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乡村振兴实践者——中郝峪·幽幽谷:乡村振兴“郝峪模式”

乡村振兴实践者——中郝峪·幽幽谷:乡村振兴“郝峪模式”

时间:2021-05-18 08:44:28

相关推荐

乡村振兴实践者——中郝峪·幽幽谷:乡村振兴“郝峪模式”

丰收节

村标

分红

参观

乡村美食

大食堂

村貌

农家乐

生态

村民大家庭

拓展训练

篝火晚会

研学教材

生活馆

休养

“实战”训练

陈列馆

集体力量训练

近年来,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依托先天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推进“1+2+3”乡村振兴“郝峪模式”,先后被国家文旅部、省农业农村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获得“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建设基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称号。全国扶贫改革试验区工作现场会、全省巾帼旅游现场规划论证会、全省文化旅游脱贫现场会专门观摩中郝峪村。

一、背景起因

中郝峪村位于博山区东南部,全村处于鲁山山脉东部支脉,森林覆盖率达到86%以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生态资源丰富。占地面积2800亩,共112户,360人,是纯山区村,发展中先后遇到诸多困难。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中郝峪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年轻劳动力匮乏,交通不便加之信息闭塞,既没有村办企业,也没有致富门路。在发展乡村旅游之前,村年均集体收入只有2200余元,村集体负债更是一度达到8万元。二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由于历史、自然等多种原因,中郝峪村经济发展落后,全村除十几亩果树,多数村民以玉米、小麦种植为主,生产方式粗放,收入微薄。仅有的5家农家乐,也因规模小、层次低,接待能力差,长年不景气。三是乡村治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受制于基层党组织发展思路不宽、“兴业”本领不够、强村能力不足等问题,乡村治理水平一直不高,尤其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趋势下,亟需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二、主要做法

中郝峪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探索形成“1+2+3”模式,“1”是以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主体,全面实施公司化运营;“2”是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两大引擎;“3”是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人才振兴三大保障机制。

(一)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主体,打造“公司主导+村民入股”统一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公司化运营”。

一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由村民推选评估小组,对村集体固定资产、公益性资产以及土地经营权、承包山经营权等资产全面清查和评估。遵循入股自愿、投资自愿的原则,按照村集体占股15%,村民占股85%的分配比例,对全村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所有村集体收入由股份制公司统一支配,全面实施公司化运营。股民不得退股,持股可在股东之间自由转让,可指定继承人继承。股份制改革,将全村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切实发挥了“1+1>2”的效应。

二是成立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健全运营机制。,正式成立幽幽谷旅游开发公司,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让农民共同致富”的理念,创新实施了“公司运作+单体承包+村民入股”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公司负责全村旅游项目开发和运营,所有游客接待及分配价格、项目全部由公司统一安排制定和收取,所有收入每天公开,杜绝了业户之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公司运营下所有项目,全部承包给相关业户,业户严格按照指定价格、经营标准,负责搞好接待、服务等工作,并对游客的安全、卫生负全部责任。

三是实现利益共享,助推脱贫攻坚。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造,形成了人人是股东,个个是老板,全村齐心合力做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全村按照4:1的分配比例,将经济收益的五分之四还给农户,五分之一留作集体收入。股民享有董事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分红,构建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起村民的内生动力,丰富了村民的收入来源,保障了村民的收入,进一步实现了脱贫致富。

(二)突出抓好乡村旅游,助推产业振兴

一是因地制宜,全方位规划旅游体系。以康养为主题,投资400万元建设各类康养住宅32户,配套康养休闲、无障碍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增添医疗服务、休养康复、农耕体验等服务功能,提供全方位养老休闲居住服务。回收闲置房屋60余户,投资1880余万元进行改造翻新,打造特色乡村民宿群,以创建星级农家乐为抓手,规范农家乐经营服务,参照省文旅厅制定的《农家乐卫生安全标准》,对全村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规范建设农家乐103户,其中25家被评为4星级或5星级农家乐,打造了“吃住游一体化”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链。

