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湘西人事网 湘西人才网

湘西人事网 湘西人才网

时间:2020-02-13 05:26:45

相关推荐

湘西人事网 湘西人才网

还有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吗?机会来了!

常德市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将于9月12日上午在湘西北人力资源市场举办

常德市高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将于9月12日上午在湘西北人力资源市场举办_常德中公教育

#头条创作挑战赛#

龙河吟(长篇组诗连载)

组诗总题为“龙河吟”。龙河,是贯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长江一级支流。组诗以龙河为主线,将一颗颗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灿烂的文化明珠串辑起来,成为一幅展示大美石柱的长长画卷。

16.巴盐古道*

从垂直于万里长江的西沱古镇

云梯街踏上悠悠的巴盐古道

走到荆楚大地,眼睛翻过的

是一页一页厚重的历史

行囊里,搜集了满满的哀愁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上苍和命运留给巴盐背脚子的

是一条用血汗趟出来的巴盐古道

寒冬凛冽的狂风,酷暑烈日的芒刺

轮番抽打背在脚子的肉体上

翻过,九百九十九座高山

跨越,九百九十九条深涧

时光,轮回数千年

除了巴盐背脚子脸上的沧桑

眼前的一切都没有改变

铺满艰辛的古道

挂着忧伤的树梢

回荡在古道上的悲歌

还有一个一个绵绵的梦

肩扛日月,脚踏蛙声

身披朝云晚霞

一路挥洒血汗

一路荆棘野兽作伴

来来往往地跋涉

不担心巫术神秘的蛊毒

只忧虑,妻儿明天的一碗稀粥

远山慵懒的脊背托起一轮红日

照亮了残垣断桥,也照亮了

巴盐背脚子期盼的心灵

古老的传说,仍在杵窝中闪烁

叩问大地,叩问苍天

谁能听懂巴盐古道的诉说?

*古巴国因盐而兴,因盐而亡。古巴蜀地区盛产井盐(锅巴盐),已有3000多年历史。武陵山区的土家人是巴人后裔,巴盐历史悠久。历史上,以恩施为中心的鄂西,以湖南吉首、张家界为中心的湘西地区,人们为获得巴盐,常年往来于巴蜀地区人力运盐,使这一地区留下运盐山道,这就是巴盐古道。陆上路线:重庆石柱西沱古镇—利川—咸丰—来凤—龙山—花垣—吉首—凤凰古城,上云贵高原,连通茶马古道;水路:西沱古镇—出三峡,一路北上,跨越长江黄河,连通陆上丝绸之路;一路继续东下,出洞庭连通海上丝绸之路。

@今日头条 @头条号 @头条发现官 @创作者小助手 @头条本地通 @本地达人联盟 @头条小组 @头条娱乐 @今日头条文化频道 @头条历史 @中国经济网

#我在头条搞创作#

#电视剧人世间# #《人世间》时代见证人#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中的父亲周志刚是一位城市工人,却因为支援大三线建设常年不在家,甚至两年才能有一次回家的假期,那么这里提到的大三线建设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呢?

先来说一说大三线,最初指的是西南边陲的四川,贵州和云南,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中原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区,都属于大三线的范围,占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土地面积。

之所以将以上地区成为大三线,是基于战争考虑的一个战略纵深框架体系。

中国幅员辽阔,既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也有广袤的陆地边境,如果有外来之敌想要入侵中国便只有从两个方向进入,于是便将沿海的省份地区划归为一线,拥有陆地边境的省份则属于二线地区,而完全包裹于一线和二线中间的便是三线地区。

考虑到一线和二线地区更容易受到战争威胁和敌对势力的破坏,为了保证战时工业不受影响,上世纪60年代国家,便开始大力发展大三线地区的工业建设,并且从全国其他工业较为发达的省份地区调集资源支援。其中东北作为新中国的工业基地为支援大三线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不仅出钱出力,还贡献了大批技术员和工人,电影人世间中的父亲周志强便是其中一员。

大三线建设中国家共计投入2052亿元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历时之久,在西南,西北13个省区建设起来,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00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版图。

所以我会发现在大三线地区的一些资源城市,尤其是像攀枝花这样的地区,偶尔会听到类似东北话的口音,这背后便是上世纪60年代东北工人支援大三线建设时留下的历史印记。

长征路上林彪冒充“中央军”刺探敌情:连中央军大老爷都不认识了?去把你们团长叫来!

