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革命英雄的小故事 革命英雄的小故事300字

革命英雄的小故事 革命英雄的小故事300字

时间:2023-09-26 18:13:42

相关推荐

革命英雄的小故事 革命英雄的小故事300字

在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为了战斗的胜利,而献出生命的革命英烈。

其中,就有一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疯狂扫射的枪眼,为冲锋的部队铺平了道路。他就是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51年3月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7月,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1952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我志愿军前沿阵地~上甘岭发动了猛烈进攻。至此,上甘岭战役打响了。

黄继光所在部队,在和敌人连续激战四天四夜后,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在连续攻下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前。

这时,营首长焦急万分,因为,如果天亮以前,拿不下敌方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利用空中优势,向我军发起进攻。这样,我们的部队将要受到重大伤亡。

在这个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申请要求担任爆破任务。恳求营首长批准他去,排除敌人的火力点。营首长见他态度十分诚恳又坚决,就批准了。并命令他带领两名战友一起去,完成这个任务。

三人接受命令后,立即以战斗队形,分三个方向,向敌阵地匍匐前进。途中又摧毁了数个敌人的火力点。但我们的损伤也不小。两位战友一死一伤,黄继光左臂也受重伤。

当时,面对敌猛烈的火力扫射,黄继光并未后退半步,他毫无畏惧,忍着巨痛,拖着受重伤的身体,继续勇敢的,向敌阵地前进。

这时,我后续部队,向敌阵地发起了总攻。地堡里敌人的机枪火力,继续疯狂的扫射。可是,这时的黄继光弹药已用尽,而且,还身负重伤。

但是,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艰难的,爬到敌人的火力点侧面,在靠近火力点射口时,用尽全力奋力一扑,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敌人的机枪哑了,但我们的黄继光,却献出了他仅有21岁的生命!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员,并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

黄继光为战斗的胜利,而献身的壮举和英雄事迹,将世代相传,载入史册!

以上就是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事内容。

欢迎大家光临阅读。

(网图侵删)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授衔中,有10位独臂将军,其中就有4位曾在吕梁战斗过,他们不仅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功赫赫的大将军,也是家喻户晓的铁骨铮铮的大英雄。他们是:彭绍辉、贺炳炎、余秋里、朱声达。

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4位将军的传奇故事。

彭绍辉,湖南湘潭县韶山人,1906年生,1928年参加红军,1939年后任新编三五八旅旅长、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晋西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等,率部参加巩固根据地、反“扫荡”、百团大战等。解放战争前期任吕梁军区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参加指挥吕梁战役、汾孝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西北军区副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院长等。1955年授予上将衔。1978年病逝,享年72岁。

三次手术断左臂

1933年,27岁的彭绍辉任红二军团师长,在一次激战中他身先士卒,左臂连续两次被敌机枪击中,为了保住手臂当时只做了局部手术,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伤口反复感染,经三次手术都未能成功,最后只能截肢。他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位独臂将军。

贺炳炎,湖北松滋人,19生,16岁参加红军,首次参加战斗因手持菜刀,独身冲入敌阵,使敌胆寒,被称为“贺小龙”。1935年,22岁任红五师师长。1938年2月,时任三五八旅716团团长,结束在吕梁汾阳县一带的扩兵工作,经文水开栅北上,进入交城北境古交、河口与三五八旅旅部会合。其时正遇日军入侵河口,率团与日军激战一整天,击退进犯日军。1939年后任冀中独立第3支队司令员、三五八旅副旅长兼晋西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江汉军区司令员、晋绥军区第三纵队独立第五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一军军长等。解放后,任青海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

木锯锯掉右臂

1935年在云南一次激战中,右臂被炸成肉泥,骨头已全碎,只剩下一点皮连着肩膀,迫不得已只能截肢。但当时没有麻药,甚至没有手术器械,医护人员只好从老乡家找来一把锯木头的锯子。他让医生将自己反绑在门板上,嘴里塞上毛巾,做起了手术,手术前后两个多小时,他几次昏迷,毛巾都被咬成稀烂。

余秋里,江西吉安人,19生,1929年参加红军,先后任吉安赤卫大队中队长、红六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红二军团六师18团政委。抗战初期任一二○师干部大队政委、独立第3支队政委、三五八旅715团2营教导员,1937年11月率部进入交城古交地区,亲自带一个连协助地方组建抗日组织,帮助清剿散兵游匪,稳定当地局势,开展民运工作。之后,参加了晋西北反“扫荡”和百团大战等。1944年任三五八旅政治部主任兼8团政委,1945年8月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回师晋西北,参加大反攻作战,所属715团于9月5日全歼柳林镇伪挺支队,所属第8团于9月9日攻克离石县城,歼灭“晋北挺进队”1400余人。解放战争中,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政委、第一纵队政委,第一野战军第一军政委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大学副政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委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委主任、副总理、解放军总政委部主任等。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99年2月逝世。

