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孩子打人 撒谎 爱哭?家长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孩子打人 撒谎 爱哭?家长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时间:2023-01-18 22:30:31

相关推荐

孩子打人 撒谎 爱哭?家长要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昨天在交流群里看到一位新手妈妈发来的疑问,以下是她的原话:

"我的孩子有时候总是会突然有些异常行为,比如昨天带孩子去游乐园玩的时候,他突然就伸手打旁边的孩子,明明上一秒还好好的,而且孩子平时在家很乖巧,我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突然打人。还有,我家孩子还会无缘无故地哭,我也没有发现什么可以哭的原因,结果孩子就一直哭个不停。有时候我真的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应付孩子的反常行为。"

不知道各位家长看到这样的情形有没有共鸣,我是很有共鸣的。在我一开始带孩子的时候,孩子的有些行为也总是让我"崩溃"、"无从下手"和"一头雾水",因为我看不到前因后果,也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异常"。

但是后来我发现,孩子在日常中有很多的行为,每一个看似"莫名其妙"的行为,都是有章可循的,每个"不当行为"背后都是有原因的,都藏着孩子没有被满足的诉求。我们会感到一头雾水和无从下手,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目标所激发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德雷克斯赞同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他同样认为,孩子不会去做没有目的和回报的事情。他们吵闹、对抗和叛逆,看起来好像是随机而起的,但其实都是围绕达到某种目的。

因而,并不是孩子的行为看起来"莫名其妙",只是我们家长还没有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只要我们读懂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照顾和处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今天我们便来"解密"孩子在日常中常见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蕴藏的孩子的"心理密码"。

行为一:爱动手

案例:邻居家的孩子熊熊今年已经6岁了,他平时总有喜欢"打人"的毛病,只要有人太接近他,他就会伸手去打别人,还有只要有不如意的,孩子也习惯性地"爱动手"。甚至有时在和伙伴玩闹的时候,也会见人就动一下,挠一下,拍一下。熊熊的家长正为熊熊"爱动手"的行为操心,害怕因为他的这个"毛病"而读不了幼儿园。

对孩子的心理分析:孩子爱打人是有原因的,具体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原因进行分析:

原因1:缺乏安全感

孩子"爱动手"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不足。所以当有别人靠近孩子的身边,孩子就会觉得人身受到了威胁,所以就会主动地进攻,动手打人。

建议1:

如果孩子是以上的情况,那么我建议家长要尽可能多地给予孩子安全感。

从家长自身来说,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陪伴,最好每天有固定的亲子互动时间,比如辅导孩子作业啊、睡前半小时的谈话啊、或者其他一些亲自互动游戏,当孩子感受到足够多的安全感,就会更懂得如何和别人交流相处。

从孩子自身来说,家长要帮助孩子多交好朋友,告诉孩子要如何和朋友相处,并且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多跟朋友交流。比如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帮孩子开生日聚会,邀请孩子的朋友到家里做客。

原因2:表达不满,迫使别人听从自己

"打"有"排除"的意思,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的意识,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听从自己,于是当孩子原有的计划、或者想要做的事情被打破了,就会通过一些形式让事情回到原有的轨道中。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打人"的举动是无意识的,只是内心的计划被打破了,于是通过"打"的形式去表达自己的不满。

建议2: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关键要做到让孩子知道"打人"这个行为是不可行的,让孩子明白当我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去传递。因而家长要加强培养孩子用语言表达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一次我家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玩沙,我家宝宝想要建一个宫殿,他正建到一半,小伙伴就从别的地方装了沙子倒在了宝宝还未完成的宫殿上,以至于宫殿被毁了,我家宝宝很生气于是伸手就想打小伙伴。

这个时候我便跟他说: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这么做,你可以直接跟别人说我正在搭建宫殿,你不要把沙子倒在我的宫殿上面。而不是用伸手打人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打人是不对的。"

原因3:从家长身上习得

孩子都是爱模仿的,如果家长在跟别人打招呼或者玩笑时会通过"拍一下"、"打一下"、"挠一下"的方式,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学会这种"交际"方式,从而养成了"打人"习惯。

建议3:孩子在小的时候的一言一行都是从家长身上来的,因而家长在教导孩子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好榜样作用,避免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行为二:爱哭

案例:姐姐家的孩子特别爱哭,已经上三年级了,男孩子,心理还是很脆弱,只要听到一句不顺心的话或者想要做什么事没有做好,就会掉眼泪。甚至有时候姐姐检查作业,检查了一道错题,姐姐还没说什么,孩子就开始哭了。

对孩子的心理分析:孩子的"哭"是某些内在问题的外化表现,因此解决孩子"哭"的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着眼于"哭"背后的"情感活动"。

