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阳光人寿斩获中国金鼎奖“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

阳光人寿斩获中国金鼎奖“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

时间:2024-03-21 18:22:05

相关推荐

阳光人寿斩获中国金鼎奖“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

徽财:

日前,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以“金融赋能双循环 绿色发展新动力”为主题的“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金鼎奖(金融)颁奖礼”在线上圆满举行。阳光人寿凭借创新的客户服务以及良好的市场口碑再度斩获中国金鼎奖“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奖项,这也是自以来阳光人寿第三次获得该奖项。

从被动到主动 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近年来,阳光人寿积极引入各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科技赋能契约、核保、回访、保全、理赔、续期等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创新产品与服务,不断升级服务能力,为客户打造更加良好的保险服务体验。通过“阳光人寿”官方微信、“我家阳光”APP等线上服务平台,简化投保流程;深耕“空中客服”场景,陆续推出视频保全、空中调查和视频投诉场景;迭代升级“直赔”“微理赔”“阳光自由‘PAY’”“重疾先赔”“融和直付”“理赔云管家”“理赔智慧眼”“AI赔”等一系列理赔服务,为客户提供零接触、零距离、零风险的一站式服务,让理赔更简单,更方便,更快捷,带给客户“远在天边、近在指尖”的智能化线上化体验。

客户节期间,阳光人寿全面启动“灵犀体验计划”,从管理监测、闭环管理、服务创新三方面全方位升级,打通投保、理赔、续期、电话咨询、增值服务、保全等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既精准主动、又不失温度的服务。同时,基于强大的数据洞察能力,实现客户保单的智能分析,例如客户在线上申请资料变更失败时,系统自动检测并预测客户需求,主动为客户提供业务办理的指导服务,努力做到从“等待上门”到“主动服务”的创新体验,真正做到与客户“心有灵犀”。

完善产品结构 满足多样化保障需求

阳光人寿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通过剖析不同客群的核心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服务能力,不断创新、完善与客户需求匹配的保险产品矩阵,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保险保障需求。

近年来,阳光人寿围绕“家力量”,创新推出聚焦家庭支柱角色——夫妻重疾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阳光保i家尊享版重大疾病保险”、儿童专属重疾保障产品“阳光人寿阳光保少儿版B款重大疾病保险”、老年人专属产品“阳光人寿阳光孝重度恶性肿瘤疾病保险”以及养老保障产品“阳光人寿阳光寿养老年金保险”等,充分满足不同年龄层人群的不同保障需求。同时,阳光人寿不断完善“保险+”生态链,通过“臻·橙”客户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就医用药、医疗健康、居家养老、财富管理、子女教育等生活核心需求的解决方案,多样化、个性化满足不同人群对于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求。

传播爱与责任 让人们拥有更多的阳光

阳光人寿始终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立足保险主业,充分发挥公司优势,关心关爱特殊群体、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贲红镇,为该镇居民提供保险保障,受益人数超7000人;为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猫街镇刚脱贫摘帽的五拃甸村、百子村“量身定制”专项医疗保障,在当地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基础上,连续两年向两村建档立卡户及边缘户的每位家庭成员捐赠10万元住院费用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持续开展湖北襄阳、重庆、天津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项目等,将阳光温暖洒向祖国的千家万户。

据了解,中国金鼎奖(金融)评选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秉承“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模型和研究方法,提供公正、权威的金融产品、品牌和团队机构榜单。

A股小六仙:

行情解读

前天的破位大跌让市场情绪受挫,所以昨天开盘大盘惯性下探在情理之中。此外,央行未能如期下调LPR利率让市场有所失望,以及日本央行出人意料提高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引发亚太股市震荡,也是指数在盘中持续走低的两个原因。不过,在行情低迷之中,也有几个现象较为积极,或有助于短线后市企稳回升。

一是成交量大幅萎缩,两市成交额合计已经低于4月27日2863和10月31日2885时水平,说明市场做空动能已基本衰竭,俗话说“地量之后见地价”,成交量已预示大盘接近调整到位。二是上涨个股数量已接近上涨个股数量,包括平均股价跌幅也明显小于指数,表明市场情绪有回暖苗头。三是沪指和创业板指日线KDJ指标已双双进入超卖区域,存在反弹要求。四是大盘已回补11月29日3080-3096缺口,同时又在5分钟K线上留下了一个3100.75-3104.92的缺口,由于A股有“缺口必补”的“执念”,后市资金会更加倾向于去博弈回补该缺口。

市场这波杀跌主要源自于防控政策优化后短期新冠感染人数快速上升,一定程度上推迟了市场对未来经济回升的“强预期”。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暂时和短暂的,优化防控政策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经济回升,一旦感染高峰过去,“烟火气”逐渐恢复,叠加未来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发力,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预期必将再次加强,市场信心也必将随之重新回升。因此,锐叔认为“跨年行情”只是进入了“中场休息”时段,而不是将再次进入下跌趋势,不会出现“二次探底”的情况,未来一段时间大概率会呈现区间震荡格局。

结合前述几个现象和技术上3070左右筹码峰具有较强支撑,锐叔预计大盘短线上有望逐渐企稳回升,且回升第一目标是回补5分钟K线上留下的3100.75-3104.92缺口。在相应的操作层面上,建议重仓者暂持股等待反弹,轻仓者则可适当逢低加仓抢一下反弹。

板块掘金

昨天风电板块表现相对不错,逆势之下板块指数仍涨超1%。驱动上,12月19日,中国三峡电子采购平台发布《三峡能源江苏大丰800MW海上风电项目前期专题总承包项目》招标公告。这件事标志着江苏海风重启,此前海风下跌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由于军事活动的影响,导致市场预期海风招标和建设的进度要低于预期,另一个是核心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担心海风行业提前进入恶性竞争状态,而从近期的招标来看,目前射阳和大丰都正常启动,此前的悲观预期被修复,行业后续将恢复正常增长。

今年1-11月风机招标量为99.47GW,同比+90.85%。往后看,受疫情和供应链影响今年未完成装机量将转结明年并网,装机量有望突破70GW。

需求侧:“十四五”风电总装机量新增278.79GW,国内10省海风规划超200GW,国外多国确定至2030年海风装机需达145GW,装机需求中期确定性增强。除了需求测的推动,大型化降本&原材料回落共振,也将推动风电板块明年盈利修复。风机大型化在摊薄资本支出、运维费用等方面作用显著。陆风方面:-国内年新增装机规模从 17.5GW 增长至 30.7GW,平均单机容量为3.11MW, 年招标主力机型均为 4MW 以上;海风方面:-国内年新增装机规模从 0.1GW 增长至16.9GW,平均单机容量为5.56MW,当前主力招标机型均为7-8MW以上,未来单机容量有望突破15MW。原材料方面:中厚板、方坯、环氧树脂、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将促进包含塔筒、铸件锻件等零部件企业盈利修复。

此外,中国风电供应链出海也有望打开成长空间。短期看,海外高通胀环境凸显国内厂商成本优势,机会窗口突破在即;长期看风电企业有望依托中国制造优势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各环节出口增长空间较高。当然,在当前政策聚焦扩内需、促消费的背景下,风电板块或许不是短期市场主线,但站在中长期角度上,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风电板块也可作为逢低布局的选择之一。

消息面上,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12月20日在《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上交所将以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具体举措包括:开展投机炒作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遏制“炒差”“炒概念”乱象。大力提升监管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严格退市监管,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等。这一消息自然不利于概念题材的炒作,但利好低估值的央企。之前“中字头”和央企改革板块来过一波大涨,源于政策面“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的推动。最近这方面又有了新的驱动,先是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随后,国资委党委12月19日召开扩大会议强调,要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贡献。央企享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且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市场价值的匹配度上看,在央企主导的大部分行业其估值偏低,且当前处于历史区间低位。这与央企的基本面形成反差,意味着央企估值具备提升空间,具有较高的配置性价比。在未来的中国金融发展进程中,将资本市场一般规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进而重估上市央企价值,业已成为确定性的政策导向。在这一政策导向影响下,需要重视央企估值重构的政策逻辑,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央企业进一步展现和释放市场价值的落脚点。

