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手游江湖群雄传古墓攻略 金庸群侠传手机版古墓怎么走出去

手游江湖群雄传古墓攻略 金庸群侠传手机版古墓怎么走出去

时间:2023-01-13 13:55:16

相关推荐

手游江湖群雄传古墓攻略 金庸群侠传手机版古墓怎么走出去

上世纪60年代末,河南洛阳修筑铁路时,发现有一片土地异常松软,工程队挖开一看,竟是一个超大的仓窖!

原来,在焦枝路段,开凿路基时,工人感觉下方土质异样,于是赶紧找来技术专家查验。

当考古专家们一层一层剥开土质时,以为是墓穴,随着挖开的墓穴越来越大,一个超大的仓窖展现在眼前。

最后专家们经过鉴定确认,这是隋唐时期,全国最大的粮仓,含嘉仓。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瓦岗起义军围攻洛阳城,而当时洛阳城官方的粮食储备,全部封存在城外的唯一粮库回洛仓。

起义军们守着城外的粮仓,吃喝不愁,只将洛阳城围的水泄不通,根本不用交战。而城里由于长时间被围,外运粮草供应断档,最终被瓦岗军不攻自破。

这场争斗,被一个有心人看出了端倪,他就是唐王李世民。

李世民认真研究了洛阳城内官军失守的因素,其中城外粮仓,就是一个很大的弊端,如果城内有粮仓,那将是另外一种结局。

于是,李世民一边招募天下英豪,一边开始考虑城内建粮仓的设想,他要为他日后雄霸天下解除后顾之忧。

他召集大臣们集思广益,展开热烈讨论。大臣们逐条分析地上地下的利弊,如何选址,建地面上,需要多大的粮仓?会占地多大面积?怎样防雨雪、防潮、防腐、防虫等?如果建在地下,又如何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等?

最后,经过群臣们和朝廷专业人士的论证,最终确定建地下仓窖。

公元605年,李世民下令:朝廷召集上万名民工开始组织、设计、施工,大规模开凿地下粮仓。

他们将粮仓选址在了洛阳城北,地势较高的地方,大约占地面积40多万平方米,开凿了上百个大大小小的仓窖。

其中最大的仓窖直径18米,深12米,最小的直径也有8米,全部是上口宽,下口窄,呈圆缸型。

仓窖挖好后,所有仓壁全部要用火烘干、烧硬,然后整个底面全部铺垫草木灰,这样可以防潮。

在草木灰的上面搭上一层木板,木板之上铺一层席子。席子上再撒上谷糠,谷糠上又铺一层席子,达到两层席子加一层谷糠。

仓窖四周围也用同样的方法,粮食装到距离地面半米高时,又是两层席子中间加糠,然后铺平封土。

每个仓窖里还要竖一块特殊碑石,上面记载收粮时间、数量、品种、粮食来源、几号仓窖、接收和掌管仓粮的官员姓名等。

最后,在封死窖口的地面再种上小树,以观察下面仓窖的温度和湿度。这样保存下来的粮食,既防火防虫,又能抗腐防盗,加之又有重兵把守,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整个含嘉仓共用时十多年,耗资千万两白银,共建大小仓窖200多座,东西成排,南北成行,排列有序。

当时,含嘉仓是全国最大的皇家粮仓,大的储粮约一万多石,小的也有上千石,整个含嘉仓存粮量达到了580多万石,占全国总量的1/2。

含嘉仓始建于隋末唐初,到北宋末年,共沿用了500多年,之后由于迁都被废弃。

七十年代初,考古学家们挖掘了160号仓窖,因为发现这个仓窖还存有大约50万斤粮食,只是谷粒已呈黑色和褐色。

隋唐距现代有大约1000多年了,但窖里的粮食,经过专家勘察,虽然大部分已经碳化了,但发现有的粮食还存在有机物。

科研人员在木板缝隙里发现一颗谷粒,带回实验室养在水里,没想到,三天后居然发芽了,第二年竟长到了半腿高。

据史书记载,当时含嘉仓的存粮,足以支撑全国人口五六十年的口粮。可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多么的伟大。

历朝历代,民以食为天,这是基本要务,也是基本国策,国中有粮,百姓不慌,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统治者,就开始重视国家的粮仓,这是天下百姓的幸事。

如今我们十四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习主席经常教导国人,我们中国人只要端牢我们自己的饭碗,就不怕一切来犯之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隋唐时期全国最大粮仓)

作者:浪漫一生

编辑:剩草

#头条创作挑战赛#

晋朝太康年中,一个盗墓贼挖开了汉末群雄之一刘表墓。撬开黑漆大棺后,没有尸臭味反而闻到一股“诡异浓香”!