一般来说,孩子"哭"有以下原因:

(1)性格原因

从孩子天生的气质来说,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负面的"情绪本质"的性格,这种孩子遇到不顺心或者不顺利的事情时便会经常以哭闹、发脾气等负面行为去表达,这是孩子的个性倾向。

(2)以"哭"作为要挟的手段

有时候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以"哭"的方式作为反抗,而现在很多家长都十分疼爱孩子,因而当孩子一"哭"就心软妥协,而这也加剧了孩子以"哭"作为要挟的方式。

(3)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在幼童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未完善时期,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都是通过"哭"去表达,比如孩子肚子饿了会哭,想要某件东西而得不到时会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一哭,家长就知道了孩子的需求并且满足,长此以往,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需要时就会习惯性地用"哭"去表达,而忽视了语言表达。

(4)欠缺安全感

孩子经常哭的另一个原因是孩子缺乏安全感,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欠缺陪伴,或者被家长忽视,又或者家长的教育态度过于严厉,教育方式过于严苛。

建议:

孩子爱哭是日常中经常发生的行为,也是家长较为头疼的问题,而家长面对孩子"哭"的行为,都会下意识地制止孩子哭闹,比如我们经常会对哭闹的孩子说:"别哭了"、"不许哭了"。

但是仅仅只是制止孩子"哭闹",而没有解决孩子内心的情感,即使孩子在当下停止了哭泣,孩子的心理也会受到伤害。

那么孩子哭了,不制止,应该怎么办呢?

当孩子哭了,我们要做的不单单是告诉孩子:"别哭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和心情,然后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安抚,表示理解,并把"理解"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给孩子。

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耐心。而且切忌用"讲道理"的方式去教育"爱哭"的孩子,因为这样只是制止了孩子的行为,而没有对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进行安抚。当我们理解并接受孩子的"哭泣"行为时,孩子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这时也就会慢慢停止哭泣,并且爱哭的毛病也会不断得以克服。

简单讲,面对"爱哭"的孩子,就要做到以下3点:

(1)家长要保持冷静,保持耐心,切忌烦躁;

(2)接纳孩子的情绪,尊重孩子哭的权利,倾听孩子;

(3)引导孩子学习管理情绪的方法。

行为三:爱撒谎

案例:之前收到过一位妈妈的私信,私信中的妈妈发现了孩子"爱撒谎"的习惯,比如孩子明明做了一件不应该走的事情,被问起来却撇清自己的关系,推到别人身上去。

私信的妈妈说,有一次她看到了孩子偷吃糖,于是她便询问孩子,结果谁知道孩子一脸事不关己地说:"我不知道糖是被谁拿的,反正我没有拿。"

对孩子的心理分析:有时候家长对孩子"撒谎"的行为太过大惊小怪,他们常常会将孩子的"撒谎"行为和"道德问题"联系起来,认为孩子只要一开始"说谎"了,就是沾染上了坏行为。但其实孩子的"撒谎"行为并没有那么严重,接下来我们就从孩子"撒谎"的不同原因进行分析:

原因一:害怕受到惩罚

孩子撒谎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要逃避惩罚,因为很多时候,家长面对孩子的不当行为时,都会劈头盖脸地指责,甚至是惩罚,因而当孩子做错事时,为了躲避惩罚,就会用"撒谎"的方式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行为。

建议一:当我们知道孩子撒谎行为背后是为了躲避惩罚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孩子犯错误的当下,引导孩子关注问题的解决,而不是问题的本身。接纳孩子的错误行为,并主动帮助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不仅能够学会正确面对犯错行为的态度,也能够避免在下次犯错时孩子再次采取撒谎的行为。

原因二:为了寻求父母的关注

有时候孩子爱撒谎只是为了寻求父母的关注。比方说,我们经常听到的故事,孩子为了能够得到父母的陪伴而谎称生病,这其实就是为了寻求父母关注的一种形式。

建议二: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要对多关注和陪伴孩子。当孩子需要通过"撒谎"的行为才能获取家长的关注和陪伴时,就证明孩子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研究曾经表明,"忽视"的危害远远大于语言伤害甚至是行为惩罚。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经常"撒谎",那么家长就要多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是否已经缺席了陪伴。

以上只是我针对孩子日常中常见的行为进行背后的心理分析,在教导孩子过程中,我们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孩子的异常、难懂的行为,比如孩子磨蹭、嫉妒、喜欢重复等等。当家长遇到孩子的"难懂"行为时,要有深刻的认知:每个看似"难懂"的行为背后都是有踪迹可寻的,只有我们读懂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孩子。

我是尼莫妈妈日记,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