1934年10月10日,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和后方机关8.6万多人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对于踏上征途的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内心是十分迷茫的,因为他们既不知道向哪里转移,也不知道怎么转移。

10月17日,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渡过于都河,前出到整个红军阵型的最前方,如果从地图上看,就会发现此时红军的队形如同一只乌龟,正在缓慢地爬行。

红一军团位于左翼,后面是红九军团,红三军团位于右翼,后面是红八军团,中间是中革军委的军委纵队,殿后的红五军团恰似一条“尾巴”。

四个军团好像四个“轿夫”抬着军委纵队一样,既然是战略转移行动却如此迟缓,正犯了兵家大忌,这让林彪忧心忡忡。

他不止一次向聂荣臻表示,如果军委纵队不能够丢掉瓶瓶罐罐轻装出发,对军事行动十分不利,在四面为敌的险恶环境中红军前途难料。

自从出发开始,一种十分浓烈的不安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前路漫漫,到底光明在何方?

11月5日,红一军团进至乐昌以北30公里的九峰山、五指峰地区,此时全军上下由于连日行军已经搞得疲惫不堪,开始非正常减员。

李德、博古搞的那一套把自己人都绕晕了,却没能忽悠住蒋介石,老蒋虽然不是毛主席的对手,但军事上收拾李德这种老六还是绰绰有余的。

他立即判断出红军是要前往湘西,和贺龙、萧克指挥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便调动几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围追过来。

这时,红一军团收到了中革军委下达的抢占九峰山的命令,这一招是为了防止陈济棠的粤军从南面偷袭红军,但军团部的林彪和聂荣臻却爆发了争论。

其原因在于,林彪不想执行军委的命令,想要直接从九峰山和五指峰中间的平原地带冲过去,直奔粤汉铁路以西。

从部队指挥员的角度来说,这个想法也无可厚非,因为战士们已经很疲惫了,而且据军团部之前得到的消息,乐昌城并没有发现敌人。

但作为政委的聂荣臻却坚决反对,他的理由是:九峰山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不能只管自己跑过乐昌就算完了,万一敌人占去九峰山,把后面的部队截断了怎么办?

参谋长左权建议让陈光派一个连去乐昌侦查一下,结果陈光的人传回来一个震动性的消息:乐昌大道上已经有敌人在活动了。

林彪意识到差点闯了大祸,急忙命令部队向南急进。

6日下午3点钟,军团部抵达乐昌东北面15公里左右的麻坑村,在这里大伙找到了一根电话线,难得的是电话线一头居然还有一台电话机。

在那个落后的年代,村里的电话绝对是连通到十分重要的机关单位的,林彪看着电话机心头一动:何不将计就计,打电话到那头探探敌情?

于是他自己拿起听筒摇了摇,电话居然通了,对面的人一口粤北土腔,语气惫懒,找了当地人一听,才知道接电话的原来是民团团长的师爷。

林彪沉吟片刻拿过电话机,破口大骂对方瞎了眼,居然连堂堂的“中央军”大老爷来电都听不出来。

对方一听是“中央军”打来电话,语气立马恭敬起来,林彪“妈的娘的”骂了一通,最后才说:“让你们团长给老子接电话!”

师爷答应一声,很快把团长找来,那个倒霉团长从来没有见过什么“中央军”,也不知道“中央军”是不是都讲湖北话,只是一叠声地说:“报告长官,属下尚未发现‘匪军’踪迹!”

林彪说:“要是‘匪军’真的来了你们这些民团顶个啥用!陈济棠的人到哪了?”

对方说:“报告长官,前天邓师长(邓龙光,时任粤军独立第4师师长)有3个团已经开进乐昌,今天有1个团往九峰山方向去了。”

林彪听得冷汗直冒:好险,要是不打这个电话麻烦就大了!他又问对方邓龙光的部队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对方老实回答是中午出发的。

聂荣臻看了看表,此时是下午3点。

放下电话,林彪立即命令王开湘、杨成武的红二师四团火速出发,不惜一切代价必须赶在粤军之前抢占九峰山!