央企改革板块在前一波上涨之后,最近回调的比较多,但驱动逻辑还在,后市有望重启升势,并有可能成为引领大盘反弹的先锋,不妨适当关注一下。在这方面的选股上,建议结合以下三个思路:

1、价值重估空间大:低估值、高股息;

2、企业行为上,与市场沟通积极、透明度高;

3、产业方向上,关注两条主线:大能源类(石油、煤炭、电力、化工、交运)、大科技类(军工、电信)等。

免责申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讯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买卖做出保证。投资者不应将本资讯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以本资讯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国金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慧择控股: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金鼎奖(金融)盛典”圆满举办,本次活动中,慧择凭借自身持续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提供具有竞争优势的保险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等特点,荣膺“年度保险科技进步”奖。

中国金融发展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三年,金鼎奖(金融)榜单发布以来,已成为金融领域备具权威、备受认可的评选之一,也是大众了解金融机构业务、品牌、产品及团队的一扇重要窗口。今年该论坛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进行学术指导,运用科学的模型和研究方法,通过多个维度考量该领域机构在一年内的各方面表现,甄选出一批优质的标杆企业。

科技助力合作伙伴数字化能力提升,推动保险服务降本增效

慧择(成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择数科)成立于5月,是慧择旗下全资子公司。慧择数科在服务控股公司科技建设基础上,于开始尝试对外提供数字科技服务;相比,截至9月,仍处于创始阶段的慧择数科已实现了180%的同比营收增速,科技输出客户涵盖了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寿财险、太平人寿、长城人寿、锦泰财险、国宝人寿、昆仑健康、中航安盟等在内的保险行业多个细分领域。

围绕四类产品集市——数据基础平台DBP(Data Base Platform)、数据挖掘运营平台DDOP(Data Dig Operation Platform)、业务运营决策平台BOPP(Business Operation Policy Platform)、智能作业平台IWP(Intelligent Work Platform),慧择数科底层核心能力是保险专业的自然语言处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能力和保险场景的智能化分析能力;其可在确保研发项目高质量交付的前提下,同步提供保险场景陪跑和带教服务,通过客户自主可运转的良性循环,在帮助客户解决业务需求的同时,真正助力客户的数字化能力提升。

近期,四川经信厅发布了《关于度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拟通过名单的公示》,慧择(成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择数科”)凭借在保险科技创新服务上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优秀表现,成功获得“省专精特新”资格。

作为植根于成都的金融科技公司,慧择数科不断探索产品创新,稳扎稳打推进各个项目建设。除获得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资格资格外,根据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官网发布的信息,慧择数科已被列入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建议名单,类型为“新经济种子企业”。未来,慧择数科将持续坚持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为行业合作伙伴提供更为便捷的保险科技产品,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愉见财经:

作者 | 夏心愉

出品 | 愉见财经

「中信公司银行加速度」专辑内容:

1,依托集团协同渐起“飞轮效应”

2,从赋能企业司库建设,看深耕“用户价值”的三重蝶变

3,服务战略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中信公司银行加速度」系列观察行文至压轴篇,在代表性业务条线的选题上,我们想找到中信银行被市场所公认的一块“金字招牌”,想找到镌入这家银行基因中的一套业务优势,也想找到能够体现这家国有金融企业服务国家战略肩负使命、敢闯敢拼的一组创新典型——中信银行国际业务正是这样的典范之一。

擦亮“金字招牌”

Y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重视角,从历史渊源看。记得在1987年,中信银行前身中信实业银行成立伊始,荣毅仁先生就给这家银行定位了“面向全国、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型商业银行”的目标期许。彼时,这家年轻的银行在国际舞台锐意进取,积极参与境内外金融市场竞争,在成立当年就与美国普惠证券合作开展民航租赁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家与国外合作从事飞机租赁的商业银行。

自此,中信银行开始书写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国际业务的多个“第一”与“首家”:1991年,中信银行代表中信公司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发行浮动利率日元债券;1996年,牵头国内13家金融机构为伊朗德黑兰地铁项目提供了2.69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银团贷款。

中信银行外汇业务优势在零售业务领域也有体现。比如该行在1998年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签定相关备忘录,在国内多个城市以当地分支机构代理美使馆收取签证申请费,并将这一独家业务延续至今。以此为契点,中信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也打响了“出国金融”的王牌。

时至今日,中信银行国际业务依然续写着领跑优势。就在今年,中信银行落地了全国首笔人民币对外汇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较大之际,有效协助进出口企业客户做好套期保值,规避了汇率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且相较于此前较为常用的欧式期权,客户所承担的期权费更少,管理汇率敞口与资金使用也更为灵活。这一领先的单品运用也使中信银行的“外汇管家”口碑树立得更为牢固。

此外,中信银行积极落实国家稳外贸,扩大保单融资规模的战略要求,办理了全国首笔基于外汇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信保融资业务,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相结合,利用科技赋能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

领先的业务能力带动领先的业绩。前三季度,中信银行累计实现代客结售汇量1568亿美元,国际收支收付汇量3118.6亿美元,贸易融资累积投放近1000亿元;同期,中信银行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6.2万户中小外贸客户实现出口收结汇151.5亿美元。在服务“稳外贸”领域,继续领跑股份制银行。

一路的破冰与开疆,中信银行不仅在多个细分业务领域为中国银行业试出了新模式,探出了新路子,还服务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以及当前“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助力企业“走出去”、把国际资本与资源要素“引进来”,搭建跨境服务生态,赋能“全球价值链”。

第二重视角,从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服务生态与体系来看。“愉见财经”曾在中信银行的一家分行采访中,听到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实战中向客户推介该行“大对公”服务优势时,额外强调了“四大平台”服务能力:其一是集行内的公司金融、投资银行、交易银行等多部门协同的综合服务能力;其二是联动中信集团兄弟公司,提供集银证保信,融融、乃至产融协同合作的大平台;其三是平行联动其他银行同业的服务能力;而其四,便是这名分行人士向具有跨境贸易、境外业务布局的客户所着重强调的——中信“跨境服务平台”,为客户接通“全球价值链”。

如何理解在服务客户组合拳中至关重要的“跨境服务平台”?如何理解“中信大外汇——全球价值链”的服务体系?原来,贴合着企业客户们需求最为旺盛的三大跨境生态,中信银行早已形成战略布局,夯实服务能力:

第一,针对大型企业客户及其分布全球的上下游产业链,客户们往往有着跨境结算、跨境交易、跨境贸易融资、跨境投融资等一揽子需求,中信银行则匹配了成熟的服务经验和完备的产品体系。

第二,随着海淘、跨境电商等的兴起,新时代的外贸已呈现出基于互联网与平台化的新业态,中信银行的服务体系也随着客户的新需求而不断创新,服务着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助力他们运用好外汇局区块链平台、海关单一窗口平台、信保信息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市场采购平台等,更高效地开展生产经营与贸易进出口。

第三,在跨境资本项目服务中,中信银行聚焦于企业客户境外发债、境外上市、境外贷款、跨境资金池、QFLP及QDLP/QDIE、中概股回归等业务生态,助力企业抓住资本项目投融资机遇;此外,中信银行还聚焦机构投资者跨境证券投资方面的需求,在QDII、QFII、债券通、港股通、沪股通、基金互认等业务领域,合力中信银行(国际),同时携手集团内金融兄弟公司,尤其是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两大头部券商,形成了一套专属的跨境机构投资者服务体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进程中,中国的企业势必会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这既是大国崛起的必然,也是一大批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托举,中信银行国际业务与其“全球价值链”生态体系,正是其中之一。

放之全行公司金融板块的视角下,中信银行对公业务有着一条核心价值观,叫做“成就伙伴”,国际业务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生态、跨境金融服务生态,创造用户价值,也诠释“中信价值”。

第三重视角,从客户的微观体验来看。在对中信国际业务客户的访谈中,“愉见财经”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关键词是“3S”,即Specialist(专业)、Speed(快捷)、Slim(灵活)。这既是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服务品牌,多年以来也早已成为了老客户们对中信服务品质的辨识度和认同感。

这样的认同感从何而来?有客户提到了“中信银行外汇交易通”客户端的便捷,有跨境电商提及了在中信银行合作电商平台的新型“伞型账户”结算模式的专业与高效,也有客户称赞外币线上流贷随借随还的便利性和低成本优势。今年以来,中信银行除了倾力打造同业领先的外汇大单品外,还整合完善了跨境资金池、跨境银企智联、AMH(全球多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和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打造企业跨境司库“四位一体”服务体系,上线了实现外币流贷数字化的“外币信e融”。

在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客群中,有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企业,有地方大型企业,也有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有在“一带一路”上走出去的工程公司,也有把境外上市资金引进来的海外上市公司;有国际知名跨国龙头企业,也有通过电商平台做着跨境贸易的中小商户……对于广大客户,中信银行以“3S”的服务标准,目标是“成为最佳外汇业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成为客户理想的国际金融服务伙伴”。

大担当与细功夫

Y

在“金字招牌”的背后,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内功是如何养成的?

