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手游七雄门客攻略 七雄争霸门客成长颜色

手游七雄门客攻略 七雄争霸门客成长颜色

时间:2019-08-23 14:37:54

相关推荐

手游七雄门客攻略 七雄争霸门客成长颜色

战国时期,一个漆黑的夜晚,齐国的孟尝君带领门客匆匆逃出函谷关,一路狂奔,直到天蒙蒙亮时才停下来,望着远处已经看不到的追兵,孟尝君无比感慨地说,如果不是你们学狗盗,学鸡鸣,此刻,我已葬身秦地。

孟尝君非常重视人才,对于投奔他的人,他都以礼相待,即使有些人没什么明显的本事,他也不歧视,据传,当时孟尝君拥有门客三千人,这些人对他都很忠心,帮助他成了齐国最有影响力的大臣。

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有实力的国家,为了削弱齐国,他们准备对孟尝君下手。于是,秦国就派了使节到齐国,说是他们大王要请孟尝君到咸阳相会。

齐国君臣上下都知道,孟尝君这次如果去了秦国,很有可能会有去无回,但齐国国君不敢惹秦国,还是答应了。孟尝君没有办法,只好带了一群门客前去秦国。

到了秦国都城,秦的昭襄王亲自出面迎接,孟尝君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送给他,是一件用纯白的狐狸皮做的袍子,秦昭王知道这东西很名贵,就很慎重地把它放在内库里。

接见完之后,昭襄王就把孟尝君一行人软禁起来了。几个门客分析道,如果秦国启用孟尝君做官,他们会怕孟尝君有二心,如果放他离开,又怕放虎归山,两个方面都不可能,那就有可能会被杀头,事实上昭襄王也是这么想的。

孟尝君听完门客的分析,非常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有个门客就说,我之前就打听到,昭襄王有个宠爱的妃子,只要这个妃子给您求情,或许我们能够离开。

于是他们就托人请妃子帮忙,妃子传话过来说,让我帮忙和大王说句话不难,但是我想要一件银狐做的白袍。银狐白袍只有一件,他们已经献给了昭襄王,这可怎么办?

这时候,有一个平时不太显眼的门客站出来说,这好办,我晚上偷回来就行了。晚上的时候,这个门客在内库的外墙上凿了个洞,象狗一样地爬进去,把银狐白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银狐白袍悄悄送给那个宠妃后,宠妃很是喜欢,就和昭襄王说,让孟尝君回去吧,枕边风吹了几次之后,果然昭襄王同意了,还给孟尝君一行签发了过关文书。

拿到过关文书后,孟尝君急急忙忙地立即出发,怕昭襄王反悔,路上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紧赶慢赶,到了函谷关,已是半夜。依照秦国的法令,函谷关夜里关闭,每天早上鸡鸣的时候才能开关放人。

孟尝君急坏了,就怕等到天亮会有什么别的变数。这时有个门客站出来说他试试,只见他捏着鼻子学起了公鸡打鸣,一声接一声,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附近的公鸡听到门客的鸡叫声,也全都叫了起来。

守城的士兵听到鸡叫,就开了城门,验过他们的出关文书,就直接放行了,孟尝君一行出关后,快马加鞭,飞也似的逃离。

一个时辰以后,一队官兵来到函谷关,要截下孟尝君,果然,昭襄王反悔了,但是孟尝君已经走远,追不上了。

孟尝君的门客在关键时候,帮助他渡过难关,说明孟尝君胸怀宽广,礼贤下士,能够尊重每一个人,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已所用。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尝君在这方面做到了极至。

这就是鸡鸣狗盗这个词的来历。

#历史#

#人物#

战国十大名相

第一位:商鞅。商鞅是秦国的“著书人”。若无商鞅变法,秦国就无从强大,更无从完成统一。若无商鞅变法,秦国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一个灭亡的“七雄”。战国所有变法中,唯独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商鞅变法不仅影响了秦国,还影响了此后历史的发展,绝对堪称战国第一名相。

第二位:李克。李克又叫李悝,法家代表人物,魏国李悝变法的推动者。李悝变法拉开了战国变法的序幕,确定了魏国的各项措施。经过李悝变法,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奠定了魏国的霸业。李悝变法的作用仅次于商鞅变法,李悝的《法经》也成为后世法律的重要参考。

