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做乡村旅游 贫困也是特色资源!网红悬崖村:别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做乡村旅游 贫困也是特色资源!网红悬崖村:别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时间:2018-09-09 04:53:48

相关推荐

做乡村旅游 贫困也是特色资源!网红悬崖村:别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没有绿水青山,没有方便交通,只有贫困落后、交通不便和“穷山恶水”,可不可以做乡村旅游?看看四川凉山的网红悬崖村,答案是:可以!

一、悬崖村的“前世今生”

悬崖村,原名阿土列尔村,坐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大凉山上海拔1400-1600米的山坳中。前近乎与世隔绝,手机信号没有网,村民要想下山走向外面的世界,孩子上学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要靠危险的木头藤梯翻越落差800米的山崖,“几乎每年都会有小孩子因为失足而掉落下悬崖。”

12月央视记者第一次攀爬藤梯来到这里,记录这里的故事,体验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孩子们在悬崖上攀爬藤梯的镜头,极具震撼力。

随后的悬崖村改善突飞猛进:一条6000根钢管搭建的2556级“钢梯路”,代替了风吹日晒的危险藤梯。山下只有1-3年级的破旧村小勒尔小学,被改建为昭觉县硬件和师资力量最强的小学。国家电网、光缆和4G网络也陆续接入悬崖村。

5月13日,央视多路记者随最后84户村民搬迁户一起走下藤梯,告别“悬崖村”。

7月2日央视财经报道,易地搬迁改变了“悬崖村”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村子的面貌,现在的村子人去屋空,产业发展在山上,居住在县城,,呈现一片难得的清静。

随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悬崖村已经从以往全国闻名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乡村旅游的知名目的地,悬崖村的悬崖绝壁、钢管天梯,连同当地的大山民居风光,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自媒体人、网红慕名前来打卡。

二、开发乡村旅游,贫困也是特色资源!

园丁谷风曾经在《休闲农庄和乡村旅游的顶层设计》专栏中说过,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关键是要有特色资源,更要有发掘特色资源的眼光和能力。

什么是特色资源?不单是绿水青山,只要是能让消费者眼动、心动、行动、愿意买单的要素,都是特色资源。

荒凉是不是特色资源?只要能开发出来,就是特色资源。宁夏镇北堡的西部影视城,后来做到全国闻名,卖的就是荒凉。

曾经的贫困落后、穷山恶水是不是特色资源?把它开发出来,只要有游客喜好、能买单,就是特色资源。悬崖村吸引国内超10万游客的案例说明:

不单是荒凉,贫困也可以发掘成特色资源!

三、开发乡村旅游的最高境界:把自家的生活方式变成旅游

什么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最高境界?我认为,是打造一种生活方式:把自家的生活做成旅游。

乡村旅游网红陕西袁家村就是如此。用创始人郭占武的话说,他们做不了绿水青山,也不做背后的唐昭陵,“不做的原因是那些跟我们的生活都没什么关系,我们就要做关中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我们说的话,我们的衣着,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关中民俗的一部分。”

所以,他们沉下来做“地道的关中生活方式”,把村里的老农,包括他们的言行举止,日常生活都开发成了旅游,把袁家村做成年接待游客高达580多万,年收入10亿元的网红村。郭占武说,不怕模仿和抄袭,不怕人超越。因为硬件可以抄袭,项目和活动设计可以照搬,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专属于袁家村的生活方式和基因,没法移植。

无独有偶,山东博山中郝峪村,也是如此:通过把蒙中美食和中郝峪村的生活方式变成旅游,真正实现了集体共同富裕。

四、为什么整村搬迁,不如吸引部分村民就地做乡村旅游?

