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低端家具市场份额 家具市场规模分析

低端家具市场份额 家具市场规模分析

时间:2021-10-02 05:52:07

相关推荐

低端家具市场份额 家具市场规模分析

#余承东称华为高端市场让给了苹果#

余承东承认华为市场份额萎缩,高端被让渡给了苹果,低端被让渡给了小米、OV。华为跌倒,友商吃饱。

其实华为崛起当年也并不是因为手机业务,华为的强悍早年是在通信设备行业,其早年海思芯片也是为通信设备领域的业务服务的,后来,两个事件让华为手机崛起:其一是三星爆炸门和一些其他事件,使得三星退出中国市场,而三星同等级市场,当时国内只有华为,相对来说当时OV和小米都在打低端市场。其二是特朗普的针对,唤醒了国人的国家意识,导致华为需求井喷。

华为份额丧失成为既成事实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希望份额尽量留在国内企业。但无奈的是,缺高端的同类竞品,从而使得用户回流苹果。甚至于,其实三星在最近销量也有在修复。

对于小米和OV留下的课题是,他们怎么走向高端。小米的做法是,分裂出红米固守性价比,让小米旗舰涨价,但同时维护性价比,让配件提升保持相对性价比。但难度依然存在,小米没有产品的持续性卖点。诸如华为的自主设计芯片,未来的鸿蒙,是可以提升产品溢价的,而小米的溢价,只能通过堆硬件来获得。对于消费者,性价比当然是重要的,但是在高端手机领域,更多的功能性需求,更多的特定化需求是很重要的。比如一碰传之类的功能,协同性等等。

OV的旗舰战略各种迷,不聚焦,焦点反复切换,对用户预期形成不稳定。小米的话,用户还可以打上标签,说性价比,从而逐步往高端进发。OV旗下有个比较独特的品牌,oneplus,早年是从极客圈切入的,系统比较简洁,但难题是,为了扩大销售面,其也开始追求性价比,同时让UI逐渐复杂。在国外虽然能够有一定热度,在拼性价比的国内,就变得十分普通了。

华为的应对策略:华为手机还是要做的,因为任何智能产品,都要有一个入口,华为手表,华为平板如今走势不错,穿戴上面华为耳机销售也在增长。但现阶段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都是一个核心入口,那就是智能手机。所以,华为可能要向低端走一段路,以保证用户流量。另一方面,华为需要鸿蒙。很多人是以国产角度来看的,其实这都是错的,真的有了鸿蒙,高端芯片代工能解决吗?要多久解决,再往上追溯,EDA工具和光刻机等等。一家企业是不可能做到全产业链的,之所以手机行业竞争对手这么多,就是因为手机行业产业链细化,都在做专业的事,越做越精。此时不可能有一家企业产业链全控。

鸿蒙的意义在于华为经营方向的转变。手机侧可以从硬件转向软件,从芯片走向系统。当前全球苹果税阻碍开发者热情,而谷歌安卓在未来几个月也将开始收费。这就导致,当前智能手机两家都是要收高佣金的。软件开发者期待有第三家企业介入到系统领域,同时主动降低佣金,打破市场垄断格局。而如果有一家企业打破格局,则情况会非常有趣。

请注意,个人建议的是HMS低佣金,不是开源。开源能不能更好,这个还需要探讨,有趣的现象是,谷歌安卓开发者账号只需要25美元终身,而苹果IOS开发者账号199美元每年。闭源反而提供了更好的用户体验。HMS不是要开源,而是要闭源,然后以低佣金,甚至零佣金来吸引开发者(比如,如果是独家,则免除抽水)。当开发者从华为HMS获得收益,那么未来华为鸿蒙系统就能支撑更多独特应用,从而形成独特的产品竞争力。未来华为并不一定要自己做手机,亦可以授权给其他手机品牌,但要内嵌HMS。

$小米集团-W(01810)$

#價值投資#

从国内手机的市场份额来看,小米还是在华为和OV之后,位列第四。但是从全球来看,小米已经进入到了top three 。只看国内的战场,小米好像就是打不过华为,也比不过OV 。说一说我理解的原因吧:

1,目前只能看到华为的年报,消费者业务4000亿,产品毛利率30%+,净利率6%;小米销售收入2000亿,产品毛利率14%,净利率5%。虽然收入规模仍然是只有华为的一半,但是运营效率是远远在华为这样的大公司体系之上的,毛利率只有华为的一半,但净利率基本相当。这也是小米能做到所谓极致性价比的竞争优势。(当然,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为小米是个苦生意,这个就看大家的主观偏好了。)

2,小米作为一个几乎只有软件背景的团队进入手机行业,从零开始,在过去的十年里面,跟华为一个做了几十年通讯设备的公司比拼供应链,跟OV多年的线下渠道打线下销售部署,全是用自己的短板比拼别人的长板,所以输也是能料到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就看小米补齐自己短板的加速度和在摸索过程中所犯的大错误面前的认知和调整了。目前在供应链这个层面上,小米这一课应该算补上了;线下渠道还在努力中,个人感觉也是时间问题,靠经验和积累能学的会。

3,另外一点,说一说小米在国内市场也没有抢到华为的市场份额。坦白讲,我一直觉得华为和小米在国内的用户重合度不太大,一个偏中老年,一个显然是针对年轻一代的玩法。我有过一个华为保时捷的手机,后盖还是真皮设计,这个设计恐怕只有“中年人”才能欣赏~ 还有华为运动手表的设计,百达翡丽的界面显示,真的是面对成功人士才有的诉求。所以,小米在国内争夺的是杂牌的市场,以及线下渠道能建立起来之后OV的市场。 从系统的活跃程度也能看出这一点吧,之前文章的数据,华为的系统要么就是不需要使用系统的中老年人在用,要么就是系统做的不好,用户不爱用。

4,国际市场看来,小米和华为,OV 算是一开始差距没有那么大,所以就的结果和Q4的结果来看,小米追赶的速度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也算是能看出团队跟竞争对手相比,视野和观念全球化的优势。 荣耀即便是独立了,供应链不受到影响,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北美和欧洲市场,恐怕还是会有一些忌惮的。当然,即便是在国际市场,小米也未必非要抢到华为丢失的市场份额,盯着韩国棒子"三星“打,难道不香嘛~三星跟小米比性价比肯定不行,就时尚这一点,小米的设计现在也挺”international", 每年能抢1%, 四五年也就追上了。

5,手机和智能硬件的出货量确实是一切的基础,小米补上了制造和供应链的短板之后;我们再往后看,小米才有可能发挥出它的竞争优势。团队的软件背景,创业背景以及对新一代用户的了解。新一代的用户都是被各种极致的产品体验养大的,无论是手机还是智能家居,都不会仅仅再被硬件本身满足,产品设计和交互体验更为关键。其实目前也是BET 小米现在终于有精力也有了一定的用户量基础,可以将部分精力专注于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了。

6,再说一说低端的问题,我个人的感受,已经不会再把小米归结为低端品牌了。它就相当于日本无印良品和优衣库的品牌定位吧,相对便宜但不低端。其实所谓的极致性价比,应该是小米切入手机市场几乎唯一的差异化选择。团队和当时的竞争对手相比确实有背景、经历和一定程度上认知的优势;但是跟苹果和特斯拉相比,创新性还是有距离的。要么能做出一款完全颠覆式创新的产品,要么就只能是所谓的极致性价比了。小米显然只能有后者这一个选项。抢到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一定的硬件渗透率,才能有后面的故事。至于后面的故事,这个就是看主观上相不相信了。从VC的角度,可能更容易也愿意相信一些吧。一直以来,有用户量和使用时长,总有办法变现的;当然前提是有量和时长。

跟苹果改变手机行业,特斯拉改变汽车行业相比,小米肯定是棋差一着。小米升级打怪的路径有点像美团吧,从团购、点评、到店,一路尝试,直到外卖,靠着之前的经验积累和执行力积累,抓住了外卖这个高频交易的机会,再借助高频带起相对低频的生意,逐渐健全网络,丰富业务线,凭借线下的优势筑起纯互联网公司难以跨入的壁垒,形成一个“好生意”必备的几个要素。希望在这个时点上,小米能够用互联网基因的优势能跑赢现有竞争对手,用规模优势挡住有可能更强的“新团队”,如果能再有一些大的机会或者市场的东风,能迅速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巨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