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的好帮手!
1200字范文 > 即将消失的上海弄堂 或许若干年后只能在相册中才能看得到

即将消失的上海弄堂 或许若干年后只能在相册中才能看得到

时间:2020-03-25 01:16:41

相关推荐

即将消失的上海弄堂 或许若干年后只能在相册中才能看得到

小时候接到远在上海亲戚的来信,信中的地址毅然写着xx弄xx号,当时就万分的好奇为什么就不能和北方一样整个南北街东西路多少号那?后来来到上海才真正明白其中的南北差异。

上海为了建设国际大都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运动,其中拆迁的就是整片整片的上海石库门老弄堂,取而代之的是直逼云霄的高楼建筑。据统计上个世纪末有近六成上海城区居民居住在这老弄堂中。特定的环境造就特定的人,也形成了特定的风土人情。

说起这个上海弄堂约有150多年的历史了,跟北京胡同一样,有着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在20世纪初期的的新式石库门弄堂到典雅的欧美风格的别墅式弄堂,它汇集了上海独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来到上海你不去上海弄堂走走,那将是十分遗憾的事情。在这里你会看到上海最朴素市井的生存空间和状态。

尴尬的亭子间

说起这个亭子间,坊间有说:住过亭子间的人,肯定是上海人。不知道亭子间的人肯定不是上海人。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亭子间在上海的居住中有着让人难忘的一段历史。

亭子间一般都是在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面积也就8个平方左右。不但是空间逼仄而且面向朝北常年见不到太阳,冬寒夏热。

最重要的是有很多都是三代同堂还住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还要留有卫生间的位置。家里孩子多得只能在地上搭地铺。这跟香港的很多棺材房颇有类似,但是那是过去经历的年代,论居住环境上海要比香港要好太多。其实从古至今上海就一直房价高,大批流动人口的涌入,造就这个伟大的城市。

亭子间是上个世纪很多来上海移民的不二选择,毕竟买不起房也租不起房子。除了普通老百姓外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文人墨客,比如鲁迅、阮玲玉、徐悲鸿大师等都曾经居住过这些狭小的亭子间。

狭小逼仄的灶披间

这里的灶披间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厨房了。老式的弄堂居住空间小,那么共享厨房是解决吃饭问题的一个伟大发明。就这样几户人家共用一个灶披间,水电煤平摊,看似合理。却也经常的闹是非,有些是这家人口多,用电比较多,也有的是这家用水比较费,自己家用得少,不公平。时常解决不了就找一个公正的使者来计算。

长此以往也不是办法,于是大家在大水表电表盒下又都装上了小水表和电表,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这么狭小的空间会有这么多的表。从另个方面你查水电表也能看出这里都住了多少户人家。上海人的精打细算或许也有这方面的传承。但是争吵归争吵,每到下雨天还是会及时地把邻居家的衣服收回家里。

有人情味的烟纸店

在那个商品化不是十分发达的年代,烟纸店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里面积虽小,却包罗万象。有句顺口溜:牙膏牙刷香肥皂,香烟草纸电灯泡,阿司匹林橡皮膏,买盘蚊香好睡觉!可见这里面基本都能满足居民的日常所需了。

这里开店都是街坊邻居,都很熟悉。除了是售卖商品外,谁家孩子放学了,没地方去可以搬个小板凳在那门口写作业,或者干脆写完了,把书包往商店里一扔,与其它的小朋友去玩耍去了。有些不在家的居民,邮递员会把邮件暂时的放在小卖部,等他们有时间了再去取。

如今遍布大街小巷都是全家、良友和好德,虽然装修高端,有些还24小时不打烊,但是却缺少了那个时代烟纸店的烟火气息。

蔚为壮观的万国旗

老弄堂另外一个十分震撼的景观就是晾晒衣服了,这在南方是极为罕见的。每到天晴,各家各户都忙着洗衣服、抢地盘晾衣服,这家赵伯从二楼伸过走道一个竹竿,那边李妈把家里的椅子都搬出来,把被子都搭在上面晒……忙得不亦乐乎!

走在路上时不时要躲闪从上面流下来的水滴,还要留意前面晾晒衣物的躺椅和挡路的自行车。这就是弄堂只要是天晴都要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弄堂的生活状态,真实而不做作。是一个别样的风景线。

如今很多人已经搬进新式住宅,也有了自己的大阳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要在外面支出一个晾衣杆,除了方便晾晒外更多的是一个习惯的传承,据说在世博会的时候要取缔在外面晾晒衣服,但是收效甚微,恐怕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吧。

木质马桶,上海人的传家宝

很多老一辈的人相信都是坐这种马桶长大的,这种木质马桶不仅是行方便之用的,还有传承的作用。每当嫁女之时都会必有此物,里面放有枣子、花生、喜糖等,寓意既生男孩也生女孩。

如今随着城市建设,很多人已经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这种在弄堂刷马桶的场面是看不到了,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刷了半辈子的马桶,突然间失去,心里是空唠唠的。

田子坊-老弄堂的传承和保护

不知有多少的老弄堂已经烟消云散,然而田子坊却成为这些弄堂的幸运儿。成就了别样的旧上海风情。在上个世纪末,政府引进文化产业,引进商家店铺,经过一番功夫,把田子坊改造成一个兼具旅游的特色天堂。

走在田子坊,给人对于老上海怀旧的一面,虽然嘈杂,但是店内精致的布局却又是那么的温馨舒适,沉淀着老上海的时尚韵味。

这里游客最多的是外国人。有句话说:没有来过田子坊就相当于没有来过上海,他们十分的钟爱这里具有特色的小礼品,或者买个丝巾、遮阳帽、墨镜、烟斗、打火机。

无疑对于田子坊改造是巨大的成功,这里把上海的老弄堂的古朴和现代都市的时尚发挥到极致。

每一个老弄堂都流传着多少的情感故事,承载着一部部厚重的海派都会历史。想要去解读最原味的上海,不妨去这些仅存的老弄堂走一走,相信你定会大有收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