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叙事性散文 散文《遇见》余秋雨

叙事性散文 散文《遇见》余秋雨

时间:2023-03-26 01:49:01

相关推荐

叙事性散文 散文《遇见》余秋雨

#转发赠书# 今天送出的是「新华经典散文文库」刘白羽散文集《人间值得一回游》!今年是散文大家刘白羽先生诞辰105周年,这本纪念文集将带我们感受沧桑历遍后的人生至理,体悟直抵心扉的精神力量。

刘白羽先生一生写出了大量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本书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合集,共分四辑,这些散文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均充满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方面,也表现出深切、独特的个人风格。

书内篇目由刘白羽女儿亲自编选、审定,文本完整无删节,此外还特别收录了作者晚年所撰《晚霞谈文录》,畅聊散文写作之道。

关注@先锋读书会 并转发,4.26@头条抽奖平台 抽三位书友送出!#好书奇遇季#抽奖详情

《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引起争议的不是“父亲”,而是“县长”。

因为现在,“正直”和“无私”变得日趋珍贵稀缺。很多网友已经将“区长”、“县长”符号黑化,权利荫袭的顺其自然与普通个体的艰苦奋斗形成强烈反差对比,冷嘲热讽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我的县长父亲》确实是写给父亲的深情表白。这篇人物叙事散文,通篇情真意切,文笔流畅,字里行间尽是父亲刚正不阿、正直善良的风格做派。

我曾经采访过一位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老红军干部,他有五个子女,没有一个安排工作,有的人在农村种地,有在人蚕茧站工作,还有在纺织厂但已经破产下岗的工人。

六七十年代的老一辈,有的人真的是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想搞点特殊安排工作,“农转非”什么,那真家风扫地。“咱丢不起那个老脸啊!”为什么?——信仰!在他们的价值观里,工作事业都是自己拼出来,闯出来,干出来的。

木心谈中国古代小说:中国人的民族性,很善说故事。小时候家中佣人、长短工,都会讲故事,看上去很笨,讲起来,完全沉浸在故事里,滔滔不绝。中国哲学家也比西方哲学家更喜以形象说理,放进很多神话、传说、寓言,甚至笑话——这或许就是先秦诸子夹着早期的“袖珍小说”。特别是《庄子》、《列子》,写本精美绝伦,收集起来,洋洋大观。

中国人都喜欢以故事情节打动别人。最早古的小说,《燕丹子》,叙荆轲刺秦王事,中国小说的老祖宗。六朝之后,小说更繁,分二类,一类写超自然的神怪,如《搜神记》、《续齐谐记》,一类记录民间的轶事、名言、警句、杂事,如《世说新语》、《西京杂记》。

古代小说是叙事性散文,严格说来不能算小说。直到唐代,真正的小说上场,即所谓“传奇”。唐人传奇精美、奇妙、纯正,技巧一下子就达到极高的程度,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西方短篇小说家若能读中文,一定吃醋。唐人传奇篇篇都好。分三类:恋爱故事、豪侠故事、鬼怪故事。

写爱情,实在罗曼蒂克,感情张力猛大,悲欢喜怒,都唯美,十足唐风。写豪侠,千金酬知己,拼却一腔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痛快。写神怪,后来的《聊斋》,论情节故事,却难有一篇比得。明明是怪异的寓言,却写得如此人情深刻,阔大自然。

古代说话成一行业,分四派。其一,小说,北方称“银字儿”。其二,说经,讲佛家故事,劝人为善,参禅悟道。其三,讲史,通俗浅显地解释通鉴、史话。其四,合生,讲当代故事,是报告文学、新闻,从古代讲到当时。

《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名字全是作者起的。一个小说家不会起人物名字,先已完蛋了。武松、鲁智深、卢俊义、李逵、林冲……个性描写游刃有余,个个清楚,笔墨酣畅,元气淋漓。每个人出身穿着,细细地写,都有滋味——从此小说走上高峰,一反中国古文学阴柔气,一派阳刚气。

