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共象山县委关于制定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

中共象山县委关于制定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

时间:2019-10-06 15:25:13

相关推荐

中共象山县委关于制定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

中国共产党象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象山实际,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开启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望如期实现。“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全面落实省市部署要求,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勇立潮头”象山精神,深入实施“双突破双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6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10万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80亿元;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后劲增强,全域旅游活力激发、品牌打响;科技创新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县,村民说事、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领跑全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现场会在象山召开;甬台温高速复线象山段建成通车,沿海高铁、宁象市域快轨等项目前期取得重大进展;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齐头并进,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省首批“无违建县”、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第19届亚运会分赛区落户象山;法治象山、平安象山、清廉象山建设成效明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六连冠”。“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有望如期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胜利实现,为开启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2.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象山仍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特点,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象山发展面临国家实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浙江省深化“四大”建设、宁波构建“拥江、揽湖、滨海”城市格局等重大部署一体推进的战略机遇,迎来海洋时代、湾区时代、亚运时代、轨交时代交叉叠加的历史机遇,海洋优势、生态厚势积蓄的发展势能加速释放、动能加快转换,“快追赶、攀新高”具备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产业创新能力不强,人才瓶颈制约明显,对外交通短板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治理效能和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提升。全县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着眼世界大变局、国内新格局、区域一体化,坚持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扬优势、补短板、强支撑、提能级,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3.到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象山将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宁波成为“重要窗口”模范生中争先创优,成为宁波的高品质滨海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大台阶,高标准建成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县和人才强县、科技强县,建成全国临港装备产业基地,率先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以海洋经济和美丽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基层民主广泛有序,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成为全国县域治理示范;高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海洋文化强县、教育强县、健康象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协调发展,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水平全国领先;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质量、资源集约利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打造长三角最美海岸线,成为全国一流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清廉象山全面建成,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战略部署,紧扣“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目标要求,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快追赶、时不我待攀新高,全面实施“海洋强县、美丽富民”战略,大力提升平台能级、产业能级、城市能级、治理能级、党建能级,全力打造海洋之城、美丽之城、善治之城、幸福之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二0二五年,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平台、产业、城市、治理、党建“五大能级”明显提升,民生福祉进一步改善,全县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均增长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形成“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打造宁波城市南翼副中心,成为甬台温舟沿海经济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宁波市辐射温台地区的“桥头堡”。

——打造海洋之城。海洋产业高能级平台加快建设,海洋产业绿色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市场化改革取得突破,“四港”联动的大开放格局初步构建,“123”百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海洋经济增加值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5%和13%,建成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为宁波争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区。

——打造美丽之城。“北工、中城、南闲”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区首位度明显提高,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和美丽港湾相得益彰,城乡融合、文旅融合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突破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全面打开,海陆生态全域治理体系基本建立,最美海岸线、海岛大花园基本建成,绿色成为象山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成为全省滨海大花园建设的样板。

——打造善治之城。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县、市场机制最活县、改革探索领跑县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法治象山、平安象山建设体系更加健全,党建统领“四治融合”基层治理体系走在全国前列。

——打造幸福之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和工作各方面,“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象山精神大力弘扬,“开放、包容、文明、健康、智慧、宜居”的亚运城市形象充分彰显,共同富裕先行先试进展明显,育幼、上学、就业、居住、医疗、养老等市民全生命周期需求普遍得到更高水平满足,人口结构年轻化、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实效,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二、大力实施“海洋强县”战略,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海洋经济在象山发展全局中的首要地位,发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字号”平台牵引作用,推动海洋优势创造性转化,重塑区域开发开放优势、发展平台优势、产业集群优势。

6.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统领,推进开发园区整合提升,积极争取更高能级战略平台。全力提升象山经济开发区,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大强区扩权改革,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聚焦突破临港装备产业区,争创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城南高新园创建省级高新区。调整浙台经贸合作区管理体制,深度融入南湾新区开发,突破打鼓峙等重点区块开发,加快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打造象山南部发展主引擎。创新完善象保区合作开发体制,推动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开发,聚力发展商业航天等未来新兴产业,打造央地合作、军民融合样板,努力建设成为象山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推进象山影视城高质量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数字影城、未来景区,打造全国影视基地新龙头、全省特色小镇新样板、宁波影视之城核心区。