死了八十多年的刘表居然面色红润尸身不腐!墓中异相,必有古怪!

这还了得?埋了八十多年的地下古墓,怎么说也只能有尸臭味儿,不可能有尸臭味啊!

这个叫做“衡熙”的盗墓贼直觉后脊梁一股冷汗直流。他也算得这行里的高手,什么样诡异的墓葬没有见识过,胆子自然是比一般人大得多!

可是,眼见着棺内躺着的刘表和夫人,尸身不腐就像刚刚睡着了般,心里还是有些心慌。

这个时候,突然又不知道哪里飘过来一股奇异的香味,这味道说不上来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像花香又像是香料味道,总觉得透露着一股怪异……

如此情景,衡熙暗叫一声“不妙!”,墓中异相,必有古怪!

他竟然连棺内的随葬品也顾不得拿,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墓室……

这个有些诡异的盗墓记载出现在《魏晋世语》、《搜神记》等古籍中,是否是空穴来风,已经不得而知!

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一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城(襄阳)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

看过《三国演义》或者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对刘表应该也不陌生。

刘表是正儿八经的汉朝宗室之后,汉末“八骏”之一。他是汉景帝刘启之子、即后来被封为鲁恭王的刘余的后裔。

东汉末年,群雄动乱,刘表也加入了这场混乱的战争中。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自袁绍处来投奔荆州,刘表盛情相待,却没有重用刘备,只安排他驻扎新野,成为自己的北藩。

此人虽然和曹操、袁绍、孙权等人相比,并没有成大气候,但是也在三国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襄阳府志》记载:他的儿子将其安葬在襄阳城外,并且随葬大量奇珍异宝于墓室,墓冢内还随葬“数十石珍香”,数十载都有香气萦绕,乡人引为传奇。

如此说来,盗墓贼“衡熙”确实有可能真的在墓室中闻到了异香,可惜自己把自己吓着了,结果空手而回……

1800多年后,这件“盗墓悬案”在一次无意间又一次掀开了序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北襄阳一处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的挖地基,负责打桩的工人很快发现了古怪!

怎么这桩子,打一个下去,洞里就直往外冒黑水?他接连换了好几个地方打桩,依旧是同样的状况。

工人出于好奇,便将洞口刨开,刨着刨着居然就看到了青砖!这里有古墓啊!

随着考古工作组的发掘,一座大型残砖墓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墓葬已经惨遭盗掘,从盗洞判断千年以来至少被盗过4次!

根据墓葬的规模和形制,墓主的身份应该不低,那么到底会是谁呢?

随后,考古工作者结合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对刘表墓位置的描述,以及宋金元清几朝文人雅士作诗瞻仰刘表墓的记载,

这座墓葬的位置刚好符合古人记载,应该就是三国时期的刘表之墓!

墓内两具棺椁已腐朽殆尽,但仍然发现了少量细碎骨头,初步推测为刘表及其妻室。

虽然历经多次盗掘,刘表墓中仍然出土了不少镶金的铜器和玉石器,可见当年厚葬一说不假。

然而,那股神乎其神的“怪异香味”到底是什么,千年之后的墓室中早已没有了一丝一毫线索留下,

可能,也将是一个永远无法解释的谜团了!

[作揖],河南修武县出土吕布之墓,杂草丛生,看起来像垃圾场,然而看到陪葬品后才知道原来竟然被罗贯中骗了1800年。

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我们的国家拥有无数历史的瑰宝,有些已经发掘出来,而有些却等待考古学者们发现。

其实很多中国历史人物相关的物品都是通过古墓挖掘出来的,这其中就包括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猛将吕布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吕布,很多人想起来的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确实王允的美人计让吕布和貂蝉的故事成为现在脍炙人口的故事,但是吕布仅仅是有好色这个特点吗?

