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令人向往的“敖包相会”背后 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令人向往的“敖包相会”背后 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时间:2023-05-28 16:12:51

相关推荐

令人向往的“敖包相会”背后 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从远古至近代的蒙古族都是以畜牧经济为主体的,并以独特的游牧方式创造了游牧民族独特的文化。

一曲脸炙人口的歌曲《敖包相会》让敖包童叟皆知。如果我们简单地从歌曲理解,理所当然地认为敖包是草原青年男女约会、谈情说爱的地方。

其实,敖包绝不是男女青年相会的地方,而是蒙古族的重要祭祀载体。

在诸多的传统民族文化习俗中,祭敖包是蒙古族最盛大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承载着游牧民族游牧民族对自然的崇敬和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同时,这种传统的文化风俗习俗,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民族的融合。

敖包的历史承载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对大草原最生动的描绘。

作为游牧民族的蒙古族人民来说,要识别方向和划分地标,就得找到一个醒目而又能长期屹立于此的标识物,勤劳又善于动脑筋的人民想到了用石块或者土堆垒砌起来的山丘,多筑于山顶丘陵之上,一般呈圆形,顶端插有柳条等,作为路标和界标,这就是敖包的由来。

《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

最初,人们都是都以部落为单位筑敖包。后来,敖包逐渐演变为神灵之位, 人们每逢外出远行,凡路经有敖包的地方,都要下马向敖包参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上几块石头或几捧土,然后跨马上路。

这是对自然和敬仰的崇拜之举,也是对敖包的维护,所以,很多历经岁月冲刷的敖包,也始终能够保持住它们原有的风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

祭敖包,是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没有信仰的灵魂是孤独的,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这对于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肥草美就在哪里安家的游牧民族来说,对信仰的需求更为明显。

因草原而生的 “敖包”,成了以游牧为生,以草原为家的牧民们心中的坚守之地。人们看到敖包,就会想到故土家园,游荡的心灵能够得以安放;

同时,为了祈祷沃野千里,牛羊肥壮,牧民们更是对大自然怀有无比敬仰和崇拜之情,为此,他们把这种精神寄托寄予能够让他们有所依靠的敖包之上。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早期被蔑尔乞特人追赶时,藏在不罕山里,蔑尔乞特人绕山三圈没有抓住成吉思汗。蔑尔乞特人远去,成吉思汗下山后说:不罕山掩护了我,保住了我的性命,我将每天祭祀,每日祝祷,让我的子孙都知道这件事。说完,即“挂其带于颈,悬其冠于腕,以手椎膺,对日九拜,酒奠而祷。”元代,忽必烈曾制典,封建皇帝与蒙古诸王,每年必须致祭名山大川。

这是相传中祭敖包的来源之一。

还有另外的说法,便是在民间却流传着的动人传说: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们,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时,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会"。

《中华全国风俗志o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

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但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也类似于各地民间举办的“丰收节”。

祭拜敖包的形式,是盛大隆重而又充满团聚之情

祭敖包是一场族人聚集的盛会,也是大家每年一次相聚的节日。

祭祀敖包时,本族的牧民无论在哪个地方远游,都会坐着勒勒车或者骑着马,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祭拜。

祭祀仪式上,首先会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

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式结束后,一般都会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按照民俗有赛马、摔跤、射箭、唱歌、跳舞和宴会等。

此时全体族人在祭祀活动结束后,还会聚集在一起,热闹几天,开怀畅饮,彼此交流,增进感情,而青年男女可以借机约会。《敖包相会》这首民歌唱出了祭敖包仪式后,青年男女约会时的心情,并传唱至今,同时也折射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大胆追求。

结语:

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敖包相会出发,通过对敖包的来由和祭敖包传统文化,让我们了解到在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每个少数民族虽然都各具特色,但同时又具有共同之处: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期盼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欢迎来到沁心情感吧,在这里,我们专注情感心理和认知提升领域。生活,爱写作。转载须经本人同意,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请关注我的百家号:沁心情感吧,更多与你分享生活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