7.发展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一大核心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特色化、高新化、集群化、智慧化发展。加快发展临港装备产业,以风电装备、海工装备、高技术船舶等为重点,建设宁波临港装备制造中心、创新中心,打造长三角临港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培育功能材料产业,以功能膜材料、新型应用材料、海洋新材料为重点,打造功能材料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基地。大力培育绿色能源产业,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能源产业,打造清洁能源岛。大力培育海洋生物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渔业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海洋牧场,打造“蓝色粮仓”。

8.建设战略性开放通道。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省“四大”建设和宁波全域城区化,前瞻思考、超前谋划,积极争取、高效落地,加快建设陆港、海港、空港、信息港,着力构筑开放互通、一体高效、绿色智能的“四港”联动发展格局。全力争取沿海高铁过境象山设站,动建宁象市域快轨,建成高速石浦连接线,开工建设象山港二通道、G527国道,谋划甬金高速复线、象山东海岸高速等廊道。积极融入甬舟深度一体化建设,主动对接宁波舟山港,加快“两港八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石浦港、象山港正式对外开放,全力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谋划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积极争取列入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5G、物联网、新能源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三、大力实施“美丽富民”战略,打造绿色发展新示范

坚持把绿色作为象山发展最亮底色,以统筹海陆环境治理为重点,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着力点,高标准建设滨海大花园,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高水平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全域美丽的绿色发展格局。

9.加快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实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旅游IP、流量、体验为重点,打响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品牌,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做强龙头景区,加快创建松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象山影视城5A级景区、半边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渔港古城二期等旅游项目建设,谋划推进花岙海岛公园建设。丰富旅游产品,提升发展乡村民宿经济及旅游产业样板区,培育开发文化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系统推进全域旅游化改造,将影视文化、渔文化深耕于象山半岛,以美学设计串点连线成面,构建市民与游客共享的美丽空间。加快环象旅游公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宣传实效,打造全国知名的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10.推进美丽乡村全域振兴。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新时代乡村综合集成改革,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按照“大花园”“大景区”标准,深化十大美丽系列创建,高标准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推进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做大做强中心村,做精做活特色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化“两进两回”行动,搭建乡村产业信息对接平台,完善闲置资源排摸、项目包装、招商推介等机制,有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系统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农业亩均效益改革,实施品种、品质、品牌工程,完善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高质量为农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强化科技支撑、金融赋能,打造柑橘、白鹅、梭子蟹等一批标志性农业产业链。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未来乡村。深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探索创建农业国际化示范园区。

11.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制度体系。高标准开展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落实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所有权,探索宅基地资格权票制度,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盘活农村宅基地、住房等闲置资源,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为美丽经济。深化海洋领域“三权分置”改革,提升海域、滩涂、沙滩、岸线等资源利用效率。健全绿色考核评价机制,探索推进地区生产总值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机制。建立生态产品政府采购和市场交易制度,推进“两山银行”建设,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全面拓宽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高效实现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12.强化海陆生态全域治理。落实和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全面形成海陆统筹、系统完备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海岸带示范工程,打造美丽湾区展示带。统筹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深化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建设清新空气示范区,持续压减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整治提升船舶修造业,分类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建立健全湾(滩)长制、河长制统筹衔接机制,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推进白色污染治理。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深化海洋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林行动,开展绿色生态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全民生态自觉。

四、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培植转型发展新动能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创新强县、人才强县,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力。

13.建设支撑有效的创新型县。实施“双创”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构建“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平台体系。做强重点产业创新链,推动头部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创新链,建强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实验室、云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完善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政策,健全科技型企业从孵化到上市的全周期培育扶持机制。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深度开放合作,健全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梯队培育机制,推进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管理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健全以转化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政策支持、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深化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实施“投、贷、融、保”一揽子支持举措。