过往皆为序章。即便已稳处行业领先地位,在内部,中信银行依然在进行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创新,在全行战略导向之下,聚焦于“生态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再造。

不妨以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生态为切口做一个观察。跨境电商相比传统外贸企业,具有明显的碎片化、小额化、线上化、高频次的服务需求特征;与此同时,跨境电商涉及的上下游企业众多、交易品种复杂、笔数巨大,由此,不少商家都曾遇到收汇难、时效慢、退税难、费率高的“四大难题”,外汇收支管理成为一大“痛点”。这些,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乘着监管支持专业银行开展跨境电商结汇业务的东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中信银行大胆创新,开行业之先河,推出了针对跨境电商的“结算+交易+融资”跨境金融服务综合方案。方案的一大亮点在于,中信银行通过与跨境电商进行系统对接,比如与跨境电商龙头阿里一达通合作上线了“外综服跨境电商集中收结汇”平台,针对跨境电商生态,整合银行内部国际结算、资金清算、外汇交易、数据报送等各个系统,为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过程中,中信银行开放API 接口,嵌入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融入跨境交易流程,实现了跨境交易与资金结算的无缝链接。

此外,在服务诸如义乌、临沂等市场采购平台跨境电商模式中,中信银行又创新了标准化、一体化收结汇服务,打造“市采助手”服务品牌。如今“市采助手”已打响口碑,我们听说,越来越多地市的跨境市场采购平台都将中信银行作为合作的首选银行。

以上案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信银行以数字化金融服务为抓手,创新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服务契机,中信银行构建了交易、通关、物流一条龙服务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商的行业服务标准,同时赢得了市场的9字评价——“下手早、创新快、产品全”。

从更高的站位来看,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这一路的创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发挥重要作用,到如今以金融手段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国家“稳外贸”,围绕国家自贸区战略全面服务自贸客户,服务“一带一路”项目融资,助力“走出去”企业行稳致远——中信银行始终肩负着一家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与使命,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有所担当。

中信银行是为数不多同时具备上海、广东及海南三地自贸区FT业务资格的银行之一。近年来,中信银行持续推动自贸区业务“三点做全国”的FT账户体系,推出自贸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通自贸”品牌,夯实自贸区FT业务发展基础。

在落实“稳外贸”政策要求方面,除了上文中提及的针对跨境电商的创新服务模式外,中信银行推出“信保通”大单品,针对中小客户出口收汇风险、国别风险管理痛点,加大传统信保融资投放力度的同时,研发信保池融资、信保保单+担保公司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今年以来,中信银行信保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增速位居同业首位。

同时,针对中小企业授信难、门槛高的困境,中信银行依据中小企业贸易特点,在市场中首创信保融资低风险差异化授信方案,外贸企业积分卡授信方案等独具特色的审批模式,极大提升中小微企业审批通过率,扩大授信额度。另一方面,中信银行将数字科技与融资相结合,不仅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融资由线下转为线上办理,为企业提供便利,更是与海关“单一窗口”紧密合作,开发上线针对小微出口企业的“出口e贷”产品,利用企业海关大数据为其自动核定授信额度,实现“秒批秒放”,深受企业青睐。

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中信银行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跨境投融资模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对接,服务于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在基础设施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多方面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还于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尔金银行多数股权,成为首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购银行股权的中资银行,将机构与服务布局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匹配。

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方面,中信银行已开展印尼、新加坡、埃及、安哥拉、刚果等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信贷项目,与主流同业积极开展银团合作,围绕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业开发等重点领域发力沿线重点国家项目。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系列配套的担保增信服务,从企业海外投标、履约、预付款、质保、维修等环节提供全流程、多样化的涉外保函产品。今年以来,上述保函开立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

新征程,再出发。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将继续以数字化为核心路径,立足“中信大外汇——全球价值链”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跨境业务优势,助力中国品牌出海,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也以此展现“中信担当”与“中信价值”。

点击“在看”或转发,是您对我们最好的奖赏

愉记枕边伴读 听风金融江湖

大道至简|山雨欲来|精打细算|后台魅影|寻租空间

煮酒唤雪|黑客帝国|对韭当割|僧多粥少|高利风云

五十度灰|生如夏花|火眼金睛|人艰不拆|知己知彼

浊泾清渭|仁者不忧|手中无剑|狼之图腾|降维打击

舍得之间|请君入瓮|碧瓦朱甍|游刃有余|明日之城

真作假时|一夜暴富|暗度陈仓|亦能覆舟|变脸大戏

互惠互利|姗姗来迟|那年花开|尽职免责|一念成佛

岁月缱绻|山重水复|断流成殇|一语成谶|镜花水月

造假成本|完美谎言|种豆得豆|异曲同工|演员诞生

财女图鉴|需于酒食|至暗时刻|放虎归山|信仰碎片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中国金融发展 公告及通告 - [须予披露的交易] 须予披露交易——出售广东睦湃科技12.9%股权 网页链接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中国金融发展 公告及通告 - [董事名单和他们的地位和作用]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和职能 网页链接

证券之星财经:

11月10日证通电子(002197)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1月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

问:请公司在web0有没有相关的研究吗?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始终坚持IDC及云计算业务与金融科技业务的协同发展及相互赋能,密切关注元宇宙、web3.0、区块链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积极把握国家政策、市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不断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公司主业做强做精,以更好的业绩来报投资者。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问:美女你好,一下公司的芯片业务都有哪些?谢谢了,祝您越来越漂亮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自主研发的密码安全芯片能够支持国密SM2、SM3、SM4密码算法,取得了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可应用于公司的密码键盘等产品。目前为实现有效地降本增效,业务更加聚焦产品设计、软件开发等关键工序环节和核心部件生产,同时实现优化工序工艺,降低采购生产成本,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目前未自主生产制造芯片。感谢您的关注及祝福!

问:国家最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公司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投入?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的部署要求,依托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技术和积累,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的物理环境和实际需要,研究开发相应的智慧金融支付终端及配套的服务与应用,助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客户推动将普惠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下沉落地至广大乡村地区,服务乡村振兴。目前,公司搭载OpenHarmony3.1标准系统的金融服务终端ZT8669产品还创新集成金融服务和数字乡村业务,让百姓“少跑路多办事”。感谢您的关注!

问:公司对信创业务有哪些规划?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在信创业务方向主要规划有(1)公司已与统信建立了深度合作,完成CPU厂家兼容性测试及中国银行等大行的终端适配和产品试点工作,并在多家中小商业银行的信创产品市场拓展中取得突破进展。此外,公司加入了由工信部牵头组织的信创工委会、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成为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各工作组的工作和标准的研讨。(2)公司构建了自己的信创云操作系统,并参与了湖南省金融信创云的标准制定,该操作系统搭建能支持多项业务的云计算IS层运营服务平台,升级并拓展证通云栈、云池、云固、云监、云管、云数、云台等基于国密的云产品和服务,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安全、自主、可控、可信的云主机、云托管、云存储、云加速等云计算基础服务,并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场景。(3)公司积极参与基于OpenHarmony国产化创新项目上的战略布局和关键研究开发工作,开发的多款产品已获得开源基金会的XTS认证,正逐步落地实践。感谢您的关注!