二是强化体验,打造特色旅游载体。以满足游客多样化情感需求为中心,设立了8家传统民俗手工坊,集合陶艺、木工坊、泥瓦匠、铁匠、纺织、藤编、木版画等当地特色民俗类展品,邀请民间艺人现场展示,让游客亲手体验制作。改造贫困户闲置的柴房、晾晒场、羊圈等资源,开设了明天邮局、真人CS、幽幽谷农场牧场等40余项旅游项目。体验式旅游项目,既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情感需求,又拓展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是沿链聚合,拉长做厚产业链。以乡村旅游产业为基础,向产业链条上下游延伸,着力推动三产融合,增加旅游产业附加值。聘请山东大学旅游专家团队进行全面规划辅导,借助农家乐和特色体验项目推出研学游、拓展游等定制化行程。对板栗、桃花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大栗丸”和“桃花面膜”“西施伴侣”等产品,提升附加值,得到了游客朋友的广泛青睐。

(三)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助推生态振兴

一是注重生态治理和修复。严格划定生态保护、基本农田、旅游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施森林抚育工程,组织村民修剪树枝、清理杂草,抚育森林1000余亩。建设污水管网1.22万米,拆除河边饭店13家,对2.7万平方米的河道、8000立方米的河岸、1.8万平方米两岸生态进行提升优化,建立村民大食堂所有村民免费三餐,全村实行电代煤清洁能源,解决了家家开火对环境影响,全努力实现村庄更宜居,环境更优美,产业更富民的效应。

二是注重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以深入推进全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为契机,投资280余万元实施“空心村”、旧村改造工程。高标准修建志公坪景区专项旅游线路,投资50余万元修建4公里生产路并安装护栏,投资600多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全面硬化,道路两侧全部设立特色标识牌、安装路灯,建设5000余平方米停车场,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推进“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全面普及农户家庭水冲式厕所,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敷设污水管网12.2公里,将生活污水全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绿化和苗圃灌溉。旱厕改造模式被龚正省长在全省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工作现场会议上点名表扬。

三是注重打造特色风貌景观。立足实际深入挖掘乡土气息,最大限度保留古树、旧宅、石墙等村庄原始风貌,打造独具北方农家特色的风貌。实施山岭绿化、村居亮化工程,在进村的景观路两侧的山岭上栽植了白玉兰、华山松、樱花、水杉等观赏性树种,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进村路、村内街道、河道两侧、农宅之间、村内边边角角全部实现绿化。投资95万元开展小流域治理,层层修建小塘坝,种植荷花、投放鱼苗,形成了一坝一景的优美景观。

(四)强化党建引领,助推组织振兴

一是选好配强“领头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带头人,选好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村。,在外经商的赵东强通过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后,准确把握村内生态环境优势,提出了打造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的脱贫强村思路。为打消村民顾虑,多次组织村“两委”党员和群众到潍坊、临沂等地学习农家乐先进经验。并带领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先试水,村“两委”凑了1万块钱,带动5户村民办起农家乐,摸索经营一年就回本盈利。

二是强化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乡村党组织不仅是领导好、组织好、治理好乡村的根本性保证,也是协调好、发展好、振兴好乡村的制度性保障。在推进产业振兴过程中,坚持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导地位与主导地位,确定了党支部领导、公司化运营的管理机制。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后,公司内重大事项全部由村“两委”成员决议。通过健全村民议事、办事和监事等管理制度,积极协调村委会、股份公司、股民等关系,全面提升党支部的群众威信,村务管理更加民主科学,全村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为提升村级党组织科学化建设水平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村民参与公司管理的制度,对全村19位党员进行定岗定责,党员干部自身的工作与公司收入、个人分红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19名党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全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五)强化乡村治理,助推文化振兴

