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天津古玩家具 天津古旧家具市场

天津古玩家具 天津古旧家具市场

时间:2022-03-26 20:49:58

相关推荐

天津古玩家具 天津古旧家具市场

#小组摄影馆#天津市望海楼天主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但见证了历史的足迹,更谱写了岁月的沧桑!

#头条创作挑战赛##天津头条#这座豪华的洋楼可以说是天津所有小洋楼里“最脏”的一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处位于和平区睦南道20号的洋楼,他原来的主人就是那个被人们称为东陵大盗的孙殿英,这里就是孙殿英在天津的旧居。该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砖木结构英式建筑,根据历史记载的史实,此处实际上是他在天津行销毒品、经营军火、贩卖假钞票的据点。该故居为英国古典式建筑风格。整个建筑物的外型高低错落有致,别具一格,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趣逛博物馆##天津博物馆##革命文物# #抗日英雄# :1955年天津公私合营钟表厂试制成的第一只国产手表。

1955年天津公私合营钟表厂试制成的第一只国产手表

1955年,天津市公私合营钟表厂生产。一款老式十五钻机械表圆形表盘,桔红色皮制表带,此表代表了我国五十年代轻工业产品的水平,具有较高的价值为我国自行研制、自己生产的国产第一只手表。现收藏于天津博物馆。 (图文来源于:天津博物馆)

1950年8月的一天,东北博物馆研究员杨仁恺依次打开面前的三幅画。第一幅明显是赝品;第二幅一看就是好东西,杨仁恺不由血往上涌;谁料杨仁恺看完第三幅画竟感觉后背一阵发凉,不禁大叫一声:“就是这个!”

原来杨仁恺当天需要鉴定的三幅画,都是市面收来的各种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杨仁恺凭借丰富的书画鉴定经验,一眼就看出第一幅毫无价值,第二幅带着明代特点,很可能明代大画家仇英临摹的真迹,而第三幅明显带着宋代笔触,直觉这就是《清明上河图》真迹。

那么这幅《清明上河图》又从何而来呢?

现存的这幅《清明上河图》题跋中,能见到年代最早的是金代人张著的题跋。他这样写道:“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一代)人也……”

这也是有关这幅画唯一流传下来的作者介绍。张择端在北宋虽名不见经传,但其毕竟也是个翰林,所以有机会把《清明上河图》献给宋徽宗。

至于宋徽宗对此画评价如何,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据说宋徽宗用其著名的瘦金体,在画轴开端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盖上了双龙小印。

如此看来宋徽宗对此画应该颇为喜欢和重视,并能由此断定此画的作者年代。但非常遗憾,现存这幅画上,没有发现宋徽宗的题名和印记,不知是不是在数百年流转中遗失了。

我们再从金人张著的题跋推测,1126年,靖康之变后,《清明上河图》有可能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掳到金国。

只是金国统治者对《清明上河图》没太大兴趣,所以这幅画就流落民间,而被官阶不是太高的张著收藏,并留下第一个题跋。

后来蒙古灭金吞宋建立大元,《清明上河图》再次回到宫中。到了元朝末期,有一位御用装裱师看中《清明上河图》,竟使用调包计,将真迹偷换出宫,然后卖给了某位贵官。

后来这位贵官被派到真定(现河北正定)驻防,其手下负责保管《清明上河图》的家臣,又将画卖给了杭州人陈某。

陈某把玩数年后,一是因为家境败落急需用钱,二是因为那位贵官眼看就要任满,遂怕事情败露连累自己,所以急匆匆将画卖给了寓居北京的江西泰和人杨准。

这一年是1351年,杨准得到《清明上河图》后喜不自胜,遂将如何得到这幅画的经过细节,都详细记录在图后的尾纸上。这也为后人了解这幅画的历史提供了可靠依据。

到了明嘉靖三年(1524年),《清明上河图》落到兵部尚书陆完手中。陆完死后,其妻王氏知道丈夫深爱这幅画,遂将画藏在枕头里,就连亲生儿子都不得一见。

据说陆夫人有一娘家外甥王彪擅长绘画,遂挖空心思想一睹《清明上河图》真容。陆夫人禁不住外甥的死缠烂打,只得开出一个条件“只能看,不许带笔砚进来。”

