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500字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500字

时间:2018-09-18 21:47:31

相关推荐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500字

与君歌一曲

​愿做逍遥游

夜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

【兰心书院】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传》是国学大师林语堂的力作。两位大师跨越千年的对话,看到了苏东坡一个伟大的思想、自由的灵魂与世间共振发出的最强音。

苏东坡天纵英才,文曲星转世,北宋文坛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全才,一个永不过时的文化符号。

于诗:题材广阔,个性鲜明,形式多样,情思丰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诗蕴含哲理,他引领元祐诗坛走向宋诗的鼎盛盛期。

于词:“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他开一代豪放词风,“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心无挂碍,坦荡旷达。

于文:创作思想文道并重,融汇儒释道三教。《前后赤壁赋》高山仰止,千古绝唱。

苏东坡有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但他一生命运困于党争,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转换,从士大夫变成一介农夫。他躬耕东坡,竹杖芒鞋,粗布短衣,自耕自足,劳而有获,欣喜满足。在十四个州县任职和被贬的日子里,从“我家江水初发源”的眉山到“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的杭州,再到雪堂、白鹤居,一生飘泊,居无定所,但他的随缘自适,旷达乐观,让他借柔奴之口发出了“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的艺术成就并不足以显示他个人强大的人格魅力。他热爱生活,享清风明月、美食美景;酿酒制墨、读书为乐。在艰难困苦中从不迷失自我他掌握了幸福生活的全部密码,所有生活的苦难都化形于无了。

苏东坡对于现代人最大的启示在于他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他既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潇洒自适。也有“一簔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淡定。苏东坡对于俗世的我们是一剂良药,听他诠释自由的心灵,读他的诗词可以医心,纵观他的人生,饱经忧患不失赤子之心,让人充溢浩然之气,这是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让人奋发。所以在人生得意时读一读苏东坡,失意时更要读一读苏东坡。他传达给我们的是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全世界都应记住一个自由的灵魂,他的名字叫苏东坡。

文件分享 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的名字如雷贯耳,但是一般人只知道他是诗人,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皇帝的秘书,是太守,是书法家,是创新的画家,是造酒实验家,是工程师,是瑜伽术修行者,是佛教徒,是巨儒政治家,是心肠慈悲的法官等。我是在读完美国哈弗大学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后才知道的,我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欣喜无比,情不自禁地赞叹:苏轼太了不起了,一万个了不起都无法表达我的敬仰之情!高山仰止!

视地狱若天堂的苏轼

不经历地狱的痛苦就无法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苏轼一生大起大落,经历无数的风雨坎坷。今天还在杭州做太守,明天就被贬;今天还是皇帝的秘书,明天又被贬。多次被提拔重用,又多次因小人的诬陷中伤遭贬谪,一贬再贬,先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又被贬到惠州,儋州。在去往惠州的路上,苏轼要闯过许多“鬼门关”,最为凶险的就是大庾岭,当我读到他历经千难万险终于闯过这一关时,我已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但是那些可恶的小人还是觉得不够,又把他贬到“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息数,大率皆无尔”的蛮夷之地,最最艰难的时候,他和儿子煮苍耳为食,一点食物接济也没有,直有饥饿之虞。

可是尽管如此,他却泰然处之,从来没有怨天尤人,从来没有沮丧消沉,“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他被贬黄州后写的,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豁达乐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被贬到何处,无论是遭遇朋友的背叛,还是小人无休无止地诬陷中伤,他却说天下无一不是好人;无论身处怎样恶劣的环境中,他都视而不见,仿佛置身于天堂,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快乐和精彩!在被贬到十分偏远,瘴厉之气深重的海南,他仍然笔耕不辍,在儿子苏迈帮助下,整理杂记书稿,写成《东坡志林》,完成《尚书》的作注,最了不起的是他的和陶诗一百二十四首也是在这里全部完成的(之前写了109首),这是何等的不可思议!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当苦难来临时,唯有乐观坚韧才能力挽狂澜。 重情重义的苏轼

苏轼的朋友遍天下,每到一个地方,都有人盛情款待他,都能结交很多朋友。很多朋友患难与共,不离不弃,比如吴复古,几乎每一次他遭受磨难或贬谪时,吴复古好像心有灵犀一样,就会神秘出现,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接济。这与苏轼平易近人、重情重义是分不开的,他丝毫不以诗人自居,而是和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在他的眼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苏轼在任官之时,曾帮一个还不起债的扇子商人在扇子上作画,使商人扇子大卖。曾为一个赶考的书生而给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信,以保书生的行李不被税吏抽税。他在荆溪上花五百缗钱买了一桩很好的老宅子,却无意得知此老宅是老妇人唯一的居所,他看到老妇人为此哭泣,很受感动,把契约从衣袋里拿出来,当着老妇人的面烧了,使他既没了房子,也损失了五百缗钱。

朋友多了路好走,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赢真情,唯有重情重义才能结交到患难与共的朋友。

出淤泥而不染的苏轼

在官场上,苏轼可谓一股清流,他特立独行,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他从不畏权贵,更不阿谀奉承,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他是真正的君子!他多次不顾一切,上书揭露王安石变法的弊端。元佑七年,苏东坡在扬州上任时,看见各处是青翠的麦田,但多数农家荒废无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论身处怎样的污浊环境中,都要洁身自好,活出独特的自我。

心系黎民百姓的苏轼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苏轼是典型的达者,他始终心系黎民百姓,做了很多利民的事:修筑苏堤,兴修水利工程,兴建医院,写信给朱寿昌反对“杀婴”恶习,给皇太后上书求宽免贫民欠朝廷的债务,一次又一次上书要求救济灾民......

苏东坡将苦难研成墨,把乐观当作笔,写下了一个个不朽的传奇,他是千年以来无数身处逆境中的人们的精神领袖,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的启明星!他是谦谦君子,更是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儿!

东坡之后再无东坡!

#晚读有感 读点闲书,聊点拙见。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里面,因林先生个人对东坡居士的厚爱,以至于在某些提及王安石之处,尤其是为人处事方面的论述有失偏颇,让人对王安石有种爱不起来的错觉,故林先生有褒一贬一之嫌。

苏王两人政见不一,若把王安石变法的前因后果细究一遍,或许是非曲直就不是那么好评判的了。

撇开政治立场不说。王安石虽不及苏东坡那般如雷贯耳,然其诗词的可圈可点之处亦是相当多。记忆中,最先学到的便是《梅》。幼年时期的我,好喜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