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游记|逛上海自然博物馆两栖爬行类展区有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游记|逛上海自然博物馆两栖爬行类展区有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时间:2018-09-14 22:06:02

相关推荐

游记|逛上海自然博物馆两栖爬行类展区有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上海自然博物馆,他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展览结构比较丰富(马科长附身)。自从新馆建成以来,笔者身为上海本地人,却因为怕人多、周末偷懒、工作日没时间等一系列原因一直没去逛过,未免有些遗憾。昨日趁着工作日人少,终于如愿成行。

关于自然博物馆的地质类与哺乳类动物展区,网上的攻略已经够多,笔者在此就不再多叙。而在本次游览中,该馆颇具特色的活体展区,却吸引了笔者的目光。

整个两栖爬行类展区位于自然博物馆1F楼,内部可粗略分成蝴蝶房、蜂窝、淡水池、爬行类、两栖类、甲虫类、鱼类以及海水池等区域,每类动物大概有5—6种代表性品种,胜在总数繁多。

从入口进去,首先开到的是蝴蝶展区,从外观上来看是一座长方形的玻璃屋。这座屋子平时一般不开放,只会在特定时间开门,接待一定数量的游客。

玻璃房旁边是一口淡水生物栖息的小石潭,潭中鱼可十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时,潭底栖息有大量的非洲爪蟾,据说还有东方蝾螈盘踞在乱石堆之间,笔者等待了一会,并未找到。

小石潭的旁边,有一个密封的玻璃蜂箱,箱中居住着蜜蜂的一家三口(蜂王、工蜂与雄蜂)。隔着玻璃,可以近距离观察整个蜂窝的内部结构(密集恐惧症患者慎看)。

再往前走,就进入笔者最为期待的爬行与两栖动物区了。首当其冲的是一条蓝舌石龙子,因为一直躲在石头后面的缘故,笔者未能拍到它的全貌。

在蓝舌的旁边,是日行、沙虎与豹纹等三种守宫,因为在白天的缘故,它们的状态都不是很活跃。

可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豹纹守宫的学名(Eublepharis macularius)和中文名(写成了豹纹避役)都写错了。

一条来自马达加斯加的豹变色龙(七彩变色龙)。

绿雨滨蛙(老爷树蛙)、红眼树蛙与一只钟角蛙(实质是南美角蛙)组成了两栖类动物展区。

两种捕鸟蛛作为节肢类动物的代表,出现在了甲虫区。

这只居住在爬行区的红腿陆龟非常活泼,一刻不停的缸里爬来爬去,还时常隔着玻璃与参观者互动。不过笔者在此还是要吐槽一句,这个遮蔽明明比龟的身体还小,你放进缸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在淡水缸区,首当其冲的是这个食材缸,其中栖息了四种我国南方的传统食用动物,分别是中华绒螯蟹(大闸蟹)、河蚌、鳑鲏与中华花鳅。顺便吐槽一下,缸里唯一的河蚌已经挂了。笔者已与工作人员进行反馈,希望能尽早处理不要让尸体污染到水质。

美洲地区常见的玉米蛇。

一缸极丑的胭脂鱼。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番茄蛙,但图中展示的品种为Dyscophus guineti,然而名牌上写的却是另一种Dyscophus antongilii。

一条懒洋洋的亚洲雨林蝎。

南太平洋群岛R属守宫的代表:睫角守宫。

海水池区域,有两只中华鲎(hòu)在一刻不停的爬来爬去。

参观完毕后,笔者认为,整体来说上海自然博物馆在活体展示领域,是有一定积累的。但是作为面向全国参观者的大型自然博物馆,在介绍与饲养物种时,还是应当提高专业性与严谨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