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斯大林格勒战役 所用的兵法 与中国古代那场战争相似

斯大林格勒战役 所用的兵法 与中国古代那场战争相似

时间:2018-10-06 23:07:02

相关推荐

斯大林格勒战役 所用的兵法 与中国古代那场战争相似

近现代的一些著名战役上,都能从中国的战争历史中,找到近似的事例。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下“斯大林格勒战役”,与中国国代哪一场战争,使用的兵法计策相似。

《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则战术,核心就是“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其中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及之长,克敌之短,敌人长驱直入之时,只要坚守阵地,就能做到从容自若,取得战争的胜利。

比如,234年,诸葛亮大限将至,集合蜀国所有力量,展开了第六次北伐战争。魏国的应战之人就是司马懿。

当时的蜀军,孤注一掷,远道而来,兵马疲惫,粮草运输也极其的苦难。魏明帝在出征之前,再三嘱咐司马懿,一定不要主动出击,保持谨慎稳重,坚守阵地,静观事态变化,等蜀军出现变故之后,在出击。

司马懿也同意这个策略,不管蜀军如何的辱骂、挑衅,侮辱,魏国军队就是稳坐泰山,坚守阵地。一直到诸葛亮操劳过重,病逝于阵前,蜀军主动后撤。

这个时候,司马懿率领大军,乘胜追击,大破蜀国军队,获得胜利。

这一个策略,在近代历史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也被运用得炉火纯青。

1942年,希特勒的德国军团,直逼斯大林格勒城下,与苏军战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两军一直追逐在一街一楼的争夺中。

漫长的相持,完全超乎了希特勒的预计,苏军的抗击拖延,让德军的后勤补给,根本就供应不足。就这样,一直拖延到冬天,没有任何过冬准备的德军,战斗力急速的下降,为苏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趁你病要你命,德军陷入困难时期,苏联迅速组织反攻,1943年2月,德军再也支持不住,只能以投降告终。

这一场战役,对于希特勒来说,是致命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直接灭掉了希特勒四分之一的兵力,有22名将军被俘虏,是德国在二战期间,遭遇最惨的一场战争。

从这里大家可以看出“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兵法计谋,善于用兵者,都会在特定的条件中,寻求创造属于自己的优势。

两场战役,全都是主攻方,不远万里而来,急切的求战,想尽快的结束战争。而守方,都是利用作战主场的优势,延缓战争的节奏,以“拖”为主,以静制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掌控全局,最后取得胜利。

蜀国对于魏国来说,根本就是一个弱势国家,数次的北伐,早已经让国内空虚,根本就做不到长时间在外征战,魏明帝、司马懿就是抓住了这一个弱点,坚守不出,一直等到诸葛亮去世,核心人物一倒,抓住了反攻的时机。

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是如此。

希特勒向速战速决,战线拉得太长,苏军的抵抗,冬日的严寒,将德军的战斗意识,全面消磨殆尽。另外,苏军采用多线进攻,没有采用集中攻击,让军队更加的分散,攻击力太弱。

德国军事力量,在欧洲地区,虽然远胜西欧各个国家,严重的低谷了苏联的力量。希特勒还想用“闪电战”,一举拿下苏联,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从这两个例子,大家应该可以看出,战争是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进行的。必须要做到,战略坚若磐石,彻底执行,还必须做到运筹帷幄,趋利避害。

司马懿是何许人物,面对蜀军的谩骂、侮辱,他坚定执行战前制定的策略,依旧安营扎寨,不为所动。苏军也是如此,不管战争进行得多么激烈,损失多么严重,都一直抱着必胜的信念,积极的组织反击计划。

两者最终都做到了逆转战局。

一场战争,牵扯众多,除了军事实力,后勤保障外,天地人和也相当的重要,司马懿胜在诸葛亮突然的去世,蜀军大乱。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胜于寒冬来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