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红楼梦: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红楼梦: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时间:2022-08-17 18:59:09

相关推荐

红楼梦: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红楼梦: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众所周知,贾宝玉对那些精华灵秀的女子多有眷爱,但他对黛玉的感情却是与众不同的.若说他对他人抱有的是“情”,是依恋,是欣赏,是关心,是敬重,他对黛玉抱有的则是“爱”,是情有独钟,是心心相印,是至死不渝。今天,我们就简单来说一说红楼梦中的爱情和婚姻。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而贾宝玉的前身正是给予她雨露滋养的神瑛侍者。为了报答前世的思泽,黛玉此生便许以终生眼泪来偿还。前世既有“木石前盟”,此生又是青梅竹马,在多年的生活和彼此的了解之后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正的爱情,如冯其庸先生所说:“《红楼梦》里的理想世界只是存在于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头脑里。”“这种爱情是建立在彼此心灵和思想的高度契合之上的,故而即使经历了诸多风雨和坎坷,甚至经历了阴阳两隔,也依旧坚不可摧。

黛玉初入贾府后与宝玉的第一次见面,就让宝玉有了“旧相识”的感觉,又说“只作远别重逢”,既然是远别重逢的旧相识自然比别的姐妹更亲近。一起偷看《西厢记》时,贾宝玉有感而发:“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在当时那种封建礼教统治天下的时代,确实有振聋发聩之力量。紫鹊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去,宝玉听了之后便病倒了。

大观园中的女子们结局皆为分崩离析,宝玉也都是难过的,但能让他达到这一程度的,只有黛玉而己。在第九十一回,黛玉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颗饮.瓢之漂水奈何?”宝玉道:“非瓶漂水,水自流,飘自漂耳!“黛玉又道:“水止珠沉,奈何?”宝玉道:“禅心已作沾泥絮,莫向春风舞鹧鸪。”一番问答将他对黛玉的感情表现到了极致。

宝玉是以情至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他失去了所有的情,尤其是林黛玉的死亡,让他心灰意冷,最终绝尘而去,自然也与林黛玉有着莫大的关联。反观林黛玉,她更是把贾宝玉看作她生命的全部,一切总是以贾宝玉为中心,喜怒哀乐皆因宝玉而起,以眼泪报答宝玉前世的恩情,最终因为爱情方面希望的破灭泪尽而亡。

在家族衰败之后,在贾政和王夫人等人看来,贾宝玉是府中为数不多的、他们可以指望的,有条件通过参加科举实现金榜题名、家族振兴的人。何况他是贾府的继承人,无论如何都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的道路,以重振家族往日的辉煌。

同时,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他的妻子必须是一个具有“德才兼备”,懂得“三纲五常”的女子,同时这个女子必须像王熙风一样能够主持家中大小事务,具有少奶奶的风范才符合需求,贾政夫妇开始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重新塑造一个改头换面的宝玉,完全忽略了宝玉是一个想极力挣脱家庭的束缚,要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的人,他们更不会在意宝玉本人是否愿意走上这样一条原本是他最为排斥的道路。

在婚姻方面,宝玉要的也绝对不是一个长袖善舞、杀伐决断的管家少奶奶,他追求的是自由恋爱,这便与父母和家族的需要形成了强烈的对抗,催生出一对根本解决不了的矛盾。宝玉有他懦弱的一面,所以他很难开展坚决地反抗,所以也不可能起到太大的作用,这便注定他的人生的最终必将是重重矛盾叠加下产生的悲剧。

两难是两种力量的合理性的对抗,难就难在两种力量因为势均力敌而造成的相持不下。但是只要有选择,无论过程如何,总会产生一种结果,考验选择者的终极问题还是自己内心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一种偏执。这一点在贾宝玉的爱情选择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钗、黛二人在各种层面基本上是势均力敌的,宝玉也确实对二人都交付了一定的感情,但结果却是他在感情上主动选择了林黛玉,而在婚姻上被动选择了薛宝钗。这种选择体现的是他对以情至上的人生理想的追求,以及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家庭心灰意冷却无可奈何的屈从。

