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这三个故事告诉你 刘备究竟是仁义之君 还是卑鄙小人

这三个故事告诉你 刘备究竟是仁义之君 还是卑鄙小人

时间:2022-11-27 08:37:50

相关推荐

这三个故事告诉你 刘备究竟是仁义之君 还是卑鄙小人

三国一直是国人茶余饭后谈论比较多的时代,不仅是因为这时期的经典故事,更是诞生了无数经典人物,其中对于仁义之君的称谓,估计刘备这个人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吧。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将刘备的仁义表现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比如备“三让徐州”、“不取荆州”、携新野百姓逃难等等英雄事迹,不过这些都是小说上描述出来的,真实历史上的刘备究竟是假仁假义,还是仁义之君呢?

既然我们说到了三让徐州、拒取荆州、携百姓逃难,那么我们就先从这三件事来看看,刘备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者考虑的吧。

第一件事、三让徐州

在陶谦主动要将徐州送给刘备的时候,刘备却不接受,不仅是一次,而是三次。前两次,可以说刘备拒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刘备才初来乍到,在徐州根本就没有什么根基,再加上自己本来就兵少将寡,如果刘备接受了陶谦的赠送,很可能适得其反,陶谦本意是想让刘备能管辖徐州,保护一方百姓,可刘备贸然接受肯定是激起徐州本地的氏族豪强的反抗,刘备根本没有能力和实力去与之对抗,再者陶谦是不是真心送还是测试刘备,我们也不得而知,因为陶谦当时还是徐州的实际控制者,一旦陶谦发现刘备投奔过来是为了徐州城,估计早就送刘备归西了,所以前两次刘备拒绝的很好,陶谦也很满意。

直到第三次,也就是陶谦要死了,这个时候刘备已在徐州有了一定的声望,加之百姓的拥护,口碑很好,而陶谦再次赠送,很明显,陶谦已经对刘备够不成威胁了,对徐州的接受或者不接受,都是刘备一句话的事,所以在陶谦临终接受徐州,这也就是做个顺水人情而已,又可以将自己的仁义之举发扬光大,何乐而不为呢?

而到后来,刘备联合曹操将夺走他徐州城的吕布打败,当时吕布求刘备向曹操求情,而曹操也对吕布这样的猛将颇为心动,而刘备的一句“君不见董卓、丁建阳之事乎”,就送吕布归西了,由此可见即便徐州被曹操夺走,那是实力不济,但是刘备又将夺走徐州的吕布杀了,可见刘备手段狠辣程度,和报复心理。

第二件、拒刘表不忍取荆州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是这样描述的,诸葛亮等谋臣在看到刘表死后,就建议刘备可以趁此机会夺取荆州,这样就可以有根据地再图谋西川,但是刘备以刘氏血脉宗亲,刘表又是刚刚去世为由,不忍心在这个时间夺取荆州。可是,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当时荆州的情况并不是像小说说的那样明朗,首先刘表死后,荆州的实际控制者就落在了蔡氏兄妹手中,自己的儿子毫无实权,那这个蔡氏兄妹怎么可能会让好不容易得到的荆州,转手就给刘备呢?而且当时荆州的官员和军队都在他们手中,就算刘备偷袭荆州并成功了,这些荆州旧部会听刘备的吗?对于一个不能让刘备指挥的部下,刘备就算得到了荆州是不是也名不正言不顺呢?

而在这个时候,曹操又挥师南下,而首当其冲就是荆州,如果这个时候刘备夺得荆州那么下面他接受曹操数十万大军的洗礼了,显然刘备不可能抵挡得住,刘备自己也很清楚这一点,对于荆州此时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谁接谁就死,并且如果自己偷袭或者强夺的话,自己多年仁义的形象设定就会崩塌,这就得不偿失了,与其自己不能获利,不如让蔡氏兄妹去治理荆州,一来可以作为自己的挡箭牌,日后有实力在夺取,二来可以为抵挡曹操南下争取点时间,如此两全其美,岂不美哉。

第三件、率领新野百姓逃难

在小说中,这件事被刻画成刘备仁义之举的典范故事,新野的百姓对刘皇叔感激涕零,生死不弃。小说本来就是赞刘贬曹,我们仔细想想,这些百姓真的心甘情愿的离开家乡跟着刘备跑路?是否可能是不情愿受到某种力量或者被驱赶的呢?