红四团是红军中大名鼎鼎的铁脚板团,后来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都是他们的功劳。王、杨二人得令之后不敢怠慢,随即率全团跑步前进,直扑九峰山!

天助红军的是,此刻阴云四合,不久就刮起大风下起暴雨,邓龙光的部队虽然比红四团出发早三个小时,却因为下大雨急着避雨而耽搁了。

敌团长听了民团的汇报,以为红军还没有到乐昌,眼看大雨滂沱便找了一家民房避雨,让卫兵给自己点起大烟过把瘾再说。

而于此同时红四团却争分夺秒,以人力所不能及的速度在天黑之后就抢占了九峰山,当他们赶到山顶时,只见山下的粤军打着火把慢腾腾地如一条长蛇般向山头蠕动而来,还差着三里路呢!

也就是两袋烟的功夫,红军的安危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敌军攀藤附葛接近山头时,红四团各种火器齐发,打得敌人屁滚尿流。

从11月6日晚上打到7日晚上,红四团在九峰山一线顶了整整一天,确保红军安全通过了第三道封锁线。

1886年5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她在7兄妹中居长,是贺龙的大姐。

1906年,20岁的贺英与丈夫谷绩庭组建起一支反抗反动恶势力的地方武装。

19,他们参与支持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行动。

19,丈夫被杀害后,贺英一肩挑起重担,率领地方群众武装,抗官府、杀豪绅、打土匪、救穷人,开始更加顽强的斗争。

1926年夏,为响应贺龙部队参加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她联合地方武装驱走县长,进驻县城,各界人士送“万民伞”“欢迎贺司令进城”,深受群众拥护。

1926年12月,贺英来到武汉贺龙部队。她叮嘱贺龙,要警惕蒋介石、汪精卫这些人。大革命失败后,她毅然决定回老家稳住后方队伍。

1927年10月,敌人对南昌起义总指挥贺龙的老家洪家关进行“围剿”,扬言“不抓到贺英不收兵”。重重“围剿”之下,贺英指挥地方武装坚持斗争。

1927年12月,贺英率部600余人参加中共湘西特委组织的年关起义,曾攻占桑植县城。

1928年2月,贺龙受中共中央指派回到湘鄂西开展武装斗争,开辟革命根据地。贺英得信后,将自己掌握的近千人的群众武装交给贺龙。从此,她加入工农革命军的行列,并参加桑植起义,为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石门受挫,贺龙率部退到桑鹤边界休整,处境十分艰难。在战斗中几次负伤的贺英,在得知工农革命军被困深山的消息后,带领身边仅有20余人的游击队打土豪,筹粮款,千方百计把缴获的银元、布匹、棉花、粮食等物资,用骡马和人力运送给工农革命军。贺龙多次说,1928年那次失败,若没有我大姐的支援,后果不堪设想!贺英还向贺龙建议:“老躲在深山里不是办法,队伍‘要伍’,‘不伍’不成队伍。”贺龙随即对部队进行整编,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他们将部队拉出堰垭,经沙道沟到咸丰县的黑洞,智取汪家营,夺得不少枪支。接着奇袭建始城,收编邬阳关部队,于1929年春解放鹤峰县城,5月解放桑植县城。红军的根据地也日益巩固。

1930年春,贺龙率红军主力东下洪湖,贺英率游击队留在湘鄂边根据地,配合红军主力,坚持游击战争。

1932年反“围剿”后,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四面包围根据地,贺英率部苦苦坚持。

1933年5月5日,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包围,战斗中,贺英中弹壮烈牺牲,时年47岁[1] 。

“他们把人埋得不深,很快就能挖出来。”1982年,重庆农民杨先富曾亲眼看见红军战士被杀害,于是便带着工作人员来到了埋骨地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话虽如此,但是 中国人固有的落叶归根的思想,谁又不想魂归故里呢?

