炬先生动画音乐个性审美的首要特征,这在他创作的儿童题材动画音乐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类动画作品中,其音乐大多简洁,并以自然化的旋律去发展、以简洁的叙述方式去表现人物角色形象。例如,1956年他创作的《我知道》这部动画音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小白兔”所演唱的插曲,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念,这一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与儿童动画影片的内容非常吻合。此外,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音乐创作中,吴应炬先生也同样以简洁的音乐创作笔法,勾勒出了作品中一个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并用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作品非凡的个性审美特征。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6

在随后的40多年里,“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搬上舞台、谱成歌曲、写进课本,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如今,43年过去了,当年的小英雄现在也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但是,她们始终没有离开生育、养育她们的这片草原,她们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在内蒙古草原默默地奉献着,奋斗着。

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1964年2月9日,这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六,一大早,新宝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产大队牧民家11岁的龙梅和9岁的玉荣,赶着公社的384只羊去放牧。

中午,气候突变,狂风大作,天空越来越暗,一场特大暴风雪骤然袭来。当时,气温降至零下37℃,西北风夹杂着雪花、沙石,打得人睁不开眼睛。受到惊吓的羊群顺风奔跑,有的离了群。小姐妹拼命追赶、呼喊着羊群,她们记着阿爸常说的话:“羊是集体的财产,是牧民的命根子,一只也不能丢。”为了保护羊群,她们与暴风雪搏斗着,忘记了自己。

半夜里,暴风雪渐渐小了,积雪有一尺多厚,极度的寒冷、饥饿和疲劳折磨着小姐妹。羊群仍在行走,她们也不能停歇。东方发白了,她们已经跋涉了30多公里,来到白云鄂博车站附近。玉荣的靴子跑丢了,脚冻成了两个大冰坨。龙梅的靴子与脚冻在了一起。她们再也无力追赶羊群了,晕倒在雪地里。

1964年2月10日早晨,当龙梅和玉荣被寻找她们的人们发现时,几乎冻僵了。她们立即被送进当地的包钢白云鄂博铁矿医院进行抢救。龙梅的诊断记录这样写着:“患儿龙梅,入院时表情淡漠,不能言语,手指和手背肿胀明显,触之冰凉坚硬,无明显压痛,两脚尚在毡靴内,与鞋冻在一起无法脱下。”诊断为:全身冻僵,冻伤性休克及肾功能障碍。

玉荣的诊断记录写道:“患儿玉荣,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双耳肿胀,有水泡形成,眼睑浮肿,瞳孔对光反应迟钝,两小腿自膝关节以下皮肤呈紫色,踝关节以下呈黯黑色,表面有冰层附着,足背两侧动脉消失。”诊断为:全身冻僵,上下肢冻伤面积28.5%,冻伤性休克及肾功能障碍。

小姐妹的生命保住了,但龙梅失去了左脚拇指,玉荣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被截肢。她们放牧的384只羊,仅有3只冻死。

196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暴风雪中一昼夜》;3月14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草原英雄小姐妹》。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亲笔题词,要求全区各族青少年向她们学习。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还授予她们“草原英雄小姐妹”光荣称号。很快,“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动人事迹传遍全国。从此,她们的英雄事迹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姐姐龙梅:

“如果有下次,依然义无反顾!”

如今,40多年的寒暑春秋、沧海桑田,已是步入中年的龙梅依然像她的名字一样端庄、美丽。对于那段遥远往事,现在许多人也许认为,那是在当时学雷锋的背景下才产生的冲动,认为姐妹俩当年付出的代价不值得。而如今,已是走过半生风雨的龙梅坚定地对记者讲:“说实话,我们姐妹俩的事迹其实很普通,也很平凡,在牧区像这样的事迹很多,我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年幼,也想不了那么多,只有一个信念,别让集体的羊丢一只。我们绝不后悔,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再有一次,我们依然义无反顾!”

龙梅,1970年入伍,转业后曾在达茂旗团委、包头东河区团委、人大工作,现任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多年来,对于群众来访、反映问题,她常常是一次又一次骑上自行车四处为之奔波解决。连小区的看门保安和看车棚的师傅都对记者讲:“龙主席从来没官架子,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找上门来,龙主席都会全力以赴地帮忙。”

在丈夫张宝生的眼里,龙梅是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是个顾家的妻子,在外是女强人的龙梅回家样样抢着干,是个地道的好媳妇。

妹妹玉荣:

“其实,英雄也是普通人!”

妹妹玉荣,197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曾在乌兰察布盟团委、教育局、内蒙古残联工作,现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办公厅副主任。从她蹒跚的步履中,我们仿佛看到43年前那个暴风雪之夜叱咤风云的小姑娘的身影。

玉荣身材不高,圆润的脸庞映着健康的红光,谈及43年前所发生的那场风暴,玉荣一再坦言:“其实,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只是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在接受采访时玉荣看上去比姐姐龙梅更轻松些,她敢想也敢说。

43年前,龙梅和玉荣姐妹俩为了保护集体的财产与暴风雪搏斗了一昼夜,被自治区党委命名为“草原英雄小姐妹”。玉荣觉得这是党和人民给予她们最高的荣誉,她们的成长更是得到了党和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

43年来,姐妹俩尽管多次调换工作,但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已,不以“名人”自居,从最普通人做起,干一行,爱一行。姐妹俩深知,是党和人民才使她们有了今天,是党和人民把她们姐妹俩从一个普通牧民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军人、大学生、民族干部,又都走上了领导岗位。

43年来,姐妹俩曾多次参加过各种英模会、报告会、先进人物代表会,先后被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龙梅还参加了党的“十大”,玉荣还参加了共青团的“十一大”、“十二大”以及中国残联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代表大会,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5月4日,她们又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光荣地出席了“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青年群英大会。自治区给予姐妹俩的荣誉就更多了,而且还经常让她们出国访问。面对这么多常人得不到的荣誉和待遇,姐妹俩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究竟为党和人民做了什么?我们所做的与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有没有差距?”

