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叙事诗小学 小学叙事文章

叙事诗小学 小学叙事文章

时间:2022-09-08 16:56:53

相关推荐

叙事诗小学 小学叙事文章

我妈说我3岁起,每个周末她会带我去儿童商店玩,路上骑着单车就会教我背唐诗。她在前面读一句,我坐后面就会跟着读,一首诗读2遍,我就能背了。每次路上可以背好几首诗。

背诗的记忆我没有了,只记得在那游乐场玩。但古诗、文字的喜爱,可能就是那时种下的,很多诗歌,还是记得的。

现在,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也是3岁,寒假里,我开始列计划学古诗了。没我妈那么浪漫,在憧憬着去游乐场的路上背,我都是每天固定时间学习1-3首。

其实,由于自己对文字的爱好,从胎教开始,我就给宝宝读唐诗了;后来出生,也会给孩子听古诗新唱;但除了哄睡的几首唐诗,宝宝能安静下来,其他的他俩都全无兴趣。

我妈说我走路晚,但开口早。身子弱,所以就想着教我读读诗。

我家两个孩子走路不早,开口着实晚,除了简单称谓外,其他正常词语是2岁2个月才正式会说,我也就没强求3岁前学古诗了。

后来,上幼儿园,班上同学跟着老师的钢琴声,一起唱古诗,俩小子终于有兴趣了。我解释过一首古诗后,天天缠着我要解释古诗,也就开始了寒假的特训。

其实,背古诗现在既是一种大语文趋势下必须的选择,也是一段值得回味的亲子回忆时光。女作家萧红就曾在《呼兰河传》中写过:一段跟祖父学念诗、缱绻情深的回忆。

“祖母去世后,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困了再睡去。”

萧红被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与张爱玲等人齐名列入“民国四大才女”,不俗的文学素养和功底,一定与幼年跟祖父学诗这段经历有关系。

萧红喜欢大声喊诗,觉得这样的声音好听。祖父怕她喊破了喉咙,警告一句,不一会儿她又会喊起来。

有客人来了,祖父会让小萧红显摆念诗,但她读错了,客人们也会点头称好。

祖父讲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中的“离家”,萧红会不高兴;但再读最喜欢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萧红又会高兴地忘记了前面;讲到“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萧红不懂,只知道桃花开花了,就可以结桃子了,桃子好吃……

每首祖父教过的古诗里,都有萧红的一段美好回忆。

[给力]还不喜欢读古诗,或者正在开始唐诗启蒙的孩子们,都可以看看这本《呼兰河传绘本版》,看看里面的祖父和小萧红学古诗的这段故事。

[心]小学阶段,必背的古诗就有75首,不学不背不理解不会写,能行?

而《呼兰河传》这本书,本来就是教育部、小学阶段推荐的110本读物之一。被茅盾称赞:“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绘本版挑选了书中最适合3-10岁孩子阅读的部分,让孩子感受文字之美,又避开了灰色、阴冷的内容。

[心]精选的5个精彩篇章,让孩子感受到北国的风光,家长一同回忆起童年的趣事,看小城镇祖辈呵护下长大的孩子美好回忆。

用竹棍赶鸡鸭落水,只为吃烤鸭;烤好的苞米却不吃,一颗颗剥下来,喂给喜爱的大黄狗,因为“大黄狗是喜欢我的,我是爱大黄狗的”。作者的笔墨鲜活灵动,配上一幅幅插画,真实展现了萧红幼时,甚至现在农村孩子的生活画面。

[撒花]陪孩子读读书,重温一下你的童年记忆;也与孩子一起感受朴实文字下的感人诗篇。

原价98元,现在#童书上头条#5折优惠,只需49元5册。喜欢的家长,可以点文尾“看一看”下单!