王彪也确实厉害,只观摩了十余次,就临摹出一幅《清明上河图》,而且水平还不低。

当朝权臣严嵩四处搜寻《清明上河图》。都御史王忬为巴结严嵩,竟花费500两白银买了王彪的赝品,当成真迹献给严嵩。

严嵩为显摆此画大宴宾客,谁料竟被装裱匠当场朝图画泼水,洗掉了伪装古色的药剂。王忬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后因打仗战败被处死,不知是否与严嵩报复有关。

与此同时,这幅《清明上河图》已被陆完之子卖给昆山的顾鼎臣。而严嵩又顺着这条线索,从顾鼎臣手中得到真迹。后来严嵩失势,《清明上河图》再度被收入皇宫。

现存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从明嘉靖三年(1524年)陆完题跋后,紧接着就是明万历六年(1578年)太监冯保的题跋。可见这幅画在54年间,几易其手,最后落在冯保手中。

但后来冯保被抄家时,清单上并没有《清明上河图》,可见冯保早已暗中将此画脱手变现。此后200多年时间内,《清明上河图》真迹就像蒸发一般不知所踪,市面上流传的都是赝品。

直到清乾隆年间,这幅《清明上河图》才再次浮出水面。此画落入湖广总督毕沅手中。这幅画曾给许多人带来厄运 ,毕沅也未能幸免。

毕沅死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第三次进入皇宫,那时已经到了清嘉庆年间。

再以后,溥仪以“恩赐”为名,将许多珍贵文物交给弟弟溥仪,然后再一点点地变卖出去。据《恩赐目录》记载,有1000多件自唐代以来的珍玩流出紫禁城,其中就包括数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这些被偷运出宫的文物最先被运到天津,除了那些被变卖的文物外,其余则跟随溥仪到了东北长春的伪满皇宫。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逃窜,还不忘带着一部分珍玩做资本。

逃难路上,这些珍玩大多失散,仅剩一小部分,也在沈阳机场跟随溥仪一起,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

1950年,《清明上河图》真迹出现在杨仁恺面前。这件珍品是随溥仪一起被苏军扣押,然后由苏军移交给我们?还是流落民间后被国家回收?《清明上河图》在这5年期间的经历,因为兵荒马乱年月记载缺失,至今成谜。

一件文物不知承载着多少曲折历史,也许这才是文物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头条创作挑战赛#

说起天津这座城市,可谓是历史悠久。关于天津这座城市的建筑和故事更是数不胜数。这次有幸来到了世界上最贵的房子-天津瓷房子。#天津常走走#

天津瓷房子价值百亿,里面有多个朝代的瓷器和文物,光是一个武则天头像就价值近2亿。建造天津瓷房子共使用了13000多个古瓷瓶,三百多万个瓷盘,七亿多片古瓷片。

光是站在瓷房子面前,都会被它的颜值所吸引而无法自拔。它宛如一座宫殿一样庄严,瓷房房顶盘卧着一条百米巨龙。进入院内,门前台阶上铺有三块珍贵的丹陛石,上面刻有两凤一龙,凤在上龙在下,妥妥的凤压龙。要知道,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只有武则天和慈禧实现了凤压龙。这可是绝对的地位象征!

上了台阶后,一只400多年前的明朝琉璃狮子镇守门前,好不风光,要知道这才只是瓷房外。进入瓷房内,目光所至,皆为瓷器。墙壁上最夺目的荷花八屏图,出自张大千大师之手。要说我个人最喜欢的,当属八角凉亭中精美绝伦的清朝粉彩瓷盘。

在天津有这样一座价值百亿的瓷房子,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人的审美与智慧,满满的中国风!

感谢天津文旅局主办的这次“天津常走走,达人行”活动,让我有机会了解到更多关于天津的历史和故事,也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天津头条#

今天来父母家包饺子发现一个老古董,笊篱天津光明铝品1972年8月生产的,距今50年整了,我小的时候用的,还是以前的产品好,朋友们你们家有这样的宝贝吧吗?