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尽管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的今天,在跨世纪的年代里,我们还是要说,毛主席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43年来,姐妹俩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姐妹俩深知如果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睡大觉,就会停滞不前,就会倒退。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是要凭自已的不断努力,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一辈子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人,也才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

草原姐妹花永恒的魅力

43年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虽然已远离我们今天的生活,甚至淡出我们的视线,但英雄的魅力是永恒的,精神是永存的。尽管英雄身上烙上那个时代的烙印,但他们身上的精神、品格却不会随岁月的推移而褪色,更不会被社会的发展而磨灭。

43年来,龙梅和玉荣不以“名人”自居,严格要求自已,从不向组织上提任何要求,在内蒙古草原默默奉献着。玉荣双腿被截肢以后,虽然装上了假肢,一到天热出汗,假肢里的腿都被汗水泡得发白。在整整一个上午的采访时间里,记者两次为玉荣倒水都被婉言谢绝了,可见她要忍受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至于英雄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美丽故事,无论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还是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都将成为草原的往事。我们要宣扬的应该是“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一种精神。龙梅和玉荣一次又一次走出草原,走向全国各地作报告、谈体会,教育和感染了好几代人,这种价值恐怕是经济学家也难以计算的。

如今,52岁的玉荣说:“过去我们保护集体的羊群是一种敬业精神,现在做好一个公众人物也是一种敬业精神。”

54岁的龙梅说:“43年前的那场暴风雪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我们为集体做了一点事,但是党和国家一直没有忘记我们,送我们当兵、读大学,我们心怀感恩。”

姐妹俩很想在退休后做点公益事业,很想尽力为家乡人民、为祖国的后代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她们成立了“草原英雄小姐妹之家”,希望能够借此继续影响新一代,让爱国及爱集体的精神得以传承下去。

《陪读夫人》的书里讲了一段故事。身居美国的母亲为了让儿子学汉语,讲起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当儿子听到小姐妹为公家的羊被冻成重伤时,他突然发问:“妈妈,她们这样做,国家会付给她们很多钱的,是吗?我们老师说,工作就该有报酬呀。”母亲告诉儿子:“最好的奖励是全国小朋友都学习这两个草原英雄小姐妹,这能用钱买得到吗?”儿子终于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工作是不能计算报酬的。

北京朝阳外大街曾有这样的一幕,引来无数热切的目光――街道两侧的灯箱广告上,赫然映出50位英雄的图像,“草原英雄小姐妹”就列于其中。当一位不懂中文的老外驻足在英雄照片前琢磨来琢磨去不知究竟时,他问身边的行人:“这些人都是你们中国的著名球星吗?”行人不无骄傲地告知老外:“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民族之星!”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7

在,我国有关部门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曾发起过一个专题活动,要求是寻找建国以来两百位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其中一百位是“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另一百位是“感动中国人物”,这些人选出后在宣传时,都在他们各自的名字前,备注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比如“人在阵地在”的战斗英雄杨根思(详见《跨过鸭绿江》中,江苏籍烈士杨根思,为何要奋不顾身地拦下敌人),“冰窟里勇救朝鲜儿童”的革命烈士罗盛教(详见抗美援朝时,被湖南籍烈士罗盛教救出的朝鲜小孩,后来怎么样了),“我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的领头人”钟南山等等。而最吸引骆驼目光的,则是“草原上两朵“最鲜艳的花””草原英雄小姐妹。

骆驼之所以关注她俩,是因为能上这份名单的,几乎都是各领域的杰出代表,那么她俩那么“小”。是如何上的这份“光荣榜”呢?骆驼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查阅起她们的资料……

小姐妹不“小”

英雄小姐妹的真名分别叫吴(龙,不加括号显示违规)衣和吴玉荣,她俩本是一对普通蒙古族的小姐妹,在她俩“成名”的那一年,姐姐只有11岁,而妹妹的年龄则更小,仅有9岁。当时是1964年,也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那一年,距离今天已经超过了半个多世纪。当时正逢放寒假,于是勤快的姐妹俩就像以往一样,跑去给生产队帮忙放羊。

冬季的草原除了单纯的冷和雪之外,最让人害怕的是“雪爆”,也就是在下雪降温的过程中,又刮起了大风,因为这种大风会带动雪在空中弥漫,因此当地人也常称呼它为“白毛风”,一般情况下,就是成年人面临对它,也会提心吊胆,而当小姐妹放羊时遇到了它,自然也很紧张。

不过虽然她们当时很害怕,但她俩也没有把羊撂下,自己跑回家。最初,姐姐为了照顾妹妹,就让妹妹回家去寻求救援,而她自己则留下来和羊群一起面对“白毛风”。但是妹妹没走几步,就发现单凭姐姐一个人,已经无法再约束急于“避灾”,而不愿老实呆着的羊群。因此后来,妹妹也选择了留下,就这样两人开始在“白毛风”中继续赶羊。

草原的辽阔,不是亲自去过的人很难想象得到,再加上“白毛风”又遮蔽住了视线,所以小姐妹虽然收拢住了羊群,但是却没能找对回家的路,她俩这一迷路,就“迷”了二十多个小时,这中间还加夹杂着一个黑夜。第二天的时候,妹妹因为实在撑不住,而先倒在了雪地中。

当时要不是恰好有路过附近的牧民哈斯朝禄(这个名字背后也有一段故事,但不方便放在这里,骆驼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个好人)看到她们,并及时进行了救治,那么可能这俩小姐妹……不过虽然她们的性命被救了回来,但是因为她俩在户外待得太久,以至于姐姐的脚趾,妹妹的部分下肢都没能保住。

值得一提的是,小姐妹在救治的过程中,因为身体原因,所以当时表述的可能不清楚(也可能是听的人弄混了),所以两个人的名字被记成了龙梅和玉荣。她们俩的事迹后来上了《人民日报》,还被授予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光荣称号,在以前的一些课本上,也曾出现过她俩的事迹,不过骆驼上学时,已经没了。

可以说,当时她俩的知名度,不亚于时任何一个比她俩更大的先进人物。后来,她俩的故事还登上了荧幕,前著名艺人吴秀波、蒙古族文学奠基人之一的巴·布林贝赫大师,都曾为她俩创作过歌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英雄小姐妹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好人有好报

当年因为保护公有财产不受损失,而差点丢掉性命的姐妹俩,除了获得各种荣誉外,国家对她们的生活也很关照。她们在国家的照顾下,都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学业,姐姐龙梅因为伤势较轻,曾经还被特召进部队,她复员之后又从了政,她的爱人是一名军医,两人在婚后育有两个孩子。

妹妹因为当年伤势较重,所以在上学之后,没能像姐姐一样进入军营,而是在学业上持续精进,后来她也进入了仕途。妹妹的爱人在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两人婚后也有了两个自己的孩子。她们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很久以前”,但是国家也并没有忘记她们,在,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她们被邀请为奥运火炬会火炬手,等到建国60周年之际,她俩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小结

当年公家的300多只羊,在她俩的保护下,只被冻死了3只,这在当时价值不过6元钱左右,但她俩却为此差点丢了性命。不过她们的贡献,国家也一直都记在心里,不管她俩当年做的事有多“小”,也不管事情过去了多久,她俩永远都会是草原英雄小姐妹,她俩的故事不会被人遗忘,她俩的故事也必将会感动更多的人,毕竟好人必有好报。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8

入选多个版本语文教材的新闻特写《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曾经感染、激励数代中国人。在近半个世纪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它是一段“千里救急”的故事:1960年2月3日深夜,一箱来自北京新特药商店的二硫基丙醇,被及时空投到山西省平陆县,当地六十一个中毒民工因此脱离了生命危险。

然而,六十一个农民工为何中毒?