@右右细毛和爸妈3岁双胞胎男孩家庭,爸妈说故事,轻松趣味育儿,家庭共同成长。

爸爸IT男,项目管理师,善于筛选育儿知识,去伪存真;妈妈:人力资源管理师,曾经职场,如今全职,一定最懂你的心。

呼兰河传(绘本版5册)

人民日报:部编版初中语文新增必背61首古诗词,快替孩子收藏!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会学习。古诗词平仄有韵律,朗朗上口,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在诗坛上也涌现了一大片文采风流的诗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绝句,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形成了各种实体如叙事诗、 抒情诗、送别诗、 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怀古诗( 咏史诗)、悼亡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中考#

正版中国诗词大会 8册 诗词集歌赋 古诗词鉴赏 中小学生 课外阅读

#襄阳# 骄傲!《黄河大合唱》词作者,是咱襄阳人!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词作者是光未然,襄阳人。

张光年,笔名光未然。19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个钱庄职员的家庭。青少年时做过商店学徒、书店店员和小学教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入学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从三十年代起在武汉开始从事进步戏剧和新文学活动。著名诗歌作品有《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其它重要著作有《张光年文集》,《骈体语译文心雕龙》,长诗《屈原》等。1936年张光年到上海,结识了作曲家冼星海和张曙,并开始与他们合作创作抗日救亡歌曲。1938年春,张光年回到武汉,以公开的中共党员身份,参加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处长田汉)的工作,负责组建十个抗敌演剧队和一个孩子剧团。同时与冼星海等作曲家创作了许多抗战歌曲。

1938年11月1日,张光年在黄河壶口瀑布下游五公里处的圪针滩渡口东渡激流时的经历,触发他构思创作了一首长诗《黄河吟》。

1939年1月,张光年在汾西县勍香镇坠马左臂骨折,被送往延安边区医院治疗。2月26日已在延安鲁艺任教的冼星海听到消息后到医院看望张光年,两人谈起了合作写大合唱作品的可能。由抗敌演剧三队队员胡志涛笔录,2月26日起,张光年在病床上连续五天口述,把原来酝酿的长诗《黄河吟》一气呵成地写成了《黄河吟》八段组诗歌词。3月11日,张光年从医院来到了延安南门的西北旅社,演剧三队专门请来了冼星海。张光年详细介绍了大合唱《黄河吟》的结构、体裁形式和八个章节:男声合唱、男声独唱、朗诵歌曲(配乐长诗朗诵)、齐唱、对唱、女声独唱、轮唱、大合唱。每首歌前冠有“说白”,作为歌声的引子,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八首歌曲之中,有一首是长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张光年一气吟诵了四百行的歌词,掌声中,冼星海站立起来,一把将歌词稿抓在手里说道:“我有把握把它谱好!我一定及时为你们赶出来。”冼星海从3月26日起连续六天时间里,谱写大合唱《黄河吟》。3月31日大合唱《黄河吟》的全部音乐旋律创作完成。三队开始排练大合唱,冼星海经常来指导,在这期间大合唱的名字改成了《黄河大合唱》。

1941年皖南事变后,张光年受周恩来委派前往缅甸,主编《新知周刊》,任缅甸华侨青年战时工作队总领队。

1942年2月中旬,参加在缅甸曼德勒连续三天公演《黄河大合唱》,慰问中国远征军及当地华侨,这是《黄河大合唱》首次在海外演出。1942年,张光年回到云南,任北门出版社和《民主曾刊》编辑。

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张光年搜集整理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细的先鸡》,是整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遗产的一项开拓性工作,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1944年张光年在云南与李公朴、闻一多一道从事民主运动和诗歌朗诵活动。1945年10月离开昆明到北平。1946年由北平进入华北解放区,先后在北方大学艺术学院、华北大学文艺学院主持教学工作。

1949年后到北京,张光年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创作室主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作协副主席、作协名誉副主席,第三、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2002年1月28日16时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九岁。他的妻子黄叶绿在子女的陪同下,将他的骨灰撒在位于青海省循化县的黄河上游。他的衣冠与妻子一起葬在云南昆明金宝山公墓。墓碑上刻写着光未然在与黄叶绿婚礼上的题字:“不怕秋风动地来,回头定教黄叶绿。试看曙色从天降,放眼何愁光未然。”