左臂溃烂生蛆

1936年3月,他在一次战斗中左臂负伤,由于连续作战,伤臂一直得不到治疗,半乡后发现伤口已爬满了白蛆,左手5指肿胀坏死,如不及时治疗就有生命危险。医生只好临时找来锯条,拿来缴获的镇痛剂给他注射,也不懂注射多少,但一针下去,他当即昏迷。醒来时,他对守在旁边的贺龙说:“敌人打断我的左臂,我还有右臂,我只有一口气,就要将革命进步到底!”。

朱声达,湖北江陵县人,19生,1931年参加红军,1936年任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连长。抗战时期先后任三五八旅716团2营营长和师直警备营营长,曾担任贺龙贴身警卫。1937年11月随三五八旅进入交城山区,先任一二○师独立支队营长,后改为特务团,任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代团长、团长。他率部驻防临县,收复岚县,并在文水、交城、汾阳、兴县、离石、岚县等地,多次作战,参加了八分区的“挤”敌斗争,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建设和巩固晋绥八分区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44年8月接任杨嘉瑞团长,并离开八分区。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独三旅参谋长、独五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师长等。解放后,任第二兵团三军八师师长、陕西军区副司令员、宁夏军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85年逝世,终年71岁。

三次负伤,左臂被残

1938年6月,他率警备二营参加北同蒲路泥河火车站战斗,战斗中被敌弹片击中,左小臂被炸得血肉模糊,拇指、食指都被炸掉,伤势很重,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虽然胳膊未被截肢,但肘部以下只剩下皮包骨头了。这是第三次负伤,为他留下了终生伤痛。

致敬英烈们!如属实为什么不拍成电影或电视剧以让后人了解先烈们的英雄故事呢?!

1991年,开国上将王震突然收到马兴的一封信,这位几十年没有联系的故人称是替一个地主写信,王震打开一看,信中赫然写着:“还记得我家那1000担救命粮吗?”

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这个地主是谁,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何在?

这家地主正是廖家,当时廖家是名副其实的有钱人家。当时盛产石膏盐,因为一些意外,本在经营石膏盐的徐氏无法再经营下去,就打算高价将股份转给廖家的长子廖临轩。

当时廖家并不同意廖临轩这笔买卖,担心会亏损廖家祖业,但廖临轩的妻子毛氏大力支持他。自从廖临轩买下了矿洞,廖家从此走上了辉煌之路。

从那以后,廖家产业是越做越大,土地翻倍,修建教堂,成为了一个大资本家。后来廖家产业经过二儿子石庵、管事张方成打理过。

廖家虽然家大业大,但对于抗战帮助没有丝毫犹豫,也是做出过很多贡献。当时日军对食盐封锁时,廖家曾为新四军支援大量食盐和一笔经费。

1994年底,王震所率领的359旅遇到困难,当时也正是有了廖家的支援,359旅才能渡过此次困难。

当时,王震奉组织命令护送一批干部南下,在这途中,王震部队遭遇敌人的攻击,但好在突破敌人重重困难后安全到达广东南雄。

但敌军穷追不舍,一路向着南下支队包围,因为敌军数量占优势,王震不敢贸然行动,只好向组织请求带领部队北返。

当时又正恰好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正在筹备着国共内战。于是当时组织上决定将359旅与新四军5师、河南军区部队组成中原军区。

蒋介石对于中原地区的失去怀恨在心,派出多个地区多个师的兵力想着中原地区围攻。

中原军区的各个部队面对敌人的围攻依旧坚持战斗,虽然面对敌人派来的兵力充足,但我方也给敌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

就在这时,359旅因为连续作战精力不足,准备去洛阳店进行休整。但在行走路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雪,封住了前往洛阳店的路。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王震部队的粮食已经快要支撑不了部队的供给了。

无奈之下,几个领导商量着解决办法,按照他们所处的环境,只好找地方干部解决困难。

他们找到李实,他当时是在鄂北行署工作,但这个地方机构只有几个人,能不能找到粮食都还是个问题。

但李实因为长期在这带地区工作,十分熟悉这里的情况。在得知王震部队遭遇粮食紧缺的情况时,他第一个想到了当地的地主廖家。

于是李实找到廖家,发现廖家的孙子廖复初并没有在家,于是他找到了毛氏并向毛氏说明了情况。

毛氏就如她年轻那样坚定地愿意支援王震部队,并表示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能够让人民过上太平的日子,她都愿意支持。

李实在听到毛氏这样一番话之后十分感动,并要求写下欠条以后定会回报毛氏的恩情。但毛氏告诉他不用写欠条,这是她自愿支援的。因为这批粮食,王震的部队才得以渡过此难。

那后来为何王震又会收到关于此次支援粮食一事的信呢?