第三名:申不害。申不害为法家创始人之一,法家“术”派的代表人物。申不害选择了弱国韩国,做为变法基地,在韩国实行变法。申不害变法也使得韩国一度强大,使得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申不害相韩十五年,其他各国不敢窥伺韩国。

第四名:吴起。吴起不仅是著名的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吴起在鲁国时候,便可以率领鲁军战胜强齐。吴起在魏国创立惊世骇俗的魏武卒制度,将魏国的军事推向了顶峰。河西之战中,吴起仅以五万魏武卒便击败了五十万秦军。吴起在楚国主持了楚国变法,吴起变法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楚国强大。

第五名:吕不韦。吕不韦是秦国最有权势的丞相之一。吕不韦不仅号称相邦(相国),还是秦始皇的仲父。吕不韦不仅为秦国挑中培养了秦始皇,还在秦庄襄王去世之后,辅佐秦始皇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吕不韦的个人才华也无可挑剔,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名:邹忌。邹忌被尊称“驺子”,曾经辅佐齐威王和齐宣王两位齐王,经历齐国最强大的时代。邹忌的厉害之处,与吴起、李克、商鞅等人一样,他们都主持了变法。邹忌是齐国变法的最重要推动者,发起了邹忌变法。邹忌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直接使得齐国强大。

第七名:孟尝君。孟尝君田文曾经担任过齐国和秦国的相国,也是一位非常具有才华的公子。孟尝君最初以三千门客而出名,任秦相时间较短,主要政治活动还是在齐国。在田文的辅佐下,齐湣王实现了自己的霸业,齐国达到了顶峰。

第八名:平原君。平原君赵胜曾经长时间担任赵国丞相,历经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赵国能够强大,在一定程度上有平原君的功劳。平原君不足之处在于长平之战前出现判断失误。长平之战后,平原君积极应对秦国,挽救赵国于危难之中。

第九名:范雎。范雎是“远交近攻”政策的制定者。此策略一直沿用到秦始皇时期。范雎提出了“攻人攻心攻地”并重策略,有效地削弱了山东六国。范雎帮助秦昭襄王加强君主权力,成功地从宣太后和魏冉手中夺取权力。此外范雎还与秦昭襄王一起瓦解了六国的合纵,助力长平之战。秦国确定了统一天下的格局。

第十名:苏秦。战国著名纵横家,曾经担任合纵长,一度担任六国丞相、挂六国相印。整个战国时期,只此一家。

世人皆知“负荆请罪”,却不知廉颇与蔺相如的最终下场,令人哀叹。

“负荆请罪”的故事流传于世,被世人誉为文武相敬的美谈,但很少有人知道两位主人公的最终结局。

战国七雄时期,秦国实力雄厚,想要吞并其余国家。

秦王听说赵王拥有一块绝世美玉“和氏璧”,便霸道地要求用十五座城池换取。

赵国群臣都清楚,秦王名义上说是“换”,实则是想做无本的买卖,而且还要借此试探赵王的胆量气魄。

赵王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好,丢失和氏璧是小,引来秦王大兵压境,导致赵国丢失颜面、疆土乃至灭亡是大,顿时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时,宦官缪贤推荐门客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事实证明,蔺相如不辱使命。

他到达秦国,见秦王并没有用城池交换美玉的打算,机智地从秦王手里将和氏璧夺回,这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蔺相如回归,得到赵王器重,被拜为上大夫,后在“渑池之会”时极力维护赵王的颜面,无惧生死,逼迫秦王服软,令赵王感动,一再提拔蔺相如的地位。

赵王对蔺相如的器重让一群武将极为不满,尤其以老将廉颇为最。

在武将们看来,他们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才能换来升官的机会,这蔺相如凭什么动动嘴皮子就能晋升这么快?

廉颇甚至扬言,只要有机会,一定要狠狠地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晓后,竟开始躲避廉颇,避免双方冲突。

旁人为蔺相如鸣不平,他则是解释,如今的赵国,必须文武合力才能变得强大,为此,他愿意牺牲颜面向廉颇服软。

这事传到廉颇耳里,廉颇顿时深感惭愧,蔺相如为国家能放下个人颜面,他廉颇岂会不如?