@我和头条的故事 @头条本地通 #我眼中的襄阳# #襄阳头条#

#如何看待康震对《石壕吏》的另类解读# 最近,康震老师对《石壕吏》的解读,竟意外成为网络热点,网上大加批挞、讽刺的有之。我微微有点震惶,因为我的观点与康老师很一致,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只是我当初想得没他那么多,讲得没他那么好。

很早以前,在康老师那个视频之前,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这是首五古叙事诗,写于759年春,安史之乱(755-762)爆发的第5个年头。

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合兵20万,围攻安庆绪所占据的邺郡(今河南安阳),眼看形势大好,胜利在望。但第二年春,史思明派兵来援,两面夹击,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也就在这年春天,48岁的杜甫(712-770)离开洛阳,西行经新安、石壕、潼关,晓行夜宿,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强烈的情感震动,于是便有了这著名的“三吏三别”。

这首《石壕吏》,便是其一。全诗只是叙述了一件事,没有抒情也不作议论,却通过白描手法,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诗人悲悯人民的苦难深重,憎恶野蛮拉丁(《石壕吏》),但当时叛军压境,局势危急,兵源匮乏,他也劝慰被征者,“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安吏》),赞颂守关者“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潼关吏》)。

这种情感的冲突,内心的矛盾,在诗人的如椽大笔之下,激荡出不朽的诗篇。六篇巨作,情感各有侧重,但一以贯之。

余秋雨在一次访谈中,谈创作,谈他的矛盾心理,谈他的《莫高窟》,谈他当时喷薄而出的写作欲望。以杜甫的见闻和情感,这首诗情之所系,不能不诉诸笔端。

世上疮痍,成就诗中圣哲;民间疾苦,化作笔底波澜。

这首诗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所谓现实主义,刻画了当时,也表达或影响了后来。一部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后世能感知到当时,感受到当时,并感受到当今,感受到内心。抓壮丁的事,历朝历代都有,抗战期间也有,而且很严重,虽然现在避讳不太提。而人间的美好与苦难,不管以什么形式,总是存在的。

这首诗是我祖父在我小学时教我的,那是四年级暑假。小时感受不深,长大后愈感世道艰难、人生悲苦,或者正应了那句话,“宁为太平犬,不作乱世人”。

悲悯之心,是不容易单纯在优裕环境下炼成,它需要痛苦的刺激。那些非洲饥荒照片是,那些大屠杀记录是,这些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19出生,1942年去世,被称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35年,她在鲁迅支持下,发表了小说《生死场》,由此出名。

萧红一生短暂孤苦,《呼兰河传》是她最后一部作品,写于香港。茅盾评价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全书共七章,第一章写家乡呼兰河。19代的呼兰小城,严冬封锁大地,满地都是裂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十字街,从十字街首饰店,李永春药店,东二条街的火磨,到龙王庙里的小学,一幅众生像浮现笔端。

第二章讲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从跳大神开始,

七月十五盂兰会,呼兰河上放河灯,野台戏子唱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反映了东北小城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状态。

第三章,萧红写了自己的家,充满童年全部乐趣的张家花园,还有疼爱自己的祖父。祖父教她念诗,给她烧小猪,烧鸭子。在祖父的呵护下,萧红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从第四章开始,作者的笔调转换,文中多处用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我家是荒凉的,全是生与死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第四章讲述了团圆媳妇的故事,一个成天乐呵呵的12岁女孩,在家里卖来当媳妇。就因为看着比较大方,不怕生,遭到婆家顿顿毒打,被折磨成黄瘦的病人。

最可怕的是没有送去治病,而是用各种土方法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不断折磨,小团圆媳妇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烫一次,昏一次,就这样生生地折磨到死。

