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中金资本旗下首支产业园基础设施pre-reits基金完成备案

中金资本旗下首支产业园基础设施pre-reits基金完成备案

时间:2022-10-02 08:39:19

相关推荐

中金资本旗下首支产业园基础设施pre-reits基金完成备案

投资界:

首支产业园基础设施Pre-REITs私募股权基金

投资界1月5日消息,近日,中金资本旗下完成备案及首个项目投资交割,中金资本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Pre-REITs投资领域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11亿元

中金资本产业园Pre-REITs基金于12月完成募集并设立,认缴规模超过人民币,由中金资本担任管理人。本基金是中金资本首支产业园区Pre-REITs策略的基金,基金与产业平台华城新产业联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新型产业基础设施载体,助力十四五期间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基金原则上以符合发行公募REITs条件的优质产业园资产为投资标的,计划未来优先通过发行公募REITs实现退出。

广州黄埔区项目

基金抓住机遇,乘胜追击,于末通过上海产交所完成首个产业园资产的投资交割工作。被投项目作为广州开发区核心资产,交通便捷、租户优质,与基金投资、退出策略高度贴合,回报可期。

随着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对产业载体空间提出更高、更多元的需求,以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园区资产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作为在规划区域内聚集若干特定产业企业,实施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并享有特定支持政策的产业载体空间,具有资源集聚、技术渗透、企业孵化、示范带动、外围辐射等特点,是服务制造强国战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战略实施抓手,发展空间巨大。

中金资本始终坚持以国家政策为投资导向,以专业的市场判断为投资基础,以“中金一家”平台为投资抓手。近期国内公募REITs利好政策集中出台,打通了产业园资产的投资退出渠道,为资本进入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公募REITs这一资本市场重大创新产品的首批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中金公司在投行、基金、做市、投资、研究公募REITs全产业链条中市场领先。基础设施Pre-REITs基金的设立将进一步加快优质资产的布局速度,抓住公募REITs业务的潜在机会,进一步打通私募与公募、资产与产业之间的投资合作通道,助力“中金一家”平台的完善与发展。

合作方介绍

华城新产业及润城新产业是华润置地承接华润集团“超级产业平台”、践行“城市投资开发运营商”定位的产业实施主体,致力于为区域提供存量产业赋能、增量资源导入服务,助推城市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作为基金战略合作方,华城新产业及润城新产业的业务累计覆盖中国东部及中西部地区的超10省份、17个重点城市,运营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具备丰富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和广泛的园区项目获取网络。

中金资本简介

中金资本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的私募投资基金业务运营平台,统一管理中金公司境内外私募投资基金业务,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私募投资管理机构之一。目前,管理的基金类型涵盖人民币企业股权投资基金、母基金、地产基金、基建基金、美元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等。

来源:中金资本

获取更多LP资讯,来??VC情报局

网页链接

股市薛之谦:

首先投资者想过没有,为何华泰此次配股股价没有大跌呢?而且这几天不跌反涨,这背后的具体原因什么呢?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安全边际,很多人知道华泰配股以后,总是喜欢拿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股票走势作为参考,这是不正确的,为何?因为两者之间的估值不一样,市场环境不一样,投资价值不一样,安全边际不一样,股东文化也不一样。

我们先来说估值情况,华泰当下处于什么样的估值?如图:

华泰的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市盈率静态测算只有区区的8.2倍,这在券商行业可以说是极其少见的现象,这样的估值与很多银行股差不多,基本就没有这样的券商定价,那么以市盈率TTM计算的话,大概是多少呢?也只有区区的10.82倍,那么这样方式计算,必须学会动态的角度。

查看图片

财通社:

关注全球市场,

来源:财通社

作者:杨波

近日,小红书上一张未经证实的9位数银行卡余额截图引发热议。有小红书博主发帖晒出了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总共约1.44亿元。

1.44亿是什么概念?

根据11月胡润百富与中信保诚人寿联合发布了《中国高净值人群家族传承报告》,中国拥有千万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高净值家庭规模206万户,拥有亿元人民币家庭净资产的“超高净值家庭”数量13万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49416万户家庭,平均每户人口为2.62人。

也就是说,在中国拥有上亿资产的家庭仅13万户。小红书博主1.44亿的资产如果属实,应该能够排进全国10万户内。也就是说,这位博主的身价已经超过了中国99.98%的家庭。

这位小红书博主自称是投行MD(董事总经理),但其内容真实性无法确认。不过,该博主此前的发帖也大多与投行相关。

去年1月,一份券商非银分析师在小红书上晒年薪的截图飞速流传。截图显示,截至11月,该人士当年税前收入高达224.67万元,其中已申报税额就达到62万余元。不过很快,这名分析师就在朋友圈发文辟谣称,完全不认识爆料人,也没有小红书账户。