小说,是现在的词。当时叫做“平话”,也就是“评话”,“说书”,以口语敷演故事,带有动作,重点是说白。宋时最盛行说书,平话尤盛于江南,出大师。最有名的是柳敬亭。柳敬亭不唯技艺冠一时,学问人品,可敬可爱,实在是评话家的祖师。人长得又大又黑又粗,大麻子,每到清夜,三五好友听他说书,觉得他美极了。他说书,譬如讲武松进酒店,大喝一声,酒瓮嗡嗡作回音,完全是发挥创造。旧时一般有知识的家庭,家中东一堆西一叠这类评话本,实在是中国民间的历史教科书。

《西游记》,吴承恩百回本,底本是杨致和《西游记传》,吴承恩放大了十倍。两本对照,可见吴本的高超。所以天才者,就是有资格挪用别人的东西。拿了你的东西,叫你拜倒。世界上只有这种强盗是高贵的,光荣的。莎士比亚是强盗王,吴承恩这强盗也有两下子。想象他的性情,是个快乐人,大有趣,孙悟空的模特儿,就是他自己。

吴承恩的幽默丰富,无往不利。八十一关,关关不同,一魔一妖,一怪一仙,都各有性格,活龙活现,唐僧和三徒弟,性格毕现,绝不混淆,综合起来,是刻画人性。其中任何一段都是独立的好短篇。

《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当时称为三大奇书。这三部奇书,奇在一部是给男人看的,一部是给小孩看的,一部是给女人看的。《水浒》着力写男人,女性带带过就算了。《西游记》是童心烂漫,我说给小孩看,是指有童心的成人。而《金瓶梅》对妇女性格的刻画,极为深细,近乎现代的所谓心理小说。

《金瓶梅》语言处处生动,其“方法论”影响到曹雪芹、张爱玲。这些女人你一句我一句,充满心机、谋略,细节中的你死我活,半句不让,阴森可怕。曹雪芹的“意淫”还是唯美的、诗的,慢条斯理,回肠荡气。《金瓶梅》是“肉淫”,是变态的、耽溺的、不顾死活的。《红楼梦》是浪漫的,《金瓶梅》是现代的。

《红》书明朗,《金》书幽暗。《红楼梦》惜在未由曹氏完成,《金瓶梅》的作者没有艺术家的自觉。

“三言”“两拍”属于民间社会,士大夫阶层不关心,以为不登大雅之堂。这些短篇小说自有民间的活气,从中可见那时代的风俗习惯、生活情调。我很有耐心看这类书,好比吃带壳的花生、毛豆,吃田螺、螃蟹,品赏大地的滋味、河泊的滋味。

明朝的笔记小说,文笔极好,很精练,极少字数把故事说完,还留有余韵。《聊斋志异》,好在笔法,用词极简达意,出入风雅,记俚俗荒诞事,却很可观。此后赞美别人文字精深,称之聊斋笔法。

钟阿城:木心的成就在散文、诗歌与随笔,在贯通中西方面,当代中国作家没有一个能超过他。

陈丹青:我跟木心学了这么多年,第一学到的,是他念兹在兹的“耐心”。木心终生默默无闻,暮年始得“泛泛浮名”。他说,一位艺术家,才华的自觉,作品的自觉,说,还是不说,熬住,还是熬不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梁文道:木心的作品,好读难懂,难懂易记,每一句说,自有一股木心的标识,引人一字一字地读下去,铭入脑海,可堪咀嚼,可堪回味。

喜欢木心的朋友可以买一套他的《文学回忆录》看看,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一起读书吧#《在海之南》(胡庆魁 著)——这是一位在海南生活多年的散文作家在海岛的人生体验与情感积淀的抒情叙事。作者自称“永远的海南粉丝”。这是一部关于椰子树、黄花梨,关于西沙、尖峰岭、五指山,关于文昌鸡、加积鸭、东山羊,关于海南风物、海南大美的个人化叙事,一部椰风海韵的散文集。via.海南周刊