第五章,萧红讲了她的有二伯,性情古怪,不与人交流,却喜欢和石头、麻雀、黄狗聊天,遭受凌辱去跳井和上吊,反而成为众人的笑料。

第六章,萧红讲了磨坊里冯歪嘴子一家,穷苦又善良的人。他经历人生的重重苦难,和妻子住在四处漏风,只有稻草的破房子里,受尽了冷嘲热讽。即便如此,在妻子被冻死之后,冯歪嘴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他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孩子成了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最后正如萧红所写,从前的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读完萧红的《呼兰河传》,会让人沉浸她的艺术魅力,想到一首小诗: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萧红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辗转于不靠谱男人之间的?幼年丧母,逃婚、私奔、遗弃私生子、客死他乡……萧红这短暂的人生,比剧本更狗血,更凄惨,这颗中国文坛异常夺目的“大卯星”,年纪轻轻就陨落客乡,不能不让人扼腕息。

萧红,本名张秀环,生于196月1日的农历端午节,彼时,端午节被视为四大鬼节之一,传说这一天出生的孩子命运不祥,所以萧红生日被改于6月2日,或许因为出生时间的预判,萧红一生过的非常艰难。

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大地主家庭的萧红,天资异常聪颖,9岁,母亲病逝才100天,父亲便娶继室进门,从此萧红的世界,只有祖父,祖父哄她睡觉,祖父教她念诗,祖父会在父亲呵斥殴打她时出言阻止,虽然他也会被自己的儿子破口大骂。

萧红中学毕业时,要到哈尔滨升学深造,父亲和继母强烈反对。

1930年,萧红19岁,张家为她和富甲一方的汪家订亲,她发现未婚夫汪恩甲吸食鸦片,萌生了退婚的念头,在两家张罗婚事时,萧红搭上表哥陆哲舜,以置办嫁妆为由,从父亲手里骗了一笔钱,逃到北京,

两人租住在北京一个四合院中,甚至还请了一个保姆,那段时间,常有三五好友拜访,高谈阔论,风花雪月,只可惜,这种日子很快就到了头,陆张两家切断了对二人的一切供给,萧红冬天连御寒的棉衣都没有(请保姆时忘了还有冬天?),

这次私奔,以陆哲舜回家被原谅,萧红回家被软禁而告终。在被软禁期间,萧红遭受了语言暴力和身体暴力(逃婚时没想到吗?)。

十个月软禁后,萧红逃出去找陆哲舜,但对方连门都不愿给她开,她竟然找到了汪恩甲(这是什么操作?逃婚的目的是什么?),两人在旅馆住了一个多月,萧红怀孕,而汪恩甲在声称回去跟家里要钱后,再也没有回来(真渣男)。

萧红在旅馆被困为人质,被威胁要把她卖给妓院,在饥饿和恐惧中,萧红向《国际协报》发出求救信。

这封信,引来了在该报社当编辑的萧军。

1932年,萧军初次见到萧红时,她已快临产,人已臃肿不堪,但是萧军仍旧被她眼里的灵光牢牢吸引,两人很快热恋同居,一个多月后,萧红生下了汪恩甲的孩子,女婴一出生便被送人(后来找不到了)。

和萧军同居的日子里,萧红创作热情高涨,

1933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但萧军却认为她的成功是运气所致,并不是能力所得,他的才情远在她之上(大男子主子,自卑导致的自负),且萧军风流成性,与多位女性暧昧,这段感情很快走到终点。

萧军刚走,崇拜萧红才情的端木蕻良就成功上位,两人完婚一个月,萧红告诉他怀孕了,孩子是萧军的(总是怀着前任孩子和现任同居,也是无奈吧)。

但端木蕻良还是平和接受了,1939年11月,萧红在重庆生下了萧军的孩子,但只活了3天,就死了。

彼时的萧红,因为长期吸烟喝酒,颠沛流离,患上了肺结核。

1940年,与端木蕻良一起,在朋友帮助下,同抵香港工作,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1年12月,香港陷入混乱,食物匮乏、市井萧条,端木蕻良为生活奔波,忽略了萧红。