去年7月,中金公司一名交易员的老婆在其小红书账户上晒出其丈夫的收入证明,该证明显示其月均收入为82500元。也是引发争议。事发后,中金公司高度重视,涉事男主被迅速停职调查。后面传出该男主被劝退的消息。

对于金融行业的过高收入,国家也先后出手进行指导。

去年5月,中证协发布了《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称,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去年8月,财政部金融司发布《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作出明确指引。指引提出:合理控制岗位分配级差,有效平衡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分配关系,加大向一线员工、基层员工倾斜力度;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制度和追责追薪机制;建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等。

未来,金融行业的过高收入,或将理性回归。不过,由于金融行业掌握了“钱”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所有行业中,从业人员收入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富国科技君:

今日,A股全线反弹,两市全天单边上行,三大指数平均涨幅超1%。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SH000001)涨1.01%,报收3155.22点;深证成指(SZ399001)涨2.13%,报收11332.01点;创业板指(SZ399006)涨2.76%,报收2399.46点。

数据来源:雪球,截至/1/5,指数指数历史收益情况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行业板块方面:

锂电池板块今日大幅上涨,锂电池ETF(SH561160)盘中涨超4%,反弹极为强劲。

中金公司认为,当前市场仍担忧今年锂电产业链下游需求增速放缓,锂电板块股价因此承压。不过当前板块估值处于历史的底部,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提到了对新能源车消费的继续支持,有较大的提振作用。

风险提示:

1、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指数基金,请关注指数基金投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特有风险。

3、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望京博格: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工资高低似乎跟融不融资没啥关系,但是大家就是看不惯.... 说句实在话,大家别看平均工资77万,其实中位数估计也是就40万不到。

券商行业显著的多劳多得行业,当然不排除很对X二代也喜欢去券商,比如有人说自己银行卡有一个亿,基本不是工资....

当年中信证券似乎是一个上市融资,控股华夏证券(现在的中信建投)一跃成为最厉害的券商!

华泰证券(SH601688) 中金公司(SH601995) 中信证券(SH600030)

张贺飞:

每年到了春节前后,不少城市都会出现物流配送紧张的问题,甚至有快递企业直接在春节期间打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阶段性的运力短缺,几乎成了物流行业的常态,而且时间点绝不止春节假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双11代表的电商大促,都可能让本就脆弱的末端配送体系承压。

但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HAOMO AI DAY上,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在演讲中向外界公布了一个新消息:目前毫末智行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的交付已经超过1000台,在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市场初步完成了商业闭环。

在末端物流寻求“运力自由”的最优解时,毫末智行小魔驼系列的量产交付,对整个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01 “无人配送”梦想照进现实

外界对“无人配送”的呼唤可谓由来已久。

早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提出了“无人配送”的概念,开始研发送货机器人,无人配送车项目Scout开始实地测试,日前却传出了Scout被迫关停,400名员工面临调岗的消息。

全球快递巨头联邦快递也在不久前宣布关停无人配送车项目Roxo,原因是Roxo无人车的表现不及预期,不得不将资源和精力匀出一些“新项目”。即使Roxo曾与迪拜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已经到了商业化运营的最后一步。

为何亚马逊为首的巨头们纷纷“食言”时,毫末智行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辆能够以上千台的规模落地运行?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答案。

一是成本。

4月的第五届HAOMO AI DAY上,张凯正式官宣了单车售价12.88万元的小魔驼2.0,面向商用市场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产品首次进入到10万元级别。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后,小魔驼2.0就开始下线交付,刷新了自动配送车辆的量产记录,并且在运营场景上覆盖了园区和城市开放道路。

由于将单车成本压缩到了12.88万元,小魔驼2.0让外界看到了大规模落地的希望:哪怕算上配套的运营支出,单台车也能在两年内抵消掉相应人力的成本,对“成本优先”的物流配送行业而言,“无人配送”开始成为一种可选项。

二是场景。

在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就有一些企业将自动配送车送上了路,但大多有两个既定前提:只在封闭场景中进行配送,车辆沿着固定的路线行驶。应用场景的单一,再加上运行时间的限制,“无人配送”还只是概念热。

双11期间,毫末智行的小魔驼2.0进行了一场“变装秀”,在北京顺义等地区联手物美多点、达达快送进行“无人配送”。其实在4月,毫末智行就通过与物美多点的合作,在北京顺义区的马坡地区实现了小魔驼的常态化运营,从真实场景中不断打磨技术、积累运营经验。

