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乡村|文旅部发布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乡村|文旅部发布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时间:2020-07-02 18:07:50

相关推荐

乡村|文旅部发布全国10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

「来源: |青蓝文旅 ID:tsiland」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以下称《案例选编》),总结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选编》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0个典型案例,聚焦产业融合、创业就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创新提升等6个重点类型,以下为精选的部分案例。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推出《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以下称《案例选编》),总结展示乡村旅游扶贫成果,促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案例选编》收录了全国范围内100个典型案例,聚焦产业融合、创业就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创新提升等6个重点类型,以下为精选的部分案例。

01

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型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种植业等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使乡村由单一农业经济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

北京绿蜻蜓特色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

一、旅游扶贫成效

接待会员、游客5万多人次,合作社年营业额达1400万元,休闲经济年均增长超过25%,帮助每户年增收4000元以上,也为当地农民增加了就业岗位185人。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市、区、镇、乡各级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把从政府领导转变到政府引导上来,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科学规划,邀请专家学者来合作社考察指导,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强对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扶持。通过举办各种活动,着力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二)采取独特的运营模式

绿蜻蜓合作社独特的经营模式,采用“前店后园”的空间布局,遵循了“以园养店,以店促园”的发展思路。在绿蜻蜓生态农场可以旅游休闲娱乐,以发展更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方式,拓展乡村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成长空间,让更多的本地农户脱贫增收致富。在绿蜻蜓合作社游客服务中心可以购买到全国各地安全优质特色农产品。以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消费购物,更好的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帮助全国贫困农户。

1.“前店”以旅游促销费,销售扶贫产品,助贫助农。,绿蜻蜓合作社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落实精准扶贫,以消费扶贫的方式,采购贫困地区内蒙古奈曼旗、翁牛特旗、科右中旗、巴林左旗、新疆、贵州毕节、河北等地农副产品。

合作社采用“基地+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开展利益联结脱贫,与老哈河、海拉苏米业、天龙食品、元始等16家企业签署销售协议,辐射带动当地100多个贫困人口就业。以来,帮扶采购总额达3851.12万元,并建立稳定的带贫益贫机制,合作社的扶贫产品已达70多种,帮扶对口贫困县范围覆盖了全国。带动35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200余人,帮助贫困户每户年增收2500元。

2.“后园”致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拓展了乡村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和成长空间,拓宽村民的经济渠道。合作社内的绿蜻蜓生态农场是优质、安全、绿色的采摘、种植、体验的生态农场。不仅立足于农业发展,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游玩场所,全年面对广大市民开展旅游观光、采摘、娱乐、种菜、度假等休闲活动,把农业生产方式变成市民生活方式,打造各年龄段都市居民享受田园生活的乐土。园区内种植蔬菜品种近上百种,更细化的划分了私家菜园版块,目前可容纳私家菜园达200家。产出所有农产品都是按照绿色以上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管理。院内配套设施逐渐完善,配备旅游厕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农产品检测室、农具仓库、冷库及储藏用房。园区不断创新旅游景观,提升旅游服务功能,提供物质与精神双重产品。

(三)实施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

合作社吸纳了周边的农场、种植企业及农户300余家入社,设立了固定办公场所、标准化生产部、农资采购部、技术服务部、产品销售部、财务部和商务推广部,各部门职责明确,为社员提供统一的服务。帮助农户及贫困地区打造稳定的农副产品销售平台。绿蜻蜓合作社与农户和社员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组织采摘、集采、配送、线上、线下、社区、社团等方式带动周边劳动力就业。

科技兴,农民富。要脱贫必须懂技术。合作社定期邀请专家对社员及农户开展文化培训和科技培训,合作社每年开展培训讲座42期,培训15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02

创业就业

创业就业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效激活贫困地区创新活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农民、返乡创业人才等就地培养成懂旅游、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达到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目的,助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桥镇雷家营子村

一、旅游扶贫成效

雷家营子村游客总数达22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67.5万元。年底时,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向全村各户进行了分红。

