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梁达:关注新形势下的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

梁达:关注新形势下的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

时间:2020-08-14 03:48:56

相关推荐

梁达:关注新形势下的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关注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重视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人口与其所占的市场消费份额极不相称,需求潜力巨大,拓展空间可观。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需要高度关注农村市场与农民消费,重视开拓农村市场。这是扩大内需特别是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

农村市场的潜力在逐渐释放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73734.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代表农村市场的县及县以下零售额实现34752.8,增长20.7%,提高4.9个百分点。城乡零售额的增幅差距,为1.7个百分点,为1.4个百分点,继续维持在1.4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由的29.7%提高到的30.9%,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由3.8个百分点提高到6.7个百分点。这表明城乡消费品市场增幅差距保持稳定,城乡市场增速同步加快。

农村市场的潜力在逐渐释放。从农村市场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一步加快,带动了周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此外,农民进城打工进一步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也推动了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目前农村市场对全国消费市场的推动力不断增强,影响力也逐渐拓展。三大因素正在促使我国农村市场由低迷走向繁荣:第一,减免农业税等惠农政策大大增强了农民的购买力;第二,国家一系列政策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第三,这些政策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农村市场可持续发展仍有很多障碍亟待清除

预期收入不确定

在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诸多因素中,收入是最直接、最具决定性的因素。2000年以来,农民收入50%以上来自家庭经营收入,近40%来自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中有60%多来自农业收入。农民经营农业要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使得农民收入不确定性较大。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来源于在本地乡镇企业以及到外地打工收入。农民外出打工多数是打零工,即便是在正规的企业工作,因技术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欠缺,失业的概率要大于城镇职工,收入缺乏稳定性和长效性。农民预期收入不确定,决定了农民总是为未来多做打算,有了钱也要尽可能多储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这些都制约了农民现期消费需求的提高。

农村消费环境仍制约消费需求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跟不上消费需求。农村电网网架结构薄弱、供电设备老旧、电能质量较差,很多乡村还未通自来水,基础设施不完善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二是农村消费安全问题仍较突出,弱化了农民的消费欲望。随着城市打假力度的不断加强,假冒伪劣商品向农村转移的迹象更加严重,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消费安全继续制约着农村商品市场的正常发展。三是农村商务服务业发展滞后,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安装、维修等极为不便。

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农村低保政策、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解除了农民的一些后顾之忧。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严重落后于城镇,在农村,治病难、养老难已成为普遍现象。农村总体上仍存在社会保障面窄、保障水平低、服务滞后等问题,农民对未来的顾虑仍较多,自我保障意识强,储蓄用于防老养病、子女教育仍是首选,即期消费受限制。同时,受农村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多数农民消费仍以“量入为出”为主。

消费观念保守

收入水平只决定了购买力的大小,而消费能否最终实现,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观念。中国农民在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经济中,形成了“居安思危”、“ 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在农村,攒钱留待以后消费现象普遍存在,“贷款消费”、“超前消费”还不被大多数人接受。这种消费观念降低了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执行效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和导向作用。

生产经营单位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大量消费品在农村缺乏市场,大到汽车、大屏幕彩电、电脑、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小到日常消费品如牛奶、面包、日用百货等。由于面向农村的商品利润低,农民购买力不强,不少厂家和商家都将目光放在城市,而放弃了广大的农村市场。此外,生产商在农村日用品的功能、款式、价位等方面大多以城市市场为参照系,不能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生产农民需要的产品。这一方面造成农村适销对路的商品不足,花色陈旧,品种单调,种类不全;另一方面,一些日用品又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农民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影响了农民的正常需求。

多管齐下 激活农村市场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最根本的就是要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加大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从开始,国家将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这项措施将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补贴让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但从长远来看,国家这种政策性补贴受财政支付能力制约,上升的空间有限。增加农民收入,另一个关键还是要大力发展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林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扩大优势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生产,优化农产品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带动产业作用的农产品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立足本地资源,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而且能分享加工环节的利润;鼓励“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方式,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第二,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拓宽消费渠道。要借助民营、个体商业的活跃性,建立起国有、集体、个体多载体、多层次、多渠道的流通网络体系,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把城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租赁、直销、代销等流通形式引入农村市场,为农民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积极引导企业研究农村消费特点,针对农民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商品,生产出价格低廉、实用性强、使用方便、质量可靠的产品,把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延伸到农村。

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财政向全社会所有居民提供均等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是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完善农村电网,修建农村公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环境和消费环境,有利于大件耐用消费品在农村的普及。加快对农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家用电器迅速进入农民家庭,是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另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统筹城乡发展,尽快建立农村居民养老制度,逐步让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农民“老有所养”。根据现有财力,可以参照农村合作医疗的经验,先期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分不同年龄阶段,按照国家、个人适当比例缴费的模式;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药品价格管理,减少流通环节,把过高的医疗、药品价格降下来,增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报销比例,让农民看得起病;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保障标准和补助标准。减轻农民预期消费负担,树立农村居民消费信心,由“重未来消费”转变为“重现期消费”。

第五,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积极落实国家“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积极扩大住房、汽车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 的农村金融政策,从贷款方式、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合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重点加大对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信贷支出,培育农村消费热点,使银行与信贷户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第六,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保护农民消费权益和消费信心。多年来,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民的正常消费。据商务部调查,高达74.8%的农民曾买到过假冒伪劣商品。为此,一要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加大查处力度。工商、卫生、质检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市场和其他经营销售点进行依法检查,对售假制假行为依法进行公开的严厉处罚。二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经常传授、讲解有关商品辨别真伪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农民识别商品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已发现的假冒伪劣商品,及时通报,让伪劣商品在农村找不到市场。三要做好消费者权益法的宣传工作,让农民知法懂法,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