问:在开源鸿蒙项目有什么进展?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于以银牌捐赠人的身份加入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并正式成为OpenHarmony项目B类捐赠人,OpenHarmony项目工作委员会委员单位、生态委员会委员单位、金融支付专委会副会长单位;截止目前公司已有金融智能终端ZT8669设备、远程医疗智能终端KS8123、商业应用智能终端ZT8623、专用安全支付套件ZT925通过了开放原子基金会兼容性XTS测试并获得了OpenHarmony生态产品兼容性证书。同时公司还发布了“证通SecOS”金融IoT操作系统发行版,该发行版通过兼容性测评后,公司基于该发行版迅速开发的云喇叭产品KS8303,并通过了兼容性测评,目前基于“证通SecOS”的云喇叭产品已推向市场落地实践应用。基于场景化金融服务精准化应用需求,公司打造的ZT8669智能终端和远程医疗服务终端KS8123创新集成了全场景支付能力(银行卡、存折、扫码、刷脸、数字人民币等),实现了支付+行业的业务拓展创新,采用模块化集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支持配置不同的交互部件(社保卡、燃气卡、电费卡等的读卡器)。目前该类产品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感谢您的关注!

问:华为大会公司参加了吗?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答: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参与了华为开发者大会的OpenHarmony使能千行百业金融科技论坛演讲,作为OpenHarmony活动的坚定支持者与积极推动者,秉着从客户需求出发的原则,以场景建设为契机,参与OpenHarmony产业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将开源工作走深做实,与社区共同成长,打造基于OpenHarmony的金融数字化服务终端和操作系统发行版,为客户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务。在基于OpenHarmony基础底座的金融科技创新过程中公司积极参与了《OpenHarmony金融数字化服务终端产品兼容性规范》标准的建设,并与生态合作伙伴一起,完成金融数字化智能终端产品兼容性测试套件开发,同时与高等院校、产业同行一起,探讨并推动制定本地分布式和云端交互的密码安全应用标准。

证通电子(002197)主营业务:公司是一家业务涉及IDC及云计算、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明确提出了“IDC基础设施、云计算和智能终端为特色的数字化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具备为客户提供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的能力

证通电子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28亿元,同比上升5.18%;归母净利润1070.53万元,同比下降45.95%;扣非净利润-722.54万元,同比下降18.19%;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2.61亿元,同比上升0.0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92.72万元,同比下降368.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625.45万元,同比下降99.68%;负债率53.99%,投资收益199.01万元,财务费用5229.96万元,毛利率33.34%。

该股最近90天内无机构评级。融资融券数据显示该股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72亿,融资余额增加;融券净流入0.0万,融券余额增加。根据近五年财报数据,证券之星估值分析工具显示,证通电子(002197)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财务可能有隐忧,须重点关注的财务指标包括:货币资金/总资产率、有息资产负债率、应收账款/利润率。该股好公司指标2星,好价格指标1星,综合指标1.5星。(指标仅供参考,指标范围:0 ~ 5星,最高5星)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与本站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的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等,如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中国金融发展 月报表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月三十一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网页链接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智通财经APP讯,中国金融发展(03623)发布公告,许彦将于11月12日任期届满时退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辞任后,许彦自11月13日起不再担任公司薪酬委员会主席以及审核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成员。 继许彦退任后,董事会宣布,自20... 网页链接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中国金融发展 公告及通告 - [更换董事或重要行政职能或职责的变更 / 更换审核委员会成员 / 更换薪酬委员会成员] 关於独立非执行董事退任及更改董事会委员会组成的公告 网页链接

零壹财经:

来源 |财经五月花

作者|唐郡 严沁雯 张威 张纬龙

原文编辑|张威 袁满

利率下行、利差收窄、融资结构调整、普惠金融加码……中国金融业正加速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在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重构的过程中,金融账本被改写,金融格局亦被重塑。

6月末,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这一数据较末的5.12%下降96个BP(基点),较一季度的历史高点7.97%下降381个BP,为有统计以来较低水平。

这意味着,如果一家实体企业贷款1000万元,期限为一年,与末相比,应付利息减少约9.6万元,与一季度相比,应付利息减少38.1万元。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被强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行长易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易纲表示,下一步,将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本源。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向《财经》记者表示,金融的产生,就是因应实体经济的需要。没有实体经济作为基础,金融就是空中楼阁。在当前形势下,提出金融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金融在支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金融业自身的规模和经营能力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至6月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07.42万亿元。

刘晓春认为,过去由于发展过程中监管经验不足,造成一定程度金融领域监管套利、影子银行、资金空转等现象,一方面挤压了实体经济的资源,另一方面也造成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进入下滑通道,中国经济亦持续承压。世界银行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将降至4.3%,低于潜在增长率,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值为3.2%。

金融让利实体呼声渐起。

现实的情况是,金融系统就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达1.5万亿元。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六大行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达9.53万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金融等政策鼓励的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表:六大行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

贷款及经营情况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多位受访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金融机构让利并非长久之计,大家期待金融与实体之间更高质量的互动。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上,易纲以《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为题发表署名文章,其中提及,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四项工作之一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中国金融改革往哪里去》一文中表示,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方面,我们应该向德国等银行主导金融体系的国家学习。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张晓朴也在研究中发现,中德两国在经济金融发展道路和制度安排上存在较多相似性,比如,两国金融体系的银行主导特征都十分明显,两国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等。而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例如避免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等,恰恰在德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或规避,对中国金融改革颇具启示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存在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发展滞后、未来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张晓朴称之为“一国技术进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致命缺陷”。在他看来,中国应该有耐心坚定地发展股票市场。

刘晓春认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首先是要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除了股票市场,更要制定多种政策支持、引导风险投资等多形式股权投资的发展,支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深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金融将以多元方式回源实体经济。而摆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基本前提,也是经济保持韧性、抗击打压的基础。

一、实体融资痛点:为何融资难?

实体企业主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融资难、融资贵”。由于缺乏较完善的管理及财务制度,真实经营情况难以核实,并且缺少资产抵押担保,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对此,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感受颇深。生物医药行业素有研发投资大、投资回报时间长的特点。在结束一轮融资后,一些创业者就不得不再为企业“找钱”而继续奔波。

一位生物医药领域的创业者坦言大环境不是很乐观,每天都在焦虑。今年上半年开始,二级市场环境不太好,之后很快就传导到了一级市场。他对《财经》记者表示,“一般而言,我们一年一轮融资,开始的天使轮就需要融资上千万,越到后面轮次需要融资的资金规模越大。”

在硬币的另一面,金融机构则有自己的考量。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服务于大型企业,不仅规模收益大,还易于风险管控。但如果将业务向小微企业及个体户倾斜,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时间进行风控及贷后管理。

一位国有大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企业融资难不难,其实是一个相对的问题。“一般融资难的企业才会去融贵的钱。”他说,“银行经营风险。银行最在意的是不能出风险,一个项目即便收益再高,如果风险不能把控,我们也不会做。”

上述大行人士坦言,无法在银行获得融资之后,一些企业就不得不利用其他渠道融资。有些机构可能觉得,虽然项目风险高,但能够获得足够多的收益,那机构也会投这个项目。但对于企业来说,它的融资成本就提上来了。

“其实我们现在对企业的贷款利率只有二点几,最高的也就三点几。你说贷款利率高吗?它真的不高,问题还是在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公司属于什么样的成长阶段。一般而言,成熟期的企业找银行融资会好一些。当然,融资也不用拘泥于银行,市场上的融资渠道有很多,不同企业适合的融资渠道是不一样的。”该人士进一步说。

现实的情况是,一些创业主直观感觉资金价格是金融机构决定的。刘晓春表示,实际上资金基本价格是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决定的,金融机构只是资金供需两端的中介,所以金融机构给出的价格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此外,除了国内基本的资金供求关系,国内资金价格还受国际资金价格变动的影响。融资价格(比如贷款利息)还包含了融资人(借款人)自身的风险溢价。在现代中央银行体制下,央行的基准利率给市场资金价格提供了一个基础,而央行则是根据宏观经济的状况在调节基准利率。

刘晓春认为,与融资人总是嫌融资贵一样,所有融资人都希望资金越多越好。但有资金需求并不等于这些需求是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融资来说,有还款和支付利息能力的融资需求才是有效融资需求。

现实情况是,一方面社会上没有区分有效需求和无效需求喊“融资难”,一方面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资产荒,找不到好的融资人。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目前实体经济的确面临缺乏长期资金、征信信息不完善、数据支撑不足、新市民金融服务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等问题。