显然并不是,作为三国期间让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他的武力值绝对超过当时很多人。

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他本来毫无名气,空有一身武艺无法施展,正好此时的州刺史丁原发现他的能力,并让他随侍左右,这才给了吕布一个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恰逢此时东汉末年期间朝廷动荡,各地群雄相争,原本丁原刺杀宦官获得的权力还没有施展,他所信任的吕布转而就投靠董卓,并杀掉丁原。

虽然董卓看到勇猛的吕布很是欣赏,并将其视作自己的儿子,将其封侯,但是权力中心的诱惑,加之吕布和董卓本来都是多疑的人,他们互相并不完全信任,矛盾一触即发。

王允王司徒抓住机会,他利用貂蝉离间二人,诱使吕布杀了自己的义父董卓,本来可以顺利掌权,可惜董卓下属得知之后攻入宫殿,这才让吕布败走,转而投靠袁术和袁绍。因为他作战勇猛,武力超人。

当时几乎没有人能与其抗衡,只要有他在,几乎就能吓退当时多数将领,即便是当时的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也只能三人齐上与之一战。

但是再勇猛,也是“一拳难敌众手”。曹操部队与吕布在下邳交手,吕布被顺利擒拿,虽然当时吕布表示要效忠曹操,但是刘备则劝说其应该杀掉,毕竟他名声不好。

事实上,吕布的作为谁都知道,曹操也不过是试探而已,杀掉吕布几乎是必然发生的事件。

确实吕布是一员难得的武将,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让人悍然,“三姓家奴”的称呼几乎让这位曾经赫赫有名的大将再无翻身机会。即便是死去,他的墓穴也无法和其他人相比。

为什么这么说?那就要从吕布的墓穴发掘事件说起。

[中国赞]平常的一天,河南修武县小兰封村的村民们像往日一样忙乎着农活,此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本来浇灌田地的水却流向其他地方,这样村民们疑惑起来。

经过探查才发现,原来水流的方向出现一个新挖掘的大洞,本来村民没当回事,可是仔细看了下却发现有点像是墓穴,顿时大家叫来村里负责人将此事告知给当地的考古部门。

这样的发现让考古部门很是惊喜,他们很早之前就听到有当地的传言,说村里可能会有东汉时期帝王的墓穴,不知道这个是不是其中的一个。

为了能尽快确定墓穴的出处,他们连夜赶往小兰封进行考古挖掘。

考古队员们到了当地一看,这个墓地实在是太破旧了,外面杂草丛生,不仔细看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如果不是外面不是有个新的盗墓口,可能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墓穴。

[握手]经过在里面勘察,考古队员们发现内部破坏很大,所以不得已他们只能在获得批准后运用工具进行挖掘。

经过墓地考古勘察,这里的古墓被破坏的程度很高,内部都是一些没有考古价值的瓷器,几乎没有可以验证身份的东西,这让考古队伍很失望,正在郁闷的时候,有人发现墓地中的墓志铭,上面赫然清晰的写着这墓主人的轶事。

经过考古专家的翻译,可以确定这个墓的主人就是东汉末年的武将吕布。

虽然这让很多考古队员们很惊喜,但是毕竟没有什么他随身物品被挖掘出来还是有点失望。

可能是上天不愿意让这些考古队员难过,经过几天的挖掘,一柄类似矛的武器呈现在大家面前,而此物正式吕布的武器。

这明显和小说中描述的不一样,得此发现让所有的考古队员都很震惊,这绝对是对吕布及东汉末期历史考古的一次突破。

参考资料:

[1]吕布的兵器不是方天画戟-《国家人文历史》 -

[2]武术人品《三国》——吕布不使戟-韩起 - 《少林与太极》 -

[3]"戈"不一样--王月亮 - 《作文大王:语林》 -

#十大考古#千年古墓深埋500吨珍宝,犹如地下宝藏库,盗墓贼为何不敢出手?

一座古墓,却埋葬两位皇帝,是国情不允还是别有原因?500吨奇珍异宝,被无数盗墓贼惦记,为何历经千年却安然无恙?盗墓惨遭电闪雷鸣和封喉毒烟,是神秘诅咒还是自然现象?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纪录片,了解千年古墓背后的未解之谜。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古董都具有极高的价值,主要是因为它们年代久远且数量稀少。价值意味着金钱,有的珍贵古董动辄卖出天价,足以让人一生衣食无忧。在如此巨大的诱惑之下,衍生出一个新的行业盗墓贼。

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盗墓贼不敢盗掘的古墓,许多千年古墓中陪葬的珍贵文物,就是因为这样而被毁坏或者流失。不过有些古墓也非常特殊,就算是不要命的盗墓贼也望而却步。那么到底是谁的陵墓让盗墓贼如此忌惮呢?