#今天读书了吗#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二是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悼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大地的回声】收到了邯郸作家傅春生先生的散文集《大地的回声》。这是一部乡土风情浓郁的文集,第一篇题目《秋风吹过田野》,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目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秋天故乡的田野上,小麦收过了,玉米黄叶飘飘,棉花开得灿烂,黄豆花生地里生气勃勃,知了蚂蚱不时飞起来,秋风唰啦啦吹过去,玉米地里响成一片,虫虫们也惊跳着飞来蹦去,乡亲们还在田野上忙碌着……

​ 王聚敏先生序曰《扎实的叙事,平实的风格》,“扎实”与“平实”,概括了春生散文的基本风格。今日匆匆一瞥,他日仔细拜读,定然收获丰硕。谢谢!

你的不幸也是你亲人的不幸,记住,关心你的人比你更难过。

《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记叙散文,也是叙事散文,以前读过印象很深,今天再读对这篇散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这篇散文中表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对母亲无尽的爱,平淡的语言中抒发出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为从前对母亲不解的懊悔,读起来令人十分感动。

《秋天的怀念》尽管文字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表露出的是真情实感。这篇散文是作者当时人生最波折的时候写的,字里行间流露了他满心情绪的宣泄,以及对生活如此不公的抱怨。可是他想表达的并不是在这个层面上,他不只是告诉大家他的情绪、他的愤懑。他想说的是,当你的不幸降临,并不真的是天崩地裂了,你的不幸也是你亲人的不幸,记住,关心你的人比你更难过。

史铁生的母亲只是想让儿子,看看“北海的菊花开了……”告诉他的儿子坦然去面对生活。可是儿子与母亲并没有一起去看北海的菊花,但儿子从母亲的死真正领会了生活的真谛。也就是无论生活把你打倒多少次,你都要勇敢地站起来,微笑的去面对生活。事实也是如此,之后史铁生的作品充满了励志。

这篇《秋天的怀念》有一种平静中的感伤,看似淡淡的,实则却是浓浓的怀念之情。在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写到: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要好好活。作者借花朵的各种颜色,象征母亲坚强的品格,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这篇文章写自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而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更加的关爱他、照顾他。每当作者摔东西的时候,母亲了解到儿子心中的痛苦,尽量让儿子发泄出心中的痛苦。

后来母亲重病缠身,为了让儿子恢复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想要推着他去看看花。结果,还没来的及看花,母亲就永远的离开了他。可是,母亲临走前却还在记挂着他。

母爱就是这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华丽动听的语言,点点滴滴却能够缀成伟大的乐章。

.

#我在岛屿读书#

#汉中头条#作家肖大庆写我

尘埃里开出的一朵花

——感读刘章建散文集《行走的记忆》

肖大庆

刘章建先生是位写人记事的能手。他的叙事散文,写的都是些平民百姓草根人物的平凡事琐碎事,篇篇接地气。作者内心真挚的感情在细腻的叙事中得到真实抒发和自然流露。

刘章建的文章,真实记录了时代变迁下个体的心灵轨迹。无论是乡村小人物,工厂的故事,还是家人邻居鸡毛蒜皮,都能被他津津乐道。平平凡凡的从业者,在他的笔下,都自有一套行业的技艺和精神,像一台大机器上的一枚枚螺丝钉,各自发着自身的光和热,无论是靠一手蒸馒头好手艺而评上厂劳模的刘贵财,还是因剧中扮演带头抗洪的村长一夜成名获工友信赖被选为班长的黄翔,抑或那位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看大门的老乡唐生智,以及经年累月追赶花期的养蜂人,甚至还有磨刀人老王、民选村长“破烂王”、摆小摊的老夫妻俩、钟点工建秀和她男人……不同的从业者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用勤劳、聪慧、善良等美好的品质,构建着一方天地。即便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各色人等,每天也在按照他们自己的逻辑和活法,脚踏实地地运转着。这些小人物星罗棋布在社会的角角落落,每天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家长里短平凡故事,丰满了这个时代,让整个世界弥漫着俗尘烟火与人情况味。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寻觅素材时,把触角放得很低很低,用张爱玲的话说,“一直低到尘埃里去”,这样接地气的选材因显生气而聚人气;而在立意时却能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写出来的作品便犹如“尘埃里开出的一朵花”,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迸发出正能量。我觉得这是刘章建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当代文学或许并不缺乏以书写历史为姿态的宏大叙事,却需要这种从“小”处着手的真实记录。以诚实原则来面对当下、书写当下,这或许是文学能够真正影响历史之所在。