事件发生那年,正是大跃进期间,河南地区在修建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这个浩大的工程使得黄河两岸的近30万人背井离乡,而后来中毒的那些农民工,那时正在平陆修筑公路,以方便移民通行。

1960年2月2日,收工后的农民工在晚饭后,一个个捂着肚子,纷纷嚷嚷胃里难受,有人开始呕吐。于是有人惊呼:“咱们中毒了!”之后,就像《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描述的,各方力量“千里救急”,千方百计找药送药。可不为人知的是,一场针对投毒的侦破工作也在同时进行。

从立案到侦破,仅仅用了8个小时。投毒者名叫张德才,当天下午两点多,趁进伙房打开水的时候,偷偷将两块砒霜扔进饭锅。

张德才为何要投毒?张德才本是太原钢铁厂的一名工人,老实本分,但肃反运动袭来时,这个曾在建国前替“反动政府”当过差的中年人,失去了工作,进了劳改所。

之后,平陆修建公路,张德才这个“戴罪之人”被送了过来,随后的日子,他表现很好,居然升做了三排排长。但再后来,因为有次没听到上工哨子,睡过了头,张德才的“罪恶历史”被一股脑揭发出来。

一场接一场的批判会,张德才被定性为“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企图破坏,蓄谋已久”。在一次最为漫长的批判会后,张德才产生了报复的想法,而报复的对象其实只是批他最凶的三连副连长仝仁明。在当地公安局保存的张德才的供词里录下这样一个细节:张德才产生报复想法后,也犹豫过,但有天,他突然想起了女儿。他决定为女儿买一双小花鞋,可口袋里没有钱。他只好向民工们借钱,但此时的他,已经是被批臭了的人,没有一个人肯借给他。“这一切,都是该死的仝仁明造成的!”

投毒事件发生后,本地媒体一直没有报道。直到那一年的2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中毒事件时,换了一个角度,将这一事件上升为“崇高的阶级友爱精神”。随后,平陆本地媒体开始跟进。再之后,即2月28日,《中国青年报》那篇日后被编进教科书的长篇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出炉。一同刊出的,还有一篇同样很长的社论,题目是《又一曲共产主义凯歌》。

“被代替”的救人英雄

相对于《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中的“被选择”,“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真相,可算是“被代替”。

1964年2月9日,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成就了两位家喻户晓的英雄――“草原英雄小姐妹”。经过报纸、刊物、舞台、银幕和课本的立体式传播,小姐妹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小英雄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

关于英雄背后的英雄,当时媒体是这样报道的:“这时候,铁路工人王福臣叔叔发现了她,连忙把她带进屋里,用雪搓她的双手。过了一会儿,龙梅暖和了些,才断断续续地吐出几个字来‘公社的羊……还有妹妹……在山坡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王福臣,仅仅是一名救人现场的目击者和事后照顾者,救助小姐妹的另有其人。几十年后,不为人知的往事被人逐渐披露:原来,真正救助小姐妹的是一个名叫哈斯朝鲁的中年男人。多年来他被冷藏的原因,和他的身份密切相关――他是一名“阶级敌人”。

其实,哈斯朝鲁不过是个读书人,曾经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辑,1957年被认定为“右派”,成了劳改犯。他的劳改地点是茂旗草原。1964年,正是在这片草原上,哈斯朝鲁救了“小姐妹”。

但是很遗憾,“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运动,在当时正渐进高潮,劳改犯是阶级敌人,怎能是救人的英雄?于是,救人的主角替换成了王福臣,他是一名共产党员。

更遗憾的是,哈斯朝鲁不仅没做成英雄,为配合宣传,他还被安上了“偷羊贼”的帽子,被痛斥为反动牧主,破坏分子、阶级敌人,甚至是企图对英雄姐妹下毒手的罪恶分子。哈斯朝鲁开始被反复批斗,关入监狱,提前释放后一家成了黑户。

多年后,历史终于还哈斯朝鲁一个清白。其实哈斯朝鲁倒也还算幸运,毕竟等到了被认可的一天。而有些人,却要永远抱恨黄泉。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9

[关键词] 音乐;电影;心理;主题;性格特征;地域性

电影音乐是与电影中的其他元素相结合而起作用的。影片中,常常需要音乐来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音乐能为影片创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包括时间与空间的特征,用以深化视觉效果。它可以只为影片的局部渲染气氛,也可以用来贯穿全片,细致入微地为影片创造一种总的气氛。

一、电影音乐对观众产生心理暗示作用

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有音乐伴奏,只不过那是现场的钢琴或管弦乐队的伴奏。但是电影刚开始进入有声电影的时代,音乐就作为一个声音要素进入电影之中。第一部有声片《爵士歌王》在严格的意义上说还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有声片,它只不过加了几段音乐和几段道白。在早期的有声电影中,电影音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背景声出现,因为观众对于伴奏音乐的曲调和内容从不关心,只要是流行的音乐就行。那时的电影音乐大多是为了填补对话中的间隙而存在的。著名的作曲家斯特拉斯基就对这些电影音乐作过论述:“它跟剧情的关系一如饭店里的音乐跟各个饭桌的谈话的关系”。但是作为事实,恰当的伴奏音乐,的确能大大强化无声电影的感染力。而这恰恰是电影音乐最基本的功能。由此可见,电影音乐对人们的观影心理的确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电影音乐不可能像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一样具有自身的完整性,电影音乐在电影中最普遍利用的就是利用旋律和节奏加强环境和情节的气氛,更多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解释性的片段。譬如:当画面是一个追捕场面时,电影音乐就会采用一些快节奏加以补充;而在一个婚礼场面上,就会配上几小节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这在客观效果上增强了观众在看电影时的心理暗示。它起的作用就是把各个部分严丝合缝地组接起来,加强了动作高潮部分的气氛并为后来的戏剧性动作做好了一定的心理准备。而这种关系和斯特拉文斯基所说的饭店音乐与就餐人的关系是一样的,因为作为就餐的背景音乐也不是任何旋律都可以的。正是由于电影音乐这种原始的功能,使得许多导演在音乐段落的运用上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他们根据影片中填充的音乐段落清晰向作曲家提出要求,譬如说这段是紧张的,就来一段紧张的音乐;如这段是恐怖的,就来一段恐怖的音乐。这就是电影音乐在电影中对观众心理产生影响的地位和作用。