抗日时期,无数战士争先恐后踏上战场抗击日寇。战争胜利了,但有些战士们却永远留在了那片他们曾战斗过的土地上。

中国建国后,烈士的遗骸未曾荣归故里,一直是政府的心病。自那时起,各地政府多次组织人力寻找烈士的遗骸。

1982年,在政府的不断努力搜寻下,王光泽烈士遗骸的下落,从一位重庆农民杨先富的口中得知。

据其所说,他曾亲眼看到国民党以非常残酷的手段迫害这位红军战士,并将其埋葬的一幕。

因建国初期时局动荡,这一切他并没有主动向政府报备。

直至1982年政府人员主动上门来问其关于文物的线索,他才将这一切脱口而出。

将红军战士的遗骨挖出来之后,眼前的一幕让在场的人全都泪目了。

只见遗骨的脚踝处还带着沉重的脚镣,并且还有两根铆钉死死地钉在脚踝骨里。

而这名战士在经过鉴定后发现,正是已经失踪了48年的红军师长王光泽。

王光泽,1903生于衡阳一个贫困家庭中。因家境贫寒,书没念几年便辍学了。

可能也正是因为他的家境,他更加清楚底层人民所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在遭受着什么样的压迫。

在其十三岁那年,他第一次接触到“革命”这个词。至此,他的一生便与这个词捆绑,并为之奉献了自己的生命。

他开始积极参加工农运动,举起反封建的旗帜。1930年,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组织——中国共产党。

因其脑经聪慧,组织能力强,他受到了组织的重用,一步步升任至五十三团团长。

1934年,指挥部决定中央红军向湘西方面挺进。但考虑到敌军的骚扰,决定在黔东地区留下一支部队,以牵制敌军。

王光泽受命接下了这个任务,接任黔东独立师师长。在他的带领下,仅靠一千多人,就成功牵制了敌军大量兵力,很好地为大部队减轻了压力。

敌军恼羞成怒下,派遣大量部队展开包围圈,决定先剿灭这支机动性极强的红军。

哪怕王光泽率队突破了一道又一道包围圈,只可惜天公不作美。1934年11月28日晨,因白雾弥漫导致迷失方向,王光泽率领的独立师长不慎掉入敌军的包围圈。

奋战之下,也仅仅只有百余人逃出包围圈。为了尽可能地保存革命的力量,他下达分散逃亡,各自前往湘西寻找主力军的命令。

天亮后,独自一人向湘西进发的他,因口音问题不幸被当地民兵纠察出来,并被其移送至敌军军部。

敌军此时早已认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独立师师长,还妄图招降王光泽。

这些早已背起革命的人,早已忘记了信仰的力量。王光泽对其破口大骂,斥责他们这些背叛人民的人,终将会失败,会被中国共产党革其命!

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对其施以酷刑,给其脚踝戴上沉重的脚镣,并用烧红的柳钉死死地钉进去。

哪怕受此酷刑,王光泽也丝毫没有求饶,反而大肆向周围人讲述蒋介石和国民党反革命,反人类的罪行。

眼见王光泽如此“倔强”,国民党决定秘密在邬家坡对其进行处决。

谁知这一切都被在暗处的杨先富看到,国民党的残忍手段,最终被暴露在世人面前。

当王光泽烈士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时,其脚踝处的脚镣是如此显眼,周围人无不为之动容。

王光泽烈士的遗体被政府重新安放在酉阳县革命烈士墓,那副脚镣也被保管在酉阳县文管所,供后人缅怀、铭记这位红军师长。

红军精神永垂不朽,正是因为有无数这样的人,我们如今才能活在一个太平盛世中。

编辑:木子李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他只上了小学,然后当兵,走遍了湘西和川东的地方,看到了真切的现实生活。后来,到北京后,开始创作,后来还当了大学老师。他的创作主要以湘西为背景,描写了故乡的自然和人事,文学史上把他创造的文学世界称为“湘西世界”。

湘西的自然风景以河流为中心,具有灵动的美。就人的生活而言,也是充斥着野蛮和暴虐。在沈从文笔下,湘西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以《丈夫》和《萧萧》为代表的小说所描绘的野蛮的生活,但是沈从文却以“乡下人”的眼光,淡淡叙述,没有过多指斥。另一种是以《边城》为代表的田园牧歌式的小说,描绘的是至善至美的小城的人事。

