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凿壁偷光的匡衡 却为何结局悲惨?

凿壁偷光的匡衡 却为何结局悲惨?

时间:2021-11-22 13:24:56

相关推荐

凿壁偷光的匡衡 却为何结局悲惨?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而凿壁偷光的主角匡衡因为这个而出名。大概讲的是少年时期的匡衡十分喜欢读书,而且极其的勤奋和上进,但是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特别的贫穷,他只能通过帮助别人做工来得到读书的费用,虽然有买书的钱了,但是他家没钱买蜡烛,所以只能在墙上凿一个小洞,通过邻居家的光来看书。这个故事被大面积的广泛的传播,用来告诫人们要努力读书。本来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后来匡衡的故事呢?相信没几个人知道后来的匡衡因为贪污被贬为庶人,这个结局估计很出乎大家的意料,到底是什么导致那个勤奋学习的孩子变成了后来的贪官呢?

凿壁偷光

一开始的匡衡并不是那样的,匡衡小时候他的家里都是务农出身,但是他很喜欢读书,凭借自己的劳力给别人做工获得买书的钱。长大后,他拜在了那个时代的博士的门下学习《诗经》。因为他的努力学习,所以他对于《诗经》的领悟很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当时的读书人都说听匡衡讲诗经让人困惑得到疏解,眉头得以舒张,心情会变得很好。可见匡衡的探索理解诗经之深入。

匡衡肖像画

虽然匡衡读书不错,但是匡衡的仕途并没有多顺利。因为按照当时汉朝的规定,博士的弟子只要熟悉六经中的一经,之后就可以通过考试来得到官职。在这个考试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每个等级职位地位都不同,匡衡考了九次才考中了丙科,做了个太原郡的掌管文学的小官。但是因为他对诗经的独特见解,虽然他考试多次不中,但是他被当时的研究经学的专家们推崇。而且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也对他有很深的好感。

诗经

过了几年,太子即位,就是汉元帝,汉元帝很喜欢匡衡,所以让匡衡做郎中,升为博士。此时的京师长安附近发生了天狗食日,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这个灾难在当时的人们认为是对皇帝的示警,所以匡衡乘着这件事上书皇帝,他运用诗经里面的话劝谏汉元帝减少皇宫里面的吃穿住行用度,减少奢侈华丽的饰品的使用,修正制度,皇帝自己正视自己所做的行为,亲近忠良的臣子,远离喜欢投机取巧的小人,选用温厚贤良的人做官,辞退刻薄的官员,还朝堂一片清静。之后再在民间推广仁让的风气,教化百姓。匡衡的上书让汉元帝十分高兴,匡衡因此被升为光禄大夫,加任太子少傅。

匡衡上书

因为皇帝特此喜欢儒家的学术思想,而且特别喜欢看《诗经》,他特意多次去听了匡衡讲诗经的课,因此极其欣赏匡衡的才能。不过短短几年,匡衡又升任了御史大夫。公元前36年,当时的丞相去世了,匡衡又被任命为代理丞相,还封了侯,此时的匡衡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事务,真正的位极人臣。

宦官专权

他在担任丞相期间,很多次上奏皇帝表达自己对朝廷发布的政策的看法。每每和大臣们讨论事务政令的时候,匡衡总是用诗经举例子,而匡衡的主张往往得到皇帝的支持,因为汉朝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特别推崇经学之道,所以极其擅长经学的匡衡就会得到大部分的支持。在汉元帝晚年的时候,特别宠幸宦官。其中以石显为代表,石显担任当时的中书令,他把当时的朝廷搅弄的极其混乱,而且他还怂恿皇帝加收赋税,严重的剥削老百姓,但是因为汉元帝宠幸他,没有人敢得罪石显。后来汉元帝去世,汉成帝上位,匡衡便上书一一列举石显的罪行,并且弹劾石显的爪牙,石显成功落马。这是匡衡为大汉朝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不久之后,他因为弹劾石显,和同僚之间有了矛盾,导致他没过多久就被人弹劾,说他被封为安乐侯,本来他所封分的侯国的土地只有31万亩土地,说他利用丈量土地的人的失误,非法获得土地4万亩。就因为这件事情,匡衡被贬成了庶人,被遣返回了老家。没过几年,匡衡因为生病就去世了。

匡衡老家

对于匡衡最后的结局,很多人会觉得匡衡是个贪官,爱占小便宜,或许还有人觉得他就是从小投机取巧,小时候偷邻居家的光,长大之后偷国家的土地。但是我不这样觉得,查看匡衡的一生,大多数时候的他都是很清白的,他小时候知道靠自己的努力去买书,而不是偷书。而长大以后苦读研究经学的他,以及多次考试不中的他,都突显了他是一个意志力强大的人,历史上对于匡衡最后的结局也只不过寥寥几笔而已,我们无法清晰的获得贪污土地的这件事情的真相,我们也不知道他是真的不知道多了土地,也不了解他是否知道土地多了而没有汇报上去而自己偷偷留下了,只能说这是手底下的人的管理不善。而通过对匡衡的大致了解,我觉得他不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说是一个对汉朝,对皇帝很尽忠的人,他恪守臣子的本分,尽职尽责,在位官的时候,没有谁能诋毁他政绩。如果他没有贪污土地,那他极有可能是因为和同僚的矛盾遭到了报复,而他如果贪污了土地,那他也受到了惩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