二、深化影片的主题

真正电影化的音乐并不是只具有揭示影片背景和情绪的功能,它能深化影片的主题,揭示人物的心理,甚至影响到影片的风格特征。像在费里尼导演的影片《道路》里,孤独的杰尔索米娜用小号吹奏的曲子成了她个性与心理的象征。每当我们在影片里听到那孤独的小号曲就会想起杰尔索米娜的形象。还有尼诺•基塔著名的反复曲调贯穿着影片的始终,这首曲子在影片中不仅增强了欢快中有悲哀的主题,而且成为统一全影片的结构手段。其结果是现实主义和一种“诗意的”“抒情的”表现主义或超现实主义在一部影片里达到了统一。

《苔丝姑娘》(英、法合拍故事片)这部于20世纪70年代末拍摄的影片,系根据十九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哈代(1840―1928)的名著《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改编。它通过美丽纯洁的农村少女苔丝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残酷和虚伪。影片的音乐与剧情紧密结合,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音乐语言和手法则体现出欧洲浪漫派音乐细腻、抒情的风格特点,不但对苔丝的内心情感作了有力的揭示,同时也表现了影片故事的时代特征。影片的主题音乐是伤感而深情的:它在全片多处出现,旋律带有英国民歌纯朴洗练的特点,刻画出苔丝善良真诚的品格。缓慢的速度、下行级进的旋律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和不安,而在切分节奏上的大跳,又使叹息般的音调突出了棱角,包含着一种反抗的情绪。配器上以弦乐、木管为主,具有凝重、悲怆的色彩。此外,作曲者还配合剧情,巧妙地运用了一些英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如影片一开始,姑娘们在草地上欢乐起舞,在四位乡村乐师用小提琴、手风琴、小号和中音号奏出的充满英国田园风味的舞曲声中,苔丝与安吉尔初次相遇了。当新婚之夜抛弃苔丝而远走的安吉尔重回故土,路过当年与苔丝相遇的草地时,这支乡村舞曲在他耳畔轻轻响起,然而却更使悔恨的安吉尔黯然神伤。最后,杀死了恶少爷亚雷尔的苔丝在太阳神祭坛边被抓获时,乡村舞曲又轻轻响起。苔丝年轻的生命就像这欢乐的音乐一样美好,然而却被黑暗所吞没了。这些场景中,乡村舞曲的呼应出现与所形成的音画对比耐人寻味,同时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达到了深化影片主题的艺术效果。

《草原英雄小姐妹》,吴应炬曲。影片反映了蒙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狂风暴雪中奋勇抢救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音乐采用内蒙民间音调为创作素材,根据影片中的二重唱《长大当个好牧民》而作四次不同变奏,化为四个主题。如以笛子为主奏乐器塑造这对小姐妹的英雄形象;以唢呐为主奏乐器,表现性格凶猛的“暴风雪”主题;以琵琶、扬琴为主奏乐器,表现救援小姐妹的牧人马队,具有奋勇前进的“牧人”主题;还有表现姐妹俩在困难中出现希望的“灯光”主题,以铝板琴和钢丝筝为主奏乐器。这些主题在全片戏剧性的音乐段落中形成一幅在内蒙草原暴风雪中,两位小姐妹奋勇抢救羊群的音乐图画,形象逼真感人。片中插曲《草原赞歌》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广为传唱,曾获全国少儿文艺音乐奖。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据此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国内外演出时获得好评。

三、电影音乐是衬托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元素

在意大利导演赛尔桥•来翁内导演的影片《西部往事》里,音乐成为衬托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最重要的元素。影片中每个人物都各有其主题音乐。在赛尔桥•来翁内导演的另一部影片《美国往事》里也是如此。莫顿的配乐是跳跃式的,象征着他生活的动荡不安。最后他断气倒下,他的主题音乐也戛然而止。吉尔的配乐充分发挥了主题变奏的功能,尽管采用的是同一旋律,在她刚下火车时,音乐是轻快的;坐上马车一路西行,看见西部的雄伟景色时,音乐像是西部的一首赞歌;给麦克贝恩送丧时,音乐是哀伤的;与弗兰克在一起的时候,音乐几乎轻不可闻。而弗兰克的配乐则是全片的主题音乐,但它也是口琴手的配乐,似乎象征着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弗兰克走到哪里,口琴手的配乐追踪到哪里,两个人只能一人生一人死。当弗兰克出现时,主题音乐中隐约可听到古怪的口琴声。当口琴手出现时,呜咽的口琴声后面又有着主题音乐的衬托。决斗时,主题音乐有排山倒海之势,把这场戏推向高潮。弗兰克倒地而死,音乐也停止,象征着两个人纠缠不清的恩怨就此结束。

《远山的呼唤》(日本故事片),影片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田岛耕作,在避祸途中与寡妇风见民子产生爱情的故事。笔墨不多的音乐充满着淡淡的抒情意味,烘托渲染了影片所表现的日本北方边远山庄宁静的气氛和人与人之间心灵深处的细微感情。配合着剧情多次出现的主题音乐,具有日本北方民歌的特点,纯朴的旋律把一种内在的刚强与深深的温柔糅合在一起:它的出现常常以明亮飘逸的小号吹奏,在一种男性的雄美之中又增添了细腻温柔的成分,刻画了田岛耕作这一刚强汉子的内心世界。在发展中,它通过改变节奏、织体等手法,与事件的展开、主人公感情的发展相呼应,显得时而亲切,时而欢悦,时而深沉,时而抒情。在影片中,编导还插入一首在日本流传极广的儿童歌曲《哎哎》,这是武志和同学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唱的。歌曲的作者宇野诚一郎是日本最杰出的音乐教育家池内友次郎和著名作曲家安部幸明的学生。歌曲以“哎哎”为衬词贯串全曲,活泼欢快地歌唱了南方岛上的小猴子,充满着童稚之趣。影片的编导采用这首歌实际上是借小猴子表现了武志的可爱。

而在好的电影音乐中加入恰当的歌词,人物的性格就会更加鲜明。这在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中就显示得格外清楚。《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就鲜明而深刻地刻画出了“我爷爷”和“我奶奶”那种敢爱敢恨、敢拼敢死的精神。不恰当的电影歌曲就会冲淡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淹没电影影像的个性,到头来只留下一首歌曲让世人传唱,而影片早就被观众忘得干干净净。