生活是文学最好的素材库。刘章建善于从生活中深掘出一口属于自己的文学之井。他的作品,扎根现实生活,写作视角倾向于人生本色,文字质朴平实,不粉饰不雕琢,情感真挚细腻,字里行间透着真性情,虽然没有紧张的情节,没有文字的煽情,但通篇弥漫着淡淡的情思,读来让人心生感动,又蕴含着深沉的哲思,令人回味。譬如《生命的本真》一文,作者从看风看树中,看清了生命的本源,并由物及人,得出了人类应该像树们一样,承受苦难,坚守信念,抓住机遇,美丽人生这样深刻的道理。像这种既注重生活真实又能赋予作品深层内涵的追求,无疑会给作家的创作注入脱俗的品质。如此充满哲思的文章在这本集子里随处可见,作者是用心在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所见所闻所思,创作姿态尤显真诚。

刘章建很注重细节的描写,细节是刻画人物的有力武器,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能让人物鲜活有力,性格清晰可见,它对于作品的感染力极为重要。你看刘章建在《戏母》里是怎样描写“戏母”秉章老汉的:

秉章老汉矮个、光头,细嗓,精瘦,老脸遍布黑斑,有点酒糟鼻。雨天时戴一副塌腿老光镜,后面用线栓着,扑踏扑踏老跑村支书家要报纸看。支书女人和他同辈,瞧见他浑身泥浆,就秧他:

“咳,谁家磨槽里的驴子蒙眼都没摘就跑这来了?”

秉章老汉早被她奚落惯了,只站在门口,委屈地说,

“快入冬了,曲曲还没影影哩。”

我们那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入冬交九后,伺麦子冬灌一毕,春节要耍社火的戏折子就得赶紧排练了。能不能上戏,可是他秉章老东西说了算。支书老婆早闪身里屋寻出一叠套红框框的报纸递过来。秉章老汉一个趔趄,急忙冲上石檐坎:

“慢些点慢些点,看别让碎雪把纸神神弄日塌了。”

说着撩开衣裳前襟,露出满身的肉皮和筋骨,把些报纸贴身掖在胸前,复放下衣裳,用双手交叠压住,就像猪八戒捧着罗汉肚一样,下了三级石檐坎,在绵绵的碎雪沫中瑟瑟摇摆走了,空留下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散布在薄雪里,越拉越长。

读完这段,一个萎琐、邋遢的糟老头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么一个人,他怎么就能成为村里公认的“戏母”呢?原来,虽然秉章老汉其貌不扬,却是位爱戏如命、视书如宝、求知若渴,集编剧与导演于一身的乡村戏班“艺术家”。

刘章建的文章,注重故事性的强调,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那些极能够触动人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大多数的篇什都经由具体的生动人物来完成,不是停留在浮光掠影的扫描上,而是纵向深入、挖掘个体的真实感受。叙事性散文一般很受读者的欢迎,之所以受欢迎,就因为它的故事性。通过故事元素,从点到面,以小见大,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平淡人生舞精彩,凡尘小事也有歌;书写草根接地气,激发社会正能量。这是我拜读刘章建先生散文集《行走的记忆》后得出的一个大致印象。

#三亚头条#

常国武《辛稼轩词集导读》中,对辛弃疾这篇《贺新郎》这样评价:全词合写景、叙事、抒情为一炉,而写景、叙事又处处为抒发相思之情服务,使之相得益彰,这是此词的一大特色。由于抒发的是作者与陈亮之间建筑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深情厚谊,所以遣词造语仍充满刚劲之气,悲而壮,凄而厉,完全不同于婉约派词人那种悱侧缠绵、哀婉欲绝的风格。(巴蜀书社1988年出版)