三是量产。

“无人配送”被讨论最多的常常是技术问题,比如L4级别的自动驾驶是其落地的前提。可就落地的维度来看,最应该解决的恰恰是能否量产,毕竟不能把车辆交付给客户,再美好的愿景也会停留在PPT上。

为了解决量产的问题,毫末智行打造了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生产制造基地毫末星环工厂,不仅实现了年产1万台的产能目标,还给出了“柔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方案,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实现小批量试制以及规模化量产,最终为量产交付保驾护航。

截至12月,小魔驼配送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3万单,“无人配送”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并在某种程度上吹响了商业化之战的号角。

02 毫末智行的内能和外驱

毫末智行的加速正在改变行业预期。

6月前后,业内对“无人配送”落地的判断还普遍在三到五年后。比如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在媒体采访中预计:“两三年内,无人配送车的成本至少将降到20万以内。”辰韬资本总经理贺雄松的观点要更加大胆,认为无人配送整车成本会逐步下降至10万元以内,却也加了“未来三年”的前提。

前后进行对比的话,毫末智行的小魔驼2.0显然扮演了“价格杀手”的角色,将整个行业的进度向前推进了两到三年。听起来有些夸张的“价格大跃进”,并不难从两个方面找到合理且中肯的解释。

一个是毫末智行的内部势能。

在行业早期阶段,怎么才能把成本降下来?要么等待上下游产业链的成熟,毕竟技术路线稳定后,供应链就会跟着标准化,进而硬件成本不断降低,也是外界普遍认为三到五年后价格会降到10万元左右的直接原因;要么自己打通研发、生产的整个环节,一步步降低整车的软硬件成本。

有长城汽车背景的毫末智行,可以说是整个赛道内为数不多有能力选择第二条降本路线的玩家:毫末智行的星环工厂,离不开长城汽车的制造禀赋;毫末在自动驾驶算法上的沉淀,同样适用于末端物流配送;首个规模量产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通用线控底盘“小魔盘”,是毫末智行在行业中上游布局的例证……再加上毫末智行为阿里达摩院小蛮驴、美团魔袋20提供的量产服务,已然成为无人配送赛道的 “隐形冠军”。

另一个是合作伙伴的外部推力。

双11大促前夕,毫末智行与达达快送达成了深度合作,也是继美团、物美等平台又一个重量级合作伙伴。原因可以参考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TO杨骏的说法:无论从成本、配送的稳定性以及适用性角度考虑,无人配送有非常大的可能会在未来的即时配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中金公司的预计,一旦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的单车成本下降到10万元级别,在单车日均配送单量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后,每单成本将降至1.5元上下,车辆运营10个月即比招聘一个快递配送员划算。也就是说,在末端物流配送的战场上,物美多点、达达快送等平台想要进一步压缩成本,直接推动了毫末智行的进度,谁能在价格上打动合作伙伴,谁就有可能在市场上奠定先发优势。

与之相对应的,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在第七届HAOMO AI DAY上直言: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整体成本降至10万元以内,将进一步改善生产关系。毫末智行的注意力还集中在降成本和量产上,势必会在商业化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末端配送商业化之战”并非只是一句口号。

03 末端物流配送的认知战

以时间换空间的商业游戏或将再度上演。

可能就行业成熟度来看,当前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还处于上扬曲线的底部,距离爆发式增长还有一段距离,还处在蓝海市场的阶段。但在毫末智行等搅局者的影响下,市场格局似乎有了定格的迹象。

这是因为末端物流有着典型的自传播效应。

回想前后的“外卖大战”,撇除美团和饿了么的补贴力度,不应该被忽略的还有外卖小哥的形象。美团外卖的黄色装扮和饿了么的蓝色套装,几乎影响了人们对外卖配送员的认知,继而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两家的运力优势“用脚投票”,越来越多的商家拥抱流量最大的两个平台,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无人配送。在“自动配送车辆”本身就不缺少话题性的局面下,谁家的配送车能够量产交付,谁就有可能占据社交媒体的热搜条目,乃至定义外部对于末端物流配送车的形象认知。一旦在这样的认知战中站稳脚跟,大概率预示着用户、商家的倾斜,不断占据更大的市场。

隐藏在认知战背后的,仍旧是一场技术比拼。

“眼球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向利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朝不利的方向发酵。譬如一些自动配送车辆在试运行期间出现了趴窝、相撞等事件,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被不少媒体关注报道,直接降低了用户的印象分。自动配送车辆的量产、落地、运营,绝不是在单纯比“快”,而是算法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运营能力的综合比拼。

