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更精准更高效更绿色——广东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纪实

更精准更高效更绿色——广东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纪实

时间:2022-02-05 01:32:13

相关推荐

更精准更高效更绿色——广东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纪实

技术人员正在脐橙园指导农户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

一亩脐橙园,少用了13个人工,在其他投入相当的情况下,却增产了413公斤——这一看似反常的现象,在应用了集配方施肥和高效灌溉优势于一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在广东成为了现实。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田间灌溉系统,把测土配方施肥制定的施肥方案,通过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成肥液,根据实时监测的土壤墒情状况,与灌溉水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为其生长提供养分,实现了水和肥的同步施用,充分发挥了水肥的协同效应。

在广东,降水季节性分布和区域分布不均衡、丘陵山地缺乏灌溉条件等诸多限制农业生产高产高效的因素,让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这里得以大展拳脚,并根据不同的地形、作物、土壤状况探索出了方式各异的技术模式,取得了增产增效、节水节肥绿色发展的效果。

水肥结合发挥最大协同效应

“水肥一体化通俗地说,就是应用管道进行灌溉和施肥,把灌溉和施肥结合起来。均匀、定时、定量地供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肥之间的协同效应。”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副站长林翠兰告诉记者。水肥一体化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四部分组成,河流、池塘、地下水等都能作为灌溉水源,通过首部枢纽中的过滤设备和配方肥结合,肥水借助压力系统沿着铺设在田块中的水管网道,输送到灌水器,在作物根区进行浇灌。

相对于传统施肥,水肥一体化的突出优势在于有可控的灌溉系统。用户按作物营养所需配好肥液,通过给植物“打点滴”的形式,随时、随量给作物供水供肥,方便高效。据介绍,使用该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少量多次”施肥。施肥次数少作物会因缺乏营养而生长受限制,施肥过量又会使土壤养分富集会导致周边杂草过快生长。

作为严重缺水地区的广东,人均1820立方米已逼近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警戒线。近年来,结合全省实际,广东突出推广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重点的农田节水技术。~,水肥一体化累计推广达1220.6万亩次,新增产值553490万元,扣除设备投入每年每亩折旧以200~280元计,增收节支达513695万元。

其实,从开始,广东便将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灌溉施肥的主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由于水肥多次少量供给、养分平衡,且采用自动化灌溉可以节省人工成本,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广东一经推广便发展迅速。仅,广东就建设了24个水肥一体化设施技术示范园区。从林翠兰提供的一组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统计的数据来看,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省的覆盖应用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方面是节省了水、肥和劳力。据测算,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蔬菜,平均每亩节水量近90立方米,节省人工8个;而马铃薯则可节省20%的氮肥、83%的磷肥。另一方面是水肥合理配合带来的增产增收效应,据统计,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使柑桔每亩增产400公斤,甜玉米每亩增收入712元。

针对不同作物探索多种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广东在瓜果、花卉、蔬菜、玉米、薯类等经济作物种植中普遍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并探索出了适应不同作物需求的水肥同步模式:对果树多采用滴灌施肥模式,对大豆、叶菜类蔬菜等密植浅根系作物主要采用喷灌施肥模式,对水果、瓜类蔬菜等采用滴灌或喷水带施肥模式,而温室育苗、温室花卉、平地茶园则主要采用微喷灌施肥模式。

位于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夏季高温高热,自古以来“十年九旱”。现在,即便干旱难耐,徐闻县的农作物也不愁“没水喝”,诀窍就在农田里那交错密布的水管中。徐闻县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修蓄水池,尝试应用喷灌和滴灌技术,成为广东最早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地区之一。目前,全县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30万亩,是全省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最大的县区之一。通过水肥喷灌或滴灌技术,徐闻的农业用水节约率普遍在6成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95%,彻底解决了长久以来农作物干旱缺水的问题。

在徐闻县勇尝水肥一体化的“第一只螃蟹”之后,广东其他市县也紧随其后,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在广东逐渐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态势。在珠三角的中山市,24个镇均有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自动测墒灌溉的基础上,中山市还结合物联网平台建设,实现了水肥一体化应用全程视频监控。在粤北的清远市,水肥一体化技术年应用面积达20万亩,建起了18个水果、茶叶、蔬菜等作物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部分示范区在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自动测墒灌溉的基础上,实现手机APP全自动遥控给作物灌溉、施肥。

随着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广东不少地方尝试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联姻,让其变得更加智能和可控。只要在水肥一体化基地安装上智能监控系统,便能通过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实现对种植基地气象、土壤、环境的实时监测,并对灌溉、施肥、通风、调温、补光等农业设施进行自动化控制,一方面解放了劳动力,另一方面实现更加科学的水肥管理。

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应用主力

在多年的示范推广之下,广东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主力军。在农业部门的示范带动下,他们大胆实践并进行各种创新,有的自制过滤装置和移动施肥罐给作物浇灌施肥;有的自主投资,进口高端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灌溉施肥自动化;有的安装使用手机APP,全自动遥控给作物灌溉施肥,有效实现了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

惠州市龙门县龙田镇石龙头村的绿盛柑橘专业合作社是才尝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甜头的。去年7月,合作社的60亩柑橘园安装了水肥一体化系统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果园取土化验分析后给出了针对性的施肥建议。据合作社理事长黄来欢介绍,按传统施肥方式,60亩、4200棵柑橘树每次需要施用630公斤化肥,而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次仅需要150公斤水溶肥,计算下来每亩可节肥1/3以上,既减少了化肥的用量,也降低了人力投入的成本,还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在徐闻县,另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则走得更早,也更远。,徐闻绿源果菜发展有限公司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在蔬菜种植基地建成了“智能农田管理系统”。该系统由土壤传感器、水泵过滤系统设备、张力计、无线网络传输设备以及手机和电脑终端组成。其中张力计负责搜集土壤和空气的湿度、温度,土壤含水量,还有光照、风向等数据,由土壤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库,计算机程序自动判断是否缺水,如果缺水就向水泵阀门发出指令,实现自动灌溉。而同样的数据也会上传到管理者的电脑和手机终端,种植户通过终端可以随时在远程发出指令,开启水阀灌溉。,这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让绿源公司在面对徐闻县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时平稳过渡,当年每株木瓜树产量达到200斤以上。

在考察过广东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情况后,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表示,“广东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起步早、起点高,各级土肥部门能够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推广多种形式的水肥一体化模式,并且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水肥一体化相关配套产品的开发、研究。目前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在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成效显著,推进了广东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迈进,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