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上座率高达64% 超《少年的你》21倍 这部小成本电影牛在哪儿?

上座率高达64% 超《少年的你》21倍 这部小成本电影牛在哪儿?

时间:2023-03-13 16:37:21

相关推荐

上座率高达64% 超《少年的你》21倍 这部小成本电影牛在哪儿?

“史上最强国庆档”结束后,内地电影市场逐渐归于平静,由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少年的你》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上映22天票房超过14亿元,口碑爆棚,豆瓣评分高达8.4。

就是这样一部票房与口碑俱佳的佳作,在上座率上却远输给了一部小成本电影,让一些网友感到不可思议:以11月15日的上座率为例,《少年的你》只有3%,后者则高达64.2%。

《少年的你》

这部场均观影最高89人次的电影,没有大牌导演(导演是曾主演《我的父亲母亲》的郑昊),没有大牌演员(演员中知名度最高的是笑星巩汉林),没有燃爆场面(满满的生活气息)。

这部十分接地气儿的电影,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小巷管家》,一部反映北京基层治理工作经验的电影,讲述了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感人故事。

巩汉林饰演的“小巷管家”赵建国帮助国风胡同居民解决生活问题,改善胡同环境,在经历了占地清路、厕所改造、美化街道、面馆改造等一系列事件后,他得到了街坊邻里的认可。

《小巷管家》

京味儿十足的《小巷管家》从老百姓的视角切入,选取“小巷管家”这一群体来呈现,通过一条小巷的变化,折射出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体现出小人物大时代、小切口大主题。

客观地说,《小巷管家》作为一部电影,有不少硬伤,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也算不上好看。意外的是,自从10月29日上映以来,并未引起多少关注的它却取得了令人咂舌的上座率。

上映首日,排片占比仅为0.1%,场均观影66人次,上座率达到54%。此后一直延续了这种势头,11月15日,场均观影89人次,上座率64.2%,是《我和我的祖国》的两倍多一点。

《我和我的祖国》

尴尬的是,这部电影上映18天累计票房不到2000万元,平均每天只有大约100万元进账,不过,在小成本的主旋律电影中算不错,远远超过同类题材的《桂香街》(票房1030万元)。

一边是毫不起眼的票房,一边是一骑绝尘的上座率,矛盾背后究竟有何隐情?从网友的评论中就能找到答案。

“巩汉林主演的这部电影,我们这里是单位组织包场看的,还发了通知,如果卖票没几个人去看的!”

“50元一张票,组织单位人员观看,包场要40张以上。11月16日上午9:30开始,垫了我不少钱!”

《小巷管家》

真相只有两只字,包场!在国内,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组织包场观看主旋律电影,从半个世纪前就已经开始,尽管最近这些年明显少了很多,但这种“集体观影”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作为一部反映基层治理先进经验和“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电影,《小巷管家》受到了不少基层单位(办事处、社区)的青睐,通过观看电影来学习先进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对于这种走第三种创作模式(另外两种是以《红海行动》为代表的“博纳式”主旋律、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的“满天星式”主旋律)的主旋律电影来说,包场不能解决生存问题。

《红海行动》

在竞争激烈的国内院线,每年有机会公映的电影只有400多部,像《小巷管家》这种投资不大的“三无”电影(无著名导演、无著名演员、无燃爆场面),排片率很低,像是走过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电影没有市场、没有自己的观影群体,毕竟,观众对贴近自己生活的主旋律电影也并不排斥,遗憾的是,这些电影多半都拍得不好看,甚至充满了说教味。

直白地说,就是拍得“不走心”。究其原因,既是因为因循守旧的创作理念,更是因为缺乏更为高明的讲述方式。如何用普通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不是药神》

《小巷管家》的主创团队在开拍前进行了长达7个月的采访工作,算得上真诚和用心,但在“包场”的加持下票房成绩依然波澜不惊,恰恰说明主旋律电影创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小成本主旋律电影想真正赢得观众的喜爱、取得亮眼的票房成绩,需要参与创作的人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造成大量社会资源被白白地浪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