这座让盗墓贼也不敢轻易出手的墓葬就是乾陵,乾陵的主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性皇帝与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在民间的传说中,这座古墓中埋藏了至少数量巨大的奇珍异宝,觊觎它们的盗墓贼自然不在少数,然而历经1300多年,依然没有人能够从其中盗取任何宝贝。

在唐十八陵中,乾陵是唯一一座没有被盗墓贼光顾的古墓。乾陵规模宏大,根据文献记载,在唐德宗贞元十四年时朝廷曾组织人员对乾陵进行了一次修葺,为此建造墓屋378间,可见其规模。

经过考古人员的实地探测,乾陵内部呈正方形,一共分为内外两层围墙,围墙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1450米和1438米,占地总面积约为230万平方米。除了规模巨大之外,考古人员还发现陵墓之内还设置了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等空间。

根据历料记载,建造乾陵之时,大唐王朝正处于兴旺时期,国家资源以及经济状况优良。当年武则天为了建造这座陵墓,特地派出袁天罡与李淳风二人进行墓穴选址,并且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民众,从开始建造到修建结束共用时之久。

自古帝王驾崩,进行厚葬都是惯例,何况乾陵之中埋葬的还是两位皇帝,加上当时唐朝处于鼎盛时期,用大量的奇珍异宝来为其陪葬自然不足为奇。据文献记载,墓中陪葬的奇珍异宝高达500余吨。这些陪葬品中,甚至包括了《兰亭序》的原本,所以世人都说乾陵就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宝库。

普通贵族墓葬尚且能够吸引无数盗墓贼蜂拥而至,更别提财宝成山的乾陵了。在过去的1000多年中,有无数盗墓贼光顾于此,但都铩羽而归。

历史比较有名的乾陵盗墓贼很多,比如黄巢。唐朝末年,战乱四起,群雄割据,黄巢揭竿而起,但因缺少钱粮,兵困马乏,起义军的处境异常艰难,黄巢为了获取支撑军队的钱财,就把目标放在了乾陵。在攻入长安后,黄巢按照原计划带人来到了皇陵,四十万大军一拥而上,掘地三尺。很快,山就被铲平了,但是,依然不见皇陵的踪影。黄巢没有获得预想的军资,不想无功而返,只能鼓舞手下人继续挖。然而,哪怕是想尽各种办法挖掘,都挖不到皇陵墓室,反而挖出了40多米深的大沟,无奈之下只好败兴而归。

时间到了五代十国,一个叫做温韬的节度使也打起了乾陵的主意,在温韬看来,乾陵非常好挖,黄巢之所以挖不出来,是因为他太过愚笨。然而,在温韬即将打开皇陵之际,原本天气晴朗的天空,瞬间就乌云密布,让人觉得很诡异。这种现象让温韬非常恐惧,盗掘皇陵,恐遭天谴的念头在内心蔓延开来,而温韬因为极度害怕,所以就带着大军离开了乾陵。

此后,很少有盗墓贼敢“光顾”乾陵。一直到近代,军阀孙连仲带上了自己的手下,对陵中宝物势在必得。当时已经有了炸弹这样威力巨大的武器,于是孙仲莲就用炸弹进行爆破,很快就把陵墓大门炸开了。所有的财物俨然已是孙连仲的囊中之物了,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当他们进入墓室,搜罗搬运财物时,墓室迅速弥漫出阵阵浓烟,吸到烟雾的士兵瞬间死亡。见此情形,孙连仲吓得魂不附体,仓皇逃出了墓室,命人撤退。从这以后,也就没有盗墓贼再光顾乾陵。

其实在诞生盗墓贼这个职业的同时,也衍生出考古这个行业。与盗墓贼的破坏行为不同,考古人员是秉着研究保护的态度进行挖掘。中国延续至今已经有数千年历史,身处今天的我们距离过去太过遥远,很多古代的文化都已经无法获悉。

而古墓中的陪葬品极具时代意义,考古人员可以通过他们来判断墓主人身份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很多人认为考古人员也是将人家坟墓挖出来,但他们的性质与盗墓贼有着天壤之别,毕竟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无人知道的历史文化,并不是出于私心。

晋朝太康年中,一个盗墓贼挖开了汉末群雄之一刘表墓。撬开黑漆大棺后,没有尸臭味反而闻到一股“诡异浓香”!

死了八十多年的刘表居然面色红润尸身不腐!墓中异相,必有古怪!

这还了得?埋了八十多年的地下古墓,怎么说也只能有尸臭味儿,不可能有香味啊!

这个叫做“衡熙”的盗墓贼直觉后脊梁一股冷汗直流。他也算得这行里的高手,什么样诡异的墓葬没有见识过,胆子自然是比一般人大得多!

