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银行贷款比例和存款关系 银行存贷款比例的规定

银行贷款比例和存款关系 银行存贷款比例的规定

时间:2019-01-20 05:58:32

相关推荐

银行贷款比例和存款关系 银行存贷款比例的规定

房贷占家庭收入多少比例比较合适呢?

不超过25%

超过这个比例不是说不行,而是会带来很多问题。

例如:生活品质的下降,心理压力的增加,家庭抗风险能力的较低等等。

收入稳定倒还好说,怕就怕在收入不稳。

万一中间遇到失业或是降薪,家庭的经济压力会暴增。

贷款买房,尽量要买现房,期房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贷款买房,一定要量力而行,万不可负债过高。

我现在就因为房贷过高压力巨大,导致经常性失眠,白头发也长了许多。

生活的幸福感因为过高房贷的存在,基本给摧毁的所剩无几,悔不当初啊!

50万以上存款该不该征收高额利息税?

最近在网络上,有某大学的专家建议对50万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称这样可以减少存款意愿,提振消费。这样的建议,我觉得并不靠谱,专家的这个说法,认同的人很多,觉得高额征税,可以把存款逼出来去消费,不过本质上,其实是因为他们觉得拥有50万存款的人并不多,就算是征收高额利息税并不会损害多数人的利益。

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能这么看,对50万元以上的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无法可依,而且也根本起不到提振消费的效果,反而只会让老百姓又少了一个能安全存钱的渠道,还会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此前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居民储蓄增加17.84万亿,有专家指出拿出三分之一买房就可以拉动房产,那么必然会有人认为拿一部分去消费就可以拉动消费,但问题是,存款大幅增加并不是大家都有钱了,而是因为钱没地方放,之前买股票的亏惨了,买基金的亏了,甚至买理财买债券的都亏了,很多人为了保本只能选择存款,结果你现在又给人征收高额利息税,那么是把所有路都给人堵了,还要不要人活?

再者,国内银行的运作很简单,就是吸纳存款,按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然后发放贷款,赚取息差,如果收取高额利息税,大家都不敢往钱存银行了,那么银行又哪里有钱发放贷款?如果银行都发不出贷款了,企业从哪里融资,经济如何发展,经济发展不起来,谈什么消费呢?

最后,要真正促进消费,主要还是要增加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口袋里有钱了,才有能力去消费,消费需要多维度提振消费意愿,提升消费覆盖面,拥有50万元以上算不得有钱人,真正的有钱人他有的是渠道实现资产增值,对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只不过是全面扼杀中产的又一个劳动外收入,只会让消费能力下降,所以这个建议根本就不靠谱。

全款买房告诉亲戚是贷款,这样做对吗,如果不信任,就别告诉亲戚买房了,不炫耀岂不更好。一句谎言后需要多少句谎言,贷款比例多少啊,多少年贷款啊,每个月还多少啊,不但自己说谎,还要老婆孩子说谎,真累。

我不那样做

统计数据显示,第一批已过“而立之年”的90后,多数都有了一定的存款,少则20万,多则100来万。且在男女比例上的储蓄数据统计显示,个人存款开户者中,多数为男性。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因为在钱财物统筹上,女性向来习惯于将家中财政大权交由男性主理,而且这种情况在中下生活层的男女共处模式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且不论实际情况如何,男性必须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具备一定的金融财务投资知识和素养,倒确乎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女性择偶时,也往往以此作为判断依据。

如果在财力上,一个男性无法在女性面前获得优势,那么不仅意味着他在女性内心的地位有所缺失,更意味着组建家庭之后,家庭的主导权,婚姻的结构性平衡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在中国惯常以“男主外赚钱,女主内顾家”的传统意识形态影响下,自古以来,男性就必须在财物、能力、社会地位上高于家庭中的女性,这既是生存进化所需,也是心理意识形态上的必然。