于是,一代老将廉颇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中请罪,两人从此结为至交,一同为赵国效力,在坊间沦为美谈。

这便是“负荆请罪”的故事,后被编成《将相和》,曾选入小学课本。

然而这个故事还有后续,蔺相如和廉颇的结局并不圆满。

本来文武相合,赵国若是按照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即使无法强过秦国,也足以自保。

奈何赵惠文王过世,继位的赵孝成王目光短浅,国家还没强大起来他就开始猜忌大臣,深怕蔺相如、廉颇这样的老臣威望过高,动摇自己的地位。

当秦国名将白起带兵攻打赵国时,赵孝成王竟受人蛊惑,让年轻的赵括代替廉颇去长平与白起抗衡,结果赵括一败涂地,四十万赵兵被白起坑杀,赵国元气大伤。

当时蔺相如病重在家,闻听噩耗,悲愤和忧虑使得病情加重,不久郁郁而死。

没了蔺相如,廉颇一人更加无力改变局面。

赵悼襄王继位时,廉颇在外征战。

赵悼襄王比前任更加昏庸,竟然趁廉颇在外撤掉他的职务,派乐乘过去代替他,廉颇怒而投奔魏国。

后来赵王被秦军逼得焦头烂额,又想起廉颇,他担心“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便派使者过去试探。

廉颇心系赵国安危,当然想要回去杀敌,他故意在使者面前大吃大喝,吃完披甲策马,表示自己老当益壮。

然而使者已经被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回去后没有如实禀告廉颇的状况,因此赵国终究没有再用廉颇,廉颇与蔺相如一样,最后也是郁郁而死。

不出意外,廉颇死后,赵国被秦国灭掉。

因此,“负荆请罪”的后续,其实是令人哀伤的“暮年凄楚”,可叹。

公元前407年,乐羊率军收复中山国,魏文侯赐他一个封得严实的箱子。乐羊心想:“里面装的,肯定不是黄金就是美玉” 。回到家,乐羊赶紧打开箱子,里面的东西却令他惊出一身冷汗。

乐羊是战国时期魏国名将,也是名将乐毅的先祖。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三家虽名为晋卿,实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魏氏在魏文侯的带领下,率先变法,魏国人才济济,一跃成为战国第 一强国。

魏国强大后,魏文侯打算收复中山国,扩张领土。中山地处魏国东北方向,在赵国境内,它原是晋国的附属国,年年称臣纳贡,晋国被瓜分后,它就不再进贡了。

赵国也觊觎中山国的土地,奈何实力不允许。中山国由白狄所建,这是一个凶悍的民族,军事实力不容小视,是仅次于战国七雄之外的中等诸侯国。

而魏国,在重用李悝变法之后,军事实力大增,完全有能力吞并中山国。于是魏国向赵国借道去攻打中山,赵国虽然心里不爽,还得乖乖答应。

但魏文侯也明白,中山国离魏国本土较远,且军事实力不弱,要收复它,不光需要强大的军力,还得有一位杰出的大将才行。

这时,翟璜推荐了乐羊,乐羊当时正在他府上做门客。翟璜知道乐羊有才,就对文侯说:“乐羊品行端正,文武双全,而且眼下就在魏国,要是让他带兵,一定能拿下中山国。”

魏文侯询问推荐乐羊的理由,翟璜说了两件事。

一是乐羊曾经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拿回家给妻子。其妻以“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来教育他,乐羊羞愧,把金子放回了原处。

二是乐羊曾外出求学, 一年后因为想家而返回,妻子拿刀切断织布用的丝织品,以织布比喻学习,表示如果半途而废,只会一事无成。乐羊深受感动,收拾行李外出继续求学,七年都没有回来。

这两件事说明乐羊是个有德行、有志向的人。

魏文侯于是打算启用乐羊,并将此事告诉身边人,很多人都出来反对,他们说乐羊的儿子乐舒此时正在中山国做大官,万一中山国拿他儿子作要挟,胜负难以预料。

原来,乐舒在不久前杀了翟璜的儿子翟靖,逃去了中山国。

翟璜是魏国初期的一代名相,以善于识人著称,他为魏文侯推荐了李悝、吴起、西门豹等大量人才。乐舒杀了翟璜儿子,翟璜还能不计前嫌,主动推荐乐羊,可见乐羊的确是难得的人才。