可是,眼见着棺内躺着的刘表和夫人,尸身不腐就像刚刚睡着了般,心里还是有些心慌。

这个时候,突然又不知道哪里飘过来一股奇异的香味,这味道说不上来是什么东西发出,像花香又像是香料味道,总觉得透露着一股怪异……

如此情景,衡熙暗叫一声“不妙!”,墓中异相,必有古怪!

他竟然连棺内的随葬品也顾不得拿,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墓室……

这个有些诡异的盗墓记载出现在《魏晋世语》、《搜神记》等古籍中,是否是空穴来风,已经不得而知!

在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一书也有类似的记载:

“城(襄阳)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太康中为人所发。见表夫妻,其尸俨然,颜色不异,犹如平生。墓中香气远闻三四里中,经月不歇。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

看过《三国演义》或者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对刘表应该也不陌生。

刘表是正儿八经的汉朝宗室之后,汉末“八骏”之一。他是汉景帝刘启之子、即后来被封为鲁恭王的刘余的后裔。

东汉末年,群雄动乱,刘表也加入了这场混乱的战争中。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自袁绍处来投奔荆州,刘表盛情相待,却没有重用刘备,只安排他驻扎新野,成为自己的北藩。

此人虽然和曹操、袁绍、孙权等人相比,并没有成大气候,但是也在三国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公元208年,刘表病死。《襄阳府志》记载:他的儿子将其安葬在襄阳城外,并且随葬大量奇珍异宝于墓室,墓冢内还随葬“数十石珍香”,数十载都有香气萦绕,乡人引为传奇。

如此说来,盗墓贼“衡熙”确实有可能真的在墓室中闻到了异香,可惜自己把自己吓着了,结果空手而回……

1800多年后,这件“盗墓悬案”在一次无意间又一次掀开了序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北襄阳一处工地上正在热火朝天的挖地基,负责打桩的工人很快发现了古怪!

怎么这桩子,打一个下去,洞里就直往外冒黑水?他接连换了好几个地方打桩,依旧是同样的状况。

工人出于好奇,便将洞口刨开,刨着刨着居然就看到了青砖!这里有古墓啊!

随着考古工作组的发掘,一座大型残砖墓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墓葬已经惨遭盗掘,从盗洞判断千年以来至少被盗过4次!

根据墓葬的规模和形制,墓主的身份应该不低,那么到底会是谁呢?

随后,考古工作者结合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对刘表墓位置的描述,以及宋金元清几朝文人雅士作诗瞻仰刘表墓的记载,

这座墓葬的位置刚好符合古人记载,应该就是三国时期的刘表之墓!

墓内两具棺椁已腐朽殆尽,但仍然发现了少量细碎骨头,初步推测为刘表及其妻室。

虽然历经多次盗掘,刘表墓中仍然出土了不少镶金的铜器和玉石器,可见当年厚葬一说不假。

然而,那股神乎其神的“怪异香味”到底是什么,千年之后的墓室中早已没有了一丝一毫线索留下,

可能,也将是一个永远无法解释的谜团了!

有盗墓皇帝之称的孙权,曾发兵5000到岭南,开山劈石,掘地三尺,将附近翻了个遍,就为了挖一个人的墓。是谁的墓让东吴的国主孙权如此大动干戈?

这个墓主人就是拥有古代长寿皇帝之称的南越王—赵佗之墓。

赵佗,南越国的创建者,从秦始皇时期活到了汉武帝时期,真的是长寿帝王。据说,他活到了103岁。

公元前2,秦始皇决定出师岭南,年纪轻轻的赵佗由于能力出众,作为副帅随太尉屠睢出征岭南。屠睢因为推行暴 政,引起民愤,很快被刺杀而亡。

此时,作为副帅的赵佗吸取教训,没有对当地越民赶尽杀绝,而是采用安抚政策:只要大家肯归顺,一切都好说。由于赵佗的安抚政策,很快,许多部族纷纷归顺。

可以说,当时秦始皇平定岭南,赵佗功不可没。

公元前2,秦朝再次设立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三郡,岭南越族地区正式归入秦帝国的版图。八年后,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尉。

随着大秦王朝宣告灭亡,楚汉相争,群雄割据。直到刘邦登基这一年,赵佗在当地越人的帮助下,起兵兼并桂林郡与象郡,占据整个岭南,建立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由此开辟了长达九十五年岁月的南越王国。

赵佗作为南越王,在位63年,直到103岁驾崩。从战国末期出生,直到汉武帝时期才驾崩,赵佗的生命跨度的确惊人。在位的时候,赵佗也创造了辉煌的成绩。据说,他给自己安排了丰厚的葬品。其财物不计其数,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盗墓贼的目标。

这其中自然包括了三国时期东吴的国主孙权。

问题又来了,作为一国主君的孙权又为什么大费周章的要去盗前人的墓?