二、主要做法

(一)党建引领,小山村谋划大产业

依托丰富的自然景观、厚重的人文历史和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雷家营子村党支部大胆提出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党群同心开始闯路。

一是率先推进“三变”改革。党支部牵头成立赤峰市好客雷家营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设雷家营子村农业观光旅游合作社和雷家营子村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动员群众以土地资源入股公司,有效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多方共赢、抱团取暖。

二是聘请专业的景观规划设计公司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并围绕旅游规划,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财政一事一议项目、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进行基础建设。几年来,先后实施了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安全饮水、院墙整修等基础建设工程,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完善了阵地的服务功能;实施了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项目建设。引进了内蒙古观和旅游投资公司对全村旅游项目进行专业化管理,引进了景川旅投公司建设了千米玻璃漂流项目,引进了内蒙古亿家手工制品有限公司,建成了笤帚手工艺品展厅和扶贫车间。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建设完成了雷家营子大食堂、开心牧场、七彩滑道、小勇士乐园、低空拓展、高空玻璃漂流等旅游项目。

四是努力突出山村特色。村党支部根据村民擅长的不同优势特色,探索打造了草帽画、粮食画、陶泥坊等手工体验项目,吸引众多儿童进行体验,如今已经成为儿童室内“休闲益智”的最佳场所。同时,把乡村旅游与弘扬爱党爱国情怀有机结合,建设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建主题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结合村情村史谋划独树一帜的红色教育培训项目,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爱党爱国。

(二)一体两翼,小山村实现大发展

为真正使雷家营子村实现产业蓬勃发展,雷家营子村抢抓市旗两级组织部基层党建融合发展机遇,成立了以雷家营子村为核心的西桥镇党建引领旅游林果产业发展共同体,形成了“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一体”即党建引领旅游林果产业发展共同体,“两翼”分别是党建联合体和产业化联合体)。

乡村旅游方面形成了“一业五司”发展模式(即乡村旅游产业+赤峰市好客雷家营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观和旅游投资公司+内蒙古亿家手工制品有限公司+景川旅投公司家公司+雷家营子红色教育培训中心),赤峰市好客雷家营子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雷家营子红色教育培训中心主要负责各方的协调配合,内蒙古亿家手工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开发,景川旅投公司负责娱乐项目开发,内蒙古观和旅游投资公司负责产品营销。村党支部与各公司之间既分工负责,又集中攻坚、精准发力,五家公司得到了丰厚的利润,雷家营子村乡村旅游产业又能蓬勃发展,实现了互惠共赢。

林果采摘方面形成了“一业五社”发展模式(即林果业+雷家营子农业观光旅游合作社+蒙露康农业种植合作社+嘉贺兴农业种植合作社+吉旺农业种植合作社+兴农种植养殖合作社),党建联合体与产业化联合体直接进行对接,通过休闲采摘、线上线下销售等方式帮助果农销售水果,加大程度地解决了水果滞销等问题,果农亩均收入都达到了5000~10000元左右,效益比较明显。

(三)生态宜居,小山村瞄准大振兴

雷家营子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累计植树30万株,治理水系7.5公里;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全村已全部实现卫生改造;引导群众自发搞好院内卫生和门前三包,自觉维护全村环境,这样既能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又能守护好绿水青山,让雷家营子村真正成为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好所在。

03

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挖掘农村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以活态化方式进行传承和创新,即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护、传承和复兴了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打开乡村与外部世界交流沟通的大门,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

一、旅游扶贫成效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步步将村集体经济由之前的不到20万元增加至270万元,年人均收入由的3300元,提高到的25000元。,梁家沟村12户2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整体脱贫。

二、主要做法

以来,梁家沟村明确了“民主决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发展原则,高标准设计了新村建设规划,按照“旅游立村”的总体思路,将旅游扶贫、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有效整合,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项目”的旅游扶贫路子。主要措施有:

(一)改造新村现状,明确旅游立村

,按照“民主决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村庄发展原则,梁家沟村利用5年时间,分2期建设新村,由村集体负责平整宅基地、硬化道路、铺设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并对新建房统一图纸要求,农户则负责自主出资建设房屋主体和内部装修。通过拆旧村、建新村,梁家沟村实现了集中居住,为下一步发展旅游产业置换出了发展空间。

在新村建设完成的基础上,梁家沟村明确“旅游立村”思路,着力打造新型农民。一是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培训班,教授乡村旅游相关知识,提升村民业务能力和技能;二是组织村民代表外出学习交流,考察学习外地精品民宿和慢生活体验模式;三是发挥典型引路作用,选定3户先期经营民宿,请设计公司帮助进行整体设计,发展精品民宿。引领示范带动全村旅游致富。

(二)创建村社联合,实现规范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发展,西柏坡镇政府引导梁家沟村民成立了平山县第一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下一步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组织保障。全村52户农民入社,占总户数的55.6%,并统一办理了相关营业手续。与此同时,梁家沟村在培育上下功夫,在规范上做文章,借鉴北京密云司马台村“一个农村就是一个乡村酒店”的理念,对民宿实行“五统一”管理,合理规划特色旅游休闲业。

(三)利用项目优势,带领全村小康

,平山县承办了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当时,西柏坡作为主要承接地,基础设施、商业配套都亟须提升。梁家沟村抓住时机,利用建新村时节约置换出的150多亩建设用地,通过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和经营模式,引进利用社会资金1.5亿元促成西柏坡游客中心、景区主停车场和西柏坡红色旅游小镇等项目落地梁家沟村,此外,村集体以建设用地入股,村民变身成为股东,用长期稳定的分红收入推动梁家沟村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04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型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协同发展。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黄尾镇黄尾村

一、旅游扶贫成效

黄尾村属传统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传统林业经济转型,生态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主要渠道。以来,黄尾村累计接待游客350多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高达2.1亿元,累计带动全镇1200余人脱贫致富。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村庄

,黄尾村启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强特色、补短板、抓发展、促脱贫,确定了“景区标准、带状布局、整治为主、景村一体”的建设思路,美丽乡村建设到哪里,景区就延伸到哪里。几年来,整合资金项目,实施了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序化、净化“六化”工程,全面整治环境,建设鲜花小镇,提升乡村道路,路网通组达户,新建乡村旅游服务中心、旅游公厕、文化广场、综合体育场馆、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通讯全面提标升级。依托彩虹瀑布景区,将黄尾村建设为作家村、画家村和摄影家创作基地。保留农家风味,打造园林特色,彰显文化氛围,村庄即是风景,家园就在画中,景村相融,浑然一体。

(二)健全工作机制,主推生态景区

,岳西本土企业牵头出资,整合黄尾当地部分资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租赁老百姓的山场规划建设景区,承包上游霍山县一家水电站退电还水,引水穿山,轰鸣而下,形成华东第一大彩虹瀑布,建成大别山彩虹瀑布景区。

(三)探索发展模式,引导生态旅游

黄尾村积极探索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起点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导入“开放社区+”概念,打造综合服务区、悦溪茶谷、森林康养区、彩虹瀑布、花果谷、森林公园六大产业板块,启动土耳其风情森林康养基地、彩虹瀑布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设成千亩悦溪茶谷和千亩花果谷,改造提升了长冲茶叶公园,举办桃花节,有效延展了游客旅游的空间时间,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群众收入。

探索形成“景区+村集体经济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民”发展模式,景区组织游客入园采摘,村集体经济公司统一营销,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茶农果农种植生产。位于彩虹瀑布景区旁的长冲茶叶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茶园变公园,农民变导游,游客变村民。引导扶持群众发展“五小园”经济,用好产业扶贫政策,发动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田园、小养殖园等等。

05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型通过发挥村级基层党组织政策、信息、资源优势,带领贫困地区农民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旅游,广大农民获得收益,党组织聚人气、得民心,巩固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龙洋乡西滩村茶园自然村

