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曾有一座桥 建在河南却以天津为名 铁索连船横跨洛河 非常壮观

曾有一座桥 建在河南却以天津为名 铁索连船横跨洛河 非常壮观

时间:2023-09-17 23:12:05

相关推荐

曾有一座桥 建在河南却以天津为名 铁索连船横跨洛河 非常壮观

洛阳八景之天津晓月复原图

今天,咱们来跟大家讲一座桥的故事。桥的名字非常有趣,在河南洛阳建立的桥,却叫做天津桥。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且听咱慢慢道来。

一、以天津为名的桥

天津桥,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隋代杨广大业元年(605年),历经隋唐五代直到金朝,一直是沟通都城洛阳南北的重要通衢。《大业杂记》载:“洛水有天津浮桥,跨水一百三十步”说的就是此桥。天津桥自唐至后晋先后8次被洪水冲毁,又经多次维护重建,到了金代逐渐废弃。

隋朝天津桥遗址

天津桥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首次由铁链连接船只架成的桥梁。该桥是一座由大船连接起来的浮桥,铁链两端分别固定于洛河南北两岸,长500米左右,两岸建有4所重楼,类似城阙,象征日月表胜之象,重楼还可以开合。浮桥由隋代著名的建筑专家宇文恺主持修建,桥与皇城端门相接,直接通“天”,同时浮桥横跨穿城而过的洛水之上,有天汉津梁的气势,故被称为“天津桥”。隋末农民大起义时,这座桥被李密烧毁。

二、唐代旧事

唐代,天津桥又被称为“洛阳桥”。洛阳城市人口达到100多万,经济进一步发展,对交通的需求更加迫切。重修后的浮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加上洛河地势东高西低,夏秋多雨季节,容易洪水泛滥,建设石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更今石工累石为脚”,以方石为墩,改建成石础桥。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六月、永淳元年(682年)五月,洛河洪水爆发,相继毁坏天津桥,导致行人交通不便长达数月。

天津桥复原图

武则天执政期间,命内使李昭德修桥,韦机作石桥,将桥墩改为龟背形,并用石砌筑河岸,用以减少流水对桥体的冲击,使桥基稳固。天津桥成为我国古代最早以龟背形桥墩为支撑的桥梁。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把我国的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唐代诗人孟郊有《洛桥晚望》一诗咏天津

天津桥重修后,又屡次被洪水冲坏。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下令对天津桥重修,并将附近的皇津桥拆毁,合二桥为一桥。时隔9年,又被洪水冲坏。天津桥屡毁屡修屡建,重建后的桥有栏杆、表柱和四角亭,桥两端有集市和酒楼。桥上从早到晚行人、车马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天津晓月”成为洛阳古代八大景之一。无数文人墨客曾在此逗留吟咏,白居易曾有诗赞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

三、宋代重修的天津桥

宋代定都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洛阳仍有其重要性。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西京留守向拱奉命重修天津桥,甃石为脚,桥高数丈。桥基是三角形,石缝用腰铁连接,形成巨大板块,使桥基更加牢固。桥墩呈龟背形,分散水流的冲击力。重修后,宋太祖专门“降诏褒美”。宋仁宗天圣七年(1024年),钱惟演作河南通判时,重建了天津桥南北两岸的四个桥亭,并分别将北岸和南岸的亭子提名“就日”“朝宗”。宋徽宗政和四年(11),京西路计度重修天津桥,专门向宋徽宗呈送“彩画天津桥三等样制修砌图二本一册”,徽宗看后下令依照第二桥样修建。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最早的桥梁设计方案。 据记载,此时重修的天津桥是仿照隋时的赵州桥,从侧面反映出赵州桥对后世建桥技术的影响。宋亡后,金人南侵,天津桥被毁弃。

四、天津桥的身后事

天津桥自建桥以来,饱经磨难,除了洪水、狂风等自然界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地破坏,尤其是战争的破坏,近现代时洛阳桥上更是发生了多次枪战,见证了我国弱国弱民的历史。天津桥时坏时修,甚至长期瘫痪,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仅有遗迹残存。到了近代,军阀吴佩孚竟也不忘此桥,在原桥址旁修桥一座,仍称天津桥。

吴佩孚修的天津桥遗址

参考文献:

马小奇,张培东:《辉煌科技:中国历史知识全书中国古代交通》,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版。

秦国强:《中国古代交通史话》,复旦大学出版社版。

周成编著:《中国古代交通图典》,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版。

齐涛主编:《中国民俗通志·交通志》,山东教育出版社版。

董莉莉、陈树淑著:《周流天下——中国传统交通文化》,山东大学出版社版。

(作者:浩然文史·还君明珠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