四、对地域感或种族群落的强化作用

电影音乐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音乐的地域特色来强化地域感或种族群落。如在弗朗西斯•科波拉导演的影片《教父》里,那反映出意大利西西里岛音乐特色的电影配乐,还有英国导演大卫•里恩导演的影片《印度之行》里反映印度特色的电影音乐,意大利导演贝尔托鲁奇导演的影片《末代皇帝》里的那首以二胡为主乐器的协奏曲,都很好地反映出了影片故事的民族特色,并同时给人物的行为带上了强烈的民族色彩。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国、意大利、南斯拉夫合拍故事片)这部根据美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改编的影片,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老黑奴汤姆的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美国白人奴隶主对黑奴的残酷压迫和黑人为自身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影片音乐带有强烈的黑人音乐特点,尤其是插曲《密西西比河》对提示影片的主题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汤姆叔叔和黑奴们戴着锁链,步履沉重地登上了沿密西西比河南去的轮船,同羊群、货物挤在一起,在黑人贩子李格里的皮鞭逼迫下,唱起了这首深沉悲伤的歌:这是一首典型的美国黑人歌曲,带有勃鲁斯歌调的色彩,以降三级和降七级为特征,具有压抑悲伤的情感。这首歌由四个规整的乐句组成,速度偏慢而略带凝滞,并频繁地运用附点和切分节奏表现出一种沉重压抑的情绪,使人感受到黑人在沉重压迫下的痛苦心情。歌曲主要运用暗淡的小调式来表现这种痛苦的感情。然而在第三乐句中,却在歌曲的高音区出现了以大调主和弦1 3 5构成的旋律,使压抑低沉的旋律显露出一种潜在的刚强和力量。紧接着通过勃鲁斯式的降三级音的出现再转入小调式,结束于愁绪不尽的痛苦情感之中。在影片中,这首歌配合画面出现了四次,每次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印象。

可见,电影音乐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主题思想的最好诠释,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部影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索洛甫差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 [英]欧纳斯特•林格伦.论电影艺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3] 蔡师勇,等.电影艺术欣赏[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10

今天我看完了《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11岁的姐姐龙梅和9岁的妹妹玉荣在大草原上的真实故事。

故事里的大概情节是这样的: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在草原上放羊的小姐妹,她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她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可是在一天放羊中,下起了暴风雪,她们俩为了保护羊群不让国家失去这些重要的财产。龙梅失去了大脚指,而玉荣失去了双脚。她们俩完全可以只顾自己的命名而放弃羊群自己跑回家去,可是为了不丢掉一只羊,她们没有这样做。这部影片感动了我,在刚建国时国家还比较贫穷,这样一群羊是很大的一笔财产。她们是在保护祖国妈妈的财产安全,不让国家失去这些重要的财产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就是草原精神,更是英雄的力量体现,草原英雄小姐妹是草原上的雪莲,更是不屈的雪莲。是集体利益的保护神。更是一对好姐妹。她们保护了集体的利益,保护了集体的财产不受损失。

身为国企员工的我要好好学习龙梅、玉荣这一对好姐妹那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为了集体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做着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让我们的企业更美丽,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11

现存于世的300多张雷锋照片中,经由沈阳军区原工程兵政治部宣传助理员张峻拍摄的,便达223张。3月5日的学雷锋日,张峻在沈阳军区学雷锋座谈会上发言时,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尽管雷锋当年所在的班,至今仍为雷锋保留着铺位;雷锋当年所在的团点名时,也还是第一个点“雷锋”,不过回应喊“到”的,已是论年龄可以称雷锋为“爷爷”的小伙子这些新生代年轻人学习的教科书上,已很难再觅“雷锋”叔叔的身影。只是每年的学雷锋活动,依旧让很多年轻人开始熟悉这个名字。

但时代的潮涌中,能长久留下来的偶像,只是少数。像扑火英雄赖宁、草原英雄小姐妹、小英雄戴碧蓉、《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这些曾经像雷锋一样的我们学习的榜样,现在又在哪呢? 被请出教室的前偶像

如果赖宁还活着,他现在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中年赖宁面临的问题,可能是该不该鼓励自己的孩子上山救火。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印有赖宁的画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请出教室,在赖宁的家乡四川,许多学校的赖宁雕像也不知去向。

“校园的墙上没有了赖宁稚嫩而坚毅的面容,课本上也找不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那个小英雄的记忆渐渐模糊,这个城市几乎再也无法找到这个孩子曾经存在的痕迹。”《成都商报》的一名记者就曾为此感慨。

时代在变化,比起人们的记忆,一些规定变得更快。

上海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首次避开了“见义勇为”4个字。同年,北京也从学生手册中删掉了“敢于斗争”4字。而辽宁省修订的《消防条例》里干脆黑地白字注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赖宁之父赖正纲在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只认可沾过儿子一次光。那是当年女儿赖彬从四川雅安转学到绵阳时,为进当地一所重点中学,赖正纲对学校教务处领导说:“赖彬是赖宁的妹妹”,这才落实了女儿的就学问题。

同样淡出课本的还有“小英雄戴碧蓉”。45年前,11岁的戴碧蓉,为救3名在铁轨上玩耍而未发现火车驶来的儿童,失去了左腿和左臂。 “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的父母当年称“要是在旧社会,两个小闺女早就没命了。”现在,玉荣的女儿问她:“是生命重要,还是几只羊重要呢?”

从此,一代人看着连环画《小英雄戴碧蓉》长大。《吉林日报》当年报道,戴碧蓉“3次幸福地见到毛主席”。不过戴碧蓉的事迹也曾一度从课本上消失,直到1996年,戴碧蓉上小学的儿子在课堂上发现了母亲的照片,儿子“一路唱着歌飞奔回家”戴碧蓉的事迹又重登课本了。

而今,创办了企业又担任残联职务的戴碧蓉本人也说:“因为现在多是独生子女,中小学生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再听我的故事就不合时宜了。”,戴碧蓉有了个新身份,作为湖南省株洲市残联副理事长,她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戴碧蓉的儿子推着轮椅送妈妈到北京参加两会。 “生命重要,还是羊重要?”