还是以毫末智行的为例,之所以赢得物美多点、达达快送等平台的青睐,10万元级别的定价是原因之一,更应该聚焦的则是算法和运营能力。

首先是算法能力。自动配送车辆的成本结构主要在硬件和自动驾驶算法,虽然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车辆的性能,却不是竞争的壁垒和瓶颈,最难的是自动驾驶算法。除了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毫末智行还涉足乘用车业务,二者的算力算法均基于毫末的数据智能系统MANA,有着其他玩家难以比拟的数据和算法优势。

其次是运营能力。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自动配送车辆的要求不尽相同,能否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归结起来就是运营能力。比如小魔驼2.0的600L货箱容积、100km最大满电续航,承载的正是商超订单配送单量多、载重大、里程长的需要。相比之下,国外产品的“包容度”较小,装货量小、行驶速度过慢,极大限制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落地空间。对场景的理解和场景为中心的产品研发,才是这场竞争中看不见的胜负手。

如果说三年的疫情为无人配送提供了牛刀小试的机会,为所有玩家打开了进入无人配送市场的大门,可能是一场刺刀见红的搏杀,至少毫末智行代表的一股势力已经为商业化进程加速。

04 写在最后

一面是庞大的物流配送需求,一面是逐渐明朗的商业化进程,末端物流自动配送即将在迎来曙光。

同步做出反应的还有政策层面,比如国务院在日前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3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研发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进一步印证了无人配送市场正蓄势待发。

有理由相信,将是无人配送的重要节点。随着政策上的系统性利好,无人配送将再度成为互联网巨头和资本追逐的新焦点,从风口演变为新的浪潮,并逐步在园区配送、快递、巡检等场景中迎来爆发。

特别在毫末智行已经举起商业化大旗的背景下,利好的不只有资本和企业,普通用户也将享受到创新的红利,借助充沛的“自动配送运力”告别“快递停摆”烦恼。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 晨曦

告别,野村东方国际的“换新”之旅仍在继续。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野村东方国际发生法定代表人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由孙冬青变更为北村充隆(KITAMURA MITSUTAKA)。目前,北村充隆担任野村东方国际的董事、总经理,原总经理孙冬青则转任副董事长。

据野村方面表示,相关任命是野村推动野村东方国际业务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下一阶段,野村控股将野村东方国际现有业务与野村的全球业务网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助力野村将其国际业务能力扩展到中国市场,为中国客户提供附加价值。

日系总经理走马上任

元旦节前,野村控股宣布:任命北村充隆担任其总部位于上海的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野村东方国际总经理。现任野村东方国际总经理孙冬青因任期结束,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将担任野村东方国际副董事长一职。相关任命将于1月1日正式生效。

除工商登记信息变更完成外,野村东方国际的官网信息也已完成变更。北村充隆以总经理的身份,排在野村东方国际高级管理人员的第一位。

目前,野村东方国际高管团队共有8人。除总经理北村充隆外,还包括蔡峄青(常务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分管资产管理业务)、李强(分管经纪业务)、励雅敏(分管研究咨询业务)以及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首席财务官、首席信息官。

据野村控股方面介绍,该次任命是野村推动野村东方国际业务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举措。

野村东方国际在过去三年公司平台建设初期进展良好,业务表现出强劲增长,目前在上海、北京、深圳和浙江拥有230名员工,开设了超过2,000个客户账户。野村东方国际专注于为中国的高净值客户提供服务,同时积极开展机构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在市场中建立了“中日比较”的品牌研究。

在下一阶段中,野村控股将野村东方国际现有业务与野村的全球业务网络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助力野村将其国际业务能力扩展到中国市场,为中国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相信北村充隆能够胜任并领导野村东方国际这一转变。

北村充隆于1994年加入野村,拥有丰富的业务经验和管理经验。北村充隆此前担任野村东方国际副董事长,同时统管野村北京代表处和上海代表处。据介绍,北村充隆曾在九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对中国有着深刻的了解。

另据公开报道显示,5月,北村充隆曾以野村控股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的身份出席中日区域经济发展工作研讨会。彼时北村充隆表示,野村集团本着寻求在中方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中全域性强强联手的合作意向,尽快落实投资项目并积极推进。野村方坚持以支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配合、推动合资项目的尽快启动。

半年内完成“将帅双换”

在更换总经理之前,野村东方国际的董事长一职已先行变更。

8月,野村东方国际原董事长余青前往全球投资管理机构富兰克林邓普顿,担任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区主管,负责全面领导集团在中国内地的业务发展和战略方向。野村东方国际董事长一职,由知名投行老将王仲何接任。

据悉,王仲何于1月加入野村,任野村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主席,负责推动、加强和发展野村和中国投行业务。