第五章的《终身误》一曲,对贾宝玉一生的情感道路作出了很好的总结:“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不难看出,有关薛宝钗的内容,对于宝玉而言都是被动的,而关于林黛玉,都是主动选择。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在爱情道路上,贾宝玉始终是偏向林黛玉的,而薛宝钗获得的只是徒有其表的名分。

爱情方面的贾宝玉确实两难,面对两难境地,他或者选择顺从,可这是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或者选择反抗,可他的身份和性格决定他很难做出蒋玉菡那样毅然决然的事情,他瞻前顾后,挂碍太多。但是最终他还是超越了这种两难,一方面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一方面放弃了家族的梦想,他一步跨进槛内的世界,从此他的一切再与他人无关。他心中一直存在的那种意愿最终帮他解脱了自己,但却并没有使现实和理想双方达成和解,这样也便达到了悲剧审美中一个很高的境界——叔本华所说的“第三种悲剧”

“宝玉和黛玉爱情在传统观念下只能被压抑、被约束,而宝玉的“儿女情长”在贾府和社会上都显得难登大雅,没有出息。但是宝玉依旧特立独行,他对黛玉说:“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烟”,等到黛玉含恨而死,宝玉也在无知的状态下娶了宝钗,但宝玉的心却已随黛玉而去,留给宝钗的只是一具浑浑噩噩毫无生气的躯壳。

宝钗在性格、处事等方面与黛玉不同,但我们也不难看到独属于她的美,只是宝钗的美在很大程度上取悦于时代、社会和家族,可唯独难以取悦宝玉,因为宝玉是一个求真的人,这一点在贾府中只有黛玉做到了。她也敢于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即使她猜忌心重,爱使小性儿,宝玉也怕然自得。

宝钗安守本分,年纪轻轻就知道克己复礼,过分的理智使她显得冷漠和寡情。真性情与当时的社会是难以共存的,所以作者可以设计了一个大观园,使之成为贾宝玉避世和生活的一块乐土,在大观园里,宝玉可以摆脱束缚,让自己的心性自由发展。

对于贾宝玉而言,他眼前的爱情悲剧中,无论薛宝钗还是林黛玉,无论个人理想还是家族期待,都有着一定的合理性,都没有巨大的过错;贾府中也没有发生什么让他必须选择二人中之一的偶发事件:促成他与宝钗婚姻的人们也绝对不是使得宝玉不得不屈服的元凶巨恶。

宝钗和黛玉之间虽然存在着性格、行为和世界观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也没有大到能够造成不可调和的巨大矛盾和冲突。由于她们势均力敌且都对宝玉用情至深,所以才对宝玉造成了一个两难困局一—无论他如何选择都不是完全正确的,即使最终宝玉在情感上倾向于林黛玉,也不能代表这是薛宝钗的失败或者是对薛宝钗的否定,因为林嫌玉也有显而易见的缺点,薛宝钗也并非一无是处。

只是两难双方即使势均力敌,但依旧存在轻重,否则也无从选择。在作者的描写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经常猜疑、误会、吵嘴、怄气,痛苦不堪。从表面上看,他们之间矛盾重重,事实上这正是他们爱情由萌发,到模糊,到确定,到加深的一个过程,作者用最真实的笔触把宝黛之间的爱情刻画的真挚、高尚、感人。

对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关系,作者写的是他们的日常交往,诗词往来和人情礼节。从表面上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密的,事实上他们的关系却是一个由亲密,到质疑,到冷漠的过程,他们之间的婚姻则是由封建家庭出于利益考虑一手导演的一场悲剧。造成悲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贾宝玉在爱情上的选择始终是很明确的。对此作者曾毫不含糊地作了明确的交代。

在第二十回中,宝玉对黛玉说:“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后不僭先’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姊姊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按照全书故事的进度来看,在第二十回中宝玉已经非常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态度,所以无论贾府的统治阶级如何干预,宝玉和宝钗的婚姻都会以悲剧收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