见魏文侯犹豫,翟璜便对文侯说:“中山国王曾派乐舒来请他父亲去做官,乐羊非但没去,还劝儿子离开中山国。国君如果重用乐羊,他必定会以国事为重”。

魏文侯于是召见了乐羊,并对他说“寡人打算让你率军去讨伐中山国,只是你的儿子在那边做官,我担心你为难”。

乐羊说:“大丈夫当以国事为重,哪能因父子私情而废公事呢? 我要是灭不了中山,愿受军法处置。”

魏文侯听后大喜,命乐羊为主将,吴起为副将,西门豹为先锋,率5万大军攻打中山国。

中山国果然不好打,这一仗一打就是三年。魏军一路苦战,打到中山城下,把城池团团围住。中山国王派乐舒去劝他的父亲退兵,乐羊不为所动。

中山国国王于是杀了乐舒,还把他做成肉羹送给乐羊。这一招狠毒的诡计,中山国王希望借此扰乱乐羊的心志,动摇魏军的军心。

乐羊也识破了敌人的计谋,为稳定军心,他竟当场把肉羹吃了,此刻乐羊的内心必定是悲痛的,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拿下中山国的决心。

公元前407年,乐羊经过三年苦战攻下中山城,灭亡了中山国。然后留下西门豹留守,自己率大军返回魏国。

魏文侯非常高兴,亲 自到城门外迎接乐羊,还专门为他举办庆功宴。乐羊立了大功,非常得意,宴会结束后,文侯赏赐了他一个封得严实的箱子。乐羊心想,自己立了如此大功,这箱子里装的,不是黄金就是美玉。

回到家里,乐羊赶紧打开箱子,看到里面全是竹简,竹简是许多大臣参劾乐羊的奏章:“人情莫过父子,乐羊怎么会舍弃自己的骨肉?” “乐羊打了三年还没拿下中山,恐怕心里有异心”...都是建议国君罢免乐羊的。

看到这么多人在国君面前说自己,乐羊惊出一身冷汗,心想:要不是国君始终相信自己,他哪能够拿下中山国呢?

第 二天上朝,魏文侯要封赏他,乐羊再三推辞不要,说这次能收复中山,全是主公的信任和支持,自己没什么功劳。

鉴于乐羊的功劳,魏文侯还是封他为灵寿君,封地就在原中山国的灵寿地区。乐羊家族从此在这里安居下来,一百多年后又出了一个名将乐毅。

@三秋阁

一次,魏文侯对睹师赞说:“乐羊为了我,竟吃了自己儿子的肉,真是忠臣啊!”睹师赞却说:“他连自己儿子的肉都能吃,还有谁的肉不敢吃呢?”

所以,魏文侯虽然封赏了乐羊,但从此对他不再信任,认为他没有父子骨肉之情。

我想,乐羊在吃儿子肉羹的时候,心里肯定五味杂陈。作为父母,保护孩子是一种本能,而作为三军主帅,理应为国尽忠,为三军将士的生命负责。

乐羊面对敌人的诡计,忍辱负重,完成了使命,但这也成为他被人诟病的污点。

人的一生,总是面临不同的选择,很多时候难以两全其美。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战国四公子里谁的下场最惨?谁的结局最好?相对应的,他们的后人中谁家最差、谁家最好呢?现在答案来了——

信陵君魏无忌 、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他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地位和权利,门客如云,在风云变幻中纵横捭阖。但是,他们的命运终途又各有不同。

信陵君魏无忌:他最大的功绩是在邯郸保卫战中,魏无忌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了赵国。之后,他还曾率山东六国的联军打退秦军,两度击败秦军,挽救了赵国、魏国的危局。前243年,魏无忌伤于酒色而死。他死后,魏国就被秦国所灭。尽管生前也被猜忌,但是魏无忌算是得以善终,属于正常死亡。