后来解放战争爆发,廖家出现了经营困难加上因为看到廖家产业庞大,不少国民党腐败官员经常敲诈巧取廖家资产。

廖复初后来的人生一路坎坷。把膏盐生意转交给其他人打理,自己经营百货生意,自己的矿警大队被国民党控制。

后来又被别人举报判了重刑,户口成了黑户,去申诉几次都被驳回。

但好在老天不会亏待善良的人,一次偶然廖复初在文章上看到关于之前廖家支援王震部队的事情,于是他开始去寻找这篇文章的口述者李实,遗憾的是当时李实已经去世了。

还有唯一的一个希望就是找到这篇文章的执笔人马希良,这个马希良就是马兴。廖复初在找到马兴后向他说明了情况并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

马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面对廖复初的情况他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于是他便向王震写了那封信,并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廖家,每次去廖家都要给他们一百元,怕他们不收还特地说这是民政局的补助。

王震在得知这件事后,他也从不是忘恩负义的人。他也认为应该实事求是地解决这件事,便召集359旅地老同志一起为廖复初地事情作证,廖复初地事情也得到了一个圆满的结果。

正是因为廖家的出手援助,才能让老一辈革命战士渡过困难,也正是因为老一辈知恩图报,实事求是,才让廖家迎来新生。

#头条创作挑战赛##人物##历史#

军之米女

一壶温茶温暖故事

1986年7月老山松毛岭战役中,战士赵维军踩到了敌人埋下的地雷,身负重伤,临终前他对护士张茹说“姐姐,你能不能抱我一下吗?我长这么大,还没有抱过女孩子。”张茹流着泪紧紧抱着赵维军,亲吻了他的额头,嘴角,献上了深深的一吻!那年她21岁,他18岁,天使之吻,融化了死亡的冰冷!几分钟后,赵维军带着护士姐姐的爱和尊重英勇牺牲,永远定格在18岁!致敬全国各地的参战老兵!#图文伙伴计划 #历史 #致敬先烈 #传递正能量 #保家卫国

今天的和平是他们用血肉之躯驻起的长城才换回岁月安好

一壶温茶温暖故事

1986年7月老山松毛岭战役中,战士赵维军踩到了敌人埋下的地雷,身负重伤,临终前他对护士张茹说“姐姐,你能不能抱我一下吗?我长这么大,还没有抱过女孩子。”张茹流着泪紧紧抱着赵维军,亲吻了他的额头,嘴角,献上了深深的一吻!那年她21岁,他18岁,天使之吻,融化了死亡的冰冷!几分钟后,赵维军带着护士姐姐的爱和尊重英勇牺牲,永远定格在18岁!致敬全国各地的参战老兵!#图文伙伴计划 #历史 #致敬先烈 #传递正能量 #保家卫国

#说出一部电影的名字证明你不再年轻# 《刑场上的婚礼》这部电影讲述革命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君因革命工作的需要假扮夫妻,后来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最后,二人为了革命事业一起英勇就义的故事。小的时候在农村,那时看电影就像过节似的人山人海。只要听说某个地方放电影,大家就往那里赶。不知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部电影?

狼牙山五壮士2人幸存:一人当村支书,一人干到副师。

当年,五名将士誓死不当俘虏,选择从这里跳崖,成就了“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传奇。而在跳崖后,有俩人幸存了下来,那么幸存的俩人之后干啥去了?其后代又生活的如何呢?

时间回到1941年的秋天,秋庄稼都还没来得及收割,日本军队的“收割镰刀”就向晋察冀边区使劲挥了过来,为了拖住日军,保证大部队得以安全转移,五位战士临危受命,负责断后任务。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五位战士将敌人引至大部队撤离的相反方向——狼牙山棋盘陀,同时也将自己置于了三面都是悬崖,无法逃脱的绝境。

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他们站着举起“钢枪”向敌人射击,五百多名鬼子和伪军看见他们,便嗷嗷叫着,如狼似虎地扑向他们。

经过几个小时的战斗子弹打光了,听着鬼子们的狼嚎,战士们的眼睛里直冒火光,开始举起石头往崖下砸,最后石头也没有了,这时候他们已经无路可走了。

班长马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和老葛都是共产党员,这次战斗也足以证明你们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就算你们牺牲了,也会被追认为共产党员!