当时群雄割据,天下大乱,连年战乱数十年。而乱战造成的一大影响就是人口降低。到了汉末时期,天下总人口不超过千万,根据其他统计推测,可能只有六百万左右。

人少就意味着没有生产力,没有生产力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国家就没有收入。而且各诸侯还要招兵买马,这对国库来说,雪上加霜。

连年征战,重要的还是钱,毕竟谁都知道,打仗就是在烧钱。孙权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作为国君的孙权怎么能在短时期内获得巨额财富呢?显而易见,财富从土里出,那就是掘坟,也就是盗墓。

汉朝史书 记载汉朝超有钱的地方就是南越,赵佗还是爱财之人,死后还要将生前大批奇珍异宝都带入了他的墓地之中。所以,孙权就把主意打在了南越王赵佗的随葬品上。

不过很可惜,孙权没能找到赵佗的墓。有一部史料叫做《广州记》,里边明确记载说:“孙权时闻佗墓,都以尹宝为殉;乃发卒数千人,寻掘其冢。竟不可得”。

意思是说,孙权派了几千人去找赵佗的墓,他们在岭南开山破石,掘地三尺,几乎挖遍了广州附近的大小岗岭,并没有找到赵佗的墓。

不过,据史料记载,孙权也并非一无所获,他的手下找到了赵佗之曾孙,南越明王赵婴齐之墓。从中获得了珠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还有一枚皇帝信玺和一枚皇帝行玺以及私印三枚,还出土了三把铜剑,就是纯钩、干将和莫邪剑。它们都装在杂玉制成的剑匣内。”

那赵佗的墓为什么那么难找?

据说赵佗是个心思很缜密的人,担心自己死后被盗墓而抛尸荒野,所以他在生前对自己的墓葬做了周密的安排。

他在南越国都城郊外的地带秘密开凿了疑冢几十处。

据说出殡的时候,还安排了四具一模一样的棺木,分别向广州不同方向出发。

所以装着赵佗遗体的那个棺材到底是哪天出去的,从哪个城门走的,当时就没有人知道。

赵佗对自己墓葬的周密安排,使得他的葬所之地成为了千古之谜。

直至今日,南越王赵佗墓都未被找到,没有人知道这位传奇国君到底葬在何处,更不知道那些巨额的陪葬珍宝藏在何方。

不过赵佗的孙子赵眜的墓已找到,就是今天的南越王墓博物馆所在地。

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的一处工地处,因为一次施工,而发现了南越古墓。

专家从出土的 “文帝行玺”金印”以及 “赵眜”玉印,证实了墓主人的身份。

此次南越文王墓的出土,为探究秦汉期间岭南地区的开发及南越国的历史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因此,也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博物馆奇遇记#

中国最恐怖古墓,千年来盗洞无数,盗墓者骨骸遍地文物却一件没丢!这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我国作为世界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五千年文明古国,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伴随着古老文明的发展,除了生产力和文字之外,还有使用过的器物。这些器物由实用性向装饰性过渡,也是人类由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之一,比如实用性的陶器、石器和生产工具,装饰性的玉器饰品。它们则被今天的人们称之为文物或古玩。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它们已经远远超越了器物本身存在的意义,而是成了立体的历史,有形的文化,不仅具有研究价值,还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数千年间,先民们繁衍生息,生生死死,沧海桑田,地下便营建了数不清的先人们最后的归宿——坟墓,今人则称之为古墓。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墓葬自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开始了,距今在15000年前。

[浮云]陪葬制度

中国商朝便有“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认为生与死只不过是一个阳间一个是阴间的区别,所以生前所用之物要一并陪逝者下葬,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使用,这就是陪葬,而伴随逝者下葬的物品则为陪葬品。

在阶级社会中,墓葬制度突出地体现了阶级关系。帝王、臣子、百姓都使用不同的墓葬制度,等级森严,不可逾越。从而导致他们的陪葬品也会有相应的不同。对于帝王来说,当然可以为所欲为,金银财宝应有尽有,什么都可以用于陪葬,甚至是活人。而臣子则要低一等级,严格按要求进行陪葬,除非他有奇功而皇帝特许,否则不可逾制。而普通百姓因经济原因,一般是没有什么陪葬品的。