未来的悬崖村,靠什么发展?有一产和三产,种植山羊养殖和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已有相当大的名气,比种养殖似乎更有基础和前途。据说,在视频直播平台上,悬崖村已经是一个“大IP”。,吸引了国内超10万游客,村民搬家、开店、当网红……

据报道,搬迁完成后,成都天友旅游集团入住旅游脱贫,预计投资数亿元,打造一个崭新的“悬崖村大峡谷”景点。

负责人说,“四县交界处,能爬悬崖,能看峡谷,峡谷一看看两条,还有彝族神秘文化,再适合发展特色旅游不过了。”据介绍,悬崖村之上的大平台,高端旅游已呈雏形:原始森林、云海、古里大峡谷、远眺金沙江……原有的部分土坯房将改造为客房,配套水冲厕所和洗浴间等,这里将成为一个高端的“度假胜地”。

但是,园丁谷风建议:悬崖村与其整村搬迁打造”高端旅游“,不如留下来部分民居和村民,照常演绎原有“原汁原味”的生活,把自家的生活方式变成旅游,效果和性价比可能更好!

为什么?

1、纯粹的风景,不如鲜活的生活方式稀缺

峡谷、溶洞、温泉、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固然好,但毕竟是“死”风景,在其他地方不难见到。而鲜活、原汁原味的民居生活、包括落差800米的藤梯“天梯”,在国内乃至全世界可能也是独一无二的!

悬崖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悬崖式藤梯,让人触目惊心的生存环境(有权威专家说,悬崖村的天梯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在险恶环境里生存的“活化石”,是人们体验的“活标本”),独有的生产、生活和生态资源,经过央视和众多媒体报道后,都已变成有特色价值的IP,恰恰是许多旅游景区所艳羡的稀缺特色资源!

2、做高端旅游,不如把自家的生活方式变成旅游

深度体验生活方式,正变成乡村旅游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冠疫情的影响,过去走马观花式、“好山好水好无聊”式的休闲度假旅游,已无法满足一批成熟游客和被疫情截流在国内的中高端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人,会选择去一个更远、更具特色的小众目的地,去沉浸体验游,有逛、有吃、有玩、有动、有震撼,深度感受当地民俗、体验当地人文生活。悬崖村因此而受到青睐。

没有人,就没有活力,游客也没机会体验鲜活的乡村旅游业态。用游客的话说,他们就是“想来看看这边的村民是怎么生活的”,可能不希望看到一个“清静”、却无人居住和生活、“没有魂”、死气沉沉的村子,更不希望看到一个改头换面的高端度假酒店。

他们希望看到当地村民“土色土香”的劳作、生活;更希望尝到当地“原汁原味”的农家生态饮食;体验当年央视记者住过的低矮平房——完全可以把它开发成“土得掉渣”的民宿,让更多城市亲子家庭忆苦思甜,留下一次让孩子终身难忘的经历。而这些体验,和门票一起,可以为悬崖村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更大的经济和产业发展。

3、进城就业未必比得上在家就业

对悬崖村村民而言,有人担心“如果搬出去,要修房子,要找耕地,土质未必有山上的好,基本生活保障反而成了问题。”当然,这点当地政府已经考虑到了,“确保每家每户的年轻人都有工作。”但是,对一些村民来说,在县城工作的收入和环境,未必比留家就业开发乡村旅游更强,更不用说“安土重迁”的老人。

据说,起先村子里大部分居民都不愿搬迁,如果不拿物质财富去衡量,村民的“幸福感”是很高的。“在那里生活了几百年,乡愁是一方面,那块地还冬暖夏凉,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吃住有保障,比大凉山很多极度贫困村好得多。”直到在村里的第一书记劝说之下,才开始正式搬迁。

所以,不要动辄把整个村子的人都迁出去(尽管是出于好心)。基于外来人视角干预下的整村搬迁,未必适合每位村民的需要。

建议:在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下,引导一部分不愿离开旧址的村民(甚至包括老人),自愿留下来,用自家老房子进行休闲旅游就业和创业,既能获得比在县城更高的收入,又把村里活的特色人文风情和生活方式传承下来,为游客留下一个体验贫困、磨炼意志、锻炼体力的稀缺景点,为刚过去的脱贫攻坚战留下一面鲜活的镜子,也让后来人有忆苦思甜的机会,岂不更好?(谷风出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