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去台湾旅游 不容错过的美食 刈包和碗粿

去台湾旅游 不容错过的美食 刈包和碗粿

时间:2019-05-19 08:41:54

相关推荐

去台湾旅游 不容错过的美食 刈包和碗粿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美食是台湾刈包和碗粿,希望能满足大家的味蕾。

刈包

珊珊上大学时全家搬到学校附近,近公馆商圈,我们常在附近觅食。“蓝家”的刈包咸甜融合得宜,虽然那瘦肉不免柴了些;店门口摆着摊车兼料理台,总是排队的人潮,分外带、内用两种队伍。刈包宜趁热吃,我们例不外带,面对脂香腾热的焢肉,毫不犹豫地大口嚼食。

刈包要用闽南语发音:kuah-pau,又名“割包”,意谓割开馒头,包裹焢肉、炒酸菜、花生粉、香菜;因形状似虎口咬住了猪肉,故又名“虎咬猪”。由于外观又似钱包,有些企业主在尾牙请吃刈包,除了犒赏员工辛劳,也有祈求财富的寓意。

此物演变成尾牙常见的小吃应是晚近之事。台湾民俗每月初二、十六日“做牙”,二月二日做“头牙”,腊月十六日称“尾牙”。尾牙这天,各户备牲醴,祭土地公;当夜,雇主大宴员工,以犒一年来辛劳。

这是祭拜土地公的“牙祭”,台湾俗谚:“头牙无拜衰一冬,尾牙无拜衰一世人。”尾牙的应景食物原是润饼,吴瀛涛《台湾民俗》载尾牙吃润饼,未提刈包。刈包外皮讲究蓬松有弹性,无论白馒头或全麦馒头,必须掌握热度,刚出蒸笼的才美,热腾腾才会香喷喷。“春兰割包”外皮松软不黏牙,除了传统口味,另供应素食包;其刈包相对硕大,酸菜偏甜,里面还抹了甜辣酱。

刈包最常出现于夜市,如台中东海夜市“刈包大王”;台北公馆夜市“蓝家”,通化、宁夏夜市“石家”,华西街夜市“刈包吉”等等。“刈包大王”除了猪焢肉,另有培根、火腿、荷包蛋多种。后来也有人卖泰式椰汁咖喱鸡刈包、北京烤鸭刈包、法式红酒炖牛肉刈包,可见形式内容之变化是无穷的。

制作外皮也能变化多端,如和面的水可改成牛奶;若加山药泥一起和,能有效软化面皮;油的选择亦多样,奶油、橄榄油、色拉油等。刈包所用的食材都很香,咸的焢肉,甜的花生粉和渍酸菜、鲜芫荽,咸、甜互相修饰,腌、鲜彼此发扬,酸菜又平衡了五花肉的油腻,众味交响,和谐,同时满足了味蕾的每一区域。它总是努力修饰,希望表现面面俱到的好人缘。

我犹原偏爱传统味。台南永乐市场“阿松割包”的刈包肉馅渍过红糟,福州老滋味,一份两个,附汤。用新鲜酸菜丁,色淡,偏酸;最特别的是舍花生粉改用自制花生酱,我爱吃其猪舌包。

传统刈包还提供饱足感和高热量,支持劳力者的体能。可能三重居住了不少劳工,予人淋漓痛快感的庶民美食如卤肉饭、焢肉饭、猪脚饭就相对发达。二二八公园旁有一刈包摊,无招牌,摊车前经常大排长龙,大家唤它“那摊刈包”;那摊刈包的焢肉颇具咬劲,搭配炒酸菜和花生粉。

香传千里,洋人也爱上了这个味。台湾青年黄颐铭放弃执业律师,转行在纽约东村开了一家刈包专卖店Baohaus,用可乐卤制红烧肉,并加入蛋、鸡排,经营出时尚台湾汉堡。刈包标准化之后,制作起来比汉堡快速,我想象未来的中式快餐餐馆,卖刈包,也卖肉夹馍、烧饼油条、光饼、饭团、蛋饼、大肠包香肠、粽子、筒仔米糕……

不过刈包这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不宜多吃,像肥友赵舜、吴清和一口气吃八个,委实欠缺检点。台南小东路“一点刈包”从前是凌晨一点开始营业,室内、户外总是客满,料想成大学生多尝过此味。然则它其实不适合当宵夜,更宜作早餐。

年轻时编《时报》副刊,吃的是万华“刈包吉”,感念它体贴齿发动摇的老人,焢肉卤得软烂;更值得一提的是老板廖荣吉先生每岁过年前办流水席,宴请游民、老人和失业劳工,卖刈包利润微薄,十七年来他都用卖刈包攒的钱行善。我离开《时报》前,刈包吉已现身江湖,冬天吃他的刈包,尤能领略温情和梦想。

在时间的街市,摊车前停下脚步,我们吃完刈包,继续逛向繁华的夜市。

珊珊大学毕业了,我们又迁居回木栅,一年来仿佛离开十丈红尘,窗外不远是二格山列,猴山岳,指南宫,樟山寺,天恩宫;楼下好像伸手可及的景美溪。我珍惜和家人一起大啖刈包的夜晚,也珍惜现在一起散步河滨的黄昏。大雨后景美溪暴涨,淹没我们散步的河滨步道,草地,球场,作势要漫过堤防;雨歇后,它又逐渐恢复潺潺小溪,乖乖回水道,闪着波光,转弯,带着温情径自向前流去。