后一类是比较好理解的。前一类则不好理解,野蛮粗俗的生活对一般读者而言都是难以接受的,但是作者却似乎认为这是正常的,似乎还不乏欣赏,觉得这些人,即使是妓女,乱兵也似乎都在尽他的一份责任,似乎有着健康的人性。这到底是他的麻木呢,还是他选择了更加合理的角度?我搞不明白。不过,《边城》确实是绝佳的精神补品。在我们经常感到人情冷漠,人性邪恶的时代,看看这部作品,心就不会走向绝望。

1931年,一位车夫拉着一装满烂猪肠、烂羊肚的棺木送到根据地。战士们被熏得喘不过气,捏着鼻子唯恐避之不及。当车夫打开棺木时,众人立即围了上去,拍手叫好。

抗战时期,我军缺少枪支弹药,只有打了胜仗才能从敌人那里缴获一些装备。

可这些远远不够,于是组织便想搞活一条运输线,能源源不断给前线供应装备。

刚好这时,陈克昌派遣到湘鄂西根据地。

陈克昌,出生于湖北的一个贫苦家庭。23岁时,有勇有谋的陈克昌当上监利县的自卫队大队长。

由于表现优异,陈克昌被湘鄂西根据地的负责人周逸群看重,安排他去做运输。

之后,陈克昌在组织的安排下化装成一位商人。为了掩人耳目,他带着妻子谢新安搬进一家高级旅店,出入各种场合,收集多方信息。

陈克昌终于找到机会,在一次舞会上,他结识了一位管理军械的杨处长。杨处长为了多捞些油水,经常倒卖武器装备。

为了拉拢杨处长,陈克昌经常请他到家吃饭,喝酒。时间一长两人“友情颇深”,就做起了交易。但杨处长害怕引火上身,不负责运输。

这可愁坏了陈克昌。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突然他灵光一现,何不利用杨处长儿子过满月的机会呢?

次日,陈克昌就带着妻子去了百货大楼,把妻子装扮成一个秀丽姑娘。然后,他又把买给孩子的东西装进箱子里,走进军械处。

“干什么的?”一个哨兵厉声喊道。

“我去给杨处长姐夫的孩子送满月酒。”谢新安温柔地说。她边说,边主动打开箱子给哨兵看。就这样,两人顺利进入杨处长住处。

一见面,陈克昌就将哨兵检查的事告诉杨处长。杨处长听后,便派一名护卫送他们出去。

从此,陈克昌便想办法和哨兵搞好关系,他每次来都给他们带些小礼品,给些钱。时间一久,哨兵对陈克昌的检查也就松了。

可检查再松也不能大摇大摆地运送东西,为了安全起见,陈克昌每次都小心翼翼。

而这次陈克昌购买的长枪就犯了难,怎么才能不动声色的运出去呢?

正在思索之际,陈克昌看到大街上的车夫,他灵机一动,何不化身车夫,用三轮车运出来呢?

于是,陈克昌租来一辆三轮车,买些礼品,带着妻子去了杨处长家。到达后,陈克昌拆开三轮车,用布包起来后,绑在三轮车的后座下。

陈克昌走到大门口,看到那些哨兵,佯装镇定和哨兵打招呼:“天快黑了,我要赶路。”哨兵听后,摆摆手让他通行。

东西是拿到了,陈克昌又头大了。该怎么把这些送到湘西根据地呢?正在发愁时,陈克昌看到有人在办丧事,他在心里大呼,真是天赐良机。

于是,陈克昌赶紧跑到棺木店,买一口棺木,又去垃圾堆里捡很多腐烂的猪肠子,羊肚与死鸡,放入棺里,抬到人力车上,随丧队出了城,连夜送到湘西根据地。

战士们离老远都闻到从棺材里传来难闻的恶臭,他们纷纷捏着鼻子,脸扭一旁。陈克昌笑而不语,当他打开棺木,众人不由得欢呼雀跃,拍手叫好。

1931年,陈克昌又奔赴上海,购得子弹12万发、指北针10个、望远镜1个,顺利返回湘西根据地。

陈克昌不仅自己奋斗在一线,还让妻子也加入的党组织。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付出了自己的芳华;用自己的忠诚,将一片冰心交给了党。

就像夏曦首写的诗一样:川军入侵过长江,救我红军有克昌;陈沱灭鼠庆功日,军民毋忘军火人!

