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⑧|荔波县瑶山古寨:将原始古朴文化变成脱贫致富“活水”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⑧|荔波县瑶山古寨:将原始古朴文化变成脱贫致富“活水”

时间:2020-12-15 14:26:46

相关推荐

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⑧|荔波县瑶山古寨:将原始古朴文化变成脱贫致富“活水”

| 编 者 按 |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全面落实乡村旅游助推大扶贫重大战略任务,把乡村旅游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及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围绕“融合、创新、突破”三个关键词,依托乡村自然风光、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累计助推11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在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

即日起,“天眼新闻”客户端全域旅游频道联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文化旅游处特别策划推出“贵州旅游扶贫典型案例”专题,展示旅游扶贫经验,为乡村振兴探索有效路径。

瑶山古寨村民祭祀现场。

荔波县瑶山古寨

将原始古朴文化变成脱贫致富“活水”

荔波县瑶山古寨,地处贵州深度贫困的“三山”地区,曾经的瑶山古寨极度贫困。

贫困的瑶山古寨,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古寨距离大小七孔景区5公里路程,保留了原始古朴的远古遗风和民族文化,瑶山人与世无争、敬畏自然,他们平静的生活态度、淡泊的物欲观念,都是游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荔波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不破坏原有民族风貌的情况下,对古寨进行静态修缮,动态挖掘瑶族文化底蕴,使之成为荔波除自然风光景区外第二张旅游名片。

《瑶山·瑶人》实景演出。

还原村寨。瑶山古寨景区坚持以瑶族原生文化为主线,通过深度调研、挖掘瑶族文化,恢复本真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建立工作专班,重点从文化挖掘、规划布局、材质工艺、建筑色彩、景观植物等方面着手,用传统工艺原汁原味实施村寨还原。瑶山的风景是人,古寨的本质是村寨,在景区打造中,让村寨回归应有的本色,让村民延续原汁原味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主体,都能鲜活的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游人在旅行中获得沉浸式体验和感知。

做大景区。瑶山古寨景区在还原村寨基础上进行景观修缮、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景区游览面积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延展到10平方公里。项目累计整合资金约2.7亿元,完善了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古村落风貌修复、商业街改造、瑶浴主题民宿、瑶王宴广场、瑶陶工坊、村史馆等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功能,提高了景区服务质量,完善了景区业态布局。

瑶山村民正在向游客表演瑶族舞蹈。

释放旅游红利,助力村民增收——

旅游发展辐射和带动了景区周边种养殖、餐饮、住宿、零售等产业发展,村民通过旅游产业增收,景区以门票收入的10%分配给瑶族群众,再以10%的门票收入鼓励瑶族同胞维持原始的生产生活状态,作为瑶山群众展演生活场景的分成。

旅游的发展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前,瑶山乡拉片村人均收入不足2400元。景区运营后,运营公司提供保安、保洁、演艺队员、场景演员、观光车驾驶员、售票员、向导员、扶贫车间工作员、模特等5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种养殖公司提供养殖工人岗位50个以上。获得就业的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4000余元,带动了瑶族群众脱贫致富,并且间接的拉动近1500人就业。

旅游发展,是瑶山景区白裤瑶族村民命运的转折点。荔波县委、县政府通过“文化+旅游+扶贫”模式,在科学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利用旅游市场,最终达到环境、资源、景观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瑶山古寨全貌。

- 专家点评 -

瑶山古寨,从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到24000余元,10倍增收只用了短短5年,何其震撼。在扶贫方式上,当地政府并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帮扶,而是开发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构建旅游产业链,吸引游客前来。用原始古朴瑶族文化,将消费者吸引到贫困地区,真正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活水”,为瑶山古寨找到了一条可持续的增收致富之路,这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有着更长远深刻的意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清 整理

编辑 陈景雄

编审 张齐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