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大势所趋 我们应该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

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大势所趋 我们应该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

时间:2021-03-08 14:30:37

相关推荐

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大势所趋 我们应该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

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苦难、实现伟大复兴的深沉力量。面对疫情冲击下几度停滞的线下文化生活,面对网络空间日益旺盛的文化内容需求,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大势所趋,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文物数字互联是资源内生、赋能未来的增长极。开新路、焕新颜,数字科技的迅猛发展为保存资源、保护文物拓展新空间。借助数字互联,新时代文物工作可以打破行业内外数据壁垒,通过文物资源的数字化建档、文物价值的可视化解读、文物内容的网络化传播、文物信息的智能化分发、文物服务的精准化供给,让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倍增为可永世流传的战略数据资源,让珍贵脆弱的文物本体转化为可深度利用的数据生产要素,实现文物物质形态与数字形态的融合融通,夯实中华文脉赓续相传的资源根基。

文物数字互联是空间外拓、赋新发展的动力源。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大数据战略持续推进、要素市场配置机制日臻完善,“数据蝶变”“上云用数”“数字赋能”等专有样态应运而生。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影响社会方方面面,带来的双向互动和战略选择,倒逼文物行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借助文物数字互联,打通文物与科技、文物与民生、文物与教育、文物与旅游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渠道,拓展事业发展空间,服务国家战略大局,助力社会繁荣进步。

文物数字互联是熠熠生辉、赋彩生活的风向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文物日益成为城乡建设的会客厅、文化创意的大IP、百姓生活的热门话题。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6·1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创新形式,在线下活动的基础上,全国各地开展近千项网络直播、线上展览、云端教育活动,吸引网民点击量近30亿人次。数字文博火热的背后,折射强劲的社会需求、热切的人民期盼。文博系统需进一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活跃思维、拓展思路,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文物价值的展现方式和创造方向,以更为生动深刻的文物内容传播,更为精准智能的数字互联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文物数字互联是美美与共、赋力文明的助推器。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变化、难于掌控。互联网以其“无远弗届”的特点,在虚拟网络空间将人类社会连接为命运共同体,成为信息时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领域。借助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可以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通过打造传播典型性、历史性、时代感突出的数字化产品,展现多彩多元的中华文明、传递友善友好的中国声音,与国际社会共享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人类宝贵遗产,为应对共同挑战、建设美好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毋庸置疑,与国家战略和时代要求相比,文物数字互联的发展瓶颈依然突出:文物领域数字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文物数字资源体量与庞大的物质文物资源基础并不相称,文物数字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数字基建构筑难、资源信息共享难、融合发展协同难、价值挖掘研究难等现实问题尚未系统解决,文物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空间极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征途仍然任重道远。

温馨提示:收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