国家侵略,我们誓死保卫。装备落后,我军智在巧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作者:诗雨

卢克文微头条上说湖南邵阳不行,没有发展空间,我很是反对!邵阳不是不行,邵阳是没有找到一个正确发展的路,没有一个定位,没有一个特色!邵阳有很大的人力资源,在外面漂累了,很多人想回家,只要能够把他们留住,邵阳人力资源不用考虑!有人说邵阳人文环境不好,这个只要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就可以治好的!怎么加大力度不用我说了,只是辛苦一线的警察叔叔!另外邵阳发展需要一个很强的班子,能够规划和发展邵阳产业!我觉得邵阳适合搞轻工业或食品加工之类的产业,因为邵阳地处湘西南!正如卢克文说的位置不好,我们不能搞重工业之类的,因为运输上不方便,另外成本问题!搞轻工业或食品加工类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物流行业,通过物流运到全世界各地!食品类可以物流和快递!搞轻工业和特色食品类,一车的货数量多,物流成本合算一些!只要想发展一个地方,没有行不行的!需要的是决策人物!邵阳要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

#影视连载计划#《去有风的地方》番外篇:大麦的恋爱日常小甜饼连载5,上回说到大麦在小区遛狗,再次遇见被撮把子撞倒的那个男人,并且互相交互了名字,那个好看的男人叫方辞礼!

“现在电瓶车开得也太快了,没注意好容易被撞啊。”大麦回到家里先在群里一顿疯狂吐槽。

“所以是那位方先生救了你?哇哦……突然觉得这人行。”

“我现在知道他名字啦,他叫方辞礼。”

大麦看着对话框的那三个字,突然觉得这个名字和他本人的气质还挺像。

“那你和他走了一路,有新思路了吗?”许红豆也上线问道。

“有有有,我和他一路走回来,很认真观察了他的神态动作,我现在有好几个想法,我先去更文啦。”

大麦从床上爬起来,想到刚刚的场景,喧嚣的早晨,飞驰的电瓶车,不受控制的红绿灯,记忆被篡改的女人,施救者or幕后黑手?

大麦在电脑前一顿输出,而在小区的另一边。

方辞礼才进家门,好友顾行知的电话就打进来了:“老方,我就去北京出了个差,你……”

“我怎么?”方辞礼打开免提将手机扔在桌上,压根不想搭理他。

“我听说,你居然在小区被狗撞了,还是个半大的可爱到不行的萨摩耶,哈哈哈哈哈哈…”

“而且还那么背,左手还被划了个口子,你说你晨跑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好友无情地嘲笑,方辞礼冲了一杯牛奶并没接话,他总不能说看狗主人看得入神所以没注意狗蹿出来了?若是说了,怕是会成为一辈子的笑柄。

“诶,老方,你这有情况啊,那么多人想加你微信,你连工作号都不给,这位直接给的私人号,小姐姐是你理想型?”“咳咳咳……”

方辞礼没想到朋友连狗主人是个女生都知道了,这些大嘴巴,实在不适合做人事,不如去海外多锻炼。

"以前那些人都是和工作有关,麻烦,我的私人号看不出来任何信息。”方辞礼为了防止这个损友胡思乱想,挑重点解释道。

“你打电话要是只是来嘲笑我被狗撞了,那我就挂了,半年你都不用找我了。”方辞礼边说边把这人拉进了黑名单。

“别别别,我是来和你说,之前和你说小桐最近要到你那儿,确定时间了,明天下午的飞机,你帮忙招待一下。”

“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小桐又不是第一次来了,不用我接,也不用我带着去吃湘菜。”

方辞礼看着阳光洒进屋子里,想起那个叫大麦的女孩的笑容,总是会勾起他在湘西和徽州的记忆,这两天也给了他不少灵感。

“哥,哥,我求你了好吧,求你去接机,费用都我出。”

方辞礼随手挂了电话,耳边总算清净,他端着咖啡看着阳光从窗外洒进来,脑子里闪过这些天的片段,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