香港停火后,萧红住进一家诊所,肺结核被庸医误诊为喉瘤,在手术前一天,萧红预感自己命不久矣,她和端木蕻良安排自己的后事:

其一,要求端木蕻良保护自己的著作不被删改;

其二,用白色绸子包裹自己尸体,面向大海埋葬,将来在迁葬鲁迅墓旁([流泪][流泪][流泪]);

其三,让端木回哈尔滨找回自己和汪恩甲的孩子(没找到);

最后,以《呼兰河传》版税酬谢一直在她身边照顾的骆宾基。

1942年1月19日深夜12点,萧红在香港病逝。

鲁迅先生曾说,萧红是当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此。

如果活到50岁,不知道萧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否超过张爱玲等民国才女,但萧红的天赋异禀和她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经她笔下写出,就像一幕幕生动的画卷,直击人的耳目和心灵。

23岁那年,她开始写小说《生死场》,一年后鲁迅阅读时,惊为天人,为这部小说写了序言。萧红也因此正式踏入文坛,并和鲁迅展开了一场亦师亦友亦兄亦父的感情经历,萧红写的纪念鲁迅,带着更真更深的感情色彩,读来让人倍感唏嘘,不由得深深喟叹。

《呼兰河传》,文字朴实无华,很多口语化的语句,朗朗上口,鲜活生动,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深刻细腻的水彩画,一串凄美动人的歌谣,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咿呀孩童,都可以产生共鸣。

这本书的许多章节都入选了小学教材,《火烧云》、《我和祖父的园子》都出自此书。

看萧红的私生活,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是看了她的作品,又觉得,可能是文学洛神的才情,我们永远不懂吧,

但《呼兰河传》,是我闲暇时光里永远不老的朋友,

也是很多人对少年美好时光回忆中永远不老的情境再现,

致敬萧红,期待去萧红故居一探。

#史图馆历史问答#.02.09

1.他是某王朝中期的艺术家,少时曾跟从名师学习。后来放弃科举,致力于绘画,善长山水、仕女人物等。

2.他与同时代三位画家齐名。他的画多带有自己的题跋,书画相映,颇可玩味。

3.他曾游历大江南北,后来被一位有不臣之心的权贵招致,不得不故意做出某些反常行为而逃脱。

4.他的自号中含有“狂”字,为人也与此相应,曾对富贵之人不屑一顾,天下竞传其狂名与画名。

5.他的一首题画诗中称自己不被人理解,其中包含“X十年”、“神仙”等字眼。

6.他与一位谥号“文恪”的官员学者交好,曾为其作画并流传至今。

请问,他是谁?

【本题作者】浅芳幽笛人

【本题难度】较难

【上期答案】土井晚翠

【上期易混】杜甫

【上期解析】

1.土井晚翠,日本近代诗人,生于仙台县(现属宫城县),父亲土井林七是位富裕的当铺商。父亲本身对和歌、俳谐感兴趣,祖母伊势也曾创作和歌。他8岁入小学,喜欢读《新体诗抄》。

2.土井晚翠与同时代的诗人岛崎藤村常常被并称,甚至有“藤晚时代”之名。土井诗是刚健的男性风格,藤村诗则是柔婉的女性风格。

3.作为一个洞察深刻的文化巨人,他愤慨日军的暴行,痛骂军国主义的荒谬。盟军的仙台空袭中其三万卷藏书和家产被烧失殆尽。几年后,他的学生和一些市民组成后援会,帮他建了一座“晚翠草堂”用作最后的居所,此草堂在今天也是开放景点。

4.他早先曾经游历欧洲,草堂建起已是晚年了。战争1945年结束,他1952年在家去世。他擅长史诗类的叙事诗,《星落秋风五丈原》叙述了诸葛亮五丈原的一段历史。(杜甫逝于舟中。)

5.《荒城之月》:“春高楼の花の宴”、“垣に残るはただ葛”;《星落秋风五丈原》:“秋に傷めば松柏の”、“今落葉の雨の音”、“丞相病あつかりき”。

#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