孟尝君田文:他是四大公子中结局最好的。战国中期,田文曾率领齐、魏、韩三国大军攻打秦国,曾经兵临函谷关,使秦国震动。因受猜忌一度离开齐国,到魏国做了宰相。最后,他以封地薛邑为根据地,屹立不倒。前279年田文去世,薛邑才被齐、魏两国联合灭掉。在战国七雄中,田文和他的薛邑几乎成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中立国,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平原君赵胜:他是四大公子中最受争议的,因为败也赵胜,成也赵胜。长平之战前,他力主接受上党郡,从而引发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在邯郸保卫战,赵胜倾其家财,率兵坚守,还搬来楚、魏两国的救兵,最终打退秦军。前251年赵胜去世,尽管长平之战的惨败他难辞其咎,但生前一直受到赵王的信任,他也算得以善终。

春申君黄歇:他是四大公子中下场最惨的。在邯郸保卫战中,黄歇主张救援赵国,联合六国抗衡秦国。当然,他的最大功绩是率军消灭了鲁国,使楚国的疆域大大增加。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前去奔丧,门客李园派人埋伏于棘门,杀死他和全家人。原因是他利用李园的妹妹怀上自己的孩子,未来李代桃僵成为躲在背后的楚王。

再来看看四大公子中,他们的后人情况。

1、孟尝君田文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夺爵位,家族陷入混乱。汉高祖刘邦立国,田文的子孙外迁竹邑(今安徽宿县),以薛为姓。后人曾为刘邦献策灭黥布立下大功,获封御史大夫,后人在曹魏时曾拜光禄大夫。唐宋两朝,均有后人在朝为官。明初,作为洪洞大槐树的迁民一,分迁于江苏、河南、陕西、山东、北京等地。

2、信陵君魏无忌死后,魏国被秦国所灭,家族后人投降秦国。后来秦王政听闻原魏国大臣要复国造反,下令把魏国王室灭族。侥幸外逃的王孙以国名为姓,秦汉时期在朝为官,使家族得以延续。魏无忌的六世孙曾任汉巨鹿(今河北)太守,有功得到封赏,魏姓由此成为大郡望。“永嘉之乱”后魏姓大举南迁。唐末因战乱再度南迁,宋时魏姓人家已遍布全国各地。

3、平原君赵胜死后,他的子孙世代承袭了封爵,赵国被秦国所灭,后世子孙以国名姓。秦汉唐三朝,赵姓已分布江南和两广、越南北部、辽东、福建等地。宋朝是赵姓得以光大的最重要时期,赵胜的后人分为3个支派,即太祖派(赵匡胤)、太宗派(赵光义)、魏王派(赵廷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明清两代,赵姓又冒险远渡重洋到达海外,聚居在东南亚、缅甸、老挝、泰国、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

4、结局最惨的,是春申君黄歇的后人,都他死时几乎被全部灭族。有没有。侥幸外逃者?史料对此没有任何记载。现有的黄氏人家,源流多出自于河南商初所建的黄国,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灭,黄歇先人由此成为楚国的大臣。不肯投降、外逃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迁居到河南中部、湖北大部,如湖北的黄冈、黄陂、黄梅等地,据传都是因为黄国人迁居而得名。#历史##战国四公子##秦#

晋景公十七年的一个夜晚,赵氏家族上下300多人全部遇难。家主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胞姐躲过一劫,此时她已怀了身孕,丈夫临死前嘱咐:“如生男,就叫赵武,当为赵氏复仇!”

“如果生的是个女孩,就叫文嬴,赵氏宗庙灭亡也是天意!”可以说,赵氏一族的存亡,完全取决于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因此,要保全和消灭赵氏的双方,都紧紧盯着公主肚中还未降生的孩子。

作为赵朔的门客公孙杵(chu)臼和赵朔的好友程婴都想要保全这个孩子。公孙杵臼曾问程婴:“为何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毫不犹豫地回答:“赵夫人有孕,若幸为男,我要一心一意辅佐他出人头地;若为女,我再死不迟!”