让文物活起来:“天津记忆”寻找天津的记忆网页链接

【每日美器150】清 雕漆人物故事纹笔筒

15.5厘米

天津文物,12月,秋季文物竞买会,中国瓷器 玉器 金铜佛像 工艺品杂项专场,估价18万元,成交价40.7万元。

剔红是雕漆的工艺形式之一。这件铜胎雕漆笔筒比例适中,包浆亮丽,画面饱满,以回纹作锦地,表达携琴访友的故事。画面人物描绘栩栩如生,八个人物观书、论道、携琴、对弈神态各异。山石树木刻划细腻,松树枝叶槎枒,小桥流水、山道弯弯,极富动感。表现出一幅归隐山林的世外桃源画面。整体雕刻深隽、层次丰富,是一件难得的文玩珍品。

#天津头条##读报看天津#【今晚报“带你赏宝”: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大沽铁钟,祈愿国泰民安】

位于滨海新区海河入海口两岸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是展现近代史上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抵御外犯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大沽铁钟,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抗击外敌入侵的重要历史见证。

大沽铁钟口径585毫米,钟体高度650毫米,重105公斤。钟口呈波浪圆形,钟顶正中有天眼洞孔,并留有4个铸芯洞孔。整口钟保存基本完好,钟上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清光绪十年立海口大沽乐威毅公祠”等铭文。这些铭文体现了在积贫积弱的年代,人们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的祈愿。

滨海新区文物保护与旅游服务中心博物馆部主任崔志华告诉记者,大沽铁钟是为纪念抗击英法联军壮烈殉国的直隶提督乐善于1884年铸造的,曾被悬挂在石头缝炮台。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大沽口,铁钟被英国士兵掠走并运回英国,其后被作为战利品存放于朴次茅斯市维多利亚公园内,并被列入英国文化遗产目录。,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海外漂泊已久的铁钟被一名中国留学生发现,并与国内专家取得联系,消息很快就传到大沽口炮台并得到确认。天津市政府和海外华人华侨通过多种渠道,为古钟的回归奔走呼吁。在朴次茅斯市政府和各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成功推动英国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和朴次茅斯市议会同意无偿返还古钟。7月,铁钟回到了大沽口。

在“新中国70年镇馆之宝70件”全国文物和档案故事网上征集活动中,大沽铁钟被评选为全国最震撼网民的70件镇馆之宝之一。同年,国家博物馆举办“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大沽铁钟作为天津市海外流失文物的唯一代表入选该展,与众多海外追索的文物一起共同讲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与和平发展的大国担当。

的6月13日,第15个全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举办“以史为鉴铁钟鸣记”活动。大沽铁钟复制品被请出并鸣响,悠扬而厚重的三次钟声,庄严表达了致敬英烈、警钟长鸣、祝福祖国的三层含义。

今年,大沽口炮台在建设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廉洁文化教育地基的工作中,于纪念碑南侧设立铁钟木亭,悬挂大沽铁钟复制品,将鸣钟仪式实现为常态教育项目,供党团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所用。(据11月25日今晚报)

1963年,天津一老农在自家菜地里挖出一个水瓢,锈迹斑斑。擦干净后,老农将它扔在水缸里舀水,用了。有人找上门来,出了8块钱,买走了这个水瓢。老农可没想到,这是一件国宝,国家一级文物。

1978年,天津市文物管理部门要求工作人员走街串巷,寻找遗落在民间的文物。

经过那些动荡的年代,很多文物散落在民间,有的被文物贩子倒卖到国外,有的被熔炼成废钢铁,还有的被撕毁损坏......

这些工作人员肩负着宣传文物知识和收集文物的双重责任,每日奔波劳碌。

在村子里,工作人员听说一个老农家曾经挖出过一个水瓢,已经十几年了。

按照村民的指示,工作人员找到了老农家。

老农从没想过他家的水瓢还可能是个文物,急忙从水缸中把它捞出来,递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仔细查看了一下,发现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水瓢,既不是铁制的,也不是铝制的,而是青铜制品。

青铜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期。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

工作人员虽然觉得这个水瓢不一般,却一时半会也看不出究竟。于是,他出了8块钱买下这个水瓢,带回文物管理部门请专家们进行详细研究。

专家们把”水瓢“清理干净后,发现”水瓢“上还刻着22个篆体汉字:“上林供府,初元三年受琅琊。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骈造。”

原来这是西汉时期的文物,“初元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6年,正是汉元帝刘奭的年号。它是用来称量物品的度量仪器,这尊铜升的容积刚好为一升,重一斤二两,盛满之后就是一升水的容量。是供奉给皇家人使用的。