一是突出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分别聘请山东大学和山东建勘集团专家,编制《中郝峪村庄发展规划》《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美丽村居设计方案》,并通过了省住建厅评审。按照“以人为本、村民参与,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节能低碳,地域传承、特色多样”的设计原则,从地理区位、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村庄建筑、基础设施、村庄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方案的施工建设和管理运营。

二是塑造文明乡风新风尚。坚持把移风易俗列入美丽乡村建设,围绕“文明节俭、群众满意”的目标,积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村“两委”成员组成红白理事会,服务规范、礼金标准等7个方面对婚丧嫁娶事务进行了规范管理,倡导全村实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坚定不移破陋习、树新风。制定《中郝峪村村规民约》,涵盖了村风民俗、孝老爱亲、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8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村民人手一份随时对照学习,实现了村规民约制度化,村民行为自觉化,进一步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铸造了乡村振兴之“魂”。

二是筑牢乡村思想文化阵地。发挥好基层干部和老党员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带头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投资500余万元建设了中郝峪村文化大院,内设图书馆、书画室、棋牌室等区域,依托文化大院开设党的理论学习课堂,定期组织村民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筑牢乡村意识形态高地。

(六)强化人才支撑,助推人才振兴

一是筑巢引凤,吸引返乡青年创业创新。每年专门拿出300万元,作为人才创业启动资金,鼓励各行各业的人才返乡创业,全力打造农村青年创业创新园区。对优秀项目,只要是符合村庄的规划,经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就可以获得300万元创业基金,用于创意项目的落地,项目开始盈利后,10%的项目收益归项目提出者所有。同时进入公司的返乡创业人才,每个月能够得到1500元的额外保底收入,同时享受村民福利待遇。目前,幽幽谷公司管理团队53人,平均年龄26周岁,大多是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赵胜建作为淄博市唯一代表参选山东省首届十大返乡创业农民。

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做好人才招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每年避开农忙时间,定期组织周边农民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聘请专家对学员进行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农作物、经济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经济作物管理培育技术、乡村旅游培训、农家乐服务培训等5个方面。截至目前,通过培训能够回乡上岗开展乡村旅游产业工作的团队就有20余个近200人。

三是打造专业运营团队。结合自身十几年探索、规划、运营经验,打造了一支对外推广的专业运营团队,积极“走出去”,推介运营“郝峪模式”。先后为内蒙古、重庆、河南、河北和山东威海、德州等地30余个区县进行专题授课。帮助赤峰市雷营子村、关东车村、马鞍山村和德州市前杨村等6个贫困村,规划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运营团队直接收入500余万元,赤峰市雷营子村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三、取得成效

(一)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收入。随着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中郝峪村先后成立了山东梦里老家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博山梦里老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北京乡道文旅有限公司。,接待游客人数突破60万,实现全村综合性收入350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从空壳薄弱逐渐走向原始积累再到资本积累,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破解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难题。,成功申报省级美丽村居建设项目和乡村旅游集群片区项目,获评全国农村标准化改革试点。

(二)实现了脱贫攻坚。所有村民都以旅游管理、经营农家乐和销售旅游农产品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产业工人,实现了就地就业、持续增收,人均年收入从的不足2000元到现在4.5万元,仅住宿收益户均6000元/年,全村每户有10万以上存款,十几年时间村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0倍,使群众不出家门就成为农业产业工人。

(三)推进了乡村治理规范化。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集中打造乡村特色旅游,带动全村共同致富,让村民更加认识到了生态既是优势,也是增收致富的潜力,提高了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夯实坚强了基层党组织。发展乡村旅游的现实成效进一步坚定了中郝峪村“两委”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坚定了村民对村级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调动了全村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全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两委”的威信全面提升。同时,村“两委”班子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参与全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村民素质明显提高。围绕乡村旅游业发展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柴草堆、粪堆、沙石堆清理以及严禁各类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秩序、发扬尊老爱幼好风气等条目纳入其中,奖惩结合,不断改进,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断增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