贺新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巴,且会朱晦庵于柴溪⑧,不至,飘然东归④。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⑤。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渚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讲解】

这首追忆与陈亮的交会与抒发别情的词作,写得勃郁动荡,笔力奇重,是稼轩词中的名篇。

全词主要抒写了他与陈亮之间志同道合的深挚友谊,同时在写景抒情中都含有深刻的象征意味。上片起句,从长亭送别写起。不正面写彼此的留恋之意,而以一“说”字,领起下文。下文中长亭送别的谈说,也只是他们酌古准今的内容之一:他们都觉得归隐田园的陶渊明和起而用世的诸葛亮可以被看成是一体的两面,所以一样风流,但其中实有深意:词人是用不合流俗的陶渊明比拟陈亮的高洁志趣,以卧龙诸葛亮比拟陈亮的非凡才干。这两个古人,原是词人自己喜爱的,自己所欲,奉之于人,足见其诚意。飞鹊踏雪两句,即景生情,点画他送别陈亮时的长亭景色,但不是静态描绘,而是灵幻生动。“要破帽”句,则以戏谑的语言,传达年华老大的悲感,明松暗紧。“剩水”以下,也是就眼前所见,写冬日萧瑟景象,和疏梅、稀雁点缀于这种景象中时,所给予词人的印象。但意思不止于此,它们另有象征的意味,隐含着作者对山河破碎、唯留一隅的南宋政局的失望,和对南宋越来越少的爱国志士无望的坚韧表示感慨之意。这是他隐居时期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的政治情怀的较明显的传达。

上片是围绕着送别来写的,但无论写景抒情都远远超过送别的范围,而具有浓郁、深邃的余情逸韵。下片则重在抒发眷念不舍的友情,把惜别之情抒发得极为深挚动人。换头就点出陈亮的别去,这就为下文写他追赶朋友、为风雪所阻的情景作准备。以下写清江冰合,陆路泥泞。水陆都不可以前行,追赶也就成了泡影。实际上,他这一次是从陆路追赶朋友的,但是特用水路为虚

村,显示出无路可通的极度失望,车轮生角一语,化用典故,形象地写出了行路的困难,在这样的路途上依然想追挽朋友,其下的“行人销骨”一语。就成了顺势而下的深挚抒情了。“问谁”

一句,凭空虚拟一问,自问自答,不仅使词意可以从无可伸展处再生波澜,而且写出了别情的不可解脱。于是以下一韵,在问句的追逼下,他以极夸张的笔墨,将自己的没有能够挽留住道友的后悔,倾身一发,词刚气烈。费尽人间铁来铸就相思错,这是多么大的遗憾!表明了作者心中异常激烈的感情。同时,就象上片后两韵的景语中包含着明显的象征意义一样,此处也颇有一语双关的妙味。它兼有谴责了南宋统治者采取投降路线,结果弄得南北分裂,山河相望而不得相合的莫大错误。这样的抒情重笔,只有包含了这种分量的内涵,才使人在夸张的笔墨中看见他的真实感情。结韵写他在心绪不宁之夜,听笛而悲的情感,是以上感情激荡后的余音,是惜别与家国之感的余痛,令人怆然惊心,可谓是余情哀切而绵远的佳结。

值得注意的是,本词前还有一篇小序。它以简洁流畅的语言,叙述了词人与陈亮相会、同游、分手和别后的追怀,是一篇完整而优美的叙事抒情散文。它不仅不与词作内容重复,还能与原词互相生发,交映生辉。这样的效果,是连宋代最善于写作词前小序但多与词重复的姜夔也难以相比的。

附:陈亮和作(见《龙川词》)

贺新郎

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馀几?后死无仇可雪。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

胡妇弄,汉宫瑟。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

(英雄之间,豪胆冲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