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二十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200字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200字作文

时间:2019-11-26 19:51:10

相关推荐

二十年后的家乡400字作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200字作文

【回乡偶书】故乡离我所居住的城市,不过400公里,而这400公里,我却足足走了近。

那一年我怯生生地带上了行李,辞别父母,坐上了奔赴省城的火车,火车启动,生平第一次感受到离别的滋味,故乡才有了意义。

每年的春节,是一个大的节点,从四方漂泊的人,都要回到故乡,听听乡音,闻闻炊烟的味道,在父母面前撒娇,在邻里间炫耀,这都是保留节目。

因为有了故乡,回家这个词才有意义。因为那里记载着你的父辈,由此上溯到,祖祖辈辈历代祖先的荣耀,一列列坟茔是纪念,更是见证。

“你也要回到那里吗?”每一个游子,最初离开的时候都不想回来,随着离开的越久,年龄的增长,回乡的情绪却越迫切。

想家,从不是年轻人的事儿,却是中老年人的课题。想家想的是什么呢?

是那些絮絮叨叨的家长里短?还是那些磨磨唧唧的繁文缛节?是那泥泞不堪的乡村小路?还是那皱皱巴巴始终难以展平的围裙?

好像是,又好像都不是。反正他是一个特殊的所在,每年回到这里,住上几天,就会觉得温暖而踏实。

今年尤其特殊,回乡益发的珍贵,回到那自己出生的小山村,即使闻闻带着草根味的炊烟,都会流下泪来。

这就是令人难以割舍的乡情。

坚持一个动作,两个月后,我家娃也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当同样上五年级的小学生还在苦恼“后的故乡”从哪个切入点写时,这位湖北武汉某小学上5年级的小学霸已经把整个作文的思路框架完整的罗列出来了一个大纲,出来的文章主次结构分明,条理清晰语句运用恰当,结尾点题富有深意。这是老师的点评。

为什么这样的作文已经难不倒他了?这位来自湖北武汉的小学生家长这样分享到:

我家孩子从2年级到3年级写200字的一段话时就已经十分让我头疼了,从四年级开始写作要求更是达到400字了,可是孩子却还停留在写流水账凑字数的水平。

像之前在课堂上老师安排的学习语文的背诵课文和每天写日记的方法已经不适合了。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慢慢摸索出了,原来孩子学习语文最重要的还是要立足于这三步:多练习、多阅读、多积累!毕竟得阅读写作者得高分!

于是,我就让他开始每天练习一篇小练笔,就是按照给出的场景和时间去进行仿写改写续写等,每次练习一篇要写15分钟左右。

一开始孩子也是不适应,但是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写景写人叙事都写过了训练过了,思路打开了素材也不缺了。

再遇到像这次学校布置的作文这种命题作文,我家孩子半个钟不到就写出了一篇优秀作文来了。

分享一些孩子经常用上的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按角度划分,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接描绘人或景物。

侧面描写又指间接描写,是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刻画来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可以让景或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回复:小练笔打卡训练

蓼翁话人生(二十)

扈胡 往事之一

久欲为故乡安徽省霍邱县扈胡集写篇文章,因我与扈胡有缘…16岁医疗队100天与25岁下放300天…400天扈胡区的天、地、人给我青少年难忘的记忆、人生的磨练、视野的开阔…

思考了五年反复抅思未定而裹足…辛丑的秋日及暖冬多次在故乡徘徊,同原扈胡区马陈乡农民之子现任霍邱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福先主任医师深度谈心,主题是扈胡往事。激发余壬寅立春欣然动笔。

安徽省霍邱县扈胡镇始建于1800年,因扈、胡二姓在此经商而得名,他们从哪里来的已无可考了。

民国已很繁华,遂建西皋区扈胡乡;1949建河口区扈胡乡;1950建扈胡、朱塔、桃花三个乡;1958.8扈胡乡为飞跃人民公社;1961.6设扈胡区、建扈胡、高镇、石庙、马陈、庙岗、云居、龙潭、齐王八个公社;1969.6併社,将石庙、马陈、云居、扈胡、艾井并为扈胡公社。1972置扈胡区;1983体改扈胡区扈胡乡;1992.9撒区并乡又改扈胡乡。现为霍邱县最大的镇—扈胡镇。