最终这件文物被正式命名为“西汉上林共府铜升”保存在天津博物馆里,还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福小猫

值得庆幸的是,这只看起来破烂不堪,锈迹斑斑的水瓢。经历了两千多年的磨难,终于幸存了下来。

在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对文物的知识知之甚少,很多文物因此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个珍贵的铜升,被老农当普通水瓢用了而没有损坏,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而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识别出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水瓢,其专业能力值得赞扬。

文物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所用的原材料是否稀有,更多的是文物身上承载的历史价值。

这个带有铭文的铜升,对于西汉早期的历史研究非常有意义,考古学家们可以通过它,了解当时的文字,制造工艺,度量单位,风俗习惯等等一些信息。

文物是珍贵的,而计量标准器更为珍贵,它可以为历史资料中描述的器物,提供依据和检验标准,让我们清楚地知道,那些文献中出现的器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件。

铭文中的一些细节,也可以让我们一窥古人的生活习惯。比如说,铜升上就有建造人的名字,这是当时的一个叫做”物勒工名“的制度,不管是房屋、瓷器、家具、砖头瓦块.....都要标注上建造工匠的名字。若以后这些东西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建造者的责任。

看看,古人的生产态度是多么的严谨呀!

通过对文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的研究中国五千年历史,古人的智慧和当时风俗文化的点点滴滴,中华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遇见博物馆#

#天津生活##天津身边事##网友爆料##天津爆料##天津#【#天津#梁启超纪念馆全新亮相】经过三个月的内部提升改造,天津梁启超纪念馆旧居文物保护工程近日顺利完工向公众开放。

1969年,天津一文物专家,听说宋家有件青铜器,于是登门去看。然而,当宋家人小心翼翼扒开蜂窝煤堆,却傻眼了:珍藏了的宝贝,竟成了碎片!

1927年,盘踞在陕西凤翔县的军阀党毓坤,率部下四处盗墓,令当地村民苦不堪言。这党毓坤,早年曾在西安古玩店做过工。辛亥年间,他作了一名关中刀客,后投靠陕西靖国军,盘踞在凤翔县作了军阀。

1927年秋收农忙季节,党毓坤率部下到宝鸡戴家湾村,并邀戏班子唱起了大戏。党毓坤此举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他是带着目的来的,唱戏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

早年,他做关中刀客时,曾拜一位关中骑士为师,听师傅说,宝鸡戴家湾一带有座西周时期的千年古墓,里面有着无数稀世珍宝。

原本就对古玩感兴趣的党毓坤,盘踞凤翔县后,就开始谋划盗墓之事。不久,他率部下来到了戴家湾村。期间,村民白天去田地干活,晚上看戏,而党毓坤的部下则白天休息,晚上出去盗挖墓葬。

不知是挖掘的位置不对,还是获得的墓葬信息不准,总之,这群盗墓贼挖了许久也没能找到他们想要的珍宝。党毓坤自然不肯罢休,他将戴家村男女老少召集一起,逼迫大家为他挖宝。

经过6个月的挖掘,党毓坤终于找到了那座传说中的西周墓,遂挖出陶器及金银珠宝等稀世珍品1500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破坏性的盗掘,使得今天也无法得知他们所盗墓葬的主人身份。

而得到珍宝的党毓坤,自然欣喜若狂,他带着千件宝贝回到了凤翔。因为尤为喜欢青铜器且懂得鉴别,于是,他便挑了3件青铜器,藏在了家中。其中一件就是西周夔纹铜禁。

剩下的文物珍宝,一部分用来换取先进的军火武装部队,另一部分则献给了他的同乡,即当时的陕西靖国军首领岳维峻等人笼络关系。每到深夜,党毓坤总会悄悄拿出他的3件珍宝,细细观赏。

作为军阀,党毓坤的妻妾自然不少。只是,让他头疼的是,她们不仅争宠还争文物。而此时,早就对党毓坤不满的西北军将领冯玉祥,正准备借其盗墓一事,对他及部下进行讨伐。

得知消息后,党毓坤不得不将这三件青铜器,偷偷从家里转移到了凤翔城的防空洞里。

1928年5月,冯玉祥命部下宋哲元率领西北军攻打党毓坤部。为了安定民心,党毓坤请来凤翔城内的戏班子,在景福宫戏楼唱连台戏。而他则率6000余部下,死守凤翔城3个月之久。