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都流着激动的泪水,紧握班长的手!随后五人便昂首挺胸的向悬崖的边缘走去,这是五位战士已经无路可走,一个个纵身跳入悬崖!

后来,,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宋学义侥幸挂在了树枝上,脱险后返回部队,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才这样得以流传,而多年后在小学课本上出现的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则是由当时的一份名为更改而来。

后来宋学义专业到地方工作,没有居功自傲,带领着北孔村的村民们勤勤恳恳地劳作,在农村当起了干部。

副班长葛振林后面参加了抗美援朝,积累赫赫军功,最后还享受了师级待遇。

上天不会亏待英雄,他们的事迹终会被世人铭记。

中国的文明延续几千年而不断,正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样悍不畏死,能够为了我们民族我们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距今已经快80年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传奇的英勇事迹。向他们致敬。

⭕⭕他舍身堵枪眼,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太平本是英雄定,不见英雄享太平,不赞网红不赞星,只赞人民子弟兵,缅怀先烈,向英雄致敬[祈祷][祈祷][祈祷]

徐佳标,1926年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一户贫困家庭。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被鬼子抓去当劳工后,惨遭杀害。1943年冬,徐佳标在逃荒路上参加新四军。他怀着对敌人的仇恨,刻苦学习军事技术。1944年11月7日,新四军第3师成立特务团,徐佳标所在的连队被编为特务团3营7连。

1945年4月24日,新四军第3师发起阜宁战役。26日晚,顽固派石友三部的残部从鲁南逃到苏北,向阜宁逃窜。随连队埋伏在此的徐佳胆大,趁天黑,空手上前,夺取敌人手中1挺机关枪。接着,徐佳标利用敌人队形散乱的机会,又夺取敌人2挺机关枪,创造了徒手夺取3挺机关枪的奇迹。阜宁战役结束后,师部授予徐佳标“阜宁战斗英雄”光荣称号,特务团政治处在益林镇孙庄举办“练兵模范徐佳标英雄事迹展”,把徐佳标平时练兵和阜宁战斗的事迹画成连环画,在全团各连轮流展出。当年5月,徐佳标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调到5班当班长。他严抓军事训练,7连5班战士个个练就了过硬的杀敌本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盘踞在淮阴、淮安两城的日伪军拒绝投降,新四军军部决定第3师主力从淮南回师苏北,发起两淮战役。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曾迁移淮阴。后来,这里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的屯兵要地,形成分割苏北、苏中、淮南、淮北各根据地联系的一大障碍。两淮面对运河,水深城固,易守难攻,因此,两淮战役是一场极为艰巨的攻坚战,也是徐佳标所在特务团成立后遇到的第一次攻坚战。

9月6日下午,在10旅旅长刘震统一指挥(后改为3师参谋长洪学智指挥)下,攻打淮阴城的战斗打响。徐佳标所在的3营7连作为突击连,承担从南门突破进攻的任务。在轻重机枪、迫击炮火力掩护下,突击连飞速通过护城河桥到达城墙下,火速架起云梯。徐佳标作为攻城尖刀班班长,背后插着红旗,一马当先,第一个爬上了城墙。敌人推他打他,阻止他上城,但徐佳标紧紧抓住城墙不放,拼了命向上爬。敌人举起马刀恶狠狠地向他劈来,徐佳标的双手被齐腕砍断,鲜血直流,人顿时昏倒在城垛边。当他被枪声惊醒时,发现右侧的敌机枪一直在响,不断喷吐火舌,封锁住了护城河桥,新四军后续部队无法通过,突击班与后续部队的联系被切断。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徐佳标,拖着受重伤的身体,艰难地向右移动,用双臂紧紧夹住机枪管,以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后续部队迅速通过护城河桥,冲进城内。

徐佳标英勇牺牲,为我军部队取得在1小时30分钟内全歼淮阴守敌8000余人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宝贵的机会。陈毅军长在祝捷专电里说道:“淮阴之战,赖我指战员奋勇拼命,于短促时间内突入敌坚固城防据点,击毙敌酋。解放淮阴城,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殊堪嘉慰……”

战后整理烈士遗体时,人们发现徐佳标的骨头和内脏全部被打穿,所中枪弹难以计数。为了纪念徐佳标,淮阴城南门被命名为“佳标门”,徐佳标所在的7连5班被命名为“徐佳标班”,第3师指挥部和师党委追授他“淮阴战斗英雄”称号。

#1905电影推荐# 一部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惊沙》,致敬铮铮军魂!该片讲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秦基伟将军率领300多名西路军战士浴血杀敌守城三日,最终胜利突围的故事。悲壮惨烈的战斗,顶天立地的英雄,真实历史重现,震撼人心就在>>网页链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