王仲何此前从事金融行业近30年,其中20多年从事与投行相关的业务。王仲何曾任职于工银国际、德意志银行、美林等多家知名金融机构;拥有中国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工业管理工程硕士和美国北得克萨斯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早在野村东方国际开业之际,孙冬青即出任总经理一职。在加入野村之前,孙冬青曾在中金公司任管委会成员、财富管理业务负责人等重要职务。结束总经理任职后,孙冬青目前与郑峰一同担任野村东方国际的副董事长。

董事会成员方面,自成立以来野村东方国际曾有多名日籍董事,包括水野晋一、大塚彻等。目前除北村充隆外,小早川达哉也位列野村东方国际董事成员当中。

公开信息显示,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于3月由证监会核准设立,11月获得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是证监会公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后首批获准设立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股权结构上,目前野村东方国际由野村控股株式会社持股51%,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黄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4.9%、24.1%。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摩根大通、高盛等实现外商独资控股国内证券牌照后,野村方面亦有类似意向。近期野村东方国际进行的一系列董监高团队调整,或许将为后续变化提供助力。不过,该说法尚未得到野村方面确认。

对于未来发展,野村东方国际表示,其将在中国资本市场变革和证券行业创新的新时代把握机遇、结合控股股东野村集团的核心优势,贯彻和客户共同成长的公司理念,为中国投资者提供专业可信赖的综合金融服务,力争成为外资控股券商的“经营典范”。

编辑:舰长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股市薛之谦:

其次华泰此次配股的隐含价格为10.30,港股华泰的价格明显低于该价位,所以想要在港股发行,那么股价必然拉升,那么主板的表现如何呢?

其实也还可以,发布配股消息的首日下跌6.67%,而在下一交易日股价随后企稳,今天也是上涨到12.06的股价,大有收复失地的意思,所以从股价表现来看,无论市场此次事件闹得多么的沸沸扬扬,对于股价而言影响是甚微的,这就是估值起到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而言,配股价格是会低于市场价格的,所以隐含10.30的配股价,以当下的华泰来说,股价上涨是十分合理的,这就是投资者参考中信,中金股价走势的错误,因为两者之间的估值体系不一样。

华泰证券(SH601688)

中金公司(SH601995)

中信证券(SH600030)

张贺飞:

每年到了春节前后,不少城市都会出现物流配送紧张的问题,甚至有快递企业直接在春节期间打烊。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阶段性的运力短缺,几乎成了物流行业的常态,而且时间点绝不止春节假期。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双11代表的电商大促,都可能让本就脆弱的末端配送体系承压。

但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HAOMO AI DAY上,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在演讲中向外界公布了一个新消息:目前毫末智行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的交付已经超过1000台,在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市场初步完成了商业闭环。

在末端物流寻求“运力自由”的最优解时,毫末智行小魔驼系列的量产交付,对整个物流行业意味着什么?

01 “无人配送”梦想照进现实

外界对“无人配送”的呼唤可谓由来已久。

早在,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提出了“无人配送”的概念,开始研发送货机器人,无人配送车项目Scout开始实地测试,日前却传出了Scout被迫关停,400名员工面临调岗的消息。

全球快递巨头联邦快递也在不久前宣布关停无人配送车项目Roxo,原因是Roxo无人车的表现不及预期,不得不将资源和精力匀出一些“新项目”。即使Roxo曾与迪拜政府达成合作协议,已经到了商业化运营的最后一步。

为何亚马逊为首的巨头们纷纷“食言”时,毫末智行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辆能够以上千台的规模落地运行?或许可以从三个方面找到答案。

一是成本。

4月的第五届HAOMO AI DAY上,张凯正式官宣了单车售价12.88万元的小魔驼2.0,面向商用市场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产品首次进入到10万元级别。短短五个月的时间后,小魔驼2.0就开始下线交付,刷新了自动配送车辆的量产记录,并且在运营场景上覆盖了园区和城市开放道路。

由于将单车成本压缩到了12.88万元,小魔驼2.0让外界看到了大规模落地的希望:哪怕算上配套的运营支出,单台车也能在两年内抵消掉相应人力的成本,对“成本优先”的物流配送行业而言,“无人配送”开始成为一种可选项。

二是场景。

在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就有一些企业将自动配送车送上了路,但大多有两个既定前提:只在封闭场景中进行配送,车辆沿着固定的路线行驶。应用场景的单一,再加上运行时间的限制,“无人配送”还只是概念热。