1961春我在霍邱卫校医士专业一年级读书,中央通知组织医疗队到农村冶疗妇女常见病子宫脱垂、闭经、月经不调。我们一班六十名学生分五组奔赴全县。我分在户胡区医疗队。指导员:周德甫(三元人,防疫站医师);医疗指导:张学恒(防疫站医师,叶集人,四十年代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 队长:周显荣(团支部书记)。

我们一行乘客车到长集窑包下车,又步行40华里,经过河囗集,十几名字生鱼贯穿街而过,东张西望…石挢、石板路、青砖小瓦之房屋连接西高东低的街道…印象颇深,有江南水乡小镇的影子。日暮之际达扈胡区卫生院。周指导员早已在二间茅舍潮湿的地面铺上黄金般的稻草,我们打开行李以团支部书记周显荣队长为界男女十余人顿时在稻草的芬芳中入梦乡。

次日上午在区卫生院会議室开会。周指导向我们介绍了资深的张学恒医师(五十年代外科学作者沈克非大学同学)。佈置了任务:分六组明日下各营(大队)调研,我与同学A君一组调研地点是高镇及石庙大队。(待续)

七八蓼翁(张长江).2.8~.2.9

90后在一线城市安家:啃老花400万买房,却买不来归属感,可悲!

五年前,来自西北小县城的王也和女友怀揣着梦想来到广州。一直以来,他们一直想在这里的“家”。“有房才有家,有家即心安。”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们以400多万元的总价买下了一套90平方米左右的小三房,并赶在春节前顺利入伙新居,但在广州却没有找到真正的归属感。这个春节,父母亲友不在身边,也不能吃到家乡的美味,房子有了,心里却空空的。

人有获得爱和归属感的需求。以故乡的人际关系而言,联系相对紧密,但对于大城市漂泊的人来说,一个人吃饭、看电影,一个人面对问题,也容易造成归属感的缺失。因此归属感的获得其实需要个人积极投入,与周围人互动,比如邻里、社区等等。

我一直认为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有归属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是家乡没有合适的工作,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深漂、北漂一族。在大城市买房立足,成为新一代打工人成功的标志!可是当工作的压力、房贷的压力越来越重,亲人不在身边,每逢佳节倍思亲!那种在大城市奋斗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不是有房就有家,只有有亲人在的地方才是家的方向!

生活的意义不只是赚钱,维持生计,还有精神的富足和幸福感!在生活中找到归属感,会让我们在这里生活的日子变得舒服一点!

大城市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已经不再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待在一个城市可以过上舒适的生活,找寻自己的意义和归属感,才是最佳答案。

见过植物飘香的车间么?

出来打工跨了20个年头,大大小小的厂进过六个。有的不正规的小厂进去才呆了个把月便走人,因此只有好厂才留得住人。这不?在现在的厂都不想走。

刚开始在东莞呆了三年多,然后一直在宝安。可以说,深圳是我的第二故乡。度过了从青年到中年的美好时光,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而又热情似火的城市。而我所处过的厂里的环境那是一个比一个好,一个比一个宽敞明亮。现在这个厂里的车间竟然有植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朋友们有见过车间放植物的么?当然,工资待遇也是水涨船高。

介绍一下,我厂是做传动器的,老板是丹麦的。朋友们也许不知传动器是啥?就是按摩床上,按开关可上升下降的升降器。传动器可用于办公桌,床上,家具,机器等各个领域,产品远销国内外,一致受到好评。欢迎大家来单订购。

厂里是包吃不包住,每月补助房补850元,全勤200元。工龄一年一百依次递加,三年后每年递加80元,十年封顶。绩效奖400至600多。优秀奖100元至300元。端午中秋过年最少200元。生日200元。三八五四青年节四个小时的双倍加班,另发雨伞果篮巧克力啥的,仅限女生。厂里的老员工有的有400元车费补贴,另外上下班有厂车接送。如果不是疫情期间,年年最少旅游一次。大多是去广西,湖南,福建及深圳。深圳的几大景点全玩过了,世界之窗都去过两次了。至于外出爬山吃自助餐发电影票更是年年有。圣诞或某些节日会一起聚食堂吃各种零食。过年抽奖更不用说,大奖有苹果手机,电脑,金项链等,没摸到的有二百购物券。