在他看来,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可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比如,可以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跨周期投资模式,践行价值投资、专业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尤其是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其次,还可以开发建设数字金融平台,实现数据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逐步缓解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问题。再次,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中小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差异化竞争,拓展当地新市民金融服务市场,满足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未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破解,还需要关注短期经济潜在风险。“稳增长带来的内需修复仍在继续,但弹性不足,同时外需走弱已经开始加快,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中,内外需‘接力’的过程中,经济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他说。

在赵伟看来,从融资结构和价格来看,当前“宽信用”症结在于实体需求相对较弱、信用传导不畅的问题。“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在疏通信用传导中作用明显,后续或仍有增量工具空间。除货币端,财政端工具加码等主动刺激需求的效果也值得期待。”他说。

前述国有大行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从微观层面来看,一些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的投放是有一定优惠政策的。“我们经常会统计,你们的贷款支持了多少实体经济,贷款形式是什么样的,价格是什么样的?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一般都会回应国家的政策号召。”

“不过,银行有时也很矛盾。”他说,“比如说我们对中小企业做了一笔授信,发现出现了坏账,该追责还要追责的,这也让我们很难受。”

5月,央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旨在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该机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健全容错安排和风险缓释机制,即要求银行探索更简便易行的尽职免责内部认定标准和流程,推动尽职免责制度落地。

不过在现实操作中,一家股份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则表示仍面临一些难题。“如果信贷出现不良,如何证明经办环节都没有问题?而且对于银行来说,不良需要核销,核销占用拨备,拨备低了,利润也少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尽职免责的口径易严不易宽。

二、金融支持实体:多项政策出台

作为流淌在经济中的血液,一直以来,金融都是稳定实体经济的重要推手。

今年4月,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23条举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其中,引导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层出不穷。今年央行新创设1000亿元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后续又增加1000亿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央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述专项再贷款工具也将集中在下半年投放,预计拉动约1万亿元信贷投放。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之外,“准财政”相关的金融工具也在稳经济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下半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先后成立基础设施基金,并于10月公布了总计6743亿元资金投放情况。截至10月中旬,国开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农发基础设施基金、进银基础设施基金投放达3600亿元、2459亿元和684亿元。从具体投向来看,上述资金主要流向交通、水利、能源、农业农村、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等领域。

3月31日,武汉的一处汽车焊装车间。

图/视觉中国

10月28日,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该报告称,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货币政策调控,在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的同时,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数据显示,1月至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4%,比上年同期下降0.2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在明明看来,截至目前,上述货币政策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政策性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修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撬动了投资需求,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货币政策持续发力背后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和原则,同时也反映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越发紧密。

明明向《财经》记者表示,最初金融主要为实体经济提供支付功能,此后随着实体投资需求扩张,银行、非银等金融机构开始提供多元化、差异化、定制化的融资服务,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进步,通过供应链金融等一系列创新模式,金融可以融入实体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背后是金融行业庞大的资产规模。截至6月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07.42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总资产达367.68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市场。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3.1万亿元,十年间增长了近6倍。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6.64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尽管如此,对标国际优秀投资银行以及证券市场相关经营主体来看,中国券商发展仍存在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明明认为,保险业可借鉴海外经验,保险服务内容有待扩展、覆盖面可以进一步提升,积极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主动提供防灾防损服务。

不过,即便在疫情反复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压力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仍保持稳健的经营态势,不仅在规模上持续增长,同时在结构上全面提质增效,把握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高端制造、数字化等主题实现转型。证券业则也在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保险资金运用逐渐多元化,保险投资迸发出新的活力。业内人士表示,这为出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奠定了雄厚的行业基础。

三、让利实体经济:银行空间多大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07.42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67.68万亿元,占比超过90%。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中国融资结构中,商业银行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金融系统主动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5月以来,央行连续召开主要金融机构、央行全系统、政策性银行“一把手”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要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并强调主要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银行要充分发挥支柱和带头作用。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8.08万亿元,而六大行合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达9.53万亿元,贡献了超过一半的信贷增量。

图:以来单月新增社融及人民币贷款情况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据六大行近期公告,新增贷款大部分投向了制造业、普惠金融、乡村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金融等政策鼓励的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央行引导下,各金融机构着力推动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下降。1月-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4%,比上年同期下降0.29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持续的降息减费一定程度上使银行业绩增长承压。以六大行为例,前三季度,六大行营收及净利润增速均出现较上年同期下滑。其中,工商银行营收出现负增长,上年同期增速为6.97%;建设银行营收增速为0.98%,上年同期增速为9.27%。净利润方面,六大行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约为上年同期的一半,除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其他四大行增速均低于6%。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财经》记者表示,中国银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息差收入,资产端贷款平均利率下行,而负债端存款利率下降稍缓,导致银行净息差收窄,对其利润产生挤压效应。据曾刚统计,二季度,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为1.94%,环比下降3个BP,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个BP,净息差连续两个季度低于2%。

非息收入是银行另一大收入来源。近几年,较大规模的减费让利也对银行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三季报数据显示,不止一家国有大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出现负增长。

金融业是否存在继续向实体让利的空间?曾刚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尽管利润增长承压,但商业银行业绩增速与实体经济基本匹配,甚至还高于同期GDP增速。“金融业利润来自实体,与实体经济保持大体相同的增速,从中长期来看,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发展状态。”曾刚表示。同时,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相互依存,银行短期向实体经济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向好,也能使银行长期风险更可控。

现实的情况是,向实体经济让利过程中,商业银行还面临着一些难题。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银行支持实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管理风险。“银行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高风险高定价来弥补风险损失的,在目前经济情况下,如果以低利息向高风险领域发放贷款,不仅会影响到放贷银行的经营业绩,大范围推广还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快速积累。”

一家国有大行信贷业务负责人亦对《财经》记者表示,银行肯定要与客户共渡难关,但无法不顾商业原则。“毕竟商业银行还是市场化运作。”该负责人说,“比如房地产融资,对风险底数清晰的房企,银行还能勉力支持;部分年报都无法按时发布的房企,风险不透明,大家就比较难(提供融资)。”

曾刚提醒,长期来看,利润的下降也可能损害银行自身经营能力。利润并不仅关乎股东回报,还可用于核销不良贷款、计提拨备、转增资本等,因此也决定着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银行利润越丰厚,自我补充资本的能力越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也越强。”曾刚表示,“在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维持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之间,需要取得平衡。”

如何平衡?曾刚认为,关键是提升银行经营效率。商业银行的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和风险成本。资金成本取决于货币政策,运营成本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来降本增效,风险成本也可以通过大数据风控、供应链金融等技术和业务模式创新来压降。“这三个方面的成本都还有压缩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还有进一步加大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受访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商业银行作为商业机构,令其向实体经济让利并非长久之计。在刘晓春看来,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应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利润,而不是靠其他部门让利获得收益。“如果我们的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没有市场竞争力,都要靠其他部门让利,这样的企业怎么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这样的企业也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刘晓春表示。

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

当让利不足以完全解决实体经济的难题时,中国金融业则需要通过自身的改革以提升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率。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向《财经》记者表示,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衡量当年金融投放规模的增量指标,与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增加值指标是对应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量化水平。

数据显示,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达到31.35万亿元,比增长81.32%,显著高于GDP的增长率,说明金融的量化因素对生产率的边际效用在下降。

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及增速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李礼辉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量很重要,但质量更为重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就有可能改善资本和资金要素的边际效用,用相对少的金融投入,拉动相对多的经济产出,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黄益平亦撰文表示,当前中国金融模式呈现出四方面的突出特征:规模大、管制多、监管弱以及银行主导。“这套金融体系在支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方面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只是最近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多,抱怨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一方面金融效率在下降,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在上升。”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金融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模式,并从中学习了自由化、市场化和多层次金融市场经验。西泽研究院院长赵建认为,大资管、数字金融等创新就是我们在此基础上的一次大胆探索。近些年,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无序、违规经营,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以及影子银行风险的暴露等新问题涌现,中国开始重新寻找中国现代金融体系道路。

寻路过程中,德国金融模式进入了研究者与决策者视野。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体系遭受巨大冲击,而德国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稳健,在美欧国家中独树一帜。同时,德国金融体系在避免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失衡,控制宏观杠杆率,维护金融稳定方面拥有良好实践。