“暴风雪中一昼夜……她们动人心弦的英雄事迹,在草原上到处传颂。” 49年前,因为“受到集体主义的教育,敢于舍己为公”,11岁的龙梅和的9岁玉荣在大雪天保卫羊群,382只羊仅仅冻死了3只,姐妹俩却因为严重冻伤而不得不截去部分肢体。

新华社播发这对“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新闻消息后,她们的事迹被写成报告文学,被拍摄成动画影片,被编进小学课本……大江南北遍是龙梅、玉荣的粉丝。

龙梅和玉荣的父母当时接受采访说:“要是在旧社会,两个小闺女早就没命了,她们的生命是党和毛主席救活的。”

,《中华儿女》杂志报道了“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现状。龙梅当上了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政协主席,玉荣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秘书长。作为昔日的“模范英雄”,姐妹俩还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学校开办讲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商标也被注册了起来。

玉荣还和女儿一起看了以其为原型的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女儿看完后向妈妈提问:“当时为什么非要跟着羊群走呢?不能第二天再去找吗?是生命重要,还是几只羊重要呢?” 49年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左图一),现在也常戴红领巾,这是,姐妹俩在江苏无锡连元街小学与少先队员交流的场景(左图二);而45年前,为救在铁轨上玩耍儿童失去左臂和左腿的戴碧蓉,在班级帮扶小组的背扶下,继续上学(左图三)。现在,她是女企业家,这是一个多月前,戴碧蓉去自己的服装厂视察(右图)。 纸上的英雄,纸下的杀人犯

凭借《半夜鸡叫》闻名的作家高玉宝是“雷锋”的铁杆粉丝,被称为“新时期的活雷锋”。

当年文盲战士高玉宝写出了自传《高玉宝》可是一件大事。高玉宝用画字方式写自传,被部队树为典型,还被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

中国广播网采访高玉宝时,他回忆起初入大学的时光:“我不识字,什么叫算术我不懂,什么叫小九九我不会背,一概不懂。”校长吴玉章安慰这位已成为知名作家的文盲战士,“你别急。今年招来的学生中,有二十几个人和你一样,从来没有进过学校校门。”最终,高玉宝在人大学习8年,顺利本科毕业。

高玉宝从师级创作员岗位离休后,把到各地做报告当成自己的事业。据《干部人事月报》报道,时年60余岁的高玉宝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不在家,最多时平均2.6天一场报告。如今这位80多岁的老人依旧在讲演的道路上奔波,在年底,他还受到了大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表彰。

据《大连日报》报道,现在每每有中学生来探望高玉宝,他都不忘送本《时代呼唤雷锋精神》,给这些已经不太明白“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为何等“恶地主”的年轻人。

“咱们是学雷锋走过来的,比谁都更认识雷锋。培养合格下一代,还是得以雷锋为标杆,以雷锋精神为道德标尺。”在大连,包括高玉宝在内,有那么一群“雷锋老人”担心青少年的“道德滑坡”。

另外一个出现在小人书中的偶像,是英雄刘学保,他是毛主席的“忠实粉丝”。

刘学保一度广为流传的英雄事迹是这样的:刘学保发现反革命分子李世白打算炸毁新建的一座大桥,用短刀和斧头“连砍带扎砸烂了他的狗头”。此时炸药包已经嗤嗤冒火,刘学保拼命取下炸药包,自己却被震伤在河滩上……

《人民日报》曾高度评价这位“英雄”:(刘学保)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诚,怀着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只身同反革命分子英勇搏斗……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谱写出又一曲毛泽东思想新时代的壮丽凯歌。”

而在那些年的连环画里,“英雄”刘学保术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总是:“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英雄”提出的第一个要求都是,“把《毛主席著作选读》拿来。”

不仅如此,在刘学保当年的日记里,他还谈到“你幸福吗”的话题:“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身体永远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孰料多年后,法制日报社旗下的《法治周末》发文揭露了刘学保的真实身份:“纸上的英雄,纸下的杀人犯。” 调查结果证实,刘学保当年为制造“炸桥”假案,把“反革命分子、炸桥罪犯”李世白骗去现场,然后残忍杀害。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12

一、评一评这样的教法: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音乐欣赏的传统教学一般是初听、复听、再听的教学模式。遵循这样的模式,教师习惯性地用毫无美感的语言介绍作者、讲解作品,用枯燥的语言深刻地分析却又肢解着作品的乐律和内涵,以期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实际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教学庸俗化、单一化,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感受。例如,在学唱歌曲《草原赞歌》时,不妨在原来的教法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大胆评一评老师这样的教法。通过学生的评论,会发现他们想要了解的话题:生1:《草原赞歌》是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插曲,如果老师能为我们剪辑一些《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的精彩片段,我们会更加喜欢这首歌。生2:这部作品反映了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如果老师能为我们呈现蒙古草原的美丽与富足,以及暴风雪时草原的变脸与无情,可以让我们更能体会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对家乡的热爱与面对暴风雪的勇气,还可以给画面配乐。生3:这部作品是蒙古歌曲,感觉距离我们的生活好遥远,如果老师能为我们介绍蒙古地区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音乐特色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品中的民族韵味看!忽略了知识和学生主体情感的关系,就很难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让学生评一评这样的教法,不仅可以让音乐教学避免事与愿违,也能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让学生不再觉得音乐欣赏是枯燥无味的。

二、评一评 这样的音乐: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通过实际教学可以发现:学生爱听歌,却对教材中的歌曲不太感兴趣;学生爱音乐,但又未必喜欢上音乐课。其实,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对经典名曲的鉴赏能力不高。在欣赏教材中正统严肃的音乐时,教师不妨给学生评一评这样的音乐的权利,适当将音乐课变调,让学生也能欣赏到爱不释口的作品。例如,在经典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教学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听过且喜欢的风格。生1:我喜欢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现场版,不仅在民歌里融入了一些流行元素,也把我们祖国的风采带向了世界。生2:我喜欢听席琳迪翁和宋祖英在春晚合唱演绎的《茉莉花》,那熟悉的旋律让人感觉很新鲜。生3:我喜欢周彦宏唱的版本,唱出了我们江南女子的甜美。生4:我喜欢霍尊唱腔风格的《茉莉花》听!这才是学生的心声。如果把评一评 这样的音乐的权利交给学生,可以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喜好,以此打破一成不变的欣赏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更能增加学生对作品的欣赏乐趣,领悟歌曲的魅力。

三、评一评这样的观点:张扬学生的独特个性

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怪圈:很多音乐教师对教材中的首首经典之作都抱有着虔诚的态度,对音乐名家顶礼膜拜,并在这样的心态下也要求学生对这些作品持有敬仰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培养了一批思维上的懒汉,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新课改下,不妨把评一评这样的观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尽显学生的独特个性。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溯流探源中,在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化蝶部分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评一评作品中的创意,课堂氛围甚是活跃。生1: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要在化蝶的大团圆中结束?生2:是啊,我也喜欢这样的创意,这是否暗示着作者对封建婚姻制度的默认和赞同?生3:《梁祝》的结局是祝英台撞死在碑前,而尾声化蝶部分的音乐却只是对爱情主题的简单再现,这样的尾声会不会缺乏应有的荡气回肠的千古憾事之感,大大削减了艺术感染力呢瞧!在让学生评一评的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纷纷显现出来。这样的创意环节,不仅让学生认识到音乐作品的局限性,突破了名人与权威的思想,更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张扬了学生的独特个性。通过评一评,还让教师发现,原来二胡叙事曲《新婚别》的创意比《梁祝》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13