双11期间,毫末智行的小魔驼2.0进行了一场“变装秀”,在北京顺义等地区联手物美多点、达达快送进行“无人配送”。其实在4月,毫末智行就通过与物美多点的合作,在北京顺义区的马坡地区实现了小魔驼的常态化运营,从真实场景中不断打磨技术、积累运营经验。

三是量产。

“无人配送”被讨论最多的常常是技术问题,比如L4级别的自动驾驶是其落地的前提。可就落地的维度来看,最应该解决的恰恰是能否量产,毕竟不能把车辆交付给客户,再美好的愿景也会停留在PPT上。

为了解决量产的问题,毫末智行打造了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生产制造基地毫末星环工厂,不仅实现了年产1万台的产能目标,还给出了“柔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方案,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实现小批量试制以及规模化量产,最终为量产交付保驾护航。

截至12月,小魔驼配送的订单量已经超过13万单,“无人配送”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并在某种程度上吹响了商业化之战的号角。

02 毫末智行的内能和外驱

毫末智行的加速正在改变行业预期。

6月前后,业内对“无人配送”落地的判断还普遍在三到五年后。比如美团自动车配送部总经理夏华夏在媒体采访中预计:“两三年内,无人配送车的成本至少将降到20万以内。”辰韬资本总经理贺雄松的观点要更加大胆,认为无人配送整车成本会逐步下降至10万元以内,却也加了“未来三年”的前提。

前后进行对比的话,毫末智行的小魔驼2.0显然扮演了“价格杀手”的角色,将整个行业的进度向前推进了两到三年。听起来有些夸张的“价格大跃进”,并不难从两个方面找到合理且中肯的解释。

一个是毫末智行的内部势能。

在行业早期阶段,怎么才能把成本降下来?要么等待上下游产业链的成熟,毕竟技术路线稳定后,供应链就会跟着标准化,进而硬件成本不断降低,也是外界普遍认为三到五年后价格会降到10万元左右的直接原因;要么自己打通研发、生产的整个环节,一步步降低整车的软硬件成本。

有长城汽车背景的毫末智行,可以说是整个赛道内为数不多有能力选择第二条降本路线的玩家:毫末智行的星环工厂,离不开长城汽车的制造禀赋;毫末在自动驾驶算法上的沉淀,同样适用于末端物流配送;首个规模量产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通用线控底盘“小魔盘”,是毫末智行在行业中上游布局的例证……再加上毫末智行为阿里达摩院小蛮驴、美团魔袋20提供的量产服务,已然成为无人配送赛道的 “隐形冠军”。

另一个是合作伙伴的外部推力。

双11大促前夕,毫末智行与达达快送达成了深度合作,也是继美团、物美等平台又一个重量级合作伙伴。原因可以参考达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TO杨骏的说法:无论从成本、配送的稳定性以及适用性角度考虑,无人配送有非常大的可能会在未来的即时配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中金公司的预计,一旦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的单车成本下降到10万元级别,在单车日均配送单量提升和运营效率提升后,每单成本将降至1.5元上下,车辆运营10个月即比招聘一个快递配送员划算。也就是说,在末端物流配送的战场上,物美多点、达达快送等平台想要进一步压缩成本,直接推动了毫末智行的进度,谁能在价格上打动合作伙伴,谁就有可能在市场上奠定先发优势。

与之相对应的,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在第七届HAOMO AI DAY上直言: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整体成本降至10万元以内,将进一步改善生产关系。毫末智行的注意力还集中在降成本和量产上,势必会在商业化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末端配送商业化之战”并非只是一句口号。

03 末端物流配送的认知战

以时间换空间的商业游戏或将再度上演。

可能就行业成熟度来看,当前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还处于上扬曲线的底部,距离爆发式增长还有一段距离,还处在蓝海市场的阶段。但在毫末智行等搅局者的影响下,市场格局似乎有了定格的迹象。

这是因为末端物流有着典型的自传播效应。

回想前后的“外卖大战”,撇除美团和饿了么的补贴力度,不应该被忽略的还有外卖小哥的形象。美团外卖的黄色装扮和饿了么的蓝色套装,几乎影响了人们对外卖配送员的认知,继而越来越多的用户因为两家的运力优势“用脚投票”,越来越多的商家拥抱流量最大的两个平台,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无人配送。在“自动配送车辆”本身就不缺少话题性的局面下,谁家的配送车能够量产交付,谁就有可能占据社交媒体的热搜条目,乃至定义外部对于末端物流配送车的形象认知。一旦在这样的认知战中站稳脚跟,大概率预示着用户、商家的倾斜,不断占据更大的市场。