张晓朴认为,德国与中国在经济金融发展道路和制度安排上存在较多相似性,比如,两国金融体系的银行主导特征都十分明显,国有或公共金融机构比重高,两国都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出口导向性特征明显等。而中国金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一些恰恰在德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或规避。

以金融与实体的关系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越来越高,上半年,该比重达到8.7%,在全球大国中位居第一。同时,金融业报酬明显优于实体经济,非金融企业营收中金融投资收入占比较高,导致人才、资金集中涌向金融业,经济过度金融化,出现所谓“脱实向虚”倾向。

而德国金融体系较好处理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作为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发达经济体,德国始终维持着较小的金融规模和庞大的制造业部门,金融业比重长期低于5%,制造业比重则始终高于20%。德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7%,而同期中国这一数据是7.68%。

张晓朴特别提到,德国金融体系与企业保持了长期密切互动,集中体现为管家银行关系,即银行为企业提供隐性长期融资承诺,承担长期融资提供者、流动性保险提供者和金融救助积极主导者等角色。部分得益于此,德国银行“雨天收伞”的现象并不突出。

德国金融体系给中国金融改革带来哪些启示?张晓朴认为,首先是建设适合国情、适应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此外,还包括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报酬结构再平衡,发展关系型融资和耐心资本,推动企业自立和内源性资本补充等。

“总之,最关键的是通过制度设计、监管,不让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在这个前提下,让银行发挥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有利的。”刘晓春说。

当然,德国金融体系并不完美。张晓朴表示,德国存在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发展滞后、为未来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这让德国金融体系在服务新兴产业和新创企业方面存在短板,以至于几乎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浪潮”,张晓朴称之为“一国技术进步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致命缺陷”。由此,他认为,中国应该有耐心坚定地发展股票市场。

这正是中国决策部门一直以来着力倡导的方向,“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被写入了二十大报告,成为接下来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前三季度,中国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7.7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为17.89万亿元,占比高达64.4%。而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三项直接融资合计新增8.98万亿元,占比32.4%。

图:人民币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在资深金融人士王骥跃看来,直接融资的好处在于分散风险。投资者自己决策,自己对风险负责。而间接融资风险集中在银行,一旦银行出风险就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

赵建则认为,以直接融资为特征的资本市场对一个国家的创新和现代化举足轻重。“毫不夸张地说,创新只能由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赵建直言,创新的本质是试错,只有高风险偏好的资本市场能够容忍企业不断试错,马斯克、乔布斯、扎克伯格这些“坏孩子”在资本市场以外的地方很难成长。“你见过银行给一个五年都不能盈利的企业贷款吗?”

“资本市场对创新企业的估值往往伴随着较高溢价,因而容易被认为是金融泡沫。”赵建进一步表示,“这其实是对试错的奖励,没有丰厚的溢价谁会去试错呢?”当然,他进一步表示,经济的过度金融化并不可取。“我个人认为,过度金融化必然带来去金融化,美国、日本都是以金融危机的模式完成去金融化,过程可以用惨烈来形容。”赵建说。

对于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目标的落地,王骥跃对《财经》记者表示,就当下而言,最直接的还是推动注册制的全面落地,以及注册制本身的持续改革,落实信息披露为核心,尽可能减少监管层的实质性判断和控制批文节奏行为,提高融资效率。同时,以资本市场为抓手,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创、先进制造、数字中国等战略方向。用资本市场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形成杠杆效应,才可能更大程度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王骥跃特别提到,“给资本设置红绿灯,已经提了一段时间了,需要尽快落地,让资本的可预期性提高,也有利于资本投资。”

五、商业银行发力:布局四大领域

顶层设计出炉之际,落地实践早已如火如荼。

以商业银行为例,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及金融管理部门推动下,“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关键因素。近期,六大国有银行纷纷披露各自服务实体经济举措和成果。

公告显示,前三季度,六大行合计新增9.53万亿元贷款,重点投向领域为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金融、基建等领域。

具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制造业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约37.5%、32%以及18%;绿色发展方面,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绿色贷款分别较年初增长约36%、34%、32%以及25%以上;服务普惠金融方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较年初增长约37.6%、35%和22%。

其他类型银行亦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Wind(万得)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22家银行的贷款总额较年初增幅超10%,其中七家中小银行增幅则在15%以上。同时,中小银行信贷资源则进一步向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倾斜。

作为银行加大信贷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获益者,华东地区某供应链企业主要业务是提供维护、维修企业生产设备所需物资,进而连接众多制造业企业。疫情期间,由于仓配网点停摆等原因,该平台遭遇现金流问题,向上游供应商支付货款时出现困难。

“在我们现金最吃紧的时候,银行贷款及时审批下来。”据该企业高管介绍,银行借助可拆分可转让的电子债权凭证,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供应商提供全流程在线融资,即在线完成贸易背景审核后就可以提款。截至今年9月末,该企业已有500家供应商获得了银行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项下的提款规模达到5亿元。

5月1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邮政银行客户经理在乾元镇一家企业了解生产情况,准备追加低息贷款。

图/视觉中国

商业银行对放贷环境的感受并不一致。有行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今年以来企业推迟或是取消扩大再生产现象明显增多,甚至一些常规的固定资产置换都进行了延后。“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出于扩张需求而进行的融资就会减少”。

华南地区某股份行信贷相关人士并未感到企业信贷需求不足,在她看来,对比大型优质企业,当下中小企业的需求旺盛,不过银行出于风控考虑会谨慎放贷。

“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可能还是相对保守。”华东地区某企业高管告诉《财经》记者,受疫情影响,其所在公司营收较此前出现下滑,不过由于公司依旧保持盈利状态,尚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但部分因冲击出现亏损的同行,则无法获得授信或是足额信贷支持。

面对资质不那么好却有迫切融资需求的客户,银行如何走好风险防控和支持企业发展的“平衡木”?

华东地区某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相较大行,中小银行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由于市场客户资源有限,与有资金优势的大行对比,中小银行在抢夺市场份额时并不具备优势,为了实现业务拓展,银行会通过产品创新,开拓长尾客户群。

“优质客户资源是稀缺的,但如果没人愿意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这对整个实体经济发展是不利的。”上述负责人表示,当下部分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其实对部分企业来说,交易数据也能作为征信,银行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分析企业情况。

这对银行的风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通过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的技术体系,比如数字化的全流程的大数据风控是银行的应对之道。从实践来看,在科技创新的应用下,部分银行已通过打造风控模型,解决获客运营、风险审批等环节的问题,为实体企业获得融资拓宽了管道。

银行业之外,证券行业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相较于银行业,证券业具有直达实体经济的特点,更能加大对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近期,多家上市券商公告前三季度服务实体经济情况相关公告。公告显示,多家券商均在布局科技创新领域,具体包括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重点行业,以及中小“专精特新”行业。

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中的长期资金提供方。此前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明确,鼓励保险公司等发挥长期资金优势,加大对水利、水运、公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近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三大保险公司亦发布公告称,累计投入逾10.2万亿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

End.

(点击图片,参与评选案例征集)

GPLP犀牛财经:

10月28日,由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发起举办的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中国金鼎奖颁奖典礼采取直播形式举行,珠江人寿凭借多年聚力科技创新再次获得年度保险科技进步奖。

近年来,秉承“贴心、专业、便捷”的服务理念,珠江人寿积极借助前沿科技打造“珠江人寿客服”电子化服务平台,加速了业务流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在“珠江人寿客服”微信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中,珠江人寿大力引入人脸识别、OCR等人工智能技术,上线智能客服机器人系统,构建AI智能服务新模式。同时,珠江人寿持续推广微保全、微理赔、微回执等线上自助服务,上线“空中客服”远程智能系统,让客户在后疫情时期可以享受“足不出户,服务无忧”的全新保单服务模式。

珠江人寿这些交互形成技术矩阵的服务产品,不仅能让客户在移动端一键点击全面了解保单信息,清晰明了地呈现业务办理全流程,还能快速定位客户诉求,通过人机交互指引客户完成各种投诉和建议,随时随地享受贴心服务。在中国银保信公布的度人身保险服务质量行业指数中,珠江人寿在79家人身保险公司中排名第五,体现了与消费者重要服务触点上优质、高效的服务能力。