碗粿

碗粿是流行于台湾的米食小吃,制作时先用在来米(籼米)磨成浆,拌匀米浆呈厚糊状,或稀或稠,糊化程度决定口感。米浆必须搅匀,以免成品软硬不均。接着,将炒过的馅料放在碗里,注入米浆,进蒸笼炊十五至二十分钟左右即熟,食用前淋上米酱膏。

判断碗粿炊熟与否,可观察中央表面,若略呈内凹状者,才是成熟,也才不会显得糊烂。常见的馅料包括:卤蛋或白煮蛋、香菇、猪肉块、虾米、虾仁、萝卜干、咸蛋黄、猪肝;先煸炒萝卜干,再爆香红葱头,续炒肉片、香菇,加入酱油、糖、白胡椒粉、米酒调味。

淋在碗粿上的米酱膏,各家不同,大抵多用酱油膏调制,再添加蒜泥或辣酱,西螺“琴连碗粿城”的独门米酱膏,则用糯米、蓬莱米、豆腐乳炒制调成。

吾人吃碗粿多不约而同地,先用叉子或竹签在表面上划十字或米字型,再插进碗和粿之间划一圈,以令米酱流入,也方便食用。

好吃的碗粿首先表现出米香,软嫩中暗藏弹劲,这要用一年以上的旧籼米制作米浆,准确掌握水、米的比例。旧籼米的吸水性强,口感扎实富弹性;像台南“富盛号”“小南”,麻豆“裕益碗粿王”,莫非如此;也有人用糙米制作,如台南“蔡家”。“琴连碗粿城”甚至选用存放两三年的籼米,当天研磨成浆当天炊制。

大凡美味都不会忽略细节,好吃的碗粿从选米、研磨、馅料、调味到炊蒸,每一步骤皆讲究,如此才能表现碗粿美学:香郁,柔软而糯弹,滑嫩,绵密,米香饱满。

台湾的碗粿南北不同,北部碗粿外观皎白;南部碗粿在制作之初,米浆添入肉臊和酱汁,呈现明显的暗沉酱色。南粿以台南为尊,台南碗粿总不乏大块瘦肉、咸蛋黄、虾仁、油葱,食用前再浇淋上米酱和肉臊,诸如麻豆“裕益”“阿兰”“金龙”“助仔”,以及台南市府前路“小南”、小城隍庙旁“郑记”和夏林路“小西脚”都是老品牌。小南与郑记系出同源,兄弟分家,亲情分开了,味道却不容易分开。

碗粿是地道的台南滋味,很多店家就打着台南招牌,如台北市宁夏夜市口“郑记台南碗粿、虱目鱼羹”,龙山寺附近也有一家“台南郑记碗粿”,其实都非“小南郑记”的分身;台南“郑记”碗粿在台北并无分店。

台北碗粿我最欣赏永乐市场口“通伯台南碗粿”,往往是中午从学校驾车回工作室,飞驰在高速公路上,脑海里浮现碗粿那迷人的形影,遂绕到那里午餐。通伯亦选用存放三年的老籼米磨制米浆,成品弹牙可口,入嘴时唇齿间跳动着米香。独自走进人影晃动的店里,碗粿快速端出来又消失,常常想念一起吃的人。

彰化市“杉行碗粿”创立于一九七二年,起初是流动摊贩,郭清标、杨碧缎夫妇各推一辆手推车,兜售于大街小巷。是成功路、长寿街口的郑姓木材行老板看他们每天经过店外,觉得他们做生意老实又辛苦,遂主动邀请他们在店前摆摊,不收分文租金。郭氏夫妇为了感恩,遂订制两块木板招牌,叫“杉行碗粿”。我在店里吃碗粿,看到墙上挂着放大的老照片,屋瓦下简陋的木板招牌,摩托车,摊车,汽车,似乎叙述着感动人心的故事。

杨碧缎女士是嘉义人,她大姐就是卖碗粿营生,耳濡目染,自然习得制碗粿的功夫;这么多年来,夫妻同心协力,认真操持,口味不断提升。他们所制的米酱用在来米磨制,添加地瓜粉,分蒜蓉、芝麻两种,尤以芝麻酱为佳。杉行的香菇碗粿属北部风格,滑嫩中带着弹劲,米香清楚,肉馅硕大饱实,实属杰作。

麻豆中央市场大门口那家“助仔碗粿”最能表现简单质朴之美,创始人李助八岁就提着母亲炊制的碗粿沿街叫卖,至今已是第三代在经营。现在台湾已无人挑担贩卖这种小吃了。那碗粿的叫卖声,存在我少年时代的深夜中,由远而近,又渐渐远去,像一切美好的经验。

我尊敬清早即营业的店家,“助仔碗粿”“杉行碗粿”六点即开始营业,遗憾台北不见这么有社会责任感的店家。台南新忠义路、友爱街口的“阿全碗粿”也是早晨七点即开卖啊。

对台湾人来讲,碗粿有一种亲切的表情。

无论碗粿的馅料、米酱如何变化,无论南北味道殊异,总是用一圆形的陶碗盛装着,保温又透气,在台湾小吃中形象非常鲜明,那圆形的外观,象征圆满。

本期到这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