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这个藏在大山里的苗寨 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个藏在大山里的苗寨 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时间:2023-05-06 08:59:46

相关推荐

这个藏在大山里的苗寨 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

南猛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镇的西南部,海拔1080米,距县城13公里,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南猛村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南猛村又有苗族“芦笙舞之乡”的美誉。

巍巍吊脚楼,潺潺小溪水;梯田盘山如带,密林苍翠欲滴,依山而建的雷山县郎德镇南猛村,在丛丛翠竹点缀和杉木、香樟的映衬下,格外清幽古朴。

南猛村全村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33.62亩,其中田398.19亩,土35.43亩,人均林地面积为5.3亩,森林覆盖率为51.2%。全村共有南猛上寨、中寨、下寨3个自然寨。全村10个村民小组,198户744人。

如今南猛村大力发展茶叶、杨梅和猕猴桃种植,依托“整乡推进·集团帮扶”扶贫项目,已完成猕猴桃种植211亩,全村茶叶种植户41户,面具707.04亩。新增茶叶种植150亩,杨梅130亩。全村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00元。

目前南猛村正以朗德景区开发为契机,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旅游乡村”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充分利用“芦笙舞之乡”和“中国传统村落”美誉,利用“苗族芦笙大赛”宣传效应,积极谋划乡村旅游发展。

据了解,1957年,南猛村的苗族芦笙艺术表演队队员杨炳福、杨炳芳应邀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和平联欢节演出,这是芦笙艺术首次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国家文化部将南猛村命名为了"芦笙舞艺术之乡"。1982年5月,南猛村女子芦笙队出席在呼和浩特市举行的全国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她们别具一格的表演,赢得观众的青睐,被誉为“苗岭飞来的白天鹅”。

“这个芦笙场是村里表演芦笙舞的主要场地。过节的时候笙歌不绝,非常热闹,附近的苗族青年男女还会赶来这里观光、学习芦笙吹奏。闲暇时,村里的群众也会聚在这里吹芦笙,跳芦笙舞。”南猛村村主任杨秀明告诉记者,全村共194户745人,均为苗族。该村有“芦笙舞艺术之乡”之称,人人能歌善舞,酷爱芦笙吹奏艺术,尤擅高难度的芦笙舞蹈。

南猛村的芦笙曲调有50多种,芦笙舞的寻常跳法有30多种,更有难度大且动作频率高的“滚山珠”、“老虎戏猪”、“猴子掰包谷”、“溪边水车天天转”、“双人交换吹同跳”等地方色彩浓郁的民间芦笙舞技艺。

随着南猛村芦笙舞声名远播,当地村民学习芦笙舞的氛围非常浓郁,自觉传承与保护芦笙表演技艺的意识也很强。同时,村民也尝到了传承和保护芦笙技艺的甜头。近年来,南猛村依靠浓郁的苗族文化和精湛的芦笙舞技艺,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民组织的芦笙舞表演队,成为村里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节庆时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表演,还经常外出演出,不少村民也依靠着别具一格的芦笙舞蹈表演富了起来。

南猛村是一个女子也能吹笙狂舞的村庄,小孩从十一二岁就学吹芦笙,老年直到六七十岁仍然喜欢芦笙,每年农历6月“吃新节”开始,到农历10月过“苗年”节期间,村子的上空几乎天天回荡着悠扬委婉的芦笙曲调,这里以芦笙吹奏的曲调最丰富,吹奏法最多而闻名。尤其是在“苗年节”,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芦笙场上欢跳芦笙舞,日夜笙歌不绝,南猛周围的苗族青年都赶来观光和学习芦笙吹奏技艺。图为寨门口的千年青杠树。

据杨秀明介绍,近年来,来自日本、美国及国内的专家学者、新闻记者等纷纷到南猛村考察、拍摄苗族芦笙文化。村里还有30多名苗族青年男女常年在国内大中城市文艺表演团队从事芦笙歌舞表演,宣传南猛村的民族文化。如今,名声远扬的南猛村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里的苗族文化,欣赏这里的芦笙舞表演。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