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卞显红:《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旅游规划设计工作指导

卞显红:《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旅游规划设计工作指导

时间:2023-12-25 01:27:01

相关推荐

卞显红:《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旅游规划设计工作指导

《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旅游规划设计工作的指导

卞显红 浙江工商大学博士、教授;杭州碧海云帆规划设计集团董事长、杭州商大旅游规划设计院副院长

国办发〔〕15号文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旅游进入全新时代,是新时代国家旅游发展重大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对我国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旅游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发生重大改变

旅游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手段,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旅游规划设计中要始终贯彻旅游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不仅仅是重要产业,而且要始终坚持旅游的社会文化功能。旅游要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旅游规划设计与旅游发展需要贯彻国家意志,这是旅游规划设计政治正确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规划设计之基础。

旅游发展需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与传统旅游规划设计具有重大差别,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始终把握国家供给侧改革主线,要把旅游供给侧改革作为旅游规划设计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强调旅游休闲新业态配置,强调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强调旅游供给与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之间的充分均衡,实现旅游供给与需求高效匹配。

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要注重全域旅游发展,要着力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

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着力考虑旅游目的地综合体系建设,把一定区域的旅游发展按照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设计,强调旅游供给的综合配给,强调旅游服务质量与旅游品质化、精细化发展,强调旅游发展综合治理与服务能力,强调智慧旅游体系构建。

新时代旅游发展需要着力强调旅游综合体系规划、旅游规划与其它规划的融合或引领其它规划。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强调旅游专项规划设计,如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旅游交通专项规划、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旅游重大项目与工程专项规划、旅游营销与品牌专项规划、旅游市场治理专项规划、旅游人力资源专项规划等。

二、需要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作为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的重中之重

1.构建全域旅游发展综合体系

县级层面,打造旅游风情县城;镇级层面构建旅游风情小镇;村庄层面构建宜居宜游宜业村庄。整体上是构建美丽宜居村庄、旅游小镇、风情县城的三级全域旅游发展综合体系。

有一些县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有一些风景名胜区、国家等级旅游景区和镇村行政区有所重合或相近。依托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传统村落,探索名胜名城名镇名村“四名一体”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2.全面构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旅游全业态体系

新时代全域旅游规划设计需要重点考虑旅游休闲新兴产业发展,构建完善的旅游融合发展体系,实现全行业全产业旅游融合发展目标。

1.大力发展农业旅游

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培育田园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农业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有条件的区域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国家农业庄园等现代休闲农业。

2.大力发展工业旅游

利用工业园区、工业展示区、工业历史遗迹等开展工业旅游,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和旅游装备制造业。继续打造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

3.大力发展研学与文化旅游产业

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设计需要着力考虑科普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文化博物场馆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业态。需要充分利用科技工程、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等发展科技旅游。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积极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研学旅游产品。新时代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发生重大改变,旅游和文化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行政管理机构。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充分重视这一新时代重大变化,科学利用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及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艺术馆、世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旅游,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旅游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叶,文化繁荣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根本。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等,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升传统工艺产品品质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

4.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大力发展自然生态旅游与运动、体育、康养旅游新业态

新时代国家成立全新的自然资源部,这是旅游规划设计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旅游主题功能区、生态旅游区、国家公园等旅游休闲新业态载体在旅游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

积极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海洋公园,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科学合理利用水域和水利工程,发展观光、游憩、休闲度假等水利旅游。开发建设国家公园、旅游主题功能区、生态旅游区、天然氧吧、地质公园、矿山公园、气象公园以及山地旅游、海洋海岛旅游等产品,大力开发避暑避寒旅游产品,推动建设一批避暑避寒度假目的地。

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科技装备,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无害化处理等生态技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旅游开发生态含量。

新时代,旅游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加快中医药养生旅游、医疗保健旅游、老年医疗康养旅游等旅游休闲新兴产业,推动一批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开发高端医疗、中医药特色、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健身气功养生等体育旅游,将城市大型商场、有条件景区、开发区闲置空间、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体育旅游综合体。

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强化对自然生态、田园风光、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等资源的保护,依法保护名胜名城名镇名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规划建设管控,保持传统村镇原有肌理,延续传统空间格局,注重文化挖掘和传承,构筑具有地域特征、民族特色的城乡建筑风貌。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实施旅游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推广使用节水节能产品和技术,推进节水节能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建设。

三、要把旅游交通设施规划设计作为重中之重

新时代全域旅游发展大背景下,需要把交通作为大景区的旅游交通来规划设计,需要着重构建旅游风景道、慢行游步道及各类特色旅游交通通道,需要加快建设自驾车房车旅游营地,推广精品自驾游线路,打造旅游风景道和铁路遗产、大型交通工程等特色交通旅游产品,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

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构建畅达便捷交通网络。交通便捷是降低游客出游时间成本及增加出游体验的重要路径。

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除了高铁、高速、干线航空、水运等传统交通体系外,要从加快新建或改建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等方面考虑完善那些偏远,尚不通高速、高铁、机场的特色旅游目的地交通解决路径,从而优化旅游旺季以及通重点客源地与目的地的航班配置。

新时代全域旅游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改善公路通达条件,提高旅游景区可进入性,推进干线公路与重要景区连接,强化旅游客运、城市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推进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系统、交通驿站等旅游休闲设施建设,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运动、健身、文化、教育等复合功能的主题旅游线路。鼓励在国省干线公路和通景区公路沿线增设观景台、自驾车房车营地和公路服务区等设施,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集交通、旅游、生态等服务于一体的复合型服务场所转型升级。

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重点考虑在公共交通站场配置旅游集散中心,包括在旅游交通与游客集聚地设置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或咨询亭。需要加快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有效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海洋、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与服务。

四、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着重强调旅游的社会功能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合理有序开发,防止破坏环境,摒弃盲目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1.降低门票,进一步加大免费进入相关旅游景区的力度,加大旅游惠民政策,进一步贯彻旅游资源人人平等享用的相关理念。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社会弱势群体的旅游权利,大力构建“社会旅游”体制机制,实现旅游强国道路上一个弱势群体都不落下。

需要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面向目的地居民开展旅游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居民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推动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旅游服务。

2.新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需要着重调调旅游的扶贫功能,在规划设计中融入旅游的社会扶贫功能。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通过资源整合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健全完善“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旅游扶贫模式。通过民宿改造提升、安排就业、定点采购、输送客源、培训指导以及建立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区、乡村旅游后备箱基地等方式,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资源普查,完善旅游扶贫规划,指导和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设计、推广跨区域自驾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性,真正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受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