几个月转眼即逝,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这一切自然逃不过想要对赵氏家族赶尽杀绝的晋景公的心腹大臣屠岸贾的耳目。为了以绝后患,屠岸贾大张旗鼓地在宫中搜查孩子。

为了躲避追查,庄姬公主只好将孩子藏在自己的胯下,并暗自祈祷:“如果赵氏家族不该灭亡,孩儿你要乖乖安静;如果啼哭,赵氏也就绝嗣!”

也许是天可怜见,屠岸贾搜查时,婴儿好像感应到了母亲的心意,竟然真的没有啼哭!屠岸贾不肯善罢甘休,居然假传圣旨:“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掉!”

程婴私下和公孙杵臼商量对策,公孙杵臼问:“个人一死难,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道:“扶持孤儿难!”公孙杵臼道:“赵家的先君们曾厚待过您,您就做这件难事吧!而我来做容易的事,我会用生命来为您和孩子掩护!”

于是程婴将自己的儿子包在华贵的襁褓之中交给公孙杵臼,他抱着这假的赵氏孤儿一路跑进了山中躲了起来。接着程婴主动找到屠岸贾并声称:“只要给他千金赏赐,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所。”

屠岸贾大喜痛快答应,立马带人和程婴捉拿公孙杵臼和孩子。当公孙杵臼看到程婴时强压制住眼泪破口大骂:“你这个无耻之徒,不但不愿为朋友殉难,居然连朋友遗孤都不放过!”公孙杵臼和假的赵氏孤儿一块惨遭杀害,程婴怀着悲痛和仇恨抱着赵武一起隐居山林。

不知不觉中,程婴和赵武在山中生活了十五年。晋景公在灭了赵氏一族后就恶梦缠身,忧郁成疾,找来韩氏家主韩厥询问病因。而韩赵两家一向交好,韩厥早年还受过赵家的恩惠。

当初悄悄护送赵武出宫的人正是他,于是借机为赵氏求情:“赵氏家族一直对国家鞠躬尽瘁,竟然没有后人可以继承,今后为国家做好事的人谁不害怕呢?”晋景公听后觉得愧疚赵氏先辈,便问:“赵氏可还有后人?”

韩厥看到晋景公确实诚心悔改想要弥补,便大胆说出被程婴保护的赵武。一心想要弥补的晋景公立即召赵武进宫,使其复位,列为卿士。重新复位的赵武第一件事便是杀了屠岸贾,灭其全族。

程婴在宫中继续扶持教导赵武,聪慧机灵的赵武迅速成长起来,一跃成为晋国的独当一面的重臣。一晃五年过去了,赵武二十岁出头了,程婴看着成人的赵武十分欣慰,终于没有辜负好友的嘱托!

程婴语重心长地对赵武说道:当年赵氏家族遇难,我苟且偷生,只为了扶持赵氏后人。如今,我的责任已经完成,也该到九泉之下去见家主和公孙杵臼了。”

赵武大惊失色,连忙劝阻,可一心求死的程婴淡然回答:“当初我与公孙杵臼约定,他先走一步,是对我的信任!如今我完成了任务自然该信守诺言。”说完拔剑自刎,从容而亡。

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历经磨难,终为家族平反冤案,这才有了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程婴和公孙杵臼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赵氏家族的命脉,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他们的忠诚和友情感天动地!他们的故事也成了“中国古典四大悲剧”之一!

想要阅读更多经典故事,尽在#《典籍里的中国》#

来搜查的士兵已经到了门口,公主看着熟睡的孩子已经无处可藏,横下一条心,把孩子裹进了衣裙里。心中暗想:如果你命不该绝,就不要发出声音;如果你要哭泣,任谁也救不了你。士兵进来到处搜查,还没有人敢造次对公主搜身,孩子也没有发出一点声响。这个得以保命的婴儿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婴儿的存续,才有后来的战国七雄的赵国。

这个赵氏孤儿就是赵盾的孙子赵武。赵氏一族在晋国曾经是权倾朝野,为什么会惨到只剩一个赵氏孤儿?历史上的记载是不一样的。《左传》中记载始作俑者是赵武的母亲赵庄姬;而《史记》中的记载是因为晋国司寇屠岸贾gǔ报复。因为史记中的记载更加离奇曲折,影视作品的改编多以史记的记载为蓝本。

