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内蒙古赤峰市跻身全国27个超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

内蒙古赤峰市跻身全国27个超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

时间:2021-03-21 22:48:15

相关推荐

内蒙古赤峰市跻身全国27个超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行列

日前,赤峰市有关部门传来喜讯:我市粮食生产连续三年实现大跨越,今年首次突破百亿斤大关,实现粮食总产100.02亿斤,比增加13亿斤,总产量占自治区的19.8%,增产量占自治区总增量的47.3%,跻身于全国27个超百亿斤粮食生产大市之列,为自治区粮食总量突破500亿斤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促进了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稳定增加。全市共落实粮食直补资金11260万元、综合补贴资金79974万元,良种推广补贴作物种植面积1151.12万亩,比上年增加61.62万亩,增加5.66%,落实国家良种推广补贴资金11944万元;全市农业政策性保险种植业大田作物参保面积933.9万亩,占全市保农作物种植面积的73.46%,比上年增加183.35万亩,增加24.43%,各级财政保费补贴22027万元;抗旱坐水种补贴资金900万元,完成抗旱坐水种面积180万亩。全市共落实国家政策性补贴126105万元,农牧民仅政策性收入人均就达到350多元。好政策激发了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47万亩,比上年增加7万亩。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加快了全市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夯实了粮食生产发展的基础。鉴于全市可利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现状和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气候特点,我市从开始实施以膜下滴灌为主要内容的抗旱节水工程建设,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抗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

实现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膜下滴灌种植方式是集节水、优质良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物质投入、先进农机具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活动,是农业生产先进科技的集成、配套与推广之重要载体,是节水、农艺、农机化的完美结合。通过集成技术、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作业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全市膜下滴灌节水工程面积累计达到203.16万亩,总计增产粮食10亿斤以上。

各级农牧业部门积极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加快了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的快速提高。近年来,全市各级农牧业部门以国家粮棉油高产创建为平台,紧紧围绕“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工作方式创新、推广规模创新”的总体思路,以“轻简、节约、高效、生态”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主线,在传统的栽培技术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逐步形成了完全适合于赤峰地区农业生产的技术模式,全膜双垄沟播、坐水覆膜等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今年全市共完成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60处,计70.7万亩;完成地膜覆盖推广面积430万亩,其中全膜覆盖技术51.2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面积1115万亩,种子包衣面积956万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31.2万亩,配方肥应用面积668.8万亩。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为增强我市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全市粮食单产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全市粮食作物单产由的541斤增加到的649斤,今年已达到743斤,实现每年增长百斤的飞跃。

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确保粮食生产不因大灾而减产。今年我市遇到50年一遇的粘虫灾害和60年一遇的早霜灾害。灾害面前,各级农业部门早部署、早行动,各涉农部门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在防虫工作中,由于二代粘虫防得好、三代粘虫防得早,虫害面积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避免了相邻地区农作物大面积绝收现象在我市发生。在防霜工作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防霜工作措施得力,相关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快速反应,农业科技人员轮流值守,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动员、指导群众利用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防御,近45万亩农田因防御工作及时,避免了灾情的发生,共挽回粮食损失2.8亿斤,为全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实现百亿斤新突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