隐藏在认知战背后的,仍旧是一场技术比拼。

“眼球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可能向利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朝不利的方向发酵。譬如一些自动配送车辆在试运行期间出现了趴窝、相撞等事件,迅速在微博上传播开来,被不少媒体关注报道,直接降低了用户的印象分。自动配送车辆的量产、落地、运营,绝不是在单纯比“快”,而是算法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运营能力的综合比拼。

还是以毫末智行的为例,之所以赢得物美多点、达达快送等平台的青睐,10万元级别的定价是原因之一,更应该聚焦的则是算法和运营能力。

首先是算法能力。自动配送车辆的成本结构主要在硬件和自动驾驶算法,虽然芯片的算力直接决定车辆的性能,却不是竞争的壁垒和瓶颈,最难的是自动驾驶算法。除了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毫末智行还涉足乘用车业务,二者的算力算法均基于毫末的数据智能系统MANA,有着其他玩家难以比拟的数据和算法优势。

其次是运营能力。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自动配送车辆的要求不尽相同,能否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归结起来就是运营能力。比如小魔驼2.0的600L货箱容积、100km最大满电续航,承载的正是商超订单配送单量多、载重大、里程长的需要。相比之下,国外产品的“包容度”较小,装货量小、行驶速度过慢,极大限制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落地空间。对场景的理解和场景为中心的产品研发,才是这场竞争中看不见的胜负手。

如果说三年的疫情为无人配送提供了牛刀小试的机会,为所有玩家打开了进入无人配送市场的大门,可能是一场刺刀见红的搏杀,至少毫末智行代表的一股势力已经为商业化进程加速。

04 写在最后

一面是庞大的物流配送需求,一面是逐渐明朗的商业化进程,末端物流自动配送即将在迎来曙光。

同步做出反应的还有政策层面,比如国务院在日前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35》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研发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进一步印证了无人配送市场正蓄势待发。

有理由相信,将是无人配送的重要节点。随着政策上的系统性利好,无人配送将再度成为互联网巨头和资本追逐的新焦点,从风口演变为新的浪潮,并逐步在园区配送、快递、巡检等场景中迎来爆发。

特别在毫末智行已经举起商业化大旗的背景下,利好的不只有资本和企业,普通用户也将享受到创新的红利,借助充沛的“自动配送运力”告别“快递停摆”烦恼。

有眼不识泰山:

中国大A表现不佳,差于市场预期。A股中光伏新能源板块总体是调整市道,尤其是进入下半年,A股光伏板块整体估值水平是向下的,有很多朋友会问,光伏板块在新的一年里究竟有没有机会,有没有Beta提升的可能?

我认为,近年A股表现好的板块和个股就是Beta带来提升机会,Beta值提升不了,要炒股获利是很难的,尤其是A股进入注册制时代,整体经济不佳,仅靠Alpha的增速是相对较难的。当然投资往往基于分子与分母的综合判断而定的的。影响分母即我们所称估值水平提升,即风险系数Beta对股票投资是最重的因素之一。

影响Beta板块和个股因素是很多的,宏观经济政策尤其财政货币政策和利率水平、产业政策周期和行业景气度、新技术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确立、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投资标的稀缺性、证券市场整体估值中枢等等。

,光伏板块总体上享有估值提升的很有潜力的,我们的观点是:总体乐观,分化严重,亮点突出。

目前光伏产业存在着确定性兴奋点:

1、光伏储能是目前国民经济所有大类产业中,景气度最高的产业。居权威全球光伏新增装机350-400GW,到2026年突破1000GW,光伏发电产品行业增速至少在50%,发电侧储能增长至少达到60%以上,大储真正爆发元年已至,试问,改革开放至今,哪个产业有如此高的行业增长?

2、硅料供给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终于解决,持续三年的硅料上涨周期结束,正式转向下跌通道,硅料供给量持续增加,供给格局终于逆转,硅料利益链同盟瓦解在即,一方产业链盈利从上游转向中下游,另一方面随着组件价格合理回归,激发了终端市场的需求大爆发。

3、光伏技术进步速度今人振奋人心。常常会有人胡言,认为中国光伏没多少技术含量,其实上中国光伏产业不断的技术创新浪潮才会今天的辉煌。不断技术迭代,不断差异化发展,才会有生生不息的后浪推前浪。近年来,从颗粒硅、大尺寸、薄片化、N型电池片、去贵金属等技术风云而起,推动相关公司业绩高成长,新技术变革又带来边际增量确定性。

4、商业模式创新推动行业边界外拓速度惊人。光伏行业里本来内卷严重,加之一些不学人士,大肆鼓吹一体化,误导了不少投资者,其实上是否一体化并不构成行业竞争力,真正好的商业模式,会带来行业边界的催化和其他产业高度融合。如光储一体、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源网荷储等产业生态的出现,把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高度融合,做到光伏发电的智能化、低碳化、安全性,提升产业链的附加值。

