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福州市马尾区滨江廊道景观规划设计

福州市马尾区滨江廊道景观规划设计

时间:2019-02-14 20:25:38

相关推荐

福州市马尾区滨江廊道景观规划设计

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目的及意义

福州市马尾区滨江廊道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提升马尾区城市形象,形成马尾特有的滨水与人文景观区域;打通马尾区朝江面的视觉廊道,形成马尾区城市绿轴;整合现有的游览线,使前往马尾特有景点如罗星塔公园、一号船坞的游览人流能顺畅通达,形成环绕城市的新的主景观轴。

通过对福州市马尾区滨江廊道的规划设计,能够学习一些基本的设计处理手法,进一步建立尺度概念,注重对滨江景观的驳岸、铺装、道路、植物、水体等的细部设计,训练绘制方案草图、制作草模和正式模型的能力,掌握整套图纸的正确表达。了解现代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最新动态,理解人的活动对场地的要求。认识城市滨江景观的改造,必须在满足城市绿地规划的前提下,尊重场地现状,保护滨江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现有的文化遗迹,维持场地的生态平衡,从而保护人类聚居环境和生物栖息环境,以满足多元化的城市功能需求,塑造一个有特色的城市生活空间和城市形象。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滨水区域的景观规划,因水这个元素的存在而充满了灵性。在以水为核心的各种设计中,城市滨水开放空间能充分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具有其他类型开放空间不可比拟的优势。水域孕育了人类和人类文化,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在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对于人类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滨水区的开发在西方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多数学者是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角度进行滨水区开发,滨水区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对滨水区进行研究并给予重视,从滨水区总体开发和规划到滨水景观设计等的研究中,努力把滨水景观建设成为,一方面要通过内部组织,达到空间通透性,保证与水域联系的良好的视觉走廊;另一方面,展示城市群体并给景观提供广阔的水域视野。这也是一般城市标志性,门户性景观可能形成的最佳地段。同时,城市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吸引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沿)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的吸引力。以下为几个国内外较为经典的案例,为滨水区景观的合理设计,它们充分体现场所精神,贯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1、霍恩博格海滨公园,水陆相交在弯曲的河岸,景观设计现代感十足,拥有自然的圆形造型,线条干净利落。滨水岸区和三个长长的浮动码头让游客在夕阳下仿佛置身于水光交融中。整个公园绵延超过700米,由四个部分组成。公园西部有一个用作日光浴的防波堤,木质的船坞高高低低插入湖中。东部的卡雅帕区与设计自然的河滨公园形成了对比。该区域呈水平圆盘状,轻微地向水面倾斜并略高于周围景观。

2、伦敦码头区改造项目中由SOM事务所完成的堪纳瑞码头工程(Canary Wharf)的总体规划通过提供一个由广场,滨水步道和林荫大道限定的公共开放空间,给公共领域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使码头区的城市形象得到改观。此外,设计者对历史建筑进行改造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景观价值,取得了广泛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衰落的工业和仓储用地逐渐转变为宜人的开放空间,实现了用地功能的转变。

3、上海新的标志性城市滨水区——“东方渔人码头”项目前身便是建于1938年的上海中心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上海鱼市场)。整个“渔人码头”西起杨树浦水厂,东至杨树浦港,北起杨树浦路,南至黄浦江,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约合250亩),沿江岸线长度约700米。“渔人码头”的概念来自于旧金山的渔人码头,那里原来是渔民出海捕鱼的港口,而在失去了码头功效后,经过商业包装,形成了有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地段。该项目以高水准的“海洋文化”和“渔文化”为主题,融合人文历史、浦江美景、亲水绿地,集海洋文化博览、世界海鲜特色餐饮、国际旅游服务、高级商务办公等功能于一体。

4、上海世博后滩公园,场地原为钢铁厂和后滩船舶修理厂所在地。设计者俞孔坚用当代景观设计手法,显现了场地的四层历史与文明属性:黄浦江滩的回归,农业文明的回味,工业文明的记忆和后工业生态文明的展望。公园保留并改善了场地中原有4公顷江滩湿地,对原沿江水泥护岸和码头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自然植被。在自然江滩与都市田园的基础上,保留、再用和再生了原场地作为钢铁厂的记忆。巨大的工业厂房钢构架得以保留,并演绎为立体花园和酒吧游憩之所;原临江码头被保留,并设计成生态化的水上花园和观景台;一条写就无数沧桑记忆,由钢板折叠而成的锈色长卷,绵延其中,其间设计了一系列亲水栈桥、平台和穿梭于植被中的步道网络,实现了“滩”的回归。

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一)基本内容

1、通过对基址现状的分析,了解闽江周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以便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全面的考虑;将福州市的多种文化底蕴如船政文化、海洋文化、工业文化、海峡文化相互结合并且把握住场所与文化的关系,秉承“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从而综合得出方案概念;根据概念及场地条件得出设计的总平面图。

2、通过对交通、植被、竖向、设施布置、景点等方面详细设计来进一步完善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展示方案。

3、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如景点效果图,动画漫游及模型来多层次,全方位的直观展现方案。

(二)技术方案

1、实例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诸如此类的项目,汲取其中适合本基址情况的地方,在对场地处理时还要学会适当扬长避短,博采众长;