14.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立健全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聚力打造一批标志性产业链群。加快提升汽模配产业,突出智慧化、融合化、高端化发展,构建新能源汽车零配件、车身及内外饰、模具制造等产业链,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高端汽模配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改造提升针织服装业,突出数字化、时尚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增强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协同创新能力,巩固提升全国全球重要的针织服装基地优势。深入开展“凤凰”“雄鹰”“雏鹰”“放水养鱼”四大行动,实施领军型、标杆型、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推进专利、品牌、标准建设,加快培育“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上市企业。推进小微企业园转型提升,加快个转企、小升规。坚持招商引资和稳商扩资两手抓,坚持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相结合,完善“一图三库”,推进产业链基金链招商、以商引商,全面实施项目落地“四张清单”制度。持续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建筑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项目实施模式变革,大力实施建筑业“走出去”发展和“招商回归”工程,有效提升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数字经济融合工程,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出行、数字医疗、数字贸易等数字经济新应用场景和模式。积极发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软件产业,打造宁波软件园特色分园。

15.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突出中心城区首位功能,加快建设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商旅文融合发展城市核心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广告设计等商务服务业向高端化发展,培育发展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等产业。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提升,引导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发展,培育数字商贸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建设专业市场、邻里商业项目。实施夜间经济发展行动,推进智慧商圈、特色街区建设。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共享经济。推进产业电商融合发展,打响“象山柑橘”“象山海鲜”“象山半岛味道”等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品牌。做优做强海鲜餐饮业,打造培育一批海鲜餐饮特色店,建设海鲜餐饮集聚示范区。培育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医、养、健、食”构建产业链,打造全国7S级全要素康养示范区。

16.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半岛英才·海纳”“泛半岛英才”计划,构建引才机构战略合作目录,以多种方式集聚顶尖人才、高端人才、关键人才、紧缺人才。实施“半岛青年”计划,建立青年人才阶梯式支持机制,争取更多青年人才入选国家和省、市人才计划。实施“象山儿女回归计划”,打造“百校万名”大学生引育计划升级版,构建校园招聘、就业实践、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服务“四位一体”大学生引育工作体系。实施新生代企业家“青蓝工程”“双传承”计划,打造新时代企业家队伍。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加快构建“服务事项全链条、要素保障全到位、创新创业全周期”的人才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崇尚创新、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五、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化全县域统筹、全要素集成,全力以赴争取撤县设区,深入实施亚运城市行动,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齐飞、三极支撑、全域美丽”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17.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牢牢把握宁波推进全域城区化发展机遇,前瞻谋划、系统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撤县设区准备工作,适时启动镇乡(街道)行政区划调整。编制实施象山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35年),优化“一核两翼三极”发展空间布局,厘清各功能板块建设重点,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地位,打造天安路城市发展轴,提升“工业示范园-现代物流园-城南高新园”城西创新发展带,建设“松兰山-大目湾”美丽活力湾,构建“一轴一带一湾”城市功能高地。发挥城市北翼接甬临港优势,以统筹产业平台和港口开发为牵引,打造承载临港装备智造功能的象山港产业新城。发挥城市南翼拥港临湾优势,突出石浦省级小城市带动作用,推进港产城岛联动开发,打造承载海洋新经济功能的环石浦港经济区。加快建设汽配智造小镇、星光影视小镇、航天科技小镇,培育增长极,提升城市支撑服务功能。

18.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深入实施“城市双修”“文明两促”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推进老旧城区、人民广场、南部新城等重点区块开发,突出业态开发、功能提升、人口导入,推行XOD、TOD等开发模式。高标准推进大目湾开发,大力发展运动康养、科创文创、旅游会展产业,打造青年向往的活力之城、“亚运之窗”。强化城市整体设计和规划管控,打开山体、绿地、水系、滨海空间,建设山海相融的公园城市。加强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深化微治理、微循环、微改造、微提升,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优化新型城市功能单元,谋划推进未来社区、城市第三空间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外来人口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搭建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大脑、智慧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建设集数据归集共享、信息分析判断、场景管理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精细化法治化智慧化管理水平。