此次获得“年度保险科技进步奖”奖项,再次证明了珠江人寿科技创新打造智能化运营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珠江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家拥抱金融科技的寿险公司,珠江人寿通过科技赋能,不断为客户带来更优质、称心的服务。接下来,珠江人寿也将着力打造数智服务创新升级,通过自动化、系统化、场景化的智能管理,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据悉,金鼎奖(金融)评选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系每日经济新闻年度大型金融行业评选。本次评选秉承“公正、客观、透明”的原则,由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作为学术指导,普益标准、每经投资研究院作为评审机构,运用科学的模型和研究方法,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一份公正、权威的金融产品、品牌和团队机构的榜单。

在过去的几年里,珠江人寿凭借卓越的表现多次获得《每日经济新闻》等权威媒体的高度认可,荣获《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中国保险风云榜”“优秀价值经营保险公司”,荣获《每日经济新闻》“中国保险风云榜优秀人寿保险公司”,、连续两次荣获《每日经济新闻》金鼎奖“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荣获《每日经济新闻》金鼎奖“年度保险科技进步奖”等。(张守成)@今日话题

喜欢冬天01:

近期,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金鼎奖颁奖典礼盛大举办,中植集团旗下中植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基金”)凭借优秀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能力,以及高效赋能财富顾问的内部系统,荣获中国金鼎奖度“优秀金融科技公司”奖项。

“中国金鼎奖”由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主办,致力于甄选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优质标杆企业,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因其评选范围广、影响力大,成为行业领域内极具专业性、权威性的奖项之一,持续受到关注和认可。中植集团旗下中植基金自成立以来就以“以客户为中心,坚持投顾驱动,为客户实现长期回报”为使命,全力提升科技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中植集团旗下中植基金从多个维度持续赋能,不断创新,有效提高了公司运行效率,提升了财富顾问服务水平,专注于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保驾护航。

中植集团旗下中植基金官方APP遵循“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服务理念,坚守合规底线,筑牢风控防线,实现了科技赋能企业管理与服务,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一站式私募证券、公募基金配置服务。中植集团旗下中植基金APP不仅高效、高质量的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驾护航,更是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科技化、智能化客户资产配置、产品选择和存续服务等服务,致力于通过科技驱动释放生产力,不断提升客户APP的使用体验。截至到目前,中植基金官方APP已累计装机42万次。

现在,中植集团旗下中植基金官方APP、配置大师、“e顾”三端联动已初步完成。客户在中植基金APP上除了可以获得市场行情分析、投资者教育等资讯,还可以在上面完成来自配置大师对其资产配置情况的检测,以及获取最新的配置方案建议。随着社会的前进和市场的演变,数字化发展是每家企业行稳致远的核心力量之一。未来,中植集团旗下中植基金还将不断释放年轻活力,将金融科技赋能到客户服务的每个场景,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中国金融发展 月报表 截至二零二二年十一月三十日止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网页链接

愉见财经:

「中信公司银行加速度」专辑内容:

1,依托集团协同渐起“飞轮效应”

2,从赋能企业司库建设,看深耕“用户价值”的三重蝶变

3,服务战略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中信公司银行加速度」系列观察行文至压轴篇,在代表性业务条线的选题上,我们想找到中信银行被市场所公认的一块“金字招牌”,想找到镌入这家银行基因中的一套业务优势,也想找到能够体现这家国有金融企业服务国家战略肩负使命、敢闯敢拼的一组创新典型——中信银行国际业务正是这样的典范之一。

一、

擦亮“金字招牌”

为什么这样说?

第一重视角,从历史渊源看。记得在1987年,中信银行前身中信实业银行成立伊始,荣毅仁先生就给这家银行定位了“面向全国、面向国际金融市场的新型商业银行”的目标期许。彼时,这家年轻的银行在国际舞台锐意进取,积极参与境内外金融市场竞争,在成立当年就与美国普惠证券合作开展民航租赁业务,成为国内第一家与国外合作从事飞机租赁的商业银行。

自此,中信银行开始书写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国际业务的多个“第一”与“首家”:1991年,中信银行代表中信公司在日本东京第一次发行浮动利率日元债券;1996年,牵头国内13家金融机构为伊朗德黑兰地铁项目提供了2.69亿美元出口买方信贷银团贷款。

中信银行外汇业务优势在零售业务领域也有体现。比如该行在1998年与美国驻华大使馆签定相关备忘录,在国内多个城市以当地分支机构代理美使馆收取签证申请费,并将这一独家业务延续至今。以此为契点,中信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也打响了“出国金融”的王牌。

时至今日,中信银行国际业务依然续写着领跑优势。就在今年,中信银行落地了全国首笔人民币对外汇美式期权、亚式期权,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较大之际,有效协助进出口企业客户做好套期保值,规避了汇率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且相较于此前较为常用的欧式期权,客户所承担的期权费更少,管理汇率敞口与资金使用也更为灵活。这一领先的单品运用也使中信银行的“外汇管家”口碑树立得更为牢固。

此外,中信银行积极落实国家稳外贸,扩大保单融资规模的战略要求,办理了全国首笔基于外汇局“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信保融资业务,将区块链技术与传统贸易融资业务相结合,利用科技赋能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

领先的业务能力带动领先的业绩。前三季度,中信银行累计实现代客结售汇量1568亿美元,国际收支收付汇量3118.6亿美元,贸易融资累积投放近1000亿元;同期,中信银行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平台累计为6.2万户中小外贸客户实现出口收结汇151.5亿美元。在服务“稳外贸”领域,继续领跑股份制银行。

一路的破冰与开疆,中信银行不仅在多个细分业务领域为中国银行业试出了新模式,探出了新路子,还服务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以及当前“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助力企业“走出去”、把国际资本与资源要素“引进来”,搭建跨境服务生态,赋能“全球价值链”。

第二重视角,从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服务生态与体系来看。“愉见财经”曾在中信银行的一家分行采访中,听到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实战中向客户推介该行“大对公”服务优势时,额外强调了“四大平台”服务能力:其一是集行内的公司金融、投资银行、交易银行等多部门协同的综合服务能力;其二是联动中信集团兄弟公司,提供集银证保信,融融、乃至产融协同合作的大平台;其三是平行联动其他银行同业的服务能力;而其四,便是这名分行人士向具有跨境贸易、境外业务布局的客户所着重强调的——中信“跨境服务平台”,为客户接通“全球价值链”。

如何理解在服务客户组合拳中至关重要的“跨境服务平台”?如何理解“中信大外汇——全球价值链”的服务体系?原来,贴合着企业客户们需求最为旺盛的三大跨境生态,中信银行早已形成战略布局,夯实服务能力:

第一,针对大型企业客户及其分布全球的上下游产业链,客户们往往有着跨境结算、跨境交易、跨境贸易融资、跨境投融资等一揽子需求,中信银行则匹配了成熟的服务经验和完备的产品体系。

第二,随着海淘、跨境电商等的兴起,新时代的外贸已呈现出基于互联网与平台化的新业态,中信银行的服务体系也随着客户的新需求而不断创新,服务着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助力他们运用好外汇局区块链平台、海关单一窗口平台、信保信息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市场采购平台等,更高效地开展生产经营与贸易进出口。

第三,在跨境资本项目服务中,中信银行聚焦于企业客户境外发债、境外上市、境外贷款、跨境资金池、QFLP及QDLP/QDIE、中概股回归等业务生态,助力企业抓住资本项目投融资机遇;此外,中信银行还聚焦机构投资者跨境证券投资方面的需求,在QDII、QFII、债券通、港股通、沪股通、基金互认等业务领域,合力中信银行(国际),同时携手集团内金融兄弟公司,尤其是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两大头部券商,形成了一套专属的跨境机构投资者服务体系。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进程中,中国的企业势必会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这既是大国崛起的必然,也是一大批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托举,中信银行国际业务与其“全球价值链”生态体系,正是其中之一。

放之全行公司金融板块的视角下,中信银行对公业务有着一条核心价值观,叫做“成就伙伴”,国际业务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生态、跨境金融服务生态,创造用户价值,也诠释“中信价值”。

第三重视角,从客户的微观体验来看。在对中信国际业务客户的访谈中,“愉见财经”听到频率最高的一个关键词是“3S”,即Specialist(专业)、Speed(快捷)、Slim(灵活)。这既是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服务品牌,多年以来也早已成为了老客户们对中信服务品质的辨识度和认同感。

这样的认同感从何而来?有客户提到了“中信银行外汇交易通”客户端的便捷,有跨境电商提及了在中信银行合作电商平台的新型“伞型账户”结算模式的专业与高效,也有客户称赞外币线上流贷随借随还的便利性和低成本优势。今年以来,中信银行除了倾力打造同业领先的外汇大单品外,还整合完善了跨境资金池、跨境银企智联、AMH(全球多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和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打造企业跨境司库“四位一体”服务体系,上线了实现外币流贷数字化的“外币信e融”。

在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客群中,有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企业,有地方大型企业,也有成长中的中小企业;有在“一带一路”上走出去的工程公司,也有把境外上市资金引进来的海外上市公司;有国际知名跨国龙头企业,也有通过电商平台做着跨境贸易的中小商户……对于广大客户,中信银行以“3S”的服务标准,目标是“成为最佳外汇业务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成为客户理想的国际金融服务伙伴”。

二、

大担当与细功夫

在“金字招牌”的背后,中信银行国际业务的内功是如何养成的?