在此心理背景基础上,当代90后拥有一定数量的存款,且开户者以男性居多,还是说明中国传统习俗在心理层面上,在起着不可忽视的内敛约束作用。

而这一约束力和作用力之所以如此受到大家的关注,并让所有人都深感意外则是因为:90后群体所处的时代,与此前任何一代人都大为不同。他们太善于超前消费,太乐于满足当下的自我,击穿了太多的传统,也曾经使中国社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

我们且不说90后是如何工作和挣钱的,先来看看90后是如何花钱的,他们的消费心理都有些哪些惊世骇俗的不同。

身处信息时代的90后群体,成长环境非常不同,因而形成了与上一代人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由此形成了独特于前的消费模式。

作为新经济时代的消费主力军,人们所了解和熟知的90后,往往有以下5个独特的消费心理:

1. 不迷信权威不盲目听从

时代总是被新生代解构,并被重新塑造。这当然是每一代人都面临过的现实与现状,对于90后来说则更是如此。

在信息时代洪流中长大的他们,从小就接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观点、思维与物质刺激,从而变得非常有自己的观点和主见,不会轻易或盲目地听信于权威或家长。

乃至于旁人,都希望凡事都自己做主,极其重视自己的话语权。因此,在消费领域,那些以宽容、理解、包容心态为主要特征的消费品牌,往往更能获得90后的青睐。

2. 希望从自我的角度去探索更多

社会主流价值观一直以为,90后这一代人在考虑问题上或看待世界上,近乎于简单冲动。

但实际上,或者说事实证明,90后这一代比其他任何一代人都愿意为了自己而去做更多的探索,从而获取前辈们没有告诉过他们的信息,以及前代人没有发现的视角和领域。

并且,他们普遍希望自己能够通过自我探索出的新领域方式,来证明自己来过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存在过。

3. 高度个性化、极其自觉的自我意识

因为成长与高度信息化时代环境,因此90后并不喜欢长篇大论的废话。这符合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短、平、快特征,所以他们往往更喜欢个性化、简约、简单、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

4. 指尖上一代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体验是90后的主要生活方式之一

据媒体调研显示:90后的网络活动是频繁而密集的。在他们的网络活动中,网络虚拟交往占比极高。

更新个人日志、发表生活或消费体验与感想、记录个人经历和发泄私人情绪等,几乎占据了90%的90后的日常;并且,将近80%的90后每天必会登陆社交网络,通过网络去延续现实世界的社交关系。

有将近20%的人则每天吸收和观看各类网络视频,从而汲取各种知识,而这些网络信息来源,多数是自己搜索或好友他人的分享。

5. 购物上看重价格看重品质,更有自我主张

前面说过,90后并不十分热衷于奢侈品或高出自己生活层级的消费产品。

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通常都用最便宜的价格买自己实际需求而且品质不差的商品,并以此为傲,以为这种在海量商品中淘出物美价廉产品的经历与探索,能让他们产生极大的自我满足感。

也就是说,与传统习俗中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种暴发户式的、只为张扬自我的消费模式不同,90后在消费上具备前一代人鲜有的务实。

从以上消费心理模式特征来讲,90后其实并非媒体或外界一时间喧哗躁动不安的就“败家”、“颓废”、“无所谓”、“剁手党”群体。

尽管有一段时间消费贷、各类贷款曾经让90后深陷“提前消费享乐”、“乱花钱”、“寅吃卯粮”的恶名和指责,但大部分人还是清醒而自持的,这背后,有个人的自我判断,也有家庭一直以来在金融财物储蓄上的提前规范与指导。

事实证明,有过家庭理财指导和规划的90后,其个人开户时间以及存款量均高于同龄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少部分城市中的90后,在得到父母的认可与支持下,往往更早地进行储蓄与理财,而非投入到消费贷或提前消费中去。

降低首付比例,

降低贷款利率。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公积金贷款额度提高,

利好尽出,

还是不见买房人出现。

为什么?

人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