厂里还有书籍可供大家看,也有两个乒乓球桌。厂里是计时计量的,做完了产量便可打球看书洗工衣,任其自便。这样的待遇在别的厂那是不可能有的,所以说,厂里还是非常民主的,因此有好多老员工走了又回来。

这不?前两天又发了红酒,牛肉干。

‘我花400万在一线城市买房,一到过年依旧找不到归属感!’90后小王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广州买了一套房子,总价400万。

今年春节为了给新房子暖房,小王没有像以前一样回老家过年,而是一个人留在广州过年,心里却是空落落的。

我们常常以为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就能在这座城市扎根,扎下了根就有了安全感,殊不知亲人才是我们最大的安全感。

这个春节,小王没有回老家陪父母过年,也没想过接父母来广州过年,父母不在身边,年夜饭也吃不到家乡的味道,这个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有了房子,心里却没有归属感,那房子又有何意义呢?

说实话,现在留在大城市过年的人基本是年轻人,很多外出打工的中年人,一到传统节日还是会回到家乡,跟父老乡亲一起吃着传统节日的美食才算是有归属感。

以前不理解自己的父母为什么要在老家建别墅,在城里有房子住的好好的,非要想着老了回到家乡生活。

现在才明白,不管在外面漂泊多久,再繁华的城市也始终比不上自己出生的小山村,也许这就是回家乡的意义吧。

有房子不一定有归属感,有家人的地方,哪怕房子再旧也会有满满的归属感。

所以说‘家人在哪,家就在哪’,家不是房子车子,而是有陪伴在身边的家人的地方才是家。

#亲子欢乐过大年#

从深圳打工回来已经两个月了,发现农村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很严峻。到村口刚下出租车,第一感觉就是家乡的空气真好,天蓝水清,山上的树木茂盛,酉水河在村口流过,村子里很干净,很熟悉的吊脚楼,水泥路已经铺到家门口了,只是村里到县城的公路依然是山路十八弯,窄却陡,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在家里,村子里非常安静,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以前每个家庭都是有三、四个孩子,现在的家庭只有一、二个孩子,加上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赚钱养家,一年很少回来,老人照顾孩子也特别用心,晚上就让孩子在家里玩手机,不敢带出去串门。

村里的公交车已经停运半年了,因为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去县城赶集的人不多,司机赚不到钱,虽然每年都有财政补助,但是还是停运了,老百姓只能去下一个寨坐渡船过河在迁清公路上坐公交车去城里,或者沿着公路步行到县城,村子到县城十公里,虽然路程不算太远,但是在山区,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不好走。

常年住在村里的都是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去了,有些老人在城里照顾孩子上学,村子里的学校已经撤销了,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赚钱的都在城里买了房子,有些人在租房住,一个月四百块钱的房租,很多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一年才回一次家,因为孩子在城里需要花钱,小县城的物价和大城市差不多的,甚至有些东西比大城市还贵,比如我今天去超市买一瓶饮料,在大城市只要8块钱,到我们县城要12块钱,鸡鸭都比大城市贵,因为在城里卖的鸡鸭很多都是老百姓自家养的,没有喂饲料,一般都是二十多块钱一斤,猪肉已经涨到19块钱了,我说的是那种瘦肉,带肥的16块钱一斤。

农村的光棍很多,三十岁以上没有找到老婆的男人都有十多个,村里的姑娘很多都嫁到外地去了,很多都是在外面打工认识的,然后相互喜欢就嫁了。因为谁都不愿意嫁到本地农村,如果嫁到本地农村命运基本上都预知了,为了能买一套房子就要打工一辈子,就像我的姐妹也是远嫁,回来的次数也不多。像70后的单身大哥都有50多岁了,青年的时候在县城打小工,因为条件差找不到对象,在城里打小工也只能维持生活,通常是干二十天的活休息五天,遇到下雨或者没有活干的时候就去打麻将或者打牌,从来没有养成存钱的习惯,等到50几岁的时候就回到农村种一点粮食和蔬菜,自己一个人完全够吃,然后整天没事就在村里闲逛。