过往皆为序章。即便已稳处行业领先地位,在内部,中信银行依然在进行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创新,在全行战略导向之下,聚焦于“生态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再造。

不妨以金融服务跨境电商生态为切口做一个观察。跨境电商相比传统外贸企业,具有明显的碎片化、小额化、线上化、高频次的服务需求特征;与此同时,跨境电商涉及的上下游企业众多、交易品种复杂、笔数巨大,由此,不少商家都曾遇到收汇难、时效慢、退税难、费率高的“四大难题”,外汇收支管理成为一大“痛点”。这些,都对金融机构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乘着监管支持专业银行开展跨境电商结汇业务的东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下,中信银行大胆创新,开行业之先河,推出了针对跨境电商的“结算+交易+融资”跨境金融服务综合方案。方案的一大亮点在于,中信银行通过与跨境电商进行系统对接,比如与跨境电商龙头阿里一达通合作上线了“外综服跨境电商集中收结汇”平台,针对跨境电商生态,整合银行内部国际结算、资金清算、外汇交易、数据报送等各个系统,为跨境电商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过程中,中信银行开放API 接口,嵌入跨境电商交易平台,融入跨境交易流程,实现了跨境交易与资金结算的无缝链接。

此外,在服务诸如义乌、临沂等市场采购平台跨境电商模式中,中信银行又创新了标准化、一体化收结汇服务,打造“市采助手”服务品牌。如今“市采助手”已打响口碑,我们听说,越来越多地市的跨境市场采购平台都将中信银行作为合作的首选银行。

以上案例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信银行以数字化金融服务为抓手,创新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服务契机,中信银行构建了交易、通关、物流一条龙服务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商的行业服务标准,同时赢得了市场的9字评价——“下手早、创新快、产品全”。

从更高的站位来看,中信银行国际业务这一路的创新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为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发挥重要作用,到如今以金融手段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数字化转型助力国家“稳外贸”,围绕国家自贸区战略全面服务自贸客户,服务“一带一路”项目融资,助力“走出去”企业行稳致远——中信银行始终肩负着一家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与使命,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有所担当。

中信银行是为数不多同时具备上海、广东及海南三地自贸区FT业务资格的银行之一。近年来,中信银行持续推动自贸区业务“三点做全国”的FT账户体系,推出自贸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通自贸”品牌,夯实自贸区FT业务发展基础。

在落实“稳外贸”政策要求方面,除了上文中提及的针对跨境电商的创新服务模式外,中信银行推出“信保通”大单品,针对中小客户出口收汇风险、国别风险管理痛点,加大传统信保融资投放力度的同时,研发信保池融资、信保保单+担保公司等一系列创新产品。今年以来,中信银行信保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增速位居同业首位。

同时,针对中小企业授信难、门槛高的困境,中信银行依据中小企业贸易特点,在市场中首创信保融资低风险差异化授信方案,外贸企业积分卡授信方案等独具特色的审批模式,极大提升中小微企业审批通过率,扩大授信额度。另一方面,中信银行将数字科技与融资相结合,不仅将传统的进出口贸易融资由线下转为线上办理,为企业提供便利,更是与海关“单一窗口”紧密合作,开发上线针对小微出口企业的“出口e贷”产品,利用企业海关大数据为其自动核定授信额度,实现“秒批秒放”,深受企业青睐。

在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中信银行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跨境投融资模式,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对接,服务于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在基础设施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多方面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中信银行还于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尔金银行多数股权,成为首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购银行股权的中资银行,将机构与服务布局更好地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匹配。

在“一带一路”项目融资方面,中信银行已开展印尼、新加坡、埃及、安哥拉、刚果等一带一路国家出口信贷项目,与主流同业积极开展银团合作,围绕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业开发等重点领域发力沿线重点国家项目。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系列配套的担保增信服务,从企业海外投标、履约、预付款、质保、维修等环节提供全流程、多样化的涉外保函产品。今年以来,上述保函开立规模同比增长超过100%。

新征程,再出发。中信银行国际业务将继续以数字化为核心路径,立足“中信大外汇——全球价值链”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跨境业务优势,助力中国品牌出海,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也以此展现“中信担当”与“中信价值”。

@今日话题

千龙周刊:

10月2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主办的度中国金融发展论坛暨第13届金鼎奖颁奖盛典如期举办。中荷人寿获得金鼎奖评选委员会广泛认可,荣获 “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奖项。

时代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中荷人寿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持续创新、锐意进取,在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通过产品+服务创新、渠道聚焦与变革的不断深入,以服务客户为本,持续深耕“更轻松”的保险服务,精准聚焦客户需求的服务矩阵,全面实现资产规模和内涵价值的同步增长。

成立至今,中荷人寿持续深化产品结构调整及经营转型改革。截至三季度,中荷人寿总资产达413亿元,同比增长25%,同时,中荷人寿连续三年荣获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A级,这也是对其稳健经营、价值转型的认可与肯定。中荷人寿将始终保持昂扬强劲的活力势头,继续以科技力量为驱动内核,不断拓宽服务外延,为促进中国保险行业发展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客户至上,开拓成长新路径

中荷人寿积极创新求变,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线上保单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圈,实现科技与发展的高度融合,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优化客户体验;通过“好爸好妈会”亲子俱乐部、“爱心天使”服务、SOS急难救援服务等增值服务,以及中荷人寿VIP俱乐部提供专业、贴心、周到的服务和全方位的保障,让客户与中荷人寿的每一次接触都有美好的体验,让消费者体验“更轻松”的保险服务,善用保障,实现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同时,中荷人寿积极开展“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金融知识普及月等活动,通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形式关注重点人群“一老一少”群体,用消费者“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传递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在今年9月,中荷人寿推出集常态化、阵地化、创新化、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教育平台中荷人寿“金融知识云展厅”,突破了金融宣教的时空限制,让金融知识随时随地“云普及”,达到金融知识普及更多人群的活动目的,有助于构建金融知识普及长效机制,为公众良好的金融素养奠定基础。

专业创造价值,责任守护品牌

中荷人寿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工作,打造有温度、有责任、有担当的品牌形象,除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金融宣教活动以外,在助力乡村振兴、抗灾救援,支持多地抗击新冠疫情、关爱老年人和青少年等公益项目中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向全社会传递品牌温度。中荷人寿不断打造高质量发展之路,努力与中国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以不变的责任与爱心持续践行行业社会责任,助力中国品牌向上。

此次获奖充分体现出权威媒体、专业机构以及市场对中荷人寿发展成果的全面肯定。未来,中荷人寿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研发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样化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以高质量服务提升品牌形象,积极打造经营高效、科技领先、服务优质、团队卓越、品牌亮丽的精品文化,向“成为保险行业最值得信赖与尊重的典范”的愿景不断迈进。

中国金融发展(03623):

智通财经APP讯,中国金融发展(03623)发布公告,12月28日,该公司的全资附属深圳市集成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卖方)与佛山市雅泓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买方)订立出售协议,卖方同意以总代价人民币3698万元向买方处置出售股份(相当于广东睦湃... 网页链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