5、发展光伏新能源是国家稳增长扩内需最重要措施之一。国家稳房产,捉消费仅仅稳定预期的途径,作为拉动现阶段经济立竿见影的必然是光伏新能源车为代表支住性产业,国家将会在风光大基地、工商和用户分布式诸方面会推出产业刺激政策,而这些政策推出会催化行业发展情绪释放。

6、光伏板块通过深度调整后,赛道再不拥挤。光伏这个板块随着随A股大盘持续调整,加之舆论的混沌,导致主流投资机构退出,到目前为止公募基金持仓率不足10%,仓位处于历史低位。而另一方,金融监督部门,好像支持双碳产业作为政治来抓,允许对这个板块加杠杠了,以中信建投和中金公司证券公司开始大力发行光伏REⅠTs单项公募产品。这是继过去房地产RElTs产品后对新能源产业链发动金融杠杠的例证。

那么如何看待哪些环节和个股呢?

硅料环节:未来3-5年,硅料总体供给大于需求,如果海外主流国家为了产业链安全,这个环节估计更为残酷,看来好事差不多了,个别企业企图用增量电池片组件一体化来提估值的办法,这种二、三流产能即使上去又何妨?建议投资慎重看待这个环节。即使有颗粒硅也不一定能提升估值。赚得盆满钵满的企未来两条路,一是去海外,二是去搞发电。

硅片环节:充满挑战,否极泰来。未来头部企业竞争格局转好,二、三线硅片企业面临淘汰出局,马汰效应来了。建议布局一线技术创新型公司,远离靠囤硅料抄袭技术的公司。总之,这个环节龙头企业存在双击的可能。

电池片环节:对这个环节观点是,不单应P型电池与N型电池区别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差异化的问题,Topcon、Hjt、Bc电池片,核心是去贵金属化,是否看单瓦真实建造成本,转换率/单瓦成本才是核心关键,更不要把实验室的数据与量产线的数据混为一谈。

组件环节:特别提示,别听那个什么指导的忽悠,未来组件的出路与电池及下游系统的优化,才有Beta值的提升的前景。如果N型电池与组件及新型电力系统生态链优秀公司才应该重点关注。

辅材环节:应该有估值提升空间,也许风景这边独好。关注小、新、精、强的上市公司。

逆变器:这个是太高调的板块。上市公司、投资人、卖方一致性高调,去年狂炒今年还要狂炒,估计炒上天是难的。如果一家公司再没有PEG的优势,后面等待的是分化。

光伏储能电池:随着锂价合理回归,光伏需求爆发,这个为光伏配套的行业确定性最高。发电侧的大储是最具估值弹性的赛道。

设备端环节:一切服务于新技术,有差异化细分赛道设备公司具备很强的估值弹性。如激光技术的转印刷,无银化涂布技术。

光伏板块可能带来估值提升相关标的分析,并不作为投资建议。

1、硅片:最应关注全球大硅龙头TcL中环,硅片环节洗牌后脱颖而出。一季度后将验证环比业绩、毛利率、市占率的提升。高测股份也应关注。

2、电池片:Topcon关注钧达股份、Hjt关注东方日升、BC电池关注爱旭股份、隆基股份。爱旭的ABC电池无银化、低造价、全球最高量产转换率和与组件系统的虚拟一体化将会行业稀缺标的。

逆变器:重点关注禾望电气,赛道里唯一没有雕刻过的玉。海上风电、光伏逆变器、抽水蓄能共振向上。

光伏储能:关注储能电池黑马科力远、白马鹏辉能源。只有风光大储,最强确定性,高估值高成长双击标的。

设备:强烈关注帝尔激光、京山轻机。都是平台性技术公司和钙钛矿设备双料冠军。

中国股市全面进入注册制时代,一些优秀公司不断涌现,本公众号会及时跟踪,分享研究成果。

TCL中环(SZ002129) 爱旭股份(SH600732) 科力远(SH600478)

价投事竟成:

华泰的投资者要认真阅读这篇文章,这是我想对大家说的话,作为投资者要理解自己的立场,我们针对的是此次华泰的配股事件,但是那些宣泄情绪的网友可不是我们的阵营,对于诋毁华泰形象的不正当言论,我们要予以制止,不要被市场的风向与言论所利用,必须站在中小投资者角度思考问题,维护股东权益,兼顾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了解华泰当下的估值以及安全边际,投资价值才是我们获得回报的主要逻辑。国泰君安(SH601211)中信建投(SH601066)中金公司(SH601995)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