一、旅游扶贫成效

,茶园村旅游综合收入40余万元,乡村旅游人次达3500余人;,茶园村旅游总综合收入达400余万元,同比增长900%。乡村旅游人次达30000人,同比增长757%。二是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一个偏远的半空心化的小山村,的一夜间村里的24幢泥土房被租赁一空,包括破旧不堪的附房。一幢100余平米的泥土房年租金接近2万元,的租金高达30余万元,全村租金收入超过10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以“文”为魂,推进原味改造,塑好乡村的形

在村庄建设、建筑物改造过程中,把茶园村拥有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园武术”“全国生态文化村”两块“金字招牌”作为乡村活化的灵魂,摒弃传统“大拆大建”乡村建设模式,对茶园村进行原味改造、升级提升,打造“思念乡村、寻求乡愁”的旅居生态村。

一是明晰传承路线。聘请北京大学教授,对村民户籍、族谱、文化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精心编制茶园村活化路线图。邀请美籍华裔建筑设计师对村庄改造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并明确以“侠”为灵魂、以“野”为舞台的核心设计思路。二是留住乡愁文化。坚持“原生态改造+新老混居模式”推进村庄提档升级,全力维护村庄原有风貌和基本构造,保留泥坯房、石板路、茶园、丝瓜藤等传统村落元素,以及房前屋后菜地、瓜棚、鱼塘等乡愁元素。三是融入武侠文化。在活化项目主体——特色民宿的改造过程中,紧紧围绕茶园村武术文化精髓,将武术所代表的“侠隐”作为活化项目的灵魂,建设石形导示、夯土墙、坡屋顶等复古元素,同时巧妙融入金庸武侠文化元素,达到乡村文化和民宿文化相互映衬的效果。

(二)以“人”为本,推进农旅融合,育好乡村的业

一是盘活闲置资产促增收。全面梳理村内泥坯房、田地等闲置可利用资产,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投资业主、村集体和村民参与乡村活化项目,助力村集体、村民增收。二是推介生态产品促增收。利用深圳乐领公司的会员资源和平台渠道,帮助农民销售竹筒酒、冬笋、山茶、毛花猕猴桃、野蜂蜜等20余种特色农产品,助推产品价值实现最大化。三是增加就业岗位促增收。村内旅居生活配套服务、基地农作物种植等就业机会,优先考虑本村村民。

(三)以“和”为贵,推进“新老村民融合”,补上乡村的缺

一是共话乡村振兴。常态化举办乡村振兴空心村活化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怎么看、怎么干”展开对话。二是共享生活方式。积极倡导“村民和城里人互享对方的生活方式”,成立“生活内容开发部”,开发和引入打麻糍、磨豆腐、做青团、打醮、端午放排、班春劝农等乡村生活产品和民俗活动。三是共治美丽乡村。成立茶园村“社区发展协会”,通过完善协会组织、重修村规民约等,实现村两委、企业、城市精英人群合力共治美丽乡村。

06

创新提升

创新提升型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乡村创意产品、特色民宿、科技农业等,推动贫困地区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升乡村旅游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新活力。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

一、旅游扶贫成效

(一)从空心村到网红村,通过文创旅游达到减贫目的

自5月开展本项目以来,本村常住人口从不到100人增至600人,游客从0增至年20万以上人次,龙潭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几乎为0增加至的1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8350元,比项目开展时增长了3倍。

(二)原村民回归,转变生产方式

项目开展以来,龙潭村的建设愿景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吸引了大批原村民回村兴业。他们将自家改成民宿、小卖部、餐馆、咖啡厅,改变了自己作为传统农民的身份。据统计,仅,原村民回村进行旧屋改造、复兴非遗工艺红粬黄酒等投资已达1800多万元。

