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470元的港澳五日游 一开始打“感恩牌” 不买就关小黑屋

470元的港澳五日游 一开始打“感恩牌” 不买就关小黑屋

时间:2020-04-26 15:33:24

相关推荐

470元的港澳五日游 一开始打“感恩牌” 不买就关小黑屋

低价团、强制购物,这些字眼在以前的跟团旅游里屡见不鲜,之后国家相关单位多次整改,却还是有些旅行团“暗箱操作”。昨天上午,市民刘女士通过本报微信公众号反映称,自己就碰到了这种坑人的低价旅行团,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奉劝市民们千万不要上了低价旅游团的当。

一开始打“感恩牌”,不买就关小黑屋

5月15日,刘女士的单位一行70多人参加一个港澳五日游,而旅游费竟然只有470元,外加每人160元的导游费。“当时我们反复确认,说是不会有强制消费,我们这才相信了参团的。”刘女士介绍,她只知道旅游团是来自北京的,其余的则一概不知。

不过接下来的五天里,刘女士才感受到这个所谓的低价团是有多么的坑人。到达香港的第一天,导游就开始向刘女士他们以各种理由索要小费,“比如说驾驶员开车很辛苦,如果心情不好就开不好车,让我们给点小费之类的。”不止如此,还在车上时,导游便开始推销一些小产品,在导游连骗带威胁的话下,车上的人多少都买了一些。

随后,刘女士一行人就被带到了一家玉器店,接下来便上演了一幕“戏精”般的闹剧。据介绍,当时一名看上去销售人员模样的男子走到台前,先向刘女士她们做了自我介绍,男子表示自己是一名“富二代”,家中既有玉器店,在澳门还有赌场,甚至刘女士他们的旅游费用包括住宿、机票等都是他赞助的。接着,这名“富二代”搬出了一套“缘份”、“交朋友”等说辞,将所谓的原价数万元的玉片、镶钻金项链低价出售给刘女士等人,“几万的玉现在只要两三千,手镯五六千,金项链也不到三千。”

一开始,团队中包括刘女士在内有多人不愿购买,随后这些人便被带进一个放展品小房间,销售人员、导游等开始向刘女士灌输“交朋友”、“人要懂感恩”等理念,让刘女士等人购买产品,“说什么我们的旅游费都是对方赞助的,要懂得感恩,应该买一些。”当刘女士等人拿出之前不强制消费的承诺时,对方的理由却让人哭笑不得,表示这是“感恩消费”。这番洗脑持续了足有几个小时,由于小房间不通风,一名老人甚至晕了过去。最后,不堪对方推销的一行人基本只能乖乖掏钱刷卡。而整个过程,由于对方明言不准拍照录音,加上自己等人始终在对方的“监视”之下,刘女士也拿不出相关证据。

五天只去两个景点,其余全在购物

刘女士这趟旅游定的是港澳五日游,而真正用于游玩的时间加起来甚至都不到一天,景点也只去了两个:“香港的海洋公园,还有澳门的赌场观光了一下。”其余的时间,刘女士等人便是被导游带去各种店铺进行消费。

刘女士回头统计了一下,前后玉器、项链、手表等加起来花了近2万元,而她所在的旅行团里有人甚至花费了近10万元。如果买的这些商品都是真材实料刘女士也就不准备追究下去了,但是当同行的团友爆出买的金器、玉器都有问题时,她坐不住了,“有一个团员去鉴定了,她买的金器是镀金的,刮开后里面根本不是金的。”更让他们感到气愤的是,刘女士等人在新闻中看到一家玉器店坑游客被曝光,而这家玉器店正是刘女士当时去的那家,只不过那名“富二代”换了个人,说辞也变了一套。

刘女士试图联系当时的导游,不过对方始终没有接刘女士的电话,考虑到维权的成本,刘女士准备吃下这个哑巴亏。而她也希望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其他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千万不要贪便宜去什么低价游。

提醒

旅游团要回本,低价团必然有风险

其实打开新闻网页就可以看到,各种低价团、骗游客购物的新闻层出不穷。就在不久前,四川一景区也是被曝光戏精销售人员假扮“富二代”向游客推销产品,用的也是“缘份”“交朋友”“向父亲证明自己”等大同小异的说辞,几乎与刘女士碰到的情况如出一辙。包括央视在内的各个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据业内人士介绍,类似的“富二代”骗局可以说是低价旅游购物的新陷阱,相比于以往简单粗暴地强制购物,这种骗局的套路也更深,“先用低价甚至零团费揽客,在购物时又借口老板来检查,请游客配合说些好话,真说了那就被缠上了。”之后,“戏精”上场,自称老板亲属拉近与游客的距离,营造一个不差钱的形象,最后便是开始各种借口让游客掏腰包,“比如家长对自己有考验,请游客捧个场,或者打一个所谓的巨大的折扣,要么就是打感情牌,总之就是让你掏腰包。”

江苏康辉国际旅行社王倩介绍,出行旅游肯定是要成本的,仅仅是机票、食宿费等至少需要数千元,而旅行社是需要回本的,一些低价旅游团要补上这部分差额,就要让游客掏腰包买东西了。

据介绍,对于低价团,虽然旅游部门、正规的旅行社都会提醒游客注意,但事实是这种低价团仍然具有相当的市场。康辉旅行社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时候特别是一些老人贪便宜,觉得自己出去了一趟就赚到了,但结果是该花的钱一点没少花,买的全是一些用不上甚至不值钱的东西,“当然,还有外地一些小旅行社过来用低价吸引游客、扰乱市场,这也是一个原因。”

面对这种情况,除了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外,游客自己也要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王倩提醒,暑期出行热即将到来,出门旅游一定不要贪便宜,更不要被一些低价团迷了眼睛。 (晚报记者 甄泽)

“朋友圈”旅游团不少 防“圈”有点难

邀请入团、群主号召、大家响应……有不少消费者在朋友圈都遇到过类似的旅游团购邀请。绚丽的图片、真实的场景、生动的描述、心动的价格、灵活的行程,轻松一点击就参团,是不是也让你蠢蠢欲动?“原本以为是一次超值的旅游团购,没想到进了‘坑’。”消费者王争刚刚结束“两天一晚海景集装箱酒店趴”,却没有想象中的惊喜和满足,他坦言:“没合同、没发票,打着朋友圈的‘情谊’,出了问题却成了‘自愿行为’。”王争告诉记者,自己参加了一个由某社群组织的组团游,“赶上下雨,说好的海景自助没有了,换成了盒饭水饺;承诺的集装箱酒店不仅潮冷、还漏雨;原本说好的自驾游竟然被带去购物。”王争表示,当自己提出要求退款时,组织者却以“自由结伴”为由推脱责任,“给消协和工商局打了投诉电话,但因为没有发票和协议,基本上维权无望了。”

记者随后在搜索引擎上以“微信旅游、投诉”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看到,各类维权信息不在少数,一位太原消费者从某微信旅游公众号报名参团,在经历虚假宣传后才发现该公众号注册信息仅为体育用品公司,并无旅行社运营资质;天津消费者在某保健品公众号上报名了团购旅游项目,旅途中却遭遇被要求强行购买该公司产品;北京“驴友”通过俱乐部参团,却因未购买保险而遭遇意外受伤后需承担大笔医药费……网络营销分析师王辉表示,这种模式下的组织者大多不具备旅游运营资质,属于“无证”经营,但基于社群的传播途径却容易让消费者放松警惕,忽略传统旅游服务不可或缺的保障流程。 (消费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