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十三岁就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德皇太后

十三岁就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德皇太后

时间:2024-03-14 20:47:48

相关推荐

十三岁就嫁给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德皇太后

唐太宗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其先人为北魏拓跋氏,后改为长孙氏,河南洛阳人(也有人说是长安人)。

她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自小就喜爱读史书等,常常以古代的善恶得失为鉴。她听说李世民(当时被封为秦王)很有才能,便主动向父亲长孙晟提出,愿意嫁给李世民为妻。

她十三岁就进了秦王府,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她又被册立为太子妃。后来,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长孙氏也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读书几乎成了一种嗜好,连平时梳妆打扮的时候,也不肯放下书本,所以她知书识礼,很是贤明。她又禀性温柔,生活简约朴素,平时的穿着朴素无华,宫中器物以够用为度,不尚奢华。

长孙皇后平时言行,谨守礼制,从来不肯干预朝廷政事。唐太宗处理完朝政,回到后宫,有时想跟她商量商量朝廷大事,长孙皇后辞谢道:“天下大事,妇道人家怎么能随便插嘴,岂不是要坏事?”

唐太宗坚持要她发表意见,长孙皇后始终不肯多说一句。在现在看来,她这种做法,似乎有点难以理解,然而在古代,宦官、后妃等随意干预政事,曾经造成许多祸国害民的极坏的后果。

长孙皇后不干预朝政,却能时时对李世民作有益的劝谏,帮助丈夫处理好君臣关系,任用正直之臣,而远离佞臣。长孙皇后往往发挥其贤内助的作用,待到丈夫怒气消去后,总是采取适当的方式,慢慢地加以劝导,绝不让朝臣受屈。

有一天,唐太宗罢朝回后宫,怒气冲天,狠狠地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乡下佬!”

长孙皇后见状,问道:“是谁触怒了陛下?”李世民气哼哼地说:“就是那个该死的魏徵,他在殿前折辱我,让我简直下不了台。”

长孙皇后见事情严重,悄悄退去。不一会儿,她穿着皇后的朝服,郑重其事地出来进见李世民。

唐太宗见她如此庄重地打扮起来,十分惊讶,问她道:“皇后为何如此?”长孙皇后庄重地回答道:“妾曾经听说,如果皇上英明,那么大臣就会十分忠心。如今陛下圣明,所以魏徵才敢于如此直言。妾忝为帝后,见到帝明臣忠,这么好的事情,怎么敢不朝服庆贺?”

唐太宗闻听妻子的这一席话,有所感悟,气便慢慢消掉了。魏徵如此作为,却能君臣相安无事,不仅如此,还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将魏徵比之为可以明得失的“人镜”,不能不说:这其中有着长孙皇后在君臣之间竭力调和的大功劳!

长孙皇后早于唐太宗离开人间,病重之时,她特意对李世民说:“妾生时无益于当时,死后不愿厚葬。愿意依山为垅,不要堆起高大的坟堆;不要用外棺等讲究的葬具,只要一副简单的棺木;殉葬品只要用简陋的瓦、木之器,不要用金银珠宝;葬礼要尽可能地节俭。能够这样,是我所十分乐意的。”

此外,她特别嘱咐:不要让自己的娘家人掌握权要,以免带来灾祸。更为可贵的是,她临终之际,仍不忘劝勉丈夫,请求李世民要纳忠容谏,勿受谗,省游畋(读田,打猎)作役。”表现了她“劝君尊贤,节俭惠民,直至死而后已”的崇高品性。

长孙皇后在世之日,曾依据历代妇女的善言德行,写成《女戒》十篇。她死以后,唐太宗才见到此书,悲痛不已,对近臣们说道:“皇后此书,足可垂戒后代。我岂不达天命而不能割情乎?以其每能规谏,补朕之阙。今不复闻善言,是内失一良佐,以此令人哀耳!”

唐太宗的这番话,充分肯定了长孙皇后贤内助的作用(所谓“内失良佐”,是说失去了一个贤内助)。唐太宗在位时,政治修明,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作“贞观之治”,这与他有长孙皇后这样一位贤内助,是有密切关系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