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七项入选成都最新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简阳这些地方欢迎你打卡!

七项入选成都最新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简阳这些地方欢迎你打卡!

时间:2018-07-18 19:53:48

相关推荐

七项入选成都最新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简阳这些地方欢迎你打卡!

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了

成都市第十七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简阳市的石桥交通路13—37号民居

杨家镇桂花林李家祠堂

涌泉邱家祠堂、涌泉肖家老屋

简城金光村鄢家老屋、五合周家老屋

飞龙华家祠堂七处历史建筑入选

于是

这份带着厚重情怀的打卡地名单来了!!

爱上一座城市

是因为爱上这座城市的文化

跟着小阳一起去感受这些历史建筑吧!

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

涌泉邱家祠堂、肖家老屋

涌泉邱家祠堂:

NO.1

位于涌泉镇镇江街60号,建筑面积占地800多平方米,保持着完好的“三进式”房屋结构,院落布局紧凑,且保留着雕刻精致的吊瓜、撑弓等构件,至今已经流传至邱家六代。

涌泉邱家祠堂的木雕花

1

六代传承家的意义

涌泉邱家祠堂是涌泉镇目前“三进式”房屋结构保持最完整的,第一进是门屋,用于商铺销售,目前经营着一家服装店;第二进是厅堂,用于日常待客;第三进是后堂,一般用作厢房或者私室。

从高处看,这座已经流传了六代人的历史建筑,屋面为小青瓦悬山式样,四合院布局,是较为典型的四川民居建筑。

走进邱家祠堂厅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厅堂与门屋之间的一方天井,阳光流泻而下,投照在池中绿植和芳草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再回望四周,房屋木穿斗结构保存完整,阳光穿过天井和屋顶透明的瓦片,直射到仍保留完好雕刻的吊瓜等建筑构件上、门廊曲线优美的花纹图样上、横梁祥云样式图案上、屋内的旧桌椅上,光影静谧流淌,仿佛在细细讲述着邱家人的代代故事。

拉亮门廊两侧的灯,左右卧室与左右厢房中间皆有一处不大的夹角空间。最里面的夹角处,有被人为封住的痕迹。据说,这就是以前的“走马转角”,围绕着厅堂,楼上与楼下一样,左右互通,类似一个封闭式的阳台。

穿过厅堂,沿石板铺就的阶梯而下,一座小院出现在眼前。7月栀子香,一树洁白的栀子花盈盈绽放,馥郁醇厚的芳香与建筑本身的古韵重叠,尽显韵味。

如今,除门屋被租出去用作商业化使用外,邱家祠堂里只有邱家第五代传人邱俊和妻子居住在此。对于邱俊来说,居住在这近几百平方米的古建筑里,怀念更多的是家的意义。

“几百年了,祖上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我们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生长,屋子里保留着每代人的痕迹,老物件也都还在。”邱俊说,每次下班后,走进这栋房屋里,拉亮一盏盏电灯,仿佛是重新打开了旧时光。

2

保护好它保护好我们的家

“听老一辈人说,邱家以前是地方上的名门望族,家里人丁兴旺、产业兴盛。当时这里屋很大,房间又多,不论是住在祠堂里的,还是镇上的人,十几个小孩子在祠堂里跑来跑去,玩着躲猫猫的游戏,非常热闹。”

在60岁的涌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江义荣的记忆中,这座老建筑也有过热闹的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家买了镇上第一台黑白电视,一到晚上就把电视搬到邱家祠堂厅堂里。昏暗的电灯下,镇上的人挤满了厅堂,或站着、或坐着。打开电视,霎时间,人们不说话了,孩童也不玩闹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电视吸引住了。

如今

涌泉镇还保留着许多古建筑

每次来人采访、了解

江义荣都会热情地带着来客到处去看

他说通过讲解

似乎可以将听者和自己

带回那过去的时空

“我虽然不是邱家人,却对邱家祠堂有着很深的感情。从1980年至1995年,我父亲一直在外面门屋的商铺上班,我们一家人也都住这里,这是我的另一个家。”