在农村,兄弟多的家庭,而且爸妈没有什么能力,一个家庭中总有打光棍的,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没有养成存钱的习惯,一发工资就大手大脚的花,每天晚上下班还去吃个夜宵,不学会存钱娶老婆是非常困难的,很多时候不是女孩子有多少现实,而是很多男孩子不努力,喜欢有钱就花,没钱就吃方便面,在农村,彩礼一直在涨,如今都要十万起步了,结婚在城里有房子是基础,很多丈母娘都是有要求的,在城里一套房子要40来万,这就是现实的生活,农村大部分人都是没有文化没有技术,靠出卖体力的人居多,很多人在工厂上班,两班倒,熬着最深的夜。

我在深圳认识的一个同学在县城买了房子,每个月要还房贷,两个孩子在读小学,她和老公在深圳打工十年,只有过年才回家,孩子由两个老人照顾,两个老人都是六十多岁了,有一次老人生病住院,两个人轮流请假回去照顾,在农村亲情越来越淡,你如果有事叫其他亲戚帮一下忙,别人就会说你只顾着在外面赚钱,家里有事都不回来了。

在农村,父母都不希望年轻人在家里种田地,因为种田地不仅辛苦,而且不赚钱,既使有资金和人脉的人在农村发展也不一定能发财,因为农村的路是硬伤,湘西地区是山区,山路崎岖,很多车路都是建在悬崖峭壁之上,遇到春天下雨常常有石头落下,非常危险。

饮水也有点困难,一到八、九月的时候,雨水就很少了,我在家里两个月一直没有下过雨,自来水已经停水了,老百姓不得不到地势低洼的水井取水。田地抛荒严重,很多老百姓已经不种地了,进山交通不方便,水源不好,种不出好庄稼。

虽然现在农村环境好,空气好,山青水秀,但是风景再漂亮挣不到钱,每次村里开会,参加会议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人都在外面,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已经不像以前热闹有人气了。

回农村成为了年轻人遥不可及的梦!#农村# #农村身边事# #我要上微头条#

聚驾庄自12月拆迁,到现在还是残垣断壁。从前四百多户村民,现在还剩不到20户。

这20户过自给自足的日子。

那些搬走的早都住进了高楼大厦了,而他们还在苦苦坚持。

今天下这么大的雨,村口小路,那些底层,性工作者,脸上涂满劣质的粉。

眉毛画的粗粗弯弯,眼睛画的黑又大,撑着伞蹲在那里,等待生意。

她们面具之下都有悲凉过往,不忍触及。。。。。

像村口的路曲折又泥泞,难过。。。

#你们的家乡现在有什么变化#北京的变化全国人民有目共睹。建国初期的北京,虽然有帝都古建筑的光鲜亮丽,但是城市总体面貌破败不堪;工业经济几乎为零。经济社会发展与新中国的首善之区相差十万八千里。

建国7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国初期,北京只有400万人口。如今已经成为2000多万人的国际大都市。人口规模的增长,标志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1949年,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8亿元,如今,已经超过4万亿元,全球城市综合排名第五。但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北京出现了“大城市病”。继续发展下去,将与一个以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为核心功能的首都完全相背离。

从开始,中央决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北京路边摆摊的、推车卖水果和烤红薯的不见了;临街违建商铺拆除了。于此同时,通州区副中心的建设已经开启了“疏解”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建设目标是打造一座“国际一流”的“千年之城”,它将为“疏解”非首都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已经从中心城区相继迁到这里。另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稳步推进,凡是非首都功能的其他企事业单位都将从北京中心城区迁到河北、天津和雄安新区。自以来,平均每年迁出1000多家企业。像全国知名的“服装鞋帽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率先迁出。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有的已经迁出中心城区,很多单位正在陆续外迁。