我们从事后得出结论,在曹操军队杀到的时候,刘备快马加鞭的逃跑,逃跑不要紧啊,你至少带上自己老婆孩子,可是刘备继承了刘邦的光荣传统,没有将孩子扔下车,而是直接不带,自己独自逃跑。话说一个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带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带着毫无关系的平民百姓逃跑?请大家自己脑补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通过这三件经典事件,大家是否对刘备的仁义有了新的认识呢?那我们再来看下刘备是如何夺取益州,又是如何治理益州的,看看是不是很“仁义”。

刘备夺取益州虽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刘备在夺取之前还是“仁义”了一把,在《三国演义》中,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庞统都苦口婆心的劝刘备夺取益州,而刘备却说,刘璋是我的同宗亲戚啊,我怎么忍心呢,听到这样的话是不是觉得刘备太仁义仁慈了?估计诸葛亮和庞统都要气死,不过很快刘备就没有让他们失望,张松献图之后,刘备的态度立马转变,敢情闹了半天,是因为没有地图,不认识路啊。

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刘备就不管什么亲情友情了,在地图的帮助下,刘备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拦就攻打到了成都的城门外。可是眼看着胜利就在眼前,这个成都却攻不下,几个月过去了也没成功。为了尽快攻入成都,刘备估计啥也不顾了,他下了一道命令,说:“城内府库,孤不欲也,诸将自取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你们可以攻下成都,那城里的所有钱财等,都随你们去拿,我一分不要,你们有本事拿多少就拿多少。这可是“仁义”著称的刘备下的命令啊,够霸气吧,不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招虽然不仁义,但是很实用,不过几日,刘备就攻下了成都,刘备也兑现承诺,让士兵们尽情的抢夺财物。

益州就这样让刘备以“仁义”的手段夺取了,刘备接下来是如何管理这么大的川蜀之地呢?按照通常的做法肯定要先有钱啊,没有钱你怎么养军队,怎么去养这么多的官员,怎么让这些人给你去卖命呢?可是之前在攻打成都时候的承诺已经被那些士兵掏空了,益州各个府库也是没钱的主,刘备可谓到了兜比脸还干净的地步,这可如何是好?就在刘备心急如焚的时候,刚刚投靠刘备的刘巴同志给刘备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咱们自己发行货币啊,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印钞票呗。

印钞票是简单,但是我们知道当时三国时期还是东汉,也就是还在汉朝统治下,那么汉朝这么多年是有自己的通用货币的,那就是五铢钱,汉朝历经四百多年,五铢钱也成为了老百姓最为认可的货币,也是唯一可以在三国时期流通的货币,币值一直非常稳定。反过来说刘巴的这个印钞票的办法,他不仅印钞票,还要印刷大面额的钞票,叫做“直百五铢”,显然这是是说一百个这个货币才值五个五铢钱,毫无意义,这就是典型的通货膨胀啊,而且还是强行的。

刘备不仅听从了刘巴的建议,铸造大面额的钱币,要知道铸造钱币需要大量的铜,刘备将兑换上来的五铢钱,再回炉重新铸造成“直百五铢”,这直接导致益州物价飞涨,就如同民国后期那样,可是在你蜀国这个钱有用,在魏国和吴国却不行啊,这两个国家只认五铢钱,这就直接造成了蜀国居民不能和其他两国进行正常的贸易往来,刘备是无所谓了,可坑苦了川蜀的百姓了。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的仁义之君,也只不过是罗贯中的一厢情愿罢了,刘备究竟是不是一个仁义之君,大家心里应该有了自己的判断,小伙伴们,你们有什么意见,可以评论区告诉我哦!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