祠堂,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征和中心。

邱家祠堂也不例外,邱俊告诉记者,他常听父辈们提起,说以前邱氏家族常聚集在此,或祭祀祖先,或商讨议事。如今,这样的习俗依旧延续,逢年过节,邱家后代人常回到这里,在厅堂相聚,联系感情,增强家族凝聚力。

保护古建筑,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古建筑因为居住年代长,原来的木梁色调变得灰暗,墙面脏污。为了改善和保护古建筑,邱家人曾用水洗干净了房屋厅堂内的每一根木头,将墙面粉刷成白色,对后院垮塌的部分进行加固。

“我们还要继续生活在这里,保护好它,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家。”邱俊说。

涌泉肖家老屋:

NO.2

坐落于涌泉镇镇江街291—295号,两层木穿斗结构,建筑面积占地约130平方米,始建于清末民初,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1

隔街相望怀念过往

其实,肖家老屋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不再完整

现在的建筑结构已经是拆过之后的

因为场镇道路规划建设的原因

大院的前屋和街檐都被拆除了

原来的天井不再齐全

只剩下正屋和两边的耳房

与邱家祠堂相比,这座老屋略显破旧,但整个房屋结构还算完整,门前的天井结构依稀还能看清,但外墙的部分地方已经被风化,右侧耳房垮塌了一角,二楼右边外侧房檐被树木支撑着。

听当地老人说,在前屋和街檐被拆前,肖家老屋里还住着肖家三个堂兄弟,分别是肖大能(已故)、肖大全、肖大月。

1993年,场镇道路建设,肖大全便在道路边上,老屋的正对面,新建了一座水泥砖房。随着房子建成,肖大全一家开始搬到新家居住。肖大能和肖大月具体什么时候搬离肖家老屋不得而知,只得凭借老屋一楼卧室门上的一张旧日历可以判断出,1994年,肖家老屋还有人居住。尔后几年,肖家人才慢慢搬离。

关于老屋原来的模样,肖大全的妻子王秋华还记得一点点情况。

“我嫁到肖家有四十多年了,当时刚嫁过来时,这栋房子跟镇上其他的房子一个样,很新,人员来来往往,非常热闹。现在我丈夫就经常坐在新家门口看着对面老屋,隔街相望,是对过往的怀念。”

2

对于老屋我们从未遗忘

现在,肖家老屋唯一的烟火气

来自一家经营了的小饭馆

饭馆的主人倪老板

1998年时,以400块钱的年租

租下了肖家老屋左侧耳房上下两层

一楼做生意,二楼居住

在王秋华看来,让肖家老屋得以延续下来的是肖家人对老屋的眷恋,她说,现在每年家里人还会在老屋正屋贴上对联,还把老屋的一些物件带到了现在的房子里继续使用,这些物件串联着人与老屋从未断开的牵连。

在时间的长河中,老屋在变,人也在成长。张羽是肖大全的外孙女,今年初中刚毕业的她还记得几年前带着妹妹去老屋“探险”的情景。那时候的姐妹俩,借助梯子爬上二楼,翻出了一些老挂历、旧画报,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而现在,一直没有被修缮加固的老屋多少存在安全隐患,长大后的她们也已经很少再像以前一样爬上二楼玩耍了。张羽仍然记得一些往事:

“有一次,外公家里来了许多客人,晚上人多床少,睡不下。外公就抱上棉被,独自去老屋二楼睡了一晚。后来,外公时不时便会去老屋睡一睡,他说,老屋睡着舒服,心里安稳、踏实。外公虽然话不多,但是看得出来,他对老屋的感情很深厚。”

近年来,肖家人主动提出修缮老屋,“祖屋,年久失修、破损较严重,我们坚决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代消失。”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肖家人对老屋的迫切保护愿望和对家庭文化的传承。

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

通过古建筑

我们可以洞察到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对于世世代代居住在里面的人

古建筑则一直延续着家的记忆和文化传统

对古建筑的保护与文化传承

都蕴藏在心心念念的一言一语当中

潜化在一点一滴的修缮之中

【来源:简阳发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