随着“疏解”规划的逐步实施,北京的人口规模也在逐步下降。北京市常住人口增加了52万,相当于外国一个大中城市。从开始,北京常住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逐年下降,到,北京市常住人口减少了0.71万人。对于一个人口规模庞大的城市来说,可能人们感受不会很明显,但人口下降的速度还是惊人的。

未来北京要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突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的核心功能。相形之下,低端的经济结构将完全被淘汰,形成相对集中的首都功能。最终,一个具有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特色的中国首都将展现在世界面前。

离开家乡四十年了,虽偶尔回去,但不再有那般的亲切了。

儿时的伙伴,出嫁的出嫁,远走的远走,没有几个留在村上。好多人自离开后,再没有见过面,既不知去了哪里,也不知光景日月过得怎么样。一些家户全家人都走了,窑洞、硷畔已塌得没样子了,令人伤心而嗟叹。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的山沟沟里,近几百年来,是十分贫穷苦寒的。山是秃的,水是浑的,人们形容是“一石水七斗沙”,年年老黄风,四季刮不停,广种薄收,牛耕驴驮。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艰难,生活十分苦焦。

从我记事起,就没有多少对家乡的热爱。它的穷是令人可怕的,年年饥饿相伴,除逢年过节吃一顿饱饭外,就和糠菜相依为命。生活的无奈,使人的脸上无有半点笑容,三四十岁的人,看上去就像六七十岁的人,岁月折磨得人直不起腰杆。

那年月,山里能吃的野菜都吃遍了,糠窝窝头,红高粱饭,菜面花黑格卷,吃得娃娃大人拉不出屎,浑身搔痒。粮食不是张家没有,李家短缺,是全村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就这穷日子,还不知道是什么风把乡亲们给吹昏了头,天天起来不是算祖宗的旧账,就是搞斗私批修。你一伙,他一伙,夜夜不睡,谋划抄写大字报,相互攻击。特别是什么贫协会,除不出山劳动,还时时批李斗王。社员一到地里劳动,派别之间,三言两语就扭在一块打架,没人好好劳动出力,就连年轻人也耍奸溜滑,常常抱着肚子装病。如此这般,生产队年年打不来粮食,吃救济的只剩几个村队干了,怕人笑话,饿死都装大肚汉。秋里分粮食,吵闹的更厉害。不劳动的,劳力多,就分得多。劳力少,天天出山,却分不来几升。我父亲一年没误几个工,年终算账除没分得一升粮,还要给生产队倒贴一块二毛口粮钱。分红时,公社驻队干部在场,看到此种情况,他十分气愤地说,不叫你们生产队越来越穷,是好人没活法,出力的没不出力的心黑。

好像1973年吧,春夏大旱,夏粮基本上处于绝收,秋庄稼苗稀草荒。夏粮一户人家分得麦子、碗豆等,还不够全家人吃一顿。六月六,传统节日,是吃新麦子馍馍熬羊肉,但那年为吃这一顿,把籽种分了一半。到秋后,谷子、糜子、黑豆、洋芋等,连籽种也没收回来。到是那一年高梁、白菜获得大丰收,可高梁全部交了公购粮。最后全生产队人分了二斗多糜子,女人们提着升二八格粮食,是偷偷流着泪离开打谷场的。那年,人靠酸白菜,驴靠高梁杆活过来的。我们家七口人,淹了十五缸酸白菜。

这就是故乡留给我的印象,一生如伤痕刻在我心里,是永远抹不去的。故土不是难离,那时是怎么也离不开。

现在,我的家乡原四百多口人,村中只留七八户了,且都是老年人。等他们都不在了,村子就整个空了。

陕北黄土高原,现在生态环境很好,生产条件也很方便的,但还是留不住人。主要是城乡教育的差距,村、镇里没有了小学、初中,孩子们念书更困难了,所以年轻人为孩子读书纷纷离开。乡亲们更加认识到,不离开,就永远离不开了。谁也不想让孩子留在农村受苦受累,还娶不起,甚至娶不到媳妇。

乡愁,是诗人的慨叹。记着,只是为不忘记从哪里来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