19.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城乡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构建“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特色村”的发展形态布局,促进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区域集中,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按照构建“外联内畅中枢纽、公铁海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加快推进县域干线道路、水上交通设施建设,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水源配置工程,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持续稳定、集约高效的水资源供给保障格局。实施海塘安澜工程,健全给排水、能源供应、防灾减灾体系。深化美丽城镇建设,推进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工业强镇、特色农业强镇、全域旅游示范镇。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在政府引导下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村集体合作共赢模式。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优化调整村留地政策,大力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推进矿地综合利用改革,建立城乡建设用地多元保障体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运维管理和无害化卫生改厕全覆盖。

六、加快推进县域整体智治,展现治理现代化新作为

以数字化改革为总抓手,推进治理方式优化、治理体制完善、治理能力提升,加快从“事”向“制”“治”“智”转变,形成系统集成、县乡一体、协同高效的整体治理格局。

20.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获取、数据集成、数据共享,打通和整合党政机关各项职能,统筹推进党政机关谋划、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工程建设,加快打造“掌上办事之县”“掌上办公之县”“掌上治理之县”。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实现从单一事项到“一件事”、从跑部门到跑政府的系统变革。拓展深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政府运行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加快形成即时感知、高效运行、科学决策、主动服务、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

21.深化“法治象山”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分调裁审”工作制度,健全司法执法制约监督体系,落实公益诉讼制度,提高司法质效和公信力。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加强基层法治机构建设,推进镇乡(街道)合法性审查标准化、规范化,并向村级延伸,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智能精准、便捷高效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深化信用象山建设,完善信用承诺、信用修复、失信联合惩戒、守信正向激励制度,全面加强政务、商务、社会、司法领域诚信建设。

22.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象山”。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经济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安全生产全维度治理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高水平推进“平安渔港”建设,提升海洋本质安全。健全以精密智控为核心的应急体系,强化应急物资和应急力量保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统筹推进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生态治理和网络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网络安全整体能力。坚持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源头治理,创建“无信访积案县”。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现代警务模式,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推广“智安小区”“智安单位”建设,提升社会治安立体化智能化防控水平,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涉黑涉恶势力和新型网络犯罪。

23.健全“四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高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象山试点,坚持整体智治、数字赋能,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模式,构建富有象山特色的县镇村三级联动治理格局。加强县乡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提升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化解能力水平。提升推广“大徐经验”,突出“明权、定责、赋能”,推动“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创新区镇协同治理,推进开发园区治理模式和机制创新,打造智治影城和环石浦港整体智治示范区。深化完善“村民说事”,深入开展国家标准化试点,系统集成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社法律顾问、乡贤参事、“四会说四风”、全科网格管理等制度,打造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县。深化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四社联动”,创新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住宅小区治理模式,做深做实“居民说事”,打造社会治理共同体。

七、积极推进深层次改革高水平开放,激发市场经济新活力

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

24.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县。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攻坚行动,健全营商环境重点问题全闭环解决机制。围绕企业发展壮大全过程、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工程项目建设全流程,全面提升一事联办、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就近好办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探索以承诺制为核心的极简审批。深化亲清政商关系建设,完善企业产权、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等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等制度。全面推广“一业联管”,联动推进“互联网+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深化企业降本行动,多措并举降低融资、物流、要素、制度性交易等成本。

25.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分配机制,提升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效能。深化海洋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省自然资源资产储备制度试点,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等改革,加快建立权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有序、管理规范的海洋产权制度体系。谋划建设人才大厦,建立健全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对接数据要素市场,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标准和措施,发挥数据资源价值。

26.建立现代地方财政金融体制。建立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行基础设施证券化等投融资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围绕“做优资产、做大收入、做活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治理法人化、经营市场化、资产证券化,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优化金融要素供给体系,加快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领撬动作用,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制造业贷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比重。

27.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实施“融甬、接沪、联杭”行动,深入推进六大对接计划,融入一体化、迈向国际化。全面融入、无缝对接宁波主城区,加强与大平台、大企业、大机构合作,推动制度政策有效覆盖、产业链协同建设、创新链联动打造、公共服务同城共享。更好发挥象山籍在沪人士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象山企业利用上海这一门户更好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推进象山优质资源、特色产业与上海创新要素、高端平台的对接,有效承接先进制造业转移、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品牌输出、流量转化,主动导入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紧抓杭州亚运会机遇,以赛事合作为契机,打开城市建设与运营、体育产业、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之门,借梯登高、借势发展,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28.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度对接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融入国际大循环,全面推行“互联网+生产+贸易”方式,深度开发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国际贸易市场体系。抢抓国内大循环机遇,支持企业采取创建自主品牌、建立营销网络、借力电商平台、发展数字展贸等方式深耕国内市场。创新进口模式,引导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有序引导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绿地投资、海外上市、设立境外分支机构等开展跨国经营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