(三)新村民落户,启动新业态

自项目开展以来,共有30多户(人口100多人)的新村民通过“认租”规划落户龙潭村,他们为乡村减贫工作带来了新业态。

(四)文创旅游赋予传统产品新价值

龙潭的红粬制作和黄酒酿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约,技艺传承困难。自本项目开展以来,当地村民和新移民围绕如何传承推广龙潭红粬黄酒创立黄酒文创项目。建立龙潭酒博物馆,举办开酒节,成为龙潭旅游观光亮点。他们结合时代特征、传统农耕文化以及诗意生活理念,设计符合数字时代审美的外包装、广告词,利用互联网、电商营销,将原本1斤不到10元的黄酒,赋予10倍价值,成为龙潭村文创旅游-减贫的重要内容。

(五)文创改变乡村,展现精神新风貌

自本项目开展以来,龙潭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改变传统陋习,增加文明、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

二、主要做法

屏南是福建省26个重点老区县之一,因传统地缘劣势,并不享受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辐射带动。从区位特点出发,屏南将发展定位在以发展文创旅游促减贫等的新经济上。

(一)培育“文创旅游种子”

5月,熙岭乡决定以龙潭村为文创基地,选送30多位村民作为“文创旅游种子”到双溪安泰艺术城学习油画与新媒体营销。以他们为骨干,在龙潭村开办公益画室,利用互联网聚集流量,吸引海内外各界关注公益艺术教育与文创的目光,进而吸纳新村民的到来。在文创产业的引领下,乡村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被激活。利用数字时代的传播手段,“放大”“聚焦”了龙潭原有的良好旅游生态,吸引流量,达到激发乡村旅游内生动力的作用。

(二)“认租”规划

创造性推出“认租”规划,采取“工料法”计算工程成本的管理模式,由村两委自行购料,组织施工,有效节约修缮成本。目前,屏南县采用“工料法”建成或在建的10万元以上的村级项目有79个,相关经验已被收入省级文件《关于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入选住建部乡村营建优秀实例。

由于村民大量外出,同中国很多乡村一样,被边缘化的龙潭村有荒废的老房100多栋。在此背景下,县、乡、村三级组织因地制宜,创造性推出“认租”的规划。由村委与祖居户主签订期限房屋租赁合同(宅基地30年),“新村民”再与村委签订租赁合同;“新村民”出资、村委代租代建,在内每年每平方米只收3块钱租金。老屋得以“新生”、新村民也以较小的代价进入乡村生活。

(三)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以来,县政府新建了熙岭经三峰、龙潭至墘头12公里四级公路;在龙潭村建设了村民艺术公益教学中心、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广场、乡村党校等文化设施。建设宁德首个移动5G基站、复办龙潭小学。同时,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包括雨廊、水车、立面改造、巷道修整、管网下地、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等。

(四)推进老屋再生工程

盘活龙潭村100多座老宅,是龙潭村文创旅游减贫工作的核心。在古宅的修缮改造中,村委会制定基本原则:保留古宅夯土墙、黛瓦木构的传统风貌;屋内结合现代生活需要,打造书吧、工作室、咖啡屋、音乐厅等文创空间;利用当地工匠,激活乡村传统营造技艺。在古村修缮过程中,聘用当地木匠、泥瓦匠、石匠等为建设主体,当地工匠艺人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建设,采取传统工艺修复,恢复濒临失传的营造技艺。

(五)创新管理机制

先后出台《屏南县村级小额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屏南县村账乡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等措施,以全程公开透明的方式,采用投工投劳及“工料法”(其中“工”指人工费,由聘请工匠费用和村级管理人员误工补贴构成;“料”指原材料含税价款,均是由村级组织自行采购的合法原材料)计算工程成本等管理办法,保障项目建设资金安全的同时,快速推进项目的高效建设。

关于青蓝文旅

青蓝文旅,致力于文旅产业的顶层设计、策划规划、建筑设计、投资运营、品牌推广,为已开发景区提供提升服务,为待开发项目提供定位咨询,是深度整合资源、资本和咨询服务的战略平台和纽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