见凤翔城久攻不下,宋哲元所率领的6万西北军,只好从城外挖地道一直到城墙下。然后,他们用炸药将城墙炸出缺口,遂攻入城内。很快,党毓坤的1000士兵被击毙,另5000士兵则被宋哲元俘虏,后全部屠杀。党毓坤随之也被歼灭。

党毓坤死后,他埋藏在防空洞的3件青铜器就落到了宋哲元手里,这件铜禁自然也就到了宋宅。

抗战前期,宋哲元因多次与日军作战,成为远近闻名的抗日名将。1941年,宋哲元去世后的第二年,日军占领了宋哲元在天津的府邸后,在他家发现了制造精美的西周夔纹铜禁。

日军想要将这件文物运往日本,好在宋家人费尽心思,然后花钱买通了运输文物之人,才将这件文物买了回来。拿到西周夔纹铜禁后,宋家人担心再生事端,于是就往铜禁的三个孔里塞满了稻草,然后将其放在了一个破木箱里。

就这样,这件西周夔纹铜禁在宋家度过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天津文物部门普查文物时,工作人员在宋家的蜂窝煤堆下,发现了这件有着3000年历史的珍宝。只可惜,它不知何时被砸成了碎片。

工作人员忙将这件铜禁带了回去。在组装过程中,文物专家发现其缺一了一块,于是连忙询问宋家人,这时,宋家的小孙子说道:“我将那碎片当作废铜烂铁,卖到了废品公司!”

当时的废品公司里各种废铜烂堆积如山,一件件找根本找不到。所以,文物专家打算直接去电解铜厂寻找。因为铜禁碎片含有锡铜等杂质,而当时需要大量纯铜做导线,因而当文物专家赶到时,那块铜禁碎片被扔在了厂房的角落里。

1972年,经过文物专家长达3年的修复焊接,这件西周夔纹铜禁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修复好的西周夔纹铜禁,外观形似我们现今的燃气灶,但在西周时期,它可不是用来做饭的,而是专门用来放置酒具的桌子。如同我们今天的酒柜。

西周初期的统治者曾实施禁酒,“禁者,酒戒也”。所以,为了督促王公贵族、及广大民众响应禁酒的号召,当时的统治者就将酒桌取名为“禁”。

西周夔纹铜禁,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整体呈立体长方形,中间是空心的,且无底。禁表面有3个微微凸起的椭圆形,中间的略小于两边。

禁前后两边各有两排镂空的长方形孔16个,左右两边则各有长方形孔4个。因禁的四周为精美绝伦的夔纹,所以名字也由此而来。“夔纹”,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的一种,多见于青铜器,夔的形态和龙纹很像。

这件西周夔纹铜禁,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值得一提的是,党毓坤藏的另2件青铜器,1件被毁,另一件不知所踪。(注:西周铜禁世界仅存2件,另一件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头条创作挑战赛#

注意了 天津首富的宅子,号称“华北第一宅”

石家大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47号,石家大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石家大院中收藏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作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集中了130余件砖雕,5月,石家大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石家大院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天津头条# #今日头条#

@津城勇者QQ 游览时,建议跟个导游听听讲解会有更多收获,门票也很亲民

天津宝藏文玩店铺

我阿涛啊

藏在天街地下的宝藏文玩店闲来无事遛遛鼓楼天街#天津常走走# 平时每周四这边都有集市,今天只能转转地下古玩城。可能因为。。。的原因,许多商家都没有开门,不过还是发现了一家宝藏文玩店,店主是一位美女小姐姐,初见很高冷聊起文玩来慢慢健谈起来,店主父辈就喜爱收藏,特别喜爱小叶紫檀,所以之后就给小姐姐开了这家小店取名「檀立美」。店里宝贝琳琅满目,大大小小的物件如果挨个细看可能这一天都出不去了。看东西之余请小姐姐帮忙穿个串顺便加点配饰。好了人家该吃饭了,咱继续逛下一家。

天下第一庄大酒店,坐落在中国天津静海区大邱庄镇,董事长姓陈,据说有几十亿的资产,这是他的酒店部分的文物,也就1/10吧,这些老物件你们都见过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