八、加快海洋文化强县建设,构筑独具特色的文化新高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挖掘海洋文化底蕴,大力营造文明风尚,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促进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相互匹配。

29.全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铸魂工程、溯源工程、走心工程,深化“学共体”宣教载体建设,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推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勇立潮头”象山精神。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最美”品牌培育行动,持续推动“善行象山”建设落细落小。高标准开展常态化文明创建,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全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从全国试点到全国示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扩大以婚丧礼俗整治为重点的移风易俗成果,全面实施诚信指数测评,推动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

30.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优化工程,启动建设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球类中心,提档升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一体化建设水平。实施文艺高峰攀登工程,不断推出反映象山文化、体现象山特色、彰显象山精神的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领军人才建设,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名家大师。实施主流媒体传播平台打造工程,建强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化对外对台文化交流,提升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水平。高水平承办杭州亚运会帆船帆板、沙滩排球比赛。发挥亚运效应,积极培育一批品牌赛事活动,发展帆船、游艇、海钓等体育运动产业,打造海洋运动之城。

31.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高水平建设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聚力提升非遗系列品牌,促进渔文化活化、转化和升华,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高质量办好中国开渔节等文化节庆,举办海洋经济论坛、美丽经济论坛,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立足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更好发挥象山影视学院作用,推进影视产业数字化、国际化、集群化发展。创新发展竹根雕等特色民俗文化产业,培育发展文化传媒、创意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

九、全面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32.深入推进“乐业象山”建设。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潜能,优化全链条创业扶持政策,提高创业载体服务能力和孵化水平。完善就业综合服务,培育推广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和新职业新工种新岗位,支持企业间短期用工余缺调节。实施清单化、目录化、菜单式技能培训,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进城镇困难人员就业托底帮扶,健全动态管理和分类分级服务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落实和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工作体系,完善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机制,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

33.加快教育现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教育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重视青少年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扩大普惠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提升集团化办学覆盖面。实施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办学。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育训兼融,创建象山港技师学院。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发展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建立健全终身学习体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合作,引进优质教育机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34.全面推进健康象山建设。推进医共体人事薪酬改革、降本增效行动,完善医疗资源布局,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高品质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持续引进优质医疗卫生机构、优势医学专科、优秀医学人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引导社会办医规范发展,全面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推进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深化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加快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面开展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建设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全面实现医防融合。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全面实现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医体教融合,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35.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康护养融为一体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社区、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模式。

36.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纳入全省统筹,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实现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收入人群医疗政策性补充保险全覆盖。坚持“房住不炒”原则,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完善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制度。优化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制度,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

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汇聚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强大合力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和干部群众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37.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和省委、市委部署有效落实。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发挥党委(党组、党工委)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委改革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等机构抓大事议大事机制,完善党委定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举措制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高资政建言、服务决策能力。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大力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领导干部。聚焦“两个担当”良性互动,以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为牵引,深入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系列政策,深化完善“双对双排”制度,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落实“两个必须”重要指示,深化“堡垒指数”“锋领指数”管理,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

38.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健全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深化人大代表督事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凝聚在外象山人士和帮象山人士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坚持党管武装,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县“七连冠”。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激发全县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39.深入推进清廉象山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全面推进“四责协同”。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查处不收敛不收手等问题。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三问三治”工作,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促进党内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融合,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对公权力制约和监督。统筹推进清廉村居、清廉企业等建设,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4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的体制机制。坚决贯彻中央决策、省委、市委部署和县委要求,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构建县域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机制,提高规划执行力,确保“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唯实惟先、善作善成,聚力一二五、奋力上台阶,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推动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12月23日中共象山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原标题:《中共象山县委关于制定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中共象山县委关于制定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