而正是这些陪葬品为日后的盗墓埋下了伏笔。

[浮云]盗墓贼的出现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导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那些参与修建帝王将相陵墓的百姓或残兵游甬,为了生存,便打起了这些高等级墓葬的主意,盗取其中的金银财宝。因为他们了解墓葬的结构,知道墓葬的入口,所以盗掘起来相当方便了。

在中国的盗墓史上,大家普遍认为曹操是盗墓鼻祖。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群雄纷起,曹操以讨伐董卓、匡扶汉室的名义揭竿而起。可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专门成立了“摸金校尉”这个官职盗墓获取资金,在兵锋所指的区域内大肆盗掘汉代帝王墓,最终导致汉墓“十室九空”的窘境。当然,这些墓葬的营造者也考虑到了日后可能会被盗,所以不仅把墓穴埋得很深,且棺椁打造得非常坚固,可以说是里三层外三层,比如黄肠题凑。在防盗技术上不断更新,不仅要坚固,而且设置重重机关,出现机关暗器、水银墓、水坑墓、积石积沙墓、流沙墓等等。

我今天要说的这座古墓就是其中的流沙墓——盗墓贼的终结者。

[浮云]古都西安

西安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13朝古都,文化层层层叠叠,有人说西安地区随便一块地方一铲子下去就有可能挖到古墓,而且西安明文规定建房挖地基不允许超过1.2米,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从侧面也说明了这里的古代墓葬的确很多。话说在90年代初,陕西宝鸡的一位老农自家建房挖地基的时候,无意间挖到一块古代的青砖。因为陕西古墓葬众多,这位老农耳缛目染地也了解一些,他很快就意识到这里可能是一处古墓,于是便向当地文馆所报告了。经过现场勘察,文馆所的工作人员认为这的确是古墓,随后一支考古队便进驻现场进行考古发掘。

[浮云]诡异的墓葬

考古队判断这座墓是战国中后期的。被盗情况非常严重,盗洞遍布,真是触目惊心。细数一下竟然有15个盗洞。

尽管非常失望,但考古工作还得继续。在清理完墓葬表层的封土之后,专古队员在土层下面发现了大量的流沙,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流沙墓了。但凡是使用了流沙作为防盗手段的墓葬,都被称之为“凶墓”。

随着考古工作不断向前推进,考古队员在流沙中发现了一具面目狰狞的遗骸。而这些遗骸所在的位置并不是墓室,也就是说还没有到墓室的位置就出现遗骸了,这很不正常啊。

在接下来的发掘工作中,更加惊悚的情况出现了,人们在流沙里陆续又发现了8具人的骸骨,个个形态各异,表情夸张,让见多识广的考古队员一个个头皮发麻。经过考古专家判断,这应该是盗墓贼的尸骨,有的手中还紧紧地攥着工具。

[浮云]那么流沙墓是如何建造的呢?

首先,需要在地面开挖十几米深、面积几十或者几百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其次将空间周围的泥土夯实。然后根据堪舆术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后,将几十吨、上百吨的细沙填充在墓道和墓室周围,再在四周开挖深达数米的人工悬崖,装上活动板,盗墓者一脚踩空掉进洞里即刻会被流沙吞没。然后在细沙上覆盖上厚达数米的夯土层,最后封土。

没办法直接进入,最终专古队调来了挖掘机,将流沙层取走。可打开墓室之后有人惊叫了一声“我的妈呀!”

什么情况?

只见墓室的棺椁周围深深浅浅地还埋有多具横七竖八的骸骨,一清点竟有30多具,这简直就是盗墓者的坟场啊。这座古墓虽多次被盗,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文物应该没有被盗走过,最后出土了上千件珍贵的玉器和青铜器,让考古队员们无不为之兴奋。

浪花淘去的英雄…袁绍

杂说《三国演义》之九十五。

《三国演义》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到建安七年(公元202)五月,一位当时势力最大的诸侯袁绍死了,就像滾滾长河里的一个浪花一样转瞬之间没了。

当然,在《三国演义》中袁绍并不是三国中的主角,但是一个不能少的人物。

可以说没有袁绍或许就没有汉末乱世,或许就沒有三国,笔者归纳了一下,袁绍可以用几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出身名家于汝南,斩杀宦官于洛阳宫围,引董卓如狼于汉室,成盟主反董卓于山东,灭公孙扩势力盛于河北,战曹操败于官渡,曲终处病死于邺城。