2、文献参考:结合有关滨水区建设用地的相关国家或地方行业法规、规范、标准等政策性文件资料,收集和阅读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3、实地调研:通过对一些典型的滨水城市的实地调研,产生直观的认识对方案设计,并通过速写、拍照、观察等方式获取信息,深入体验人们的亲水活动的规律和对亲水设施的利用;

4、总结分析:根据实例分析以及文献参考,总结出符合马尾区滨江廊道的设计方案,从而应用到自己的方案设计中。

文献综述: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而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是各类景观规划设计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对一个城市而言,滨水区往往是其发展的起点,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人注重城市水体的观念源于儒家朴素的生态思想和讲求“藏风得水”的风水理论,因此城市的选址、布局多与水息息相关。城市依水系而发展,商业贸易随水系而繁荣, 在城市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文化地域、回归自然、亲水景观等新理念不断涌现,逐渐成为设计研究的热点。方慧倩的《滨水景观》介绍了滨水区的发展及其经历了不同阶段的不同意义。景观城市化与滨水区复兴运动是紧密相连的,如东升的旭日般不可或缺。滨水区不仅仅是城市与滨水之间的缝合线,更象征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的联系。在刘滨谊编著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则指出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而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是各类景观规划设计中最为复杂的一类并详细论述了城市滨水区景观及其规划设计的动因、理论与方法。同样在尹安石编著的《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指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以其开放性的特征在城市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原来越多的人们休闲,交往,交流的重要场所。全书从现代滨水景观的研究范围、发展概况、历史文化性、植物绿化、环境设施、公共艺术、照明系统等十几大板块,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的做了阐述。区伟耕、梁振强在《开放空间:城市广场绿地滨水景观》一书中,就针对一些具体设计实例进行分析与点评。提出对滨水景观的评价,首先看它是否融入大自然的水体中,倘若它与自然环境格格不入,这景观就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滨水区这个场地因为有水作为它独特而灵动的存在,在张庭伟、冯晖、彭治权著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一书中系统的介绍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与开发,借用查尔斯摩尔的一段话“滨水地区是一个城市非常珍贵的资源,也是对城市发展富有挑战性的一个机会,它是人们逃离拥挤的,压力锅式的城市生活的机会,也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呼吸清新空气的疆界的机会”。在西蒙兹的《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就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方法,教我们如何创造一个更加有用、高效、具有美学价值的室外空间和场地。强调收集场地资料与信息的重要性,并且在设计中持续收集新信息。在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的《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中,强调设计师要关注于人的行为与活动,从而来引导和控制设计。作者认为美学目标必须与生态需要、文脉目标和使用者三方面取得平衡并相互融合。而一个城市背后总有它自己特别的建立发展的背景,是区分城市之间不同处的关键要素,因此在吴伟编著的《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指出城市是一个各种功能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城市设计则是构建城市发展的重要工具,而城市特色就是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和区域的形态特征。通过对一系列历史名城,滨水区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特色的塑造要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对区域环境资源及其利用做充分研究,城市环境应融入人的活动。其次,了解新世纪城市形态发展的趋势,向立体拼凑城市发展,保护和发展相结合。设计者应充分利用城市设计这一手段,创造城市特色,并为之努力。

自从20世纪中期水运交通逐渐被陆路交通取代后,滨水区原有的大规模工业及仓储用地逐渐被废弃,其原有功能也逐渐消失,滨水区呈现出一片荒废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景观设计师面临滨水区景观开发项目的前提就是首先对滨水区用地进行功能重组。丁圆编著的《滨水景观设计》就明确告诉我们这一点。在刘征的《滨水码头工业区的再开发研究——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一文中就着重探讨如何认识衰落的滨水码头工业区,如何开发它,如何保护它,如何设计它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衰落的码头工业区的再开发持尊重历史和保护工业文化的态度,主张将滨水码头工业区的再开发与产业类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塑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场所精神的城市滨水区。提出滨水码头工业区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观,即通过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的调整,自然人文环境的保护和历史文脉的延续,以及“3R”原则的运用,使滨水区再开发能在经济、生态、社会各方面形成整体一致的良性发展趋势。强调了城市设计的作用,指出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应贯穿再开发的整个过程,并结合实例归纳了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

随着相关政府,设计单位等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的关注和重视,关于滨水地区的规划、改造及环境设计的书籍和论文也逐渐增多。近年来,此类书籍包括《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滨水区域景观规划》、《滨水地区亲水设施规划设计》等诠释了亲水理念在设计手法上的体现。除此之外,国内外期刊杂志上相关的文章也是不胜枚举,如《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意象元素》、《景观生态学与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以及《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等都为滨水景观的设计提供了许多借鉴。

进度安排:

12月中旬:开题,明确设计任务,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12月下旬:进行场地勘察测绘、实地调研、概念设计

1月上旬:泡泡图、布局结构分析、道路交通规划

1月中旬:方案一草

1月下旬:方案二草

2月:正草竖向设计、正草种植设计

3月上旬:正草详细设计,中期检查

3月中旬:节点详细设计

3月下旬:施工图设计

4月上旬:毕业设计作品展

4月中旬:撰写设计说明

5月上旬:设计说明定稿

5月中旬:制作汇报PPT

5月下旬:毕业答辩

已查阅主要参考文献(选择3-5篇专题文献作参考):

[1] 刘滨谊.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02

[2] 吴伟. 城市特色:历史风貌与滨水景观(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02

[3] 尹安石. 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03

[4] 刘征. 滨水码头工业区的再开发研究——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策略.[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