赵氏始祖造父本是为周穆王驾车的大夫,因曾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及时平叛有功,受封于赵城。后周室渐衰,赵氏一族,移居于晋。赵夙佐晋献公;而赵衰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回国后被委以重任;赵盾佐襄、灵、成三公。三代之积累,尤其是赵盾的长期专政,使赵氏凌驾于诸卿之上。晋成公六年(前601年)赵盾去世,仅一年后晋成公去世,其子晋景公即位。

赵盾有三个异母弟弟,分别是赵同、赵括、赵婴齐。赵盾去世以后,儿子赵朔也比较有作为,曾率领晋国下军救援郑国(邲之战),娶了公主(晋成公的姐姐,也有说是晋成公的女儿)为妻。根据《左传》的记载,赵朔英年早逝,留下儿子赵武和妻子赵庄姬。赵庄姬年纪轻轻就寡居,耐不住闺房寂寞与叔叔赵婴齐通奸。这让赵氏家族很没面子,于是赵同和赵括联手把赵婴齐赶出了晋国。这可惹怒了赵庄姬,完全失去理智跑到晋景公面前状告赵同、赵括谋反。赵氏家族在政坛一手遮天多年,肯定有很多政敌,他们趁机纷纷出来作证。晋景公出于打压越来越嚣张的赵氏一族的目的,顺水推舟下令诛杀赵氏全族,只留下赵庄姬和赵武,于是赵武成了赵氏孤儿。后来受过赵家恩情的大夫韩厥jué劝说晋景公,晋君不应该忘记赵衰、赵盾当年的功劳,断了赵家的香火会让天下人才寒心的。晋景公思量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孤儿赵武立为赵氏后人,恢复爵位封地。

《史记》中也有赵氏孤儿的故事。前文提到过,晋灵公时期,屠岸贾就曾屡次打小报告诬陷赵盾,晋灵公为此追杀赵盾,被赵盾堂弟赵穿给杀了。后来赵盾拥立公子黑臀为晋成公,但历史上一直有赵盾弑君的说法。晋景公即位后,屠岸贾又有了表现机会。他以清算已故赵盾弑君之罪为借口,诛杀赵氏满门。只有赵朔怀孕的妻子,以公主身份藏到宫中,生下男孩儿便是赵氏孤儿赵武。赵氏的宫室当时被称为下宫,所以此次事件史称“下宫之难”。

屠岸贾听到风声,入宫搜查,想要斩草除根,赵武藏身母亲裙中躲过一劫。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个时候有两个狭义之士登场了。一个是赵朔的门客公孙杵chǔ臼jiù,一个是赵朔的朋友程婴。程婴设法进宫用药箱带出了赵武。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一方面悬赏千金征集线索,一方面气急败坏准备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其他无辜的小生命。程婴和公孙杵臼定下计策,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代替赵武,由公孙杵臼带着穿上华丽衣服藏在山中,然后程婴故意出面告密,令屠岸贾杀了公孙杵臼和婴儿。就这样李代桃僵保全了赵氏孤儿赵武。程婴背负着出卖朋友的骂名偷偷抚养真正的赵氏孤儿,教他文治武功。

后晋景公得了重病,久治不愈。派人占卜说是赵氏冤魂作祟的缘故。受过赵盾恩情的大夫韩厥趁机把当年下宫之难的实情告诉了晋景公,并说出赵氏孤儿的下落。景公从深山召回程婴、赵武,让他们攻灭屠岸贾一族,重新恢复赵氏的爵位。程婴志向以遂,自杀以谢公孙杵臼。

赵武自此成为赵氏宗主,后任正卿,执掌国政,力主和睦诸侯,终促成晋楚弭兵之盟。赵武死后,谥号文子。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家分晋。

《史记》里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很可能是司马迁听赵国后代叙说的,一代一代传下来必定会美化自己的祖先,已经把赵氏孤儿由侄媳妇和叔叔私通改成了仇家报复。这样的故事会让赵家后代更加喜欢祖先的英勇和赵氏门客的忠诚。

很高兴为大家分享《中华上下五千年》之赵氏孤儿#历史# #头条历史# .1.1/2/3/4第149/150/151/152天,练字30分钟,背单词30分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