纵观袁绍的一生,有过风光无限,也有悲惨的结局,给人的感觉是袁绍屁股下坐的位置与他自己的能力是不相匹配的,他驾驭不了自己的位置,导致最后一败涂地。

袁绍出生于士族之家,"汝南袁家"在当时红极一时,家中四代人都在朝中当过"三公"级别的大官。可以说袁绍是一位典型的官二代,而且袁绍本人长得还孔武有力,比较高大。袁绍不仅具有文人的特点,长大以后的袁绍还非常喜欢结交侠义之士,并且在心中盘算着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位列三公,决策朝堂。

在家人的帮助下,袁绍年仅二十岁就当上了一方县令。在担任县令的那段时间内,袁绍积累了自己官场上的经验,并且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成为了一位合格的地方官。

在东汉末年在宦官与士族的权力斗争中,宦官这个时候占了上风,所有士族成为了宦官竭力打击的目标。正赶上袁绍的父母先后去世,因此袁绍辞官为父母回家守孝,期间朝廷几次征召袁绍,但是袁绍都不为所动。

表面上袁绍表现出不想当官的假象,但是私底下袁绍等待的是一个可以让士族东山再起的机会。

袁绍等待的机会到了,黄巾起义的爆发导致朝廷急需人才为朝廷效命,因此,士族力量重新走到了台前,得到了露脸的机会。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袁绍当然不会错过,投身大将军何进。

何进本是一个屠户,只因为自己的妹妹被选进宫,而且还为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因此何进就被一步步提拔当上了大将军。

当然,何进在朝中非常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来和宦官掰手腕,而袁绍的身份和遭遇正符合何进的要求,有才干、而且还比较仇视宦官。

袁绍在何进手下干得不错,成了何大将军团队的核心成员,任司隶校尉。

袁绍出于对宦官势力的痛恨也为何进出了很多在现在看来是馊主意的建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何进在利用袁绍,而袁绍又何尝不是在借用何进来达到施展自己抱负的目的,甚至何进的死亡,袁绍是要负很大的责任的。

在汉灵帝死后,何进凭借着是刚登基的刘辩的舅舅的名义,先下手杀掉了蹇硕彻底巩固了刘辩的帝位。

何进本想着就此收手,但是袁绍内心不答应,一直在鼓动何进急需诛杀宦官。何进本不想把事情做绝,而且何太后更是与其中几个帮助过何家的太监关系不错,因此迟迟不敢下手。因此,一方面袁绍假冒何进的意思急需抓宦官,在何进审讯宦官的时候建议处死他们,另一方面建议引入董卓等势力向何太后施加压力。因此本就害怕的宦官集团决定拼一把,并且成功诱杀了何进。

袁绍领着满腔怒火的何进手下进入宫中见到没胡子的就乱砍乱一通,逼得宦官裹挟着皇帝仓皇逃跑。正好碰见了迎面而来的董卓,董卓将皇帝截住,送皇帝回宫并且立了刘协当皇帝,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袁绍虽然实现了消除宦官的目标,但是何进的死亡以及董卓的到来,使得袁绍在朝堂上没有实现自己应有的地位。

因此,促成了袁绍回到老家发展势力,以此来反对以董卓为首的朝廷的行动。

当然,董卓的种种军阀暴行引起了士族的普遍不满,因此士族和门阀势力推举了袁绍当盟主并且结盟对抗董卓。董卓发现袁绍竟然敢反抗自己,于是趁着袁绍家人还未出逃京城就把包括袁槐在内的所有人全部杀光以作为袁绍的惩罚。袁绍悲痛万分,但是也受到了联盟内部势力的坚定支持。

董卓于是毁了洛阳,带着刘协跑到长安暂避风头。

重新回到洛阳的袁绍,心里是比较得意的,思考如何得取天下,也想学董卓另立新帝刘虞,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刘虞果断拒绝了袁绍的建议,誓死不从,之后袁绍经历了与自己弟弟袁术以及公孙瓒的争夺,袁绍手下兵强马壮。

成功统一了河北及山西大部及山东一部,在东汉全国十三州之中,拥有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壮大的势力可以说是全国第一。

但是一直跟随袁绍混的曹操,竟然自己迎回刘协,控制了汉朝廷的实际权利,虽然送给了袁绍一个大将军的头衔,但是显然已经把他这个盟主带头大哥不当回事了,经过官渡一战,袁绍打败回到了河北邺城。

坚难维持了一年多,袁绍病死。

纵观袁绍一生,其人虽然傲慢,但是不乏雄心壮志,最终遗憾失败。

历史学者吕思勉评其:"袁绍是曹操的大敌。他不但地广兵强,在社会上声望很高,势力极大,即论其才具,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

至于袁绍墓址,普遍认为就是河北省沧县前高龙华古墓,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好,今天到此,明天再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