那天,我看了一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电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要是说:一天,龙梅和玉荣正在家,阿爸有事,叫姐妹俩替他放牧羊群。不幸的是,突然遇到了强烈的暴风雪,为了保护羊群,龙梅和玉荣不顾生命安危,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与暴风雪搏斗。在途中,玉荣掉了一只靴子,脚被冻出了一个大冰块儿,她也不知道。姐妹俩儿赶着羊群跑了40多公里,没吃没喝,还受了伤,直到被阿爸和救援人员发现。龙梅和玉荣保护了集体的羊群,大家都夸她们是共产党的好孩子。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龙梅和玉荣这姐妹俩真是了不起的小英雄。她们年纪这么小,就有了爱护集体财产,不怕困难,也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要向她们学习!以后,我要更加关心集体,帮助同学,战胜各种困难,全面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同学们,我们一起努力吧,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14

共产党90岁了。为了建党,有多少的先烈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鲜红的血液,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建党这90年里,又有多少巾帼须眉为祖国做出了奉献!这些,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英勇堵枪口的黄继光,还有王二小、雷锋等等,他们的故事都让我们曾经心潮澎湃。

在前几天,我们学校举行了红色故事演讲比赛,其中的一个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个故事就是《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族的一对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生产队放羊时遭遇暴风雪,为不使生产队遭受损失,两人始终在暴风雪中追赶羊群,直至晕倒在雪地里。被救后,因为严重冻伤,二人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截肢。

要知道,当时一只羊只值2块钱,在暴风雪之后死了3只羊。

可是,为了这6块钱,姐姐龙梅失去了左脚的拇指,而妹妹玉荣则失去了右腿的一半!也许,现在的孩子会说,为了这不是自己家的6块钱落下终身残疾,值得么?6块钱,连吃一个汉堡都不够,可是这两位小姐妹却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也许我们不能明白,在那个年代里,没有生活在那种努力要使刚刚到来的新生活不受一点损害的激情当中,或许,我们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会明白信仰的重要性。人,能有信仰,是一件最好不过的事,不论什么样的感情,只要是真的,就值得尊敬。我们不曾生活在那个时代,甚至对那些英雄故事提出过质疑,但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经历了当今这个时代的种种不安之后,反而开始明白并且尊敬那些故事、那些人。

在最后我还想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难道我们还不要好好的珍惜它吗?。

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15

一、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民族音乐特征

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常常吸收了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再加以技巧进行发展,这一特征在很多动画音乐中都有展现。吴应炬先生是广东人,他对广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动画音乐创作中经常会用到广东的音乐元素,就像他所说的一样:“我生在广东,小时候常看、听粤曲,对广东音乐耳熟能详,在搞音乐创作时,只要是片子内容合适,我都会用广东音乐的音调来表现……”①由于吴应炬先生与自己家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在文化上的传承关系,在他运用广东音乐素材创作时总给人以自然感。在他最具代表性的以及最具影响力的几部动画音乐中,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都有一些广东地区的音乐元素运用在动画影片中。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中也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在其创作的多部优秀的动画音乐中则运用了多个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如《孔雀公主》中运用了云南彝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草原英雄小姐妹》运用了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素材、《过猴山》运用了广西瑶族的长鼓舞的节奏素材等等。特别是在《阿凡提种金记》这部动画影片中,由于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以新疆维吾尔族的特点设计的,因此在动画配乐中就大量地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素材。作品中,使用了十六分音符的弦乐跳奏,多个乐句使用了附点、切分为主的新疆特殊节奏型,突出了维吾尔族音乐节奏欢快的特点,这样的音乐创作与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是相符合的。作品后半部分的高潮乐段,则运用了维吾尔族抒情歌曲的特点,将作品旋律以抒情和叙述双重切入,音域宽广优美。同时在配器中,吴应矩先生还以新疆的民族乐器为主,使用了新疆本土特色的乐器“冬不拉”“热瓦普”弹拨乐器,并利用其明亮特殊的音色,表现出了欢快的故事情节,烘托了动画故事中人物诙谐、幽默的形象。其他地区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也有呈现。例如,在第一部以剪纸为背景的动画电影《猪八戒吃西瓜》中就运用了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尤其是在猪八戒说唱的插曲中运用了陕北调,极具戏剧性。在吴应炬先生把民族民间音乐引用到创作的过程中,他往往会深入到民间去进行采风并加以改编运用。同时,他将民族民间素材吸收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此使之创作的动画音乐极富时代感和民族性。

二、吴应炬动画音乐的戏曲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的动画音乐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中国戏曲音乐的元素。戏曲是戏剧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而戏曲音乐则有唱腔和器乐伴奏两个部分:唱腔是戏曲的特有元素,在动画音乐中可通过念白进行借鉴;而器乐伴奏,更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可供动画音乐大量借鉴运用。戏曲元素在动画影片中有两个作用:首先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其次是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比如,用锣、鼓、板、钹等打击乐器,就能表现动画影片中节奏欢快、气氛较为紧张的场景,以渲染和烘托气氛;同时,又能加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好地诠释作品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内心情感,更好地推进剧情和塑造人物。例如,在《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影片中,吴应炬先生就多次借用了京剧中的锣鼓节奏,从而使作品独具特色并很有感染力。作品一开始,就使用了唢呐和锣鼓这两种独具特色的乐器,由此烘托出花果山一片祥和、热闹非凡的喜庆场面,而美猴王的出场却用了严肃的锣鼓节奏,使得美猴王的形象极具威严。此外,作品中美猴王表演大环刀以及到东海龙王宫发现了金箍棒后摆弄金箍棒这些场景,都使用了戏曲中的武打音乐元素,并用锣鼓进行配乐,锣与鼓的交相呼应与动画影片中人物的形象表演恰好配合,从而更好地渲染了作品的气氛。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作品中,除了使用戏曲中的乐器演奏元素外,还时常使用戏曲中的“念白”元素。戏曲中的“念白”讲究声调和谐统一、节奏独特鲜明,因此引用到动画音乐中时就应注意人物角色是否匹配。比如,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中,吴应炬先生就将其背景音乐与京剧中的“念白”进行了合理的结合。对此,万籁鸣先生在谈到《大闹天宫》中的“对白”时就曾说:“人物对白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话剧的对白,在对白上带有韵味,有时尾音延长,就表现了动画的特点。”②孙悟空在花果山率众猴操练,对小猴说“孩儿们,打将起来!”就拖着长长的尾音,其京剧味儿十足,一下就让孙悟空的人物性格显得非常鲜明突出。吴应炬先生将戏曲元素灵活地运用在动画音乐中,从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戏曲韵味,也让作品的节奏独具特点、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三、吴应炬动画音乐中的艺术形象特征

在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音乐作品中,他善于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动画影片中故事的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入手,灵活地运用音乐创作技巧,将影片的内容与音乐进行完美的诠释,从而赋予了动画音乐中艺术形象的鲜明性和灵动性。在吴应炬先生大量的以儿童为题材的动画音乐创作过程中,他常从生活入手,用音乐去刻画出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例如,《十二生肖》《猴子捞月》《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萝卜回来了》等经典的动画电影音乐,就通过他创作的音乐展现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化的艺术形象,让孩子们喜爱有加。特别是吴应炬先生为《草原英雄小姐妹》创作的动画音乐,更是深入人心,他用非常有个性的音乐语言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1965年,为了更好地创作出《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部动画影片的音乐,吴应炬先生随剧组来到了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生活了半个月,在那里他体验了在裹着沙尘的狂风中行走、在黑夜中迷路于茫茫的草原,以及牧民们如何在风雪中寻找失落的羊群等等真实的生活场景。正因为这些真实生活的所见所闻,从而让他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音乐创作中做到了音乐与影片的有效结合,由此塑造出了鲜明、生动、感人的草原“小姐妹”的英雄形象。同时,吴应炬先生还创作了不少以成人为题材的动画影音乐,并展现了具有成人化特点的人物艺术形象。着名动画电影导演特伟曾说:“美术电影不仅是教育儿童、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工具,而且是‘老少咸宜’,对成年人来说,美术电影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教育武器和活跃文化生活的一种良好的形式。”③吴应炬先生禀承这样的理念,但他创作的成人动画电影音乐的形式则相对复杂,内容也更为丰富且极具戏剧性。例如《孔雀公主》和《牧笛》,这两部动画影片就是成人化的动画电影音乐。其中《孔雀公主》的动画音乐,便是吴应矩先生来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进行采风后创作的作品。在这个作品的音乐中,吴应炬先生借鉴并吸收了傣族的民间音乐元素,并将语言成人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吴应炬先生更是用

音乐的语言将“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为此成为建国初期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辉煌巨作,以至让世界各地的不少少年儿童都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吴应炬先生在自己的动画音乐创作中总是立足于艺术本身,从而塑造了一个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他用简洁的作曲技术理论,创作出了90多部不同题材的动画音乐,为中国的动画画廊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的鲜明艺术形象。 四、吴应炬动画音乐的多元文化特征

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对不同内容的影片以及不同的故事情节,所采用的音乐素材以及风格也不尽相同。对一部动画影片的理解,不同的作曲家由于自身的音乐素养、生活积累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答案。在吴应炬的动画音乐创作中,则体现了多元音乐文化的共融。在动画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作品的故事、题材往往会有一定的虚构性,因而在动画音乐创作上也必然会使用适度夸张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或者刻画人物形象。最典型的表现,就在于作品中运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比如,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多元化相结合,独唱、对唱、轮唱、合唱、重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音乐、舞蹈、动画等多元艺术形式相结合,等等。这些丰富多元的音乐元素的结合,常会给人在视觉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力。例如,吴应炬先生创作的动画影片《大闹天宫》,影片音乐根据电影内容以及其中人物角色的设计,就采用了戏曲音乐风格与音乐元素的结合,从而彰显出了戏曲元素的多元文化特征。再如,动画影片《九色鹿》,在创作此片的动画音乐时,吴应炬先生就充分考虑到这部作品的背景,因此汲取了佛教音乐的主要特征,为此使得这部作品的内容主旨和音乐背景完全融合,从而渲染出作品中应有的那种庄严清净、慈悲为怀的意境。此外,在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吴应炬先生根据影片的故事背景而采用了内蒙古草原的音乐特征,于是生动刻画出了大草原的美丽夜景以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艺术形象。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对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值得当今动画音乐创作借鉴并学习的一大手法。同时,吴应炬先生在动画音乐创作中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作曲技术理论,并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多元文化动画音乐,为中国动画音乐的创作跨越了一大步。

五、吴应炬动画音乐的个性审美特征

一部作品要有生命力,个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作曲家们为此而往往付出毕生的努力。吴应炬先生作为我国着名的动画音乐作曲家,其动画电影音乐则体现着他鲜明的个性审美特征。首先,简洁朴实是吴应炬先生动画音乐个性审美的首要特征,这在他创作的儿童题材动画音乐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类动画作品中,其音乐大多简洁,并以自然化的旋律去发展、以简洁的叙述方式去表现人物角色形象。例如,1956年他创作的《我知道》这部动画音乐,作品中的角色形象“小白兔”所演唱的插曲,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念,这一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与儿童动画影片的内容非常吻合。此外,在动画影片《大闹天宫》的音乐创作中,吴应炬先生也同样以简洁的音乐创作笔法,勾勒出了作品中一个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并用简洁朴实的音乐语言表现出作品非凡的个性审美特征。

其次,简约虚拟的意境是吴应炬先生动画音乐个性审美的又一特征。对此,作曲家常常用简练的音乐语言描述出作品“似实而虚”“亦实亦虚”的意境。这一极具个性的审美特征,是作品中“情”与“景”的结合,并利用背景设计产生“虚实结合”的效果,从而使作品在“虚实相生”中产生出无穷的意境美与自身独具魅力的韵味。利用背景设计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在吴应炬先生的三部水墨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中都有各自不同的充分表现。特别是在《牧笛》这部作品的创作中,为了表现初夏牧童放牛的景象,吴应炬先生根据导演的要求,非常贴切地将中国水墨艺术的特征与水墨艺术的影像和音乐语言相交融,并吸取了广东音乐元素、运用简约生虚的意境,创作出了非常具有个性特征的动画音乐。特别是牧童和牛在水面上的一幕场景,画面中只显出了牧童和牛的上半身,下半生却运用了虚化的表现手法,以虚代实,再配以虚实的动画音乐,充满了江南的田园风格,而音乐与影像的完美结合,更造成了简约生虚的意境。

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们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勇气